盛月薇呆在昭阳宫,而盛贵妃毕竟是永泰帝的后妃,慕容昭还是要避嫌的。所以,两人只能偶尔见一面,呆在一起的时间也不会太长。
盛月薇晃了晃手中的食盒,笑着说:“厨房新做的糕点,我觉得不错,就给你送些过来。”
慕容昭快步走近她,单手接过食盒:“这么重?你让其他人送来就好,何必自己受累,跑这一趟。”
“你呀,忙起来还记得吃吗?最近看你瘦了不少,本来就瘦,现在更瘦了。”盛月薇眼里满是心疼,慕容昭看在眼里,心里既甜蜜又自责。
“是我不好,让你担心了。”
“光嘴上说说可不行。”盛月薇狡黠地一笑:“江先生,明日开始,你家王爷的一日三餐就拜托你来监督了,若是他又忘了,你就告诉我。”
江胜华偷偷瞄了一眼慕容昭,看见他笑得宠溺又开心,就明白自家王爷求之不得,于是干脆地答应下来:“好嘞,那王爷就拜托给盛姑娘您了。”
盛月薇没有做多余的事,似乎就是单纯地陪慕容昭吃一顿饭。随后,两人一边消食一边聊天,话题漫无边际,想起什么就聊什么。
下人也知情识趣,即使有人求见,只要不是立马需要处理的,都让他们延后。毕竟慕容昭的神经紧绷了这么久,难得有人能让他放松一下,干嘛要打扰他呢?
而慕容昭也明白盛月薇的好意,顺着她的意思,休息了半天。
慕容昭已经忙了很久,其实身体早就到了极限。这下精神一旦放松下来,就有一阵困意涌上。不知不觉中,他说话的声音越来越轻,然后就不知不觉地睡了过去。
盛月薇只觉得肩上一重,侧头一看,对方已经闭上眼睛,枕在自己肩上。
其实这样的姿势难免有些不舒服,但盛月薇也没有弄醒他,只是替他调整了一下姿势,让他睡得更加舒服。
她看着站在一边的宫人,用手势示意他们不要发出声音,随后让人拿一床薄毯给对方盖上,自己就着这个姿势看起书来。
慕容昭身上的熏香一直都与旁人不同,他不爱浓重的香气,所以像永泰帝喜欢的龙涎香就被他抛之脑后,代替的是清雅甚至略带一丝苦涩的降真香。
此时,两人靠得极近,近的让盛月薇能闻到对方身上香气。
低下头,就是他清俊无暇的侧脸,耳边是他清浅的呼吸,就连鼻尖都是他身上的香气,盛月薇虽然面上强作镇定,实际上脑海里的思绪已经变成一团乱麻,脸也悄悄的红了。
慕容昭这一觉睡得并不是很久,但是,对盛月薇来说,身体尤其肩膀,完全都麻木了。不过,看见慕容昭歉意的表情,她还是强忍着酸麻,不自在地转移了话题。
“我明日准备出宫回府了。”盛月薇看见对方的表情一下子僵在脸上,心里也有点不好受。
“我总呆在宫里,名不正言不顺。虽然旁人不敢说什么,但是,总归对你和姑姑都有影响。”
“薇儿,你说得我都明白。”慕容昭拉起她的手。
“你再等等我,很快,你就会是这里的女主人。这万里江山,我只愿与你共享。”他眼里厚重的情意不加掩饰地倾泻出来,让盛月薇觉得似乎自己的心跳都有一瞬间的停滞。
“好,我等你。”盛月薇看着他,微笑着说。
他会赢的,这一点,她从不怀疑。
第87章 废帝自立
朝堂上, 众臣对永泰帝是否弑君夺位之事还是争吵不休。
好歹是一国之君,总不能随便定罪。现在算得上证据的也只有那名内侍的口供,可是总不能因为一个内侍的话就废黜当今吧?
说出去岂不是个笑话。
但慕容昭也早就预料到这一点, 已经做好后续准备。
于是, 在朝会上,慕容昭主动提出为了平息此事带来的风波, 干脆把事情查清。若是凭空捏造, 也能还永泰帝一个清白。
此话一出, 众臣自然不会反对,反对岂不是心虚。但是,谁来审理此案就很重要了。
最终为了以示公平, 就由三司加上宗正寺共同审理此案。
朝野上下无人反对,因为这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在主审官员的选择上, 刑部和大理寺的主官都是中间派, 都察院的掌院快要告老, 平日更是低调,只求安稳。这三位固然不亲近永泰帝但也不属于慕容昭一党。
看到这三个人选,众臣都没办法说什么。人家宁王可没选自己人, 要是还说什么就有点不识好歹了。
还有宗人令赵王也负责随行督察,确保此案公正。
赵王本就辈分高,先帝都要叫他一声叔叔, 在宗室中威望也很高, 平时对宗室也多有约束。不管是宗室还是朝堂重臣,对这位老王爷还是敬服的。
有他坐镇, 大家对最后的结果更放心。
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位老王爷平时不露声色, 摆出一副颐养天年,不问世事的姿态,内心对永泰帝其实是很不满的。
有些事情瞒不了人。
永泰帝在当初萧家的案子中,对萧景明晃晃的袒护其他人都看在眼里。
等到同昌长公主的真实死因暴露出来,宗室心里谁不膈应。
谁也不是傻子。普通人可以说不知道同昌长公主到底过得什么日子,可萧景是你的心腹,若不是有你的默认,一个臣子再给他十个胆子,他也不敢光明正大地欺负一国公主。
理智上,大家也能想明白。
一个是自己的得力干将,能为自己稳定朝堂,另一个只是同父异母,感情不深的妹妹,谁更重要还用说吗?
但是,感情上,同为宗室完全不能接受。
同昌好歹是一国长公主,她姓慕容呀。按道理,普通的臣子要是迎娶了公主,那叫尚主,公主是君,婆家把她供起来都是理所当然,怎么敢如此放肆。若是身为帝王心腹就可以如此肆无忌惮,那么今天倒霉的是同昌,日后就不会是其他人吗?
同为宗亲,难免兔死狐悲。
若是,先帝的女儿,当今的妹妹都可以被人随意折辱,甚至有性命之危,那么那些身份还不如她的郡主,县主呢?
还有自己这些宗室亲王,郡王,若是遇到你永泰帝的心腹之臣,有了过节,是否也只有一个认命的下场?
你要说宗室没有人才,那肯定是假的。毕竟教育资源不缺,甚至比起普通人更好。基因上也不会太差,好歹从后宫争斗出来的人不会太蠢。但是总体上看,实力肯定是比不上这些优中选优的大臣们,成材率再低,人家基数大呀。
而且,随着日后宗族繁衍,血缘关系越来越远,待遇代代下降。慕容这个姓氏可以说是他们全部的底气,血脉才是宗亲可以高人一等的本钱。若是这个姓氏不能带给他们特权,甚至不能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那岂非夺走他们全部的希望?
赵王年纪已经大了,按理说,也不该折腾了,为子孙积累点福荫也就罢了。
但是事实上,他现在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子嗣。自己在还可以庇佑他们,一旦自己走了,当今又刻薄寡恩,若是子孙后代真的沦落到同昌那个地步,他不得呕死。
永泰帝若一直清醒,手握大权,那么赵王即使心里有怨言也不敢说。
但是,现在他命悬一线,情况自然就不一样了,稍稍推这么一把还是可以的。
就像之前,虽然明面上赵王并未偏向哪一方,摆出一副都是自家人,两不相帮的姿态。但其实,不表态在这种环境下几乎与默认无异了。
要知道,永泰帝重病,压根就一直昏睡,根本无法主持大局。他的亲信也是各自为战,在朝上,根本压不过慕容昭一党。时间长了,他的力量只会越来越弱。
同时,这个老狐狸何尝不是在示好慕容昭。
慕容昭当初过得什么日子,别人不清楚,赵王这个宗人令真的不清楚?趁现在,争取新帝的好感,把当初袖手旁观的事抹掉才是最好的。
三司会审,自有一套流程,非常严谨。
先帝的内侍姓刘,这位刘内侍既然敢告发当今,不付一点代价肯定是不行的。
不然日后动不动有人告发这个告发那个,那朝廷还不乱了套。
于是,八十大板下去,若非慕容昭在背后保他,他就算能熬下来,恐怕也活不了几天了。
而刘内侍招供的内容也出人意料。
他不仅说明了当时永泰帝弑父的情况,还提供了另一项证据,就是在动手之前,永泰帝其实已经买通太医,在先帝平时服的药当中做了手脚。
这样看来,他岂不是早有篡位之心,并且之前就在采取行动。只是不知道被什么事给激发了,才提前动了手。
根据刘内侍口述,这药不是毒,看上去和真正的药方也差不了多少。只是某种药材上做了些调整,不然也不会瞒过其他人。但是,就是那一点点差距,日子久了,也会对先帝的身体造成影响,至少耗空了先帝的元气,一点点掏空了他的身体。
按他的说法,众臣也能猜到永泰帝这样做的原因。
若对方所言为真,这种方法毫无疑问对永泰帝更好,因为细水长流,不会留下什么证据。完全符合永泰帝的一贯作风。
刘内侍言之凿凿,于是三司派人去传唤当年那位太医。
偏偏当年的太医在先帝去世之后,就已经告老还乡,还带着全家都离京了。这下谁也不能证明他是胡乱攀咬还是确有其事。
于是,慕容昭又派人去那太医老家查询,得到的结果是那太医全家都死了,而且数十年前就死了。
据说是在回乡途中,被山匪所杀,全家老小,一个都没保住。
看似证据断了,实际上这反而更让大家坚信了心里的猜测。
朝中不乏聪明人,而越聪明的人想得越多。
哪有这么巧的事。一个普通太医,先帝刚刚去世,就要告老还乡?而且,为了子孙的前途,留在京城,把子孙送进太医院不比在乡野之地强,为什么非要全家都一起回乡?莫不是在这会碍了谁的眼。
在京城待得好好的没出事,偏偏回乡途中就出事了?这分明就是杀人灭口。
于是一下子,永泰帝的嫌疑又变大了。
但这太医死了,事情又陷入了僵局。
说到底,还是没有证据,没有证据证明先帝的死因,就算大家心里都有猜测也是没用的。
谁知,在众人眼里,一贯低调,除了女儿同昌公主死的时候发作了一回,其他时候都安安静静的庄太妃,居然开口说了一个震惊世人的消息。
她说,先帝当初在自己身体越发不好的时候,就留下了一道旨意,这道旨意的内容只有苏后一个人知道。而苏后早就预感到自己的死亡,于是临终前,将此事告知了她。
先帝当年去的突然,而永泰帝的行动太迅速,一举登上了皇位。于是那道圣旨就从母子两的保命符变成了催命符,苏后不敢将它拿出,所以一直还放在它原来的位置。
众人对此事都很吃惊。不过,这圣旨如果确有其事,那么永泰帝为何会突然加快行动也就有了解释。那么这案子也能盖棺定论。
最重要的是,有了先帝的旨意,永泰帝变成乱臣贼子,宁王殿下登基也就更加名正言顺了。
在庄太妃的引导下,众人一起去拿这道圣旨。
这圣旨藏的地方倒是很独特,居然就在含元殿的匾额后面,大臣们每日上朝抬眸就能看到的地方。果然,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在众臣的见证下,大家一起观看了这份圣旨。
这圣旨看上去就有些年头了,绢布都有些泛黄,但上面的字迹还能看清。
数位老臣都能证明是这确实是先帝亲笔,盖的也是先帝玉玺,断断做不得假。
而这圣旨上的内容,很多人其实也猜到了。
先帝封嫡子慕容昭为太子,亦是国之储君。写明了若自己有任何不测,就让嫡子登基,让苏后以太后的身份摄政,辅佐幼子。同时还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去辅佐年幼的太子。
这份圣旨可以看出先帝的一片爱子之心,桩桩件件为他做好了打算。
赵王当场痛哭出声,跟着很多老臣也跪地痛哭。
哭先帝之冤今日终能昭雪。
慕容昭看了,想起父亲生前的慈爱,也忍不住也落下泪来。
这份圣旨的存在对慕容昭是再好不过,但是却无疑将永泰帝推入一个无比尴尬的情况。
看这份圣旨,大家就明白先帝临终之前,已经放弃了长子,准备改立幼子。
那么刘内侍所说的话,真实度就变得很高了。皇位的吸引力大家都明白,永泰帝若是为了皇位奋力一搏一点都不让人意外。先帝的死十之八九和永泰帝脱离不了干系。
于是,有了先帝的圣旨,再加上慕容昭的权势,不管大臣们心里到底怎么想,事情都已经注定了。
被永泰帝夺走这么多年的皇位,最终还是回到了慕容昭,它真正的主人手里。
于是,还在昏迷的永泰帝直接被废。
慕容昭没有赶尽杀绝,反正他现在活着比死了难受,只是将他改封顺王。
一个“顺”字,也是满满的嘲讽。
还在昏迷的永泰帝就被送出宫,搬到随便一个荒废的王府里。至于他其他几个儿子,差不多都废了,慕容昭也没有故意苛待。
但是对杀父杀母的仇人之子,他也没有那么宽容大度,份例仅仅能保证他们衣食不缺。同时,余生只怕都要被□□起来了。
至于旁人的恶意,自己当年才多大?不也这么过来了吗。他们凭什么就不行。
还有年幼的小太子,皇帝都没了,他这个太子自然也被废了。
叶家刚刚得意了数月,立马就被打回原形,活生生的笑话。
包括永泰帝的妃子们,和永泰帝一起搬出了皇宫,以往那些养尊处优的生活只怕再也过不上了。
唯一例外的自然就是盛贵妃和慕容轩。
一方面,慕容昭为了盛月薇也不会慢待她姑姑的。另一方面,若非盛贵妃性子清高,当年不曾为了讨好永泰帝去为难慕容昭,慕容昭也未必能活得下来。这个情,慕容昭还是领的。
于是,慕容轩沾了他母妃的光,被封了一个鲁王,盛贵妃也因此被封为鲁王太妃。可以说,凭借着盛家和慕容昭的关系,也不会有不长眼的人去得罪他们母子。
只要慕容轩养好伤后不作妖,权势滔天不要想,但荣华富贵还是有的。
对于他来说,这个结局已经比前世要好多了。至少小命保住了。
盛家也好,盛月薇也罢,对慕容昭这一安排都很满意。一个废帝之子,之前还一直搞事,能活得好好的,还不够吗?对慕容轩,盛家也算仁至义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