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同人]红楼之惹不起的黛玉——紫生
时间:2021-04-20 10:47:31

  之前司徒卓都亮兵刃了,就算众富商的随从侍卫有顾忌,没有真的伤到司徒卓,也算撕破了脸。撕破脸而辖制不住对方是最要命的,尤其对方还带着千军万马的时候。
  现在衙门里头,赵县令、马老爷在内,并上其他富商,各个心里没底。越是这种时候,他们越心慌,只要把他们困得够久,他们内部自然会出现分化。
  所以司徒卓和黛玉也不慌,在城内整顿军纪,将粮草辎重守好了,不但不急着召见关在县衙里面的东西,甚至开始操练起兵士来。
  至于其他的,但凡将那几个挑事的难民捉了,他们刚开始不敢得罪马老爷等人,什么都不敢说。但是马老爷被关在衙门里不让出来,次日还见不到人,他们便顶不住松了口。
  这等人,最怕的就是找不到背后撑腰的人了。
  待得挑拨闹事的人招了之后,司徒卓再命那几家故意挑事的富户施粥救济难民,现在几家当家人被朝廷军围困,留在家中的诸如夫人、少爷大管家之类的,就算为了自家当家人的性命,也不敢不从命。无非是舍些粮米出来,左右也不伤筋动骨。
  至于真正的难民,没了带头挑拨闹事的人,只要能有粥饭,管他是朝廷军带来的还是富户舍的呢?有得吃就是了。
  在古代司徒卓和黛玉是不敢直接用军粮救济灾民的,但是二人都深谙行军打仗,后方舆论的重要性。所以在城中命富户救济难民的同时,却派人大势宣传本城富商为富不仁,不肯救济逃难众人,还是卓郡王好,甫一进城就督促富户赈灾。
  总之,粮米是要这些富商出的,名声却不能叫他们赚了。
  贫民百姓大多数目不识丁,这一宣传,一细想,之前这些富商可是一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的嘴脸,怎么王爷一进城,什么都有了,果然是王爷好。
  那些个出钱出力的富商家人听了这等言论,哪个不是恨得牙痒。不过是自家当家人现在被困在县衙生死不知,敢怒不敢言。
  等赈灾的事情解决了,黛玉才跟司徒卓商量道:“王爷,虽然我们在城中的时候,这些乡绅富户不敢做什么,但是我们总要启程,待得我们去了前线,少不得这些人又开始作妖。不如咱们把城内守军和朝廷军换一换。”
  黛玉什么意思,司徒卓一听就明白,道:“极好。将城内守军分散编入大军之中,这点子人就算有什么坏心,一旦稀释到五万人的队伍里,也做不出什么事,至于城里的朝廷守军,从咱们带来的将士中留下一千来人就够了。有了这些人,那些乡绅富户不敢在咱们启程之后就作威作福,为难百姓。
  另外,现在咱们名声好,可以趁机招兵。这些贫民难民中有些年轻力壮的,若是愿意入伍,咱们也收编了。随朝廷军挣一分军饷不比在这里受人欺凌的强,这样咱们也能补充部分兵员。”
  黛玉点头,两人便开始做计划,然后吩咐亲信去做。
  朝廷军都开始在城内招兵登,造花名册了,第三日司徒卓才带着那些被抓的挑事者去了县衙。
  县衙内也有官邸,这些富商乡绅倒没受什么皮肉之苦,但是精神折磨可是足足的。等司徒卓去衙门的时候,这些乡绅早就吵过好几架,彻底分化了。
  司徒卓依旧是冷着一张脸,只淡淡的问:“你们说忠于朝廷,本王未必肯信,你们总得拿出让本王相信的诚意来,说吧,你们做过什么事。”
  怎么说呢,这等山高皇帝远又民风彪悍的地方,能为富一方做过的事可多了。除了煽动难民为难朝廷军这一件,自然还有其他的。
  但是能在这等环境下致富的人,智计出众和心狠手辣或是兼得,或是至少也要占一样,所以刚开始没人肯吐露什么,都说自己奉公守法。
  司徒卓也不急,直接对众人说了自己招地方守军前往西海沿子,又留下京营官兵守城,明日就出城离开的决定。然后缓缓的道:“既是你们人人奉公守法,想必日后也能做到。本王这就回去下令启程。”
  直接把地方□□连根端了,留下的都是京营来的武装力量,那这些乡绅富户不成了砧板上的肉了么?这王爷做事狠,太他妈狠。
  终于有几个势力不如马老爷的富商顶不住压力,道:“我招……”
 
 
第112章 若是放在以前……
  若是放在以前, 马老爷的威胁足以让这些富户噤若寒蝉。但是现在新来的藩王说城内守城官兵都换了,这也意味着以后本城的势力彻底洗牌,之前众人的保护伞不复存在。谁还怕马老爷, 说不定马老爷死了,自己还有机会成为新的首富呢。
  本城要变天了, 一些头脑活络又想取马老爷而代之的富商反而招得更快了。
  当然, 这等人自己做了什么缺德事是不肯说的, 只是先情真意切的说自己受人指使、蛊惑,派人假扮难民煽动民众向朝廷军要粮食, 自己财迷心窍, 罪该万死,但是都是受人蛊惑。又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将马老爷怎么威逼利诱自己说了。
  那叫一个声泪俱下,若是司徒卓夫妻但凡心软一些, 估计都要感动了。那些个富商一面说,一面偷瞧王爷。不过别说那个修罗般的王爷似乎没有半点动容, 连神妃仙子般的王妃似乎也眉毛都没动一根。
  之前自己还因舍不得钱财,想欺负一下年轻夫妻,早知道这对夫妻心又狠又硬, 谁敢起那些心思哟。现在想要保命, 只怕要舍大笔的钱财, 还得罪了一地藩王,真是得不偿失。
  马老爷听这些富商将什么事都推给自己,气得几乎七窍生烟。
  但是马老爷也算得是见机得快了, 没有跟其他富商们争执, 而是立马跪下道:“王爷,我冤枉啊。大家都是做生意的,不过是我平日生意做得大些, 他们怀恨在心,现在却联合起来构陷于我。
  我确实财迷心窍,派了人煽动百姓去找王爷要军粮救灾。为的无非是自己库里能少出点。但是现在西海沿子起了战事,我们做百姓的也不能不支持朝廷。我之所以出此下策,乃是实在是只剩个空架子,但是这也不是我耍这些小心思的理由。王爷,我真的知错了,只要王爷肯放我回去,我就是砸锅卖铁,也全力支持朝廷。”
  司徒卓依旧没说话,只淡淡的嗯了一声。
  怎么说呢,前世今生司徒卓都是打过仗杀过人的,别看年纪不大,身上两辈子的杀伐之气真让人顶不住。就这么嗯一声,这些个心中有股的人就觉跟脖子上方悬着的闸刀一直不落下来似的,吓人。
  这种源自内心深处的恐惧让满屋子的地头蛇都心中打鼓。
  事情到了这个程度,这些富商自然开始相互攀咬起来。当然,能在边陲之地成为地头蛇的人家,话术上是有分寸的。刚开始几家富户都只说了自己多有苦衷多逼不得已,至于官商勾结,杀人越货,巧取豪夺等事,即便是已经结仇的对方干下的,也是绝口不提的。
  能在这里立稳脚跟的人,谁手上没有几笔血债?
  但是司徒卓是何等人,即便担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也不是让这些个表面上的富豪,实则强匪之类的人捐几个银子就算了的。
  司徒卓只严肃着脸听他们相互攀咬,偶尔在对方说漏嘴的地方追问一两句。
  如此盘问下来,好几次都顶得富户们脸色都变了。虽然嘴上强辩遮掩了过去,但是到底怎么回事,在场的全都一清二楚,只是事到如今,那些个富商已经不能心无芥蒂的联合了。
  只要合作关系出现了裂痕,剩下的逐个击破就容易多了。就是这些富商不肯承认,总能在城中寻到愿意出来指认的百姓。
  马老爷等人的行事作风确然十分残忍彪悍,杀人越货几乎是不留活口的。要找出直接的受害者做人证,本就不易。
  因为山高皇帝远,百姓们无人做主,长期受压迫的百姓刚开始不敢出来指认富商们,也是怕王爷一走,引来富商们报复。但是自从王爷进城,逼得富商开仓赈灾,司徒卓又派人宣传更换城中全部守备军的事,百姓们终于觉得这是拉下马老爷等人的最佳时机。有胆量大的,便悄悄到军营,说要见到王爷才肯说。
  其他百姓见前往军营作证的百姓好端端的回去了,也没受到什么报复,胆子才越发大了,前来作证的人多了起来。
  至于受了马老爷等人欺凌的人,虽然大多数被灭了口,也有少数逃走的;也有装作投靠各家富户苟且偷生的。现在来了机会,少不得拼了命寻王爷做主。
  这证人出来之后,才揭开了又是令人惊愣又是残酷的真相。
  别看这些商家富户以前发财的时候同气连枝无法无天,实则几乎每家都收留了被对方家害得家破人亡的漏网之鱼。不过是些刀头舔血的亡命徒,若是真心对对方好不防备,早就被这些同行吃得骨头都不剩了。现在还能屹立不倒的人家,谁都不傻,一边和对方结成联盟,一边拿捏着对方的把柄,倒也形成了微妙的平衡。
  至于平衡打破之后,揭开里面勾心斗角的真相,简直令人作呕。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罪大恶极,处以极刑没有一个冤枉的。
  当然,诸如地方官赵县令,前任南安郡王等人,也都没有一个好东西。若是他们奉公守法,治理得当,也养不出这等胆大包天的地头蛇来。
  这桩案子办下来,县令和一干富户就地处决,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至于马老爷等人家中的财富,饶是林家家资丰厚,司徒卓贵为凤子龙孙,对于查抄出来的金银粮米也暗暗咂舌。
  以前王家把持海贸生意,王家人贪得无厌,只知自己赚得盘满泊满,若是自己吃不下的生意,宁肯不做也不让其他人喝一口汤。所以堂堂大灵朝,以前海贸生意的份额占整个朝廷贸易的份额很小。大部分商贸都是走西域陆路,这些把持商道的匪徒,在整个朝廷贸易上雁过拔毛,可算得上个个富可敌国。
  西北干旱,粮食也更容易储存,这些富商家中除了抄出大笔财富外,还有极多的粮草。这于朝廷军而言,更是极大的补充。
  尤其司徒卓最近招兵买马,新收了不少流民充军,而从朝廷运粮草过来需要时间,这些查抄出来的粮草正好充作新兵的军粮。至于金银财富,用得着的地方也多。如此办了一案,不但为民除害,还增加了朝廷军的补给。
  处理完马老爷等人的事,司徒卓才整顿人马,继续西进。
  西进途中,司徒卓和黛玉商量边关的事,自己一行遇到过西海国六王子部前来劫粮草,但是这个城镇却并未受西海国军的侵扰。那么西海国军绕道袭击朝廷军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朝廷军必须找出这条近道。
 
 
第113章 西北万里黄沙……
  西北万里黄沙, 无论是来往商贩还是朝廷来往的将士,都是走成熟的官道。否则万一遇到风沙,就容易埋骨沙漠。
  但是西海国人本就了解沙漠地形气候, 大股行军的时候只要带足粮草清水,有经验丰富的向导随行, 绕过官道趟出一条路来, 也并非不可能。对于常居中土的朝廷军来说, 想要绕开官道绝非易事。
  但是黛玉和司徒卓都在后世部队历练过,关于西北地形、河流、气候了然于胸, 比之古代的堪舆图详细得多。
  当然, 沧海桑田,后世的地图上,很多西北地区原本的河流、湖泊、绿洲后来因为生态恶化消失了, 现在相当于明朝前期,西北的生态环境好很多, 更容易找出一条路来。
  黛玉和司徒卓对比着堪舆图,回忆后世关于古地理的考据,很快确定几条西海国军有可能走的绕道路线, 分别派人前去探路。
  命令探子说若确然找到这样的通道, 也不必深入查探, 立刻回禀即可。
  西海国出其不意的突袭大败而归,马老爷等人又被司徒卓顺手收拾了,这次新招的兵士不少是当地人, 熟悉西北地貌气候, 又都对司徒卓感恩戴德,自告奋勇要去探路。
  司徒卓给每队探路的小分队都配备了向导、当地新兵和训练有素的兵士,才命他们带足干粮清水出发。
  在分别派出先锋前去探路的时候, 大军缓缓慢行。
  因没十分紧要的事,行军途中尚有许多空闲时间,黛玉和司徒卓根据自己的记忆,把西北边陲的人文地理、风俗气候,但凡能想起来的,全都回忆了一遍,默出来整理成册。
  黛玉对司徒卓说:“日后西海沿子就是王爷的封地了,这里原本有许多水草丰美的绿洲,因为古人砍伐树林和截流河道,后来慢慢被黄沙吞噬。以至于后来国家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退耕还草,植树造林恢复生态。
  后世有机械耕种,滴水灌溉,许多地方通了公路运输方便,兴修水利有大型机械和先进建筑材料,十分方便;在生态用水的分配上,更可以通过电脑精确控制。在如此多有利条件的情况下,生态恢复尚且缓慢。
  我们日后治理西域的时候,不如先把保护生态考虑到里头。就算这个世界是书中世界,黎明百姓也是活生生的人。只要留下一套治理生态的法子,自能造福后代。”
  司徒卓听了,眼睛一亮,复又归于黯淡:“玉儿,这件事我也曾想过。但我是一个军人,军人战时以保家卫国为己任,平时也该哪里需要哪里去。如果不能穿越回现代社会,我是愿意一辈子留在西海沿子治理地方的。但是你不一样,与我千里行军,已经委屈你了。这仗打完之后,你不该过如此清苦的生活。现在的西北与后世不同,条件到底艰苦。”
  黛玉笑道:“我不也是军人么?”
  司徒卓摇摇头:“不,军人是林生,不是林黛玉。玉儿,你不该那么辛苦。”
  黛玉知道司徒卓的意思,却神色坚定的摇了摇头:“王爷,我更喜欢做军人。”
  司徒卓只觉得心中一震,没有再说什么。
  三日之后,前去探路的探子回来,其中有三路回禀说再往下走下去是深入大漠,不可冒险。其中两路回禀说确然有可能找到新的路线。
  听完详细军情,打发了探路的人,司徒卓和黛玉对视一眼。
  华国的陆军堪称天下第一,其中的运动穿插战术更是独步天下。
  朝廷军万里驰援北疆,旅途劳顿,且西海国军占尽天时地利与人和,越是这样,西海国人越容易疏于防范。
  再说,大冬日里,万里黄沙,谁会想道朝廷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能迂回包抄到西海国后方?
  西海国之所以敢向朝廷军宣战,除了朝廷许多商品改走海贸之后,西海国断了生计不得已而为之之外,还因西海国东面与大灵朝接壤,西面又是高山荒漠,要走许久的路程才到波斯,后方并没有什么威胁,可以专注和朝廷接壤的这一条防线。
  如此背景之下,只要绕过西海国防守重镇,两路包抄轻骑兵可以直入西海国境,必是势如破竹。
  现在探得了两条新的路线,要分两路轻骑兵突袭,还有一股大军则是正面迎敌,和前南安王旧部汇合,牵制西海国军主力。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