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时间黛玉在帮着林如海起草海贸衙门事实细则的事,可一点也没闲着。给史家姑娘送信,可说是百忙之中抽空写的,写十首闺阁诗置气,于黛玉而言更加没有必要。但是自家姑娘做事,向来不会无的放矢。
林如海先是一愣,复又是一叹。就闺女这智慧,总能让自己惊叹。这种看似完全顺理成章的闺阁争斗,在黛玉手上都能发挥令人拍案叫绝的作用,除了天赋,林如海都不知道怎么解释。
关键是闺女做这些事的时候,都能想到所有人前面,时机也把握得恰到好处。甚至发挥完了作用,对方都未必能想到自己什么地方着了道。
林如海感叹道:“小王爷能通过观察长康宫的人物往来,出入人物的表情传递信息,这方法长康宫自然也能用。玉儿给史姑娘写信比诗,起因是那日承恩公府的冲突。闺阁女孩子,相互不服输也名正言顺。只是,这个时机卡得也太过巧妙了。”
彼时是什么时候,先是林如海在大朝会上摆了觊觎海贸生意的各路势力一道,接着林家得到司徒卓的信息,连夜改了单独设立海贸衙门的方案,抢在九皇子之前递到御前。
偏偏太宗皇帝在海贸的事上对众儿子和群臣也生出不满,故意模糊林如海设立海贸衙门方案的重点,试探众皇子和百官的态度。那次大朝会九皇子一系的狼子野心暴露得多惨不忍睹也不必细述了,因此引起太宗皇帝的猜疑是必然的。
长康宫事情做了,不但没达到预期效果,还失了太宗皇帝信任,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那长康宫肯定要复盘啊。
所有朝堂争斗,在分析局势的时候,都会站在对方角度推演对方有可能的应对。站在长康宫的角度,林如海提出了海贸专营的设想,利益最大化就是把海贸衙门设置在户部管辖之下。盐铁专营也是这么设置的,有先例可巡,从九皇子和长康宫的角度,林如海那个海贸衙门单独设置在中书省下辖的方案,东宫一系都不可能提得出来。
那么林如海为什么偏偏提了这么一个不可能的方案呢?那就是自己的方案泄露了。
有人泄密,自然长康宫和九皇子都要暗中彻查。小钟妃是个细致的人,这一回溯,就发现自己前脚定了计划,后脚林家那丫头就和史家丫头通信了。
保龄侯夫人也算是个难得周全细致的人了,一般人也算计不到她,湘云才在牡丹宴得罪了林家姑娘,林家姑娘就送了信来,保龄侯夫人自然是要查的。
张河家的刚把信送到,保龄侯夫人就当着湘云的面接信拆开了,见了确实是十首牡丹诗,想起湘云那日的挑衅,觉得没问题了,才把信交给湘云。
保龄侯夫人觉得,牡丹宴上,自家姑娘是被林家那丫头压得死死的,这个颜面不挣回来,以后自己的亲闺女也受连累。既然是斗诗,保龄侯夫人也没撵人,就让张河家的在客房喝茶,等着湘云回信。
湘云作诗是真敏捷,还真不到一炷香就把十首牡丹诗做好了,让张河家的带回来。
事就是这么个事,但是因为黛玉把握的时间巧,这个行为就成了:林家借闺女的名义给史家丫头送了一封信,但是林家送信的婆子在史家呆了足足一个时辰。鬼知道两家交流了什么东西哟,也不知道史家回信写了些什么内容。紧接着,长康宫关于海贸衙门的设想就被林家知道了,还捷足先登先将折子递到御前,哪有那么巧的事?
在九皇子和长康宫看来,保龄侯府就是黄泥巴沾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林如海震惊的瞧着黛玉,只见闺女神色如常,仿佛做了一件很普通的事一般。这要是用到战场上,称一句用兵如神也不为过啊。
所谓离间,谁说一定要许以一方什么好处或是拿到另一方的把柄什么的呢?只需要把准了双方的脾性,在关键的时候制造一个小误会,也一击必中。
让对方和盟友相互猜忌,有时候也只是举手之劳而已,端看这个时机、力度拿捏够不够巧妙。林如海觉得,今日闺女给自己上了一课。
第62章 黛玉起个话头,林……
黛玉起个话头, 林如海很快就将前因后果捋清楚了。然后,林如海也不禁哑然失笑。“玉儿就不怕你送信给史姑娘的时候,长康宫还未将计划告知承恩公府或保龄侯府?”想要通过这么一件小事就让长康宫对保龄侯府起疑, 关键在于黛玉送信给湘云的时候,保龄侯府那边已经知道长康宫的计划。
黛玉笑道:“九皇子起草了新的方案, 打的定然是压父亲一头的主意, 那么朝会上就要有人配合。有人配合, 自然要与承恩公府、保龄侯府通气。我管着家中中馈,也有几个信得过的人。叫人注意保龄侯府的人口往来并不难。虽然咱们家的下人不见得能认出长康宫的信差, 但是只要我知道保龄侯府大致的人口出入, 也能推算出来了。
就算我推算错了,此事便是我在承恩公府受了史姑娘挑衅奚落心中气不过,要找回颜面而已。能有什么影响呢?最坏的结果无非是叫人说嘴我并无真才实学, 不敢当场跟史姑娘对诗,在家求父亲替我作了去找颜面。影响一二名声罢了。”
黛玉用满不在乎的口吻说出不过是影响一二名声的话, 林如海就皱了皱眉头。聪明如林如海,自然能察觉闺女什么都好,就是在名声结亲上皆不在意, 这让林如海有些发愁。不过黛玉还小, 林如海也没纠结这个, 便继续说离间长康宫和保龄侯府的事。
虽然如此小事还不至于让长康宫、承恩公府和保龄侯府的盟友关系破裂,但是起码是撕开了一条裂痕。关键是,黛玉其实相当于什么都没做。
送几首闺阁诗有什么问题?
“古有二桃杀三士, 今有玉儿四两拨千斤。”林如海感叹道。
黛玉笑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罢了, 难道只许她们在承恩公府借刀杀人,不许我让她们自相残杀?且等着吧,经此一事, 保龄侯府和忠靖侯府也会渐渐离心。”
林如海略一沉吟,便想明白了:“史鼎在粤海立了战功,封侯的时候小钟妃出力不小,也是那次,九皇子府拉拢了保龄侯府。但是说到底,保龄侯乃是世袭的爵位,得不得长康宫的恩惠,不差什么,保龄侯府还因此担上勾结亲王的风险。从保龄侯府的角度,凭什么你史鼎得了好处,我要留在京城如履薄冰?
以前,长康宫和九皇子府顺风顺水,史家一门双侯风光无双,史家兄弟自然愿意守望相助。但是现在,保龄侯府被长康宫怀疑泄密,保龄侯府百口莫辩,思及自己一步步成为九皇子系势力的种种,皆是因为史鼎封侯而起,难道就不会抱怨么?”
黛玉浅浅一笑:“史家一门双侯共富贵当然没什么不好,能不能共患难,总要经历一点考验。”
这件事的后续也挺有趣的,史夫人和保龄侯夫人一头雾水的同时,也倍感委屈啊。
特别是保龄侯夫人,心中那份委屈和林如海父女推测的一模一样啊。也不是,保龄侯夫人实际上比之黛玉父女推测的还要觉得的委屈许多倍。当日就带着湘云入宫请安了。
小钟妃是聪明人,其实之前之前小钟妃怀疑自己这边的计划被人泄密的时候,也没直指承恩公府和保龄侯府如何。只是闲谈的时候说了一句如今长康宫里的人也失了规矩,自己昨日吃了什么晚饭,次日就有人知道了。这等小事没有什么,遇到大事如何了得。
但是史夫人和保龄侯夫人也是聪明人啊,若是不明白听话听声的道理,就不会跟小钟妃勾结在一起。两人关心着朝堂的事呢,心下一琢磨,就明白了。不然林如海怎么就抢先做出了和九皇子一样的方案,还叫太宗皇帝拿着试探了群臣一回呀?这是小钟妃意有所指了。
其实就算小钟妃不敲打,承恩公府和保龄侯府都得怀疑确实有人泄密了。
不过承恩公府和保龄侯府皆怀疑是九皇子府自己泄露了方案,反而下下手为强,敲打了自己。
但是能怎办呢?从龙之功从来不是好搏的,人家是君,自己是臣,除了辩白辩白,承恩公府和保龄侯府也是有苦说不出。
当日从长康宫出来,承恩公府和保龄侯府就自省了叫长康宫起疑的地方,然后,保龄侯府就发现,在长康宫定计后没几天,林家就和保龄侯府有过书信来往。
这件事在长康宫看来,虽然是打着闺阁姑娘切磋诗词的幌子,但是谁知道你们信里写的什么啊?林家送信的下人还在你保龄侯府呆那么久。
保龄侯夫人都冤死了,她真的挺小心的了。
带着湘云入了长康宫,将那日黛玉使人送信的经过内容说了,打发宫人带湘云出去,保龄侯才诅咒发誓的说,自己一个字的谎话都没说,千真万确林家那丫头就送了十首牡丹诗来。说完,双手捧上黛玉写给湘云的信。
小钟妃接过信扫了一眼。顿时被黛玉的才华震惊,进而又注意到黛玉的一笔好字。小钟妃自恃聪明美貌,在年轻时候,也是在京城一干贵女中出类拔萃的存在。但是小钟妃也得承认,别说自己在黛玉那个年纪,就算现在,黛玉的诗、黛玉的字也在自己之上。
呵,就史家那个湘云还想压下林家丫头?简直蚍蜉撼树。不过小钟妃面上也没显,现在还要借史家两座侯府的力量,没必要扫人家脸面。
保龄侯府的解释还算合理,小钟妃虽然觉得自己的推理也合理,但是好歹没有证据。而且,自己以后还要继续争,就不能生生将手握兵权的盟友往外推啊。
于是小钟妃笑道:“这原不是什么大事,还劳累侯夫人专门入宫一趟,单跟我说这个,倒叫我心中不安了。这一回叫林如海抢了先,只要咱们守望相助,总有赢回来的时候。”顿了一下,接着道:“本宫是绝对相信二位的,就是承恩公和保龄侯,本宫也无半分怀疑。只是毕竟公府和侯府家大业大,家中来往人口多,平日也要小心些为妙。就是本宫这长康宫里,也刚整肃过,也提醒过皇儿。”
小钟妃的意思:我都自查了,也叫九皇子自查了,我之前不过是让你们自查的意思。你们可别想偏了。
史夫人和保龄侯夫人还能说什么,即便知道小钟妃冤枉了自己,也只得咬牙认了呗,难道还指望人家协理六宫的皇妃给你道歉。小钟妃话说到此处,已经算是给了彼此台阶下了。
打发走了史夫人和保龄侯夫人,小钟妃和九皇子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还是觉得是保龄侯府出了问题。自己这边刚把方案定下来,和承恩公府、保龄侯府通了气,那头林家丫头就和保龄侯府的史家丫头通信,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
何况林家那丫头给史家丫头写信的时候,牡丹宴也过去好些时日了。照说,那场小冲突早揭过去了,还写什么信,传什么牡丹诗?
九皇子道:“母妃,莫不是保龄侯府觉得咱们胜算小了,又想通过林家巴结上东宫吧?”
小钟妃面色凝重的点了点头:“也不是不可能。毕竟保龄侯府拿咱们的好处有限,且正紧算来,并没有做下什么于东宫而言不能接受的事,他们是有回头路可走的。如今林如海风头太盛,以至于满朝文武,许多人都觉得还是东宫胜算大。”
九皇子面上划过一丝狠厉,道:“保龄侯府现在可以回头,咱们就想办法让他们回不了头!”
小钟妃瞥了儿子一眼,道:“你且消停些吧,之前的事已经叫你父皇见疑了,最近别再折腾出什么惹怒你父皇的事来。至于保龄侯府,他们现在虽然可以回头,但是到底已经做不成东宫的亲信了,若是投靠东宫,将来定是不如林如海、贾敬等人的,甚至还不如贾赦。史家一门双侯,未必受得了这等落差。
你只需要静候时机,做好了自己,叫保龄侯府瞧出来咱们胜算更大,保龄侯府自会靠向咱们这边。我只不过给你提一句醒,以后什么事略避着保龄侯府些。至于承恩公府,光是两年多前铁网山那一桩,便必是选咱们这边。”
九皇子点头应是。小钟妃又交代了儿子几句,就让九皇子自去忙了。
司徒卓其实也就到林家吃了一顿饭,后来便没去过林家,不过司徒卓已经成为林家无情的情报机器,比如史夫人和保龄侯夫人带着湘云去长康宫请安的事情,前脚两位夫人带着湘云出来,后脚林如海就知道了。林如海知道,黛玉也就知道了。
不过这已经不算什么大事了,毕竟长康宫再是怀疑保龄侯府,也没有证据;长康宫也不会因为这等无凭无据的事就自断臂膀。当然不会有证据,保龄侯府压根就没泄什么密。
林家父女都觉得,长康宫和保龄侯府嫌隙是生了,但是要彻底决裂还需要时日,此事便可以暂且搁置了。
在林家生活越来越步入正轨的时候,沿海一代的折子陆续递入了京城。
因为南下查抄王家的队伍是在朝廷定了海贸专营后才出发的,所以这次南巡,便不只是查抄王家了。和上次的私盐案一样,这次派去的队伍也要分赴沿海各省,将海贸乱象整治一番,好为海贸专营铺路。
这次的南下队伍也分了好几个组,其中重点巡查的几个州府除了王子腾老家金陵,还有几个海贸大州。比如松江府、温州府、福州府、泉州府、广州府等。
王子腾有多胆大妄为,海贸生意就有多少触目惊心的问题。巡按队伍到了各沿海州府,告状喊冤的人排了老长的队伍。办案官员摇头叹息的同时,不约而同的想法就是:王子腾死定了。
一般来说,巡按团的职权范围是很大的,大事禀奏,小事立裁,但是就算裁决了,卷宗依旧是要誊抄一份,捡特别紧要的快马送入京城。一来,是让京城尽可能的掌握地方情况;二来,也是让京城了解海贸上的具体问题,在制定专营细则的时候,有针对性的出台相关措施。
因为远近距离不同,由北往南,依次传递回京一些消息。首先传回消息的是松江府。
松江府现在的守备是柳征,柳征这个人,虽然只是正五品的守备,但是京城许多人家也都如雷贯耳啊。
两年多前的私盐案,柳征先是护着苏南山独女到苏州避祸,后又在护送其进京的过程中出过力,那是立了功劳的人。今年是柳征这一任的最后一年,吏部都在考虑,待柳征任满,是要给他升一升的。
现在松江府传回的信息是,松江柳守备来之前也是海匪猖獗,海贸生意除了有后台那几家,其他人根本插不进手。倒是柳守备来了之后,打击海匪屡立战功不说,做海贸生意的各家商人,也都不像以前大鱼吃小鱼了。几家大的商行将大利润垄断了,那些实力略弱些的商行,也能贩些东瀛、琉球的货物来卖,虽比不上大商行,也有不错的进益。
总之,当地百姓和海上商贩都对柳征赞口不绝。
其实百姓都是挑剔的,柳征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官声,还是之前的地方官给衬托的。柳守备来了,百姓受海匪滋扰少了是实实在在的,做海贸生意的个商行之间少了火并、构陷也是真的。那百姓就称赞柳守备呗。
这里头当然也有柳征一分运气,柳征调任松江守备的第二年,林如海就做了巡盐御史。接着便是轰轰烈烈的彻查私盐案,智斗甄应嘉。甄应嘉一倒,江南官场被彻底整肃,风气自然好了不少。柳征要建立海防,保护海贸,也都少了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