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能压过墨语阁,是否能把《雅俗》、把我们的话本卖到全国各地,是否能达成当初我们与艺人们承诺的‘全国巡回说书’,成败就看这一年的了!”
……
也许秦门在对这个时代的了解程度上比其他人都差很多,以至于他的计划总会在实施过程中遭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作为一个成熟的娱乐人,他对于整个娱乐市场的趋势把握显然要比这个时代才刚开始摸索这条路的同行们强上百倍。
两个月后,都城里的参加科举的考生们已经多到了快要溢出来的地步了,客栈们全都住满,都城有房产的百姓们也看到了商机,纷纷把家中的空房腾出来租给学子。
抵达都城并安置下来的学子们显然如同秦门想的那样,除了保持每日固定的时间学习之外,昂中羞涩的开始四下里找起了工作,无所事事的则往酒楼茶馆书斋里跑。
早已为此做好了准备的晋江文学城立刻做出了反应——
《雅俗》在这一月打出“专为远方客人出的特刊”的旗号,除了每月必出的一期《雅俗》外,额外还加出了一册《雅俗——致游子》的特刊。
特刊内容是编辑们和秦门共同专门为外地士子来都城准备的,里面贴心地提供了包括在都城水土不服的治疗土方子、有关尽快怎样适应都城生活的都城外乡人深度访谈、到都城必去的地点和必吃的美食在内的各种外乡士子迫切想要知道的事情,此特刊一经上架出售,就被外地学子抢购一空。
秦门直接管辖的出版社则借此在《雅俗》上刊登了一则通知,表示此后一直到科举前,每月的十五日晋江文学城出版社都会在珈蓝寺召开文会,届时会有不少本地士子参加,也欢迎各地士子前来共同以文会友,当然下方还附了一张长期招聘签约作者的广告_(:з」∠)_
这一举赢得了不少外乡士子的心——来到异乡,人生地不熟,可不最想有个能交到当地朋友的地方吗?
看似在这之中不知道该干什么的艺人部在小五的策划下,说服了卖早茶的茶馆和早点摊的老板,在这些铺子里专为说书人设了个位置,聘晋江的签约说书人们在早上给众食客(尤其是不会做饭只能到外面掏钱吃早点的外乡士子)说书。
神奇又让人猜不到后续发展的故事让外乡来的食客们听得意犹未尽,说书人们见势顺带就宣传了一波自己中午晚上“坐班”的酒楼,强势地为自己又拉了一批客人。
等其他同行反应过来的时候,因为科举年而多出来的这一块“肉”显然已经被晋江给吞了大半,他们再想要抢也来不及了。
无声无息之间,晋江文学城仿佛在向同行的其他人暗示着它“你亲爹就是你亲爹”的大佬气场,气得原本就把它当做对手的墨香阁的老板砸了不少的茶碗。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杀人父母者,人必杀之!”
“秦关之!这事儿咱还没完!”
那个下巴尖得像是可以戳死人的墨香阁老板独坐在屋内瞪大了眼睛,面露凶狠之色。
第36章 陈盛&父子情&抓人……
这一年, 来到都城准备参加科举省试的外乡举子都觉得自己在都城过得意外的轻松。
而这一切与一家叫做晋江文学城的铺子密切相关。
这实在是都城的物价太高,而姜朝的穷书生太多了的缘故。
往年他们这群书生来都城参加一回科举,家里都不得不砸锅卖铁东拼西凑才能将路上的盘缠凑齐, 他们到了都城面对只得仰望的房租费和客栈费——
要么就只能出城到外面的村子里住, 要么就只能找荒山野寺借宿,一边在都城四下里找可以干的活给自己赚点干粮,一边省吃俭用就为了凑返乡的盘缠(他们来时只带够了到都城的钱),就这样忙忙碌碌浑浑噩噩地过着,一直撑到科举放榜结束的那天才算是解脱。
他们干看着那些都城美食却只敢咽一咽口水啃自己手里的饼,他们艳羡地望着那些三五成群在都城各处高谈阔论大笑游玩的士子同窗却只能埋首对着自己的钱囊发愁回去的路费。
因此对于大部分外乡的举子来讲, 到都城参加一次科举省试,是一件又费钱又费力的受罪的苦事。
但今年, 本以为会如同往年一样来都城吃苦受罪的外乡举子们在来到都城之后发现, 今年的都城与往年全然不同!
而这一切都与晋江文学城这家新冒出来的铺子有关!
外乡结伴而来的举子们刚到都城, 就被他们提前一步抵达的其他同乡给拉着到月下书斋买了本《雅俗——致游子》特刊。
“何必花这个冤枉钱买本书?里面难道有科举秘籍么?还是别买了,我得省着点钱交房租,李兄啊,你还是快带我去找房子住下吧, 不然怕是要没地方住了!”
陈盛拉着同乡做势就要往书斋外走。
陈盛是从龙阳到都城来参加科举第二场省试的举子,但这并非他第一次参加省试了,在此之前, 他曾两度来到都城考试, 加上这次, 已经是第三次了。
神奇的是,他对于自己之前参加的两次科举考试究竟考了什么题目而他又写了什么答案半点印象都没有,倒是对都城那比龙阳高出了不知多少的的物价印象颇深。
他倒是想早早地就到都城来,好在都城物价还没涨的时候先到客栈要间房, 让自己过得不至于如此拮据,但奈何,他却是龙阳人。
龙阳是姜朝皇族的出生地,与此同时也是个偏远的小城,距离都城路途遥远,并且道路也很难走。
想要从龙阳到都城,先要走一段山路,然后要到码头坐船沿着晋江行驶,上岸后还要再赶一段路,哪怕陈盛在天气刚回暖、晋江源头冰雪消融、水势上涨到刚上涨可以开船的时候赶上了最早的那班船,等他抵达都城也已经七月份了。
可进入了七月,都城的物价就比过年时要翻上两倍!
原本都城作为天子脚下,物价就是一般的小城赶不上的,再这样翻两倍,对于屡试不第的陈盛而言,每一次赶考,他否备受煎熬,怀揣着家中父母和父老乡亲攒下来给他的钱到都城,看着那物价,心头就涌起一股无力之感,只觉自己就是长在全家人身上的“蛀虫”。
所以今年,吸取教训的他早早地就寄信给自己上一次科举考试认识的越山士子李兄,越山距离都城只有半个月的脚程,李兄必定早早就能抵达都城。陈盛就是寄希望于让他早点到然后帮自己以一个较低的价格租间房——
所以为什么不带他去租房子而要带他来这个书斋买什么《雅俗》?!
他的钱都是父老乡亲七拼八凑为他凑来的!每一笔都要花在刀尖上!
难道买了这本杂志他就能租到便宜的房子为自己省下不少盘缠吗?!
“陈兄真乃神人也!”大兄弟你猜对啦!这本书就有那么神!
他这位提前了两个月抵达都城的朋友李兄露出了一个夸张的表情,在陈盛将信将疑之下,硬是拉着他返回把那本《雅俗——致游子》给买了回来,然后就带着陈盛出了门往对面的酒楼去吃饭,一边等着上菜一边让陈盛趁着这点时间好好看一看这本都城特有的杂志。
陈盛不以为然地翻开这本杂志,结果才看到第一个名为“百草堂”的专栏他就挪不开眼了!
盖因为那个叫“百草堂”的专栏里,写这篇文章的人通过描绘一个外乡到都城生病了的举子到同仁堂就诊,用问答的形式记录下了外乡举子到都城普遍会生的病症与解决方法。
为什么一路上都好好的,到了都城就浑身乏力四肢酸痛脸色泛白口中发干?
为什么脸上会长一个又一个又红又丑的小疙瘩?
为什么明明是盛夏日,他在屋子里待着却觉得那么的冷?
脚上脚气重有什么偏方可以治吗?
夏日如果中暑又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陈盛在前两次到都城参加科举时都遇到了!
陈盛一直以为会遇到这些是因为自己身体差,从龙阳一路赶到都城路上太累了才会有这些病症,直到看了这本特刊他才知道,原来这些都是病!
并且这些病都有得治!
再一看那位同仁堂大夫的回答,发现想要把这些病治好甚至都不需要看大夫,有些病甚至只要多出门走走路晒晒太阳就能好!
而在这些问答的最后,那位同仁堂的大夫还特意叮嘱了外乡来的举子在考场上可以带哪些东西来预防一些突发疾病。
这一下,陈盛再也不抱怨自己这本特刊买得不值了——不过二十文钱,就能够解决困扰了他好几次科举考试遇到的问题!值不值?你说值不值?!
谁不想健健康康地进考场也健健康康地出来?
花二十文钱买个健康……这简直是太值了!
而《雅俗》的这一份专门为外乡人所作的特刊当然并不止这一个专栏让陈盛看得眼睛发直,百草堂介绍了各种小病的自我治疗方法,之后的美食专栏则为外乡举子们推荐了不少都城的美食——
里面排名第一的美食是方氏菜馆的“节节高”。但这道菜据说因为食材难得要等九月里才有,所以今年还没有人尝过,推荐这道菜的人明显是个爱吃之人,他先用不少笔墨讲述了一番这道菜的来历,然后就开始描绘他第一次吃到那道菜时的感受:
“余举箸夹笋,放入口中、入喉中、入腹中,忽而忘情,顿觉恍如仙境,三元及第之感不外如是……”
简而言之,就算没科举没中,尝过这道菜也就算没白来一次都城!
看得陈盛口中生津,食欲大增,恨不能立刻尝一尝那奇妙的笋滋味。
《雅俗》特刊的美食栏也十分照顾他们这群外乡考生的口味,里面的佳肴酸甜苦辣咸个中滋味都有,便宜的昂贵的也不分价格全都倾力推荐,还颇为贴心的为各地来的考生罗列了各种家乡菜做得最入味的酒楼——
陈盛顿时发现,他现在所在的这家酒楼就是以擅长做北方菜著称的,而龙阳就在都城的北面……让他顿时对自己刚才还责怪李兄一事感到由衷的羞愧。
这本杂志简直就像是一本专门给像他这样的外乡士子写的书一样,从衣食住行各方面指点着他们省钱的小诀窍,告诉他们哪一家店物美价廉,什么时候的东西会打折,到了都城可以去哪些不用花钱就能欣赏到美景和都城特色的地方……
等他将整本《雅俗——致游子》看完了,他立刻起身,对着把自己带到这里来的李兄深深作揖,面露惭色:
“我愚昧无知,李兄事事都为我着想,我却恶语相向、怀疑李兄的用心,还请兄长宽恕小弟。”
对面的李兄连忙将陈盛扶起,笑着摇头表示并不介意,然后翻到《雅俗》特刊的最后一页,用手指着道:“你我兄弟,何须如此!等吃完饭,为兄便带你去那晋江文学城登记,只要身份核实,便可以直接去寄宿人家寄宿了!”
《雅俗——致游子》的最后两页印的都是各类通知,里面有关于在都城召开各地老乡会的通知(陈盛在里面找到了龙阳的老乡会,特地折了个角,预备到时间去参加)、关于晋江文学城出版社召开外乡士子文会的通知,还有就是一则可以解决陈盛如今最头疼的住房问题的通知。
通知上说,晋江文学城杂志社的编辑们在编写这一本特刊时打听到了外乡士子们到都城最难办的就是无房可住,为此,晋江文学城呼吁城中有余房的人家都将自己的空房整理好,以都城正常的市价收留外乡士子。
家中有空房并愿意出租者皆可到晋江文学城杂志社登记,并列明对租客的要求,所有购买本杂志的外乡士子只要携带自己买的杂志、身份凭证,即可到文学城内寻找是否有合适的住房。
这让外乡士子们喜出望外!
以前他们来到都城,想要租都城百姓的一间小居室就必须掏钱找门路,这才会有人愿意替他们介绍房东,才能在都城租到一间房安置下来。
而如今晋江文学城这条通知一出来,所有原本就有打算招外乡士子当租户的房东们就都会到那里登记,他们这些举子也不用再花一大笔“介绍费”,可以直接以较低的价格住到都城里,这如何不让他们欣喜?
李兄这时又说:“为兄在接到贤弟的信后,在看到《雅俗》的当天就为你我在那文学城里做了登记,我如今便住在城东一位王大商人的家中,租金比往年要便宜三成!”
“……你虽然因为材料缺失没能登记成功,但登记时有位都城的同窗,一听你的名字就表示愿意让你住他家!还愿分文不取!只等你到那文学城核实身份,我便带你去见那同窗!”
陈盛一听,立时就对那位未曾见面的同窗心生感激。与李兄饱餐一顿后,二人便到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晋江文学城。
一进文学城,李兄熟门熟路地就带着陈盛到特别设立的登记处开始登记身份,陈盛一边把自己应该准备的各种证明都拿出来,一边回答着负责登记的那位编辑的问题——
“姓名?”
“陈盛……”
还没等他把盛字的尾音说完,一旁广告登记口的一个穿白衣服书生模样的郎君突然间拉住他的手腕,一脸兴奋和焦急。
他问:“你叫陈盛?”
陈盛点点头。
“那个幼年家中经商,但十几岁时家道中落,如今正用功苦读期望高中状元的陈盛?”
陈盛莫名其妙,接着点头。
结果他头一点,那白衣郎君更加兴奋了,拉起了他的手腕然后转头扯了扯前面另一个郎君的袖子,大声道:
“哥!我找到了!”
“你看!这就是我儿砸!”
=口=!!!
儿砸?!
我怎么不记得我还有这么个年轻的爹?!
还是这是什么都城方言?
……
……
当外乡的学子都在为了今年在都城的日子因为晋江文学城变得好过了的同时,晋江文学城里,秦门和自己手底下的众人召开了又一次大会,也在为了这一批外乡来的学子带来的滚滚财源感到激动。
《雅俗——致游子》特刊的销量累计已经打破了《雅俗》杂志期刊销量的最高纪录,到如今,这本特刊已经卖出去了十万册,并且月下书斋的老板表示他们还打算在加印五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