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其他的问题答案某身为朝廷官员也都知道!”
王御史嘟嘟囔囔打开了那份自己好不容易从报童的兜里抢来的报纸,搜寻到乙版面后,低头逐字逐句地看了起来,结果这一看,他的眼珠子就被这份报纸给粘住了。
乙版面详细讲述了身为朝廷御史的方姓官员被抓的时间。地点。身份和贪污的金钱数额,王御史在没有打开这份报纸前,一直以为圣人是通过在都城微服私访或者某地方官员的密折上奏才知晓方御史贪污的事情的,可《齐天周报》给出的答案全并非如此,而是一个令他激动不已的故事——一个进谏的故事。
其实方御史的事情是怎么被不光出来的,秦门和圣人心知肚明,那是秦门为了提出办报纸选的一个论据。
但为了洗刷自己的冤屈,也为了提高报纸的看点,更为了给圣人刷一波“勤政爱民”的人设,秦门将自己被抓进天牢的全部原因都归咎到了那位方御史的头上,去掉了向圣人恳请办报纸的那一段长篇累牍,于是整个故事经过就变成了这样——
这一日,一位学子带着一本他写好的故事稿子投到了晋江文学城——这是真的;
恰好这一日晋江文学城的老板秦关之在此,见这位学子脸上带着悲愤和痛苦的表情,心下好奇,便打开这个故事看了起来,结果发现这个故事里讲述了一个被贪官迫害到家破人亡的少年郎,作者用词用句情真意切,他当时便觉察出其中必有真实的冤屈——这是加工过的,实际上是审稿的编辑发现了问题才交到秦门手中二审的;
经过一番询问,这位学子据实相告,果然不出秦关之所料,这个故事确实是个真实故事,那位贪官也确有其人,如今更是朝中官员,学子不忿自己的好友家破人亡,那贪官却步步高升,苦于无处告官,他便写了这个故事投稿,秦关之知道后大为赞赏这位学子的勇气,并表示愿意刊印这个故事作为话本,把事情闹大,传达到“天庭”——这是真的;
可不想,还没等故事刊印,那位贪官却因小人告密得知此事,先下手为强,提前在圣人面前告秦关之一状(具体什么事没写),令秦关之锒铛入狱——这里是经过修饰美化的;
此后,圣人察觉此事不对,招秦关之问话,秦关之身为说书人,向圣人讲述了这个少年与贪官的故事,并跪倒在地表示确有其人确有其事,恳请圣人为民做主——这里面就半真半假了;
于是,才有了最后圣人将方御史在朝堂之上当庭脱去其官服,并将他打入天牢、择日处斩的结局。
“好!这结局爽快!”
王御史看完了乙版面的故事,对这份报纸立时就爱不释手。
他是御史,平日里的主要工作就是监察百官和进谏圣人,最向往的莫过于遇到一名贤明愿意纳谏的君王和屠尽朝中所有贪官。
《齐天周报》的这则故事完全符合王御史的口味,他在里面见到了善于纳谏并爱惜百姓的圣人,见到了巧妙进谏的士子(他无视了那个人是他最讨厌的秦关之),见到了沉冤昭雪贪官被抓的结局,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开心的呢?
“圣人圣明!那方老贼该死!”王御史忍不住感叹。
“圣人真好,还愿意静下心来听秦关之讲那冤屈的故事,这才有了那学子替同创报仇雪恨的结局,这真真是……真真是天佑我姜国啊!”王御史的身边,一位他并不认识的年长士子也和他一道肩并肩坐着,随着他一道感叹起来。
“那是,这可是咱们姜国的陛下!”其他看到了这则报道的读者们也开始插话。
这么多人都讨论着这件事,王御史的谈兴也上来了,先是夸了一番圣人,然后又提了不少进谏陛下的其他方式,最后分析了一下贪官有多么的害民害朝廷,说得津津有味。
一群完全能够理解他意思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着一件事情,每个人畅所欲言,明明相互不认识却心心相惜……
这还是他自离开书院和同窗之后,头一次再经历这样的场面,这种感觉让王御史欲罢不能。
王御史还在回味刚才那段带着群口辩论性质的谈话,他身边,那位年长士子突然间翻到了另一个版面,叹了口气:
“这圣人怎么只减免了这三处地方的赋税啊?这三处地方确实生活不易,可我越山百姓生活也困难啊,为何不减我越山的赋税呢?”
王御史下意识翻到了那年长士子看的那个版面,蠢蠢欲动的心让他忍不住又和身边这位士子搭起了话,然后又和周围其他同样看报纸的人们一道搭起了话,众人就到底哪些地区更应该减免赋税一事争执得面红耳赤——
“王兄?起的这么早啊,你这是在作甚?”正在王御史打算撸起袖子和身边这位年长士子好好论一番的时候,他突然听见了有人在背后叫他,转身一看,竟是他的同僚杨侍郎。
“杨兄!”王御史敷衍的行了礼,然后指着那不远处的报童道,“别多说,你快去买份报纸回来,这报纸真好看!我正和人争辩着呢就不和你多说了!”
然后立刻又转了回去,这一次他真的把袖子撸了上来,和那越山来的年长士子两人一人一份报纸,指着其中的一字一句分辨起来。
“这报纸上写了,之所以减免这三个地方的赋税是因为……,我们越山明明也……”
“尔等放屁!报纸上还写了必须符合这几个条件呢!朝廷是综合了种种因素决定的……”
“王兄说得对!确实如此!”这时,刚匆匆买了报纸看了的杨侍郎也插了进来。
“……”
“……”
等到把《齐天周报》上的每一个版面每一件事都拿出来高谈阔论了一番之后,王御史心满意足地把报纸小心翼翼折好。顺带着掏出自己身上所有的钱又问报童买了十份报纸带回家,预备着给他爹、他舅兄、他那小儿都送一份去,让他们好好看看……然后立刻整个人僵硬起来——
说好的看完了乙版面就把报纸带回家给烧了呢?
说好的必定要阻止其他人去看报纸呢?
他现在在干嘛?!
王御史低头看着自己手里那一摞的报纸,神情顿时难看了起来——
他怀疑自己被人下了毒!
投毒者不用想,必定是那秦关之!
……
“所以说,比起无谓的宣传,报纸内容本身的价值才是更重要的!”
“只要内容足够吸引人,我们就可以等到我们忠实的友人!”
秦门站在学子的最前方,指着白纸上“自来水”笃定道。
第47章 《我当考生那些年》&手纸……
正如秦门所料, 《齐天周报》一经推出,喜爱这份报纸的人甚多,自发为这份报纸“安利”推销的文人举子更是数不胜数。
明明按照一个正常的新事物融入百姓生活的走向, 《齐天周报》应该是要像杂志《雅俗》那样, 经历“大家觉得很新鲜→有人提出反对→经过改进→再反对再改进→终于大家都接受了”这样一个很漫长的过程才能够在都城逐步站稳脚跟!
但因为报纸价格便宜,更因为秦门采用的“自来水”宣传计划,才不过印发了第一期,才不过短短五天时间,都城的百姓已经对报纸这种新物种适应良好了!
这种不符合常规的走向看得最近一直被秦门带在身边的五个钻研学习传媒一块的六个学子以及蹭课的五个徒弟一愣一愣的。
“你们不知道吗?这个社会存在着一个等式——
朋友的朋友就是朋友,熟人的熟人就是熟人, 所以,亲友推荐的东西就是能够被立刻接纳的好东西!”
从单纯的客观逻辑上来讲, 这个等式一个靠谱的论据都没有, 不过是个站不住脚的论点, 可真的从主观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
“好像还真的是这样!”
把自己吃得越来越横向发展的三徒弟钱多多手里捏着块桂花糕,想了许久挠了挠头承认着。
事实也确实如此。
第一期《齐天周报》的内容经过了秦门的严格把关和筛选,每一个版面的新闻报道放到秦门之前所在的现代那都是可以分分钟上微博热搜当热点话题的,虽然放在这个时代无法上热搜了, 但成为街头巷尾众人谈论的焦点话题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被吸引来购买《齐天周报》的都城第一波醒来的百姓很快就被报纸上那些精彩纷呈的新闻内容给吸引住了,纷纷成为了《齐天周报》的“自来水”。
如果说杂志《雅俗》更适合自娱自乐在无聊时打发时间看的话,《齐天周报》就特别适合一群人围坐在一起, 一边看一边讨论并说说自己的看法——
大致详情可以参考下现代网友加的人多一点的闲聊群。
你是不是发现在这个群里, 每次只要有了与民生相关的新闻, 群里就会热闹非凡?谁都会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就算有的人(比如你自己)没有发言,是不是也在偷偷窥屏?
人的本性在古往今来都是不变的,对于身处古代的都城百姓们来讲,一伙人凑在一起共同看报纸共同谈论一个话题同样也是一件非常新鲜又非常上瘾的一件事。
他们迫切的希望有更多人来参与, 并更乐意把自己觉得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东西推荐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拉着一群熟悉的朋友共同探讨报纸上的新闻,上演一出古代版的“建群”、“拉好友进群”、“好友之间争执互撕塑料友情”的戏码。
等到第一期《齐天周报》售卖的第五天,也就是第二期《齐天周报》开卖之前,第一期报纸已经卖出了有十二万份,让工部的印刷作坊加印整整五次!比《雅俗》都要高出一大截!
因为第一期报纸中大肆宣传了“秦关之说书巧进谏、圣人纳谏立锄奸”的故事、并在采访专栏里大书特书了身为起义军军师和如今朝中帝师与圣人之间的君臣情谊,使得如今坊间对圣人的爱戴和对朝臣们的关注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让朝廷上下对于《齐天周报》以及办这份报纸的秦关之和晋江文学城更加满意,觉得他们当初的退让和允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朝廷上下都期待着这份报纸能够将他们做出的功绩大书特书,官员们积极做事,希望可以成为下一期报纸的头条,整个朝廷的工作效率也因此加快了一倍!连原本只有六部尚书才会发言的朝堂之上,也开始出现了许多低级官员的声音!
圣人龙心大悦,朝臣心满意足,于是朝廷大手一挥,便决定给晋江文学城报社注资——这下是真的让包括报社在内的晋江文学城成了个事业单位了!
等第二期《齐天周报》被报童们领着拿到大街小巷叫卖之后,不止是朝廷官员因为这份报纸产生了变化,整个都城都因为这样新事物发生了改变。
首先发生变化的就是都城的茶楼茶摊——这些曾经的冷门场所陡然间变得热闹起来,数量也增多了。
都城人以前是没有专门找个时间喝茶的习惯的,一般在早餐摊位上吃完早点就上工的上工、读书的读书,到中午就去酒楼菜馆吃饭听说书,下午接着上工,晚上或者回家吃或者下馆子。
但自从报纸这个东西出现后,都城的百姓开始习惯在空余的时间和大家伙儿一起看报纸念新闻了,他们迫切的需要一个能够容纳很多人但消费又不贵的地方,而茶摊和茶楼就是这样出现在众人的视线里——
只需要点上一壶茶,就能够坐下来舒舒服服地高谈阔论,说得累了还可以再点一盘点心,周围都是听得懂他说话的人,整个地方都是像他一般的人,这简直是再好不过了!
有商业头脑的茶楼和茶摊老板立刻就找到了晋江文学城,掏钱雇了个说书先生专门在他的茶摊里待着,也不需要他说多么动听的故事,就塞给他一份买回来的报纸:
“先生要做的就是在人多的时候挑一个版面读新闻!”
“然后在茶客们吵得场面失去控制的时候打个圆场。”
花了一大笔钱特地到晋江文学城请了个最好的说书先生,结果把人家请来就只是为了让人家去读报纸……
可以想象被请来原本打算作为第一个在茶馆说书并称霸都城所有茶馆的说书先生,“言情教主”逍遥子在被塞了一份新闻报纸时那僵硬狰狞的面容。
“老夫是讲故事的,老夫不是那牙牙学语的三岁小儿!”
固执的逍遥子选择拂袖而去,但更多的说书先生则向金钱势力低头。
所以很自然的,第二个因为《齐天周报》发生改变的就是晋江文学城本身了。
因为《齐天周报》本身就是晋江文学城出品,茶楼的老板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找晋江文学城的艺人也一定最靠谱、对新闻的朗读是最接近朝廷中心思想的——
于是,晋江文学城艺人部之前因为丑闻被各大酒楼辞退的说书先生们就这样纷纷找到了新的工作,又一次成为了受人追捧的香饽饽。
不仅仅是艺人部,晋江文学城的其他几个部门也一样感受到了《齐天周报》带来的好处,比如说……他们成功依靠报纸打击了他们讨厌的竞争对手_(:з」∠)_
《齐天周报》的出现吸引了整个都城人的视线,大家把舆论的重心都放在了报纸上面,加上报纸里透露出了有关主考官和朝廷对科举的通知,来到都城参加科举的考生们也纷纷决心要临时抱佛脚,除了日日看时事新闻,他们无心玩乐——
以至于当第二期《齐天周报》的叫卖恰好撞上了墨语阁的九月杂志发售时,所有人都忙着去买新一期的《齐天周报》,跑到茶楼里和其他人一起看报纸读报纸讨论朝廷政策,猜测今年可能出现的试题……谁特么还有心思看杂志?!
大家都在看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新闻联播》和地方台的《XX说事》呢,你一个人跑去看嘻嘻哈哈的《开心大本营》?
《开心大本营》什么时候不能拿出来看?新闻过去了可就过去了!
理所当然的,墨语阁杂志九月刊的销量只剩下了几千册。
其他同类型的杂志当然也是如此。
唯独晋江文学城的《雅俗》,一骑绝尘、独领风骚!
因为早就知道报纸的内容,《雅俗》在内容安排上直接配合了前两期的《齐天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