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知府的岳大郎并不知道秦门口中的“旅游业”究竟会不会如他所说这般辉煌,听惯了一般人吹牛的他对任何事情都要保留三分的警惕之心,不敢全信,也不能全然不信,但仔细想想,从道理上来讲,越山发展所谓的“旅游业”完全没有问题啊!
他只需要支持晋江文学城在越山发展旅游业,再说服朝廷以“官方”的名义为这家旅行社作担保保证人家不是人口贩卖,给予他们所谓的“旅游证”、允许他们带外地的游客来越山玩,定期派兵和官差肃清沿路的猛兽和山匪(这本就是他日常要做的事),其他什么都不需要再动手去做……
成本低廉,但收获却有可能会很丰厚。他虽然不是商人而是个父母官,但说实话,在官场上,尤其是在地方做父母官的,为了发展本地的经济为本地百姓谋出路,谁不是像个商人一样精打细算做买卖呢?
如此稳赚不赔的买卖,为何不做?
岳大郎当机立断开始写加急的奏折打算趁着下一次朝会开始前把它送到都城,争取早点得到朝廷的支持和同意,把越山发展旅游业这件事给定下来。
与此同时,离开了知府大人府邸的秦门整个人就像是机器人充了电一样,一改之前的病气和颓废,直达岳府把生无可恋的岳三郎从府里面给拖出来——
“是时候制作一条越山的旅游路线了!”
“三郎你是本地人,生于此长于此,必定对越山十分了解!务必把越山特别的习俗特别的吃食和特别的地方风景毫无遗漏地全部都交代一遍!”
岳三郎觉得这准备得也太早了,他哥这才同意写奏折问问朝廷的意思,都不知道朝廷和圣人愿不愿意呢,怎么就急匆匆准备起来了?万一人家不同意呢?
秦门回头看了一眼岳三郎道:
“此事利国利民无人损失,朝廷为何要拒绝?”
“旅游业的发展,于朝廷于知府并不需要多做些什么,于国于民于越山却大大有利,朝廷是个精明的朝廷,圣人是个爱民如子的圣人,他们为何会不同意?”
岳三郎语塞。
“既然确定这件事儿一定能成,那重要的就是早日把这旅行社给开起来,做好准备工作,以免到时候圣旨下来,你我手忙脚乱!”
“别的先不说,有关到越山旅游的宣传就得提前先动起来!”
……
……
三日后,晋江文学城分社在越山修建完毕。
陈盛在街上找到一个卖越山乌骨鸡的摊位,掏了两倍的钱,请卖乌骨鸡的大婶给他按照当地乌骨鸡的做法处理好这只鸡,并送到晋江文学城的府上。
大婶满口答应,收了钱就把摊位给收了回家去给这位贵客处理烹调这只鸡——反正这鸡也就外地人吃得起买得起了,她本来就是为了蹲这位客人才在此地摆摊的。
陈盛回到晋江文学城的分社自己暂住的屋子里,把这些日子以来在越山分社学到的地方全部都重新整理了一遍。
陈盛是龙阳赶往都城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因为屡试不第,恰好晋江文学城又招贤纳士,他便被晋江文学城的大老板秦关之选中,成为了如今尚未设立的晋江文学城龙阳分社的未来社长。
他本来应该在大批举子返乡的时候与同乡一同结伴回乡的,但一听说他们的大老板打算带着一群人去越山建立分社,他立刻就委婉拒绝了同乡的邀请,选择跟随秦门的队伍一起前往越山,参与到晋江文学城越山分社的建设之中,以期从中学到经验,以后自己在龙阳建分社不至于手忙脚乱。
把这段时间积累的经验全部总结了一遍之后,之前问当地大婶订做的乌骨鸡也被她家男人送到了府上,可能是陈盛给的钱比较多,当他收到这道菜时,整个砂锅还是发烫的,大婶的丈夫介绍说,这道菜叫做“乌骨汤蒸鸡”。
陈盛揭开锅盖,鸡汤的香味立刻散发弥漫到整间屋子,惹得毫无准备的陈盛口水直流,“咕咚咕咚”咽个不停。
但他没有立刻就喝起了汤,反而把这汤搁置一边,将他之前裁好的稿纸铺平,备上偏细的毛笔,磨好了墨,准备好一切后,他才拿起筷子把那整只鸡从肚子的部分剖开,浸在汤中,然后换勺子舀了一口汤,一口喝下,闭眼品尝一番后,坐回到座位上,提笔写下:
“马车行走了一个月,记者终于从都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越山古城,仰头望去,越山古城隐匿于山峦之间,恍若人间仙境,一路上,记者一直听同行的越山百姓讲述越山的风景与越山百姓与众不同的生活习俗,至此一见,只觉百姓所言非虚,这也令记者对此次的旅行更加迫不及待了。”
写到这里,陈盛停下笔来又用筷子夹了块鸡肉,放进嘴里咀嚼又咽下,心下满足,接着写道:
“越山山水名不虚传,看得记者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当地的百姓热情好客、淳朴善良,记者一进城就应邀居住在当地一位大婶的家中,并在当夜品尝到了越山当地的美食——乌骨汤蒸鸡。”
“乌骨鸡是越山当地特产,只生长在越山的山上,方氏菜馆曾有一道招牌菜就是用此鸡烹饪而成,记者也有幸曾品尝过那道名菜,只是都城的乌骨鸡做得与越山当地百姓的味道却可谓是大相径庭。
都城做菜精细,方氏菜馆的主厨在这道菜上动用了不少工序,滋味复杂细腻,而越山百姓做菜则简单。
以越山山上的山泉为汤水,再以山上所采摘的山珍为配料,将整只鸡浸入汤水之中,置于煮饭的灶台之上一起蒸,当掀开灶头盖的那一刻,鸡已蒸到烂熟,米饭中也残留着乌骨鸡的香味,令人闻之忘情。”
紧接着,陈盛就吃一口乌骨鸡、写一句话,把整个有关越山乌骨鸡的宣传报道写了个全,又自查了一遍错别字和表达问题,就把这则报道送到了在隔壁正在疯狂整理越山宣传资料的报社、文学社(出版社和杂志社)编辑们,看着他们按着主题将那些报道分门别类地分好,只等后日把这些报道全部都送到都城去,为接下来“都城——越山三月游”做个铺垫和宣传。
“这是越山美食的报道。”原杂志社编辑、现文学社社长拿着陈盛写的报道放在高高的一叠纸上,看得陈盛忍不住心虚地摸摸自己的鼻尖。
“这是越山百姓风俗习惯的报道。”报社的编辑拿着另一篇放在左手边。
“这是对晋江文学城旅行社的宣传报道和海报……这个放下一期用吧?”几个编辑对视一番,商量了一下,把另一叠报道推到距离他们更远的地方。
“这是越山历史的科普文章……”
“这是都城到越山出行便捷的文章……”
众编辑整理完手里的资料,细细思索:
“如今,就只差有关越山风景的报道了。”
在一旁无所事事的陈盛终于等到了一个自己说话的机会:“老板(秦门)不是说,明天让岳三郎带着我们大伙儿去游历越山的山河么?等回来不就有素材了?”
几位编辑恍然,满眼期待:“啊,那个公费旅游!
第60章 景点&旅行路线
晋江文学城的第一次公费旅游安排在越山, 不是那个越山城的越山,而是一座名叫“越山”的山。
到了越山就忙活了许久的晋江文学城众人终于在这一天得到了一日的安宁,一大清早, 他们就在老大秦门的号召下一起跟随岳三郎开始了越山一日游。
岳三郎的旅游计划是在前一天晚上就给秦门看过的, 上午是徒步爬越山、一览山中景色,下午是坐船游越湖,一赏湖光山色,中午午饭看情况决定,就地解决或者找个村子直接花钱品尝一下村里的美食。
秦门觉得这种行程安排很合理,哪怕放在现代, 到这种专门看风景的旅游景区也不过是这三件事——吃当地特色美食、爬山、坐船,身为古人的岳三郎能够想到给他们一天的行程安排成这样, 已经让秦门觉得很是意外和满意了。
计划虽完美无缺, 但真正实施起来的时候, 秦门却觉得其中问题大大的。
越山的风景是真的美,如今正是金秋十月,越山上各种颜色的树该冒出来的都冒出来了,郁郁葱葱五彩缤纷, 空气中弥漫着果实的香味,加上古代也没什么环境污染更不会有什么深山老林里的人工建筑垃圾桶,蓝蓝的天空和清爽的风, 加上这一日天气正好、阳光明媚, 是一个再适合旅游不过的时节和日子了——
“但是这个导游真是一大败笔!”秦门忍不住恼羞成怒。
登山是当天清晨就开始的, 由熟悉越山环境的岳三郎带领秦门和晋江文学城一干小伙伴一起,先坐好几辆马车到山脚下,然后大家各自背上早就准备好的行囊结伴上山,由临时导游岳三郎为大家做介绍……
这过程听上去一点问题都没有吧?
然而让秦门一脸黑线的是, 他们一群人进山已经有半个时辰了,目测下都已经登到越山的半山腰了,他们的导游岳三郎,在这段时间里只说过一句话——
“此山名为‘越山’,因是当地最高最大的一座山,后便以此命名整个省为越山省。”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他们一行人就是沉默地在爬山!真·爬山!
本来古代的山路走起来就比现代的要崎岖好多,再加上一路上也没什么人说话,看着自己身后一群气喘吁吁生无可恋的小伙伴,秦门忍不住叫住了一直在前面埋头登山的岳三郎:
“三郎,你不觉得……应该说些什么吗?”比如给大家介绍一下沿途的风景之类的?
秦门满怀期待。
岳三郎露出茫然的双眼,不知道这位被他家娘子推崇的秦关之这是在说什么,大家爬山这不爬得挺好的吗?没有缺胳膊断腿、一路上也没遇到山贼匪徒,还要怎样?
秦门一看对方这表情,忍不住给了个提示:“你看我们大家就这样一句话不说的都连续爬了半个时辰了……”你是不是该给大家鼓鼓士气?
岳三郎瞬间明白了秦门的意思,停下来提议道:
“大家都爬了半个时辰了,就在这里停下来歇一歇吧!”
众人听到后,各自原地解散,把背上背着的包袱解开原地喝水的喝水吃点心的吃点心,秦门一脸期待看着岳三郎,等待着三郎接着再说些什么——
岳三郎:“……”你还想怎样?
秦门叹了口气,走上前,四下里望了望周围的风景之后拍了拍手,在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时,他指着对面两座山峰道:
“诸位请看,从这个角度看,就可以看到越山最著名的一景——‘大地之母’!”
“大地之母?!”众人惊呼。
“大地之母?”岳三郎瞪大了眼睛,表示他不知道越山还有这么个东西啊!
秦门一本正经,煞有其事,还指着那两座山峰好心地给大家做解读:“你看那座小山峰,像不像一个正含笑仰望着天空的母亲?而她为什么笑呢?你再看那另一座更大的山峰,像不像母亲的双手正拢着她正孕育着生命的肚子?”
“所以这个景的整体,就是一位年少刚怀有身孕的母亲仰躺在群山之中、云雾缭绕之间,望着天空心生喜悦——这难道不像是大地之母么?”
众人恍然大悟,顿时对对面的山色风景来了兴趣,纷纷按照自家老板秦门的解说看起来那两座山——
“好像还真的是!”
“真的像个人脸唉!”
“唉!你们往这个方向看!这个母亲好像变成了一个正背着行囊的老婆婆!”
这句令秦门侧目的充满想象力的话是他五个徒弟之中最没有存在感的小四说的。
不仅如此,小四仿佛是开了个老大的脑洞一样,接下来更是连续点了五座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这五座山的山峰都做了形象的描述并编了几个感人的故事——
“看左边这座山的山峰!上面有个大大的石头!像不像是一个老人在伸手指?”
小四一脸兴奋:“这必定是一个被越山迷住了的仙人!他正在给迷途的旅人指路!”
“再看那个!那座山上有一棵松树!那是迎客松!越山在欢迎我们!”
“还有那座大山露出的石壁!那四个人脸!必定是古代先贤尧舜禹汤!他们必定都是天上的神仙,就是在此处感应到了人间的疾苦,这才下凡来辅助百姓,之后哪怕在凡间身殒,也心中留恋,将分/身留在这石壁之上,看着人间的一切!”
众人随着小四的话语,时而赞叹,时而兴奋,时而拍手鼓掌叫好,时而赋诗一首以作作证,全然没有了之前那般的沉默和压抑,他们指指点点,看懂的游客拉着没看懂的对他们热情地解释着小四的点,相互分享着水喝点心,一路欢声笑语,惊了鸟儿引来了松鼠,好不热闹。
而一瞬间地位从导游退化成保镖的岳三郎看着面前这群瞬间陷入疯狂的人们,他看了看那正在发挥想象力用笃定的语气给每座山都赋予了一个故事的秦关之和他的四徒弟,又看了看笃信这二人说得必有道理的晋江文学城其他人,心中自我怀疑……
“……我真的是土生土长的越山人吗?”为什么人家说的那几个景点他完全不知道?
原来这些山那么有来头的吗?!
原来越山还有过大地之母?!原来那些石壁上还刻着尧舜禹汤四位先人的石像?!越山居然真的住着仙人?!
一时间,原本他看腻了的风景在此刻又变得充满了意趣。
……
……
当导游的“权柄”从岳三郎“让渡”给了秦门之后,原本乏味的旅程顿时变得有意思多了。
上午是领着大家看山猜景点名和编故事,中午是带着大家品尝当地包括乌骨鸡在内的若干美食、顺便给每个食物都加了一段或是祝福或是充满着神话意味的故事——
比如说乌骨汤蒸鸡,在岳三郎干巴巴的讲述里,只是他在越山吃惯了每年都得吃两次的鸡,到了秦门的嘴里,就变成了某朝至今著名的一位妃子,在吃一只鸡的时候感叹这世间为何只有白鸡没有乌鸡,于是越山的鸡听闻此事,为了讨好这一位美人,一夜之间大家全变成了从羽毛到骨头都是发黑的乌骨鸡(岳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