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咸鱼的美好生活——传山
时间:2021-05-11 08:40:14

  杨三婶撇撇嘴,心中有些不舒服的较劲,“咱爹眼里只有大哥与清清,也是,他们是城里人,有钱。我们是谁啊,没钱还是个老农民。”
  杨三婶的话,引来杨三叔的怒瞪,大眼睛瞪得圆溜溜,语气也很冲,“你瞎说什么呢?咱爹什么时候眼里心里只有大哥与清清。
  对咱还不好吗?去年,家里的粮食不够吃,咱爹进城去大哥家里背粮食回来,就那么一点点,他自己与娘都不舍得吃,全给了我们。
  为了让我们能有一口吃的,爹娘分家,把家里的钱财都给了我家和二哥家,大哥是一分钱都没有分到。
  不管大哥挣的钱有多少,家里分家就该平分,该有大哥的那一份。
  你还要咱爹娘怎么待你,是不是要他们死,不认大哥清清,是不是?你再胡说八道,就给老子滚。”杨三叔真的来气,妻子人不坏,可她的一张嘴,却是很讨厌。
  被杨三叔叨叨的说了一大堆,杨三婶害怕的缩缩肩膀,胆子瞬间变成小指甲那么点点,害怕的说,“他爹,你说什么呢?我就是随口一说,发发牢骚,也不是针对爹娘与大哥清清他们。你别发火。”
  她可不想离婚离开杨家,自家男人对她不错,两人还有两个儿子,家里有个在城里工作的大哥侄女,家里条件很好。
  她离个屁的婚,去哪儿能找现在夫家一样条件的。
  “哼,以后不要随口胡说。要不然我们离婚。”杨三叔是故意吓唬妻子,他从没有想过离婚,只是想用离婚治治妻子的嘴。
  免得她时常胡说八道,得罪至亲至爱的亲人们。
  “知道知道,我不说爹娘大哥清清他们,再也不说。”杨三婶确实不坏,就嘴皮子坏些,真要让她做坏事,她也不敢。
  “知道就好,见到清清热情些,好一些,我大哥不管以后结不结婚会不会再有孩子,清清都是他的心头肉。你别想着欺负,给她脸色。”杨三叔知道已经死去的大嫂在大哥心目中,是个什么样的存在。
  即便再婚,找的新嫂子也不会替代死去大嫂的位置。
  “哦,我明白。”杨三婶耷拉着脑袋,闷闷不乐的答应下来。
  走在一边的杨二叔杨二婶悄咪咪的笑,老三家的,确实要治治,现在有些膨胀,有些时候在外面胡说,还学会吹牛,咋不吹死。现如今的年月,越是低调越好,谁家不知道把蛋埋在饭碗底下吃,她倒好恨不得吹的满天神佛都知道。
  其实现在灾荒还不算彻底过去,今年秋收才刚开始,看颗粒就知道,差强人意,不能算丰收。
  明年也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能吃个六分饱就已经是不错的。
  杨二叔夫妻加快脚步前进,他们现在早已分家,爹娘归老大抚养,但平时的照顾归他们与老三一家。
  今儿大侄女回来,他们做长辈的还是得过去露个面。
  家里的孩子们,都在学校读书,中午不会回家。他们中午,吃午饭也就是在家里热热早上的野菜玉米窝窝头,啃上两个,就饱了。
  两对夫妻,先回家用大碗端来四个玉米野菜窝窝头,哒哒的跑过来。
  “二叔,二婶,三叔,三婶。”杨清出来倒水,一眼就看到前后进门的两对夫妻。
  “哎,清清,月头回来要住段时间吧?”
  杨二叔自己没有闺女,对三兄弟三人唯一的闺女,也是很宠的。
  见到侄女,大眼睛都笑的眯成了缝。
  “住一晚我明天下午回去。”杨清一笑,露出小米牙,在两位叔叔的眼里,很可爱。
  “怎么不多住几天?”杨二叔不舍的说。
  “月头,工作比较忙,我是想爷奶了,抽空回来陪陪他们。”杨清主要还是回来送粮食的,想爷奶就是个借口。
  杨爷爷就站在孙女身后,乐呵呵的听着。
  杨二叔没话说了,工作最大。侄女得干好工作。
  中午,一家人一起吃饭,两对夫妻吃的主食是自己带的玉米茬野菜窝窝头。
  但杨清与杨奶奶炒的菜,油水足,一家子七口吃的心满意足。
  没有带肉回来,她给自己定了要求,一个月最多带两次肉回来,其余的,别人家里吃什么菜,爷奶就吃什么菜。
  虽然都是一样的菜,可还是比别人家吃的好,炒菜油放的足,有足够的油水。
  下午,都去上工,杨奶奶在家里收拾。杨清提着大木桶,拿着自制的钓鱼竿与小板凳。
  去了村里的河边钓鱼,村里有条河,河水深。
  鱼也有不少,就是野的很,不好网更不好钓。
  杨清不担心啊,她每次回来都能钓不少。
  但不卖,一半交给生产大队,一半自家吃。其实现在也不严,自家钓的鱼打的小猎,都没有人管。但杨清依然会上交一半,当做好些人上交,不只是那些队里的干部,也有队员们的面。
  至于怎么分,不用她管。但她也知道,轮流分,一批批的分。
  没法子,一次钓的也不多,也不够全村分的。
  杨清坐在河边,提前已经在河里造了个鱼窝子,撒了点好东西。
  农村学校,放学都早。孩子们从河边过,杨三叔家的两个小子,远远的就看到自家大姐坐在河边,迈动腿使劲的跑过去,“大姐,大姐,钓了多少?”
  “自家看呗,去找爷爷来,还有回家做作业,别瞎跑。”杨清可是知道两个小堂弟,不愿意做作业让他们做个作业就是比让他们吃苦死的中药还难。
  一脚踢过去,是姐姐给俩小子的爱,两人被踢习惯了,嘻嘻哈哈的走人。走的时候还瞄一眼水桶。
  杨清钓鱼的时候也没有闲着,在QQ农场也忙着耕耘。
  意识入农场,在种植区里查看。农场有花金币请管事,有管事,虽然要付出一些金币,可自己不用时刻担心,什么时候收菜收粮食,收各种肉类。
  买多少给农场,自己加工多少,留多少,都是有比例的。
  一个月的时间,日夜不停的种植收割,已经扩大了好些块地。
  背包格子里,本月的任务粮食,鱼,鸡蛋,猪肉,蔬菜,全部已经收集完毕。剩下的,继续为下个月,下下个月等 ,为以后等每一个月攒各种物资。
  手里也没有闲着,一会儿钓上来一条鱼一会儿一条鱼,有好些孩子围着杨清,一斤以下的鱼,钓上来也会扔进河中。
  “清姐姐,咋都扔了?”边上一个吸溜着鼻涕的小男孩,不解的问道。
  小男孩身边还蹲着一个小姑娘,眨巴着黑黝黝的大眼睛,扑闪扑闪的 ,水汪汪。望着鱼,还吞口水。
  “太小了,河中的鱼不能钓光,留些让鱼长大,大鱼再生小鱼,以后就不愁没有鱼吃。”
  小男孩吸溜一下,说道,“是不是一次吃光了,以后就没得鱼吃了。”
  “是,吃一半养一半,才能生生不息。”杨清没有想到自己此时的一席话,小男孩记了一辈子。对小男孩影响深远。
  “噢。”
  看着小男孩,杨清问,“小家伙你家有没有钓鱼竿,有的话拿来,姐姐教你钓鱼。”
  两个孩子,看着长得不赖,五官清秀,长大了一定男帅女美。看着他们对着活蹦乱跳的鱼都垂涎的吞口水,也想帮帮他们。
  小男孩眼珠子滴溜溜转动,薅薅脑袋上的头发,悄声的说,“咱村大部分人家都有钓鱼竿。”
  “那你快去拿啊?”
  “谢谢清姐姐。”小男孩附在妹妹的耳朵交代她呆在原地不走,不许下水,要等他来,见妹妹乖巧的点头,才起身一溜烟的就朝家里狂奔。
  跑走的小男孩是本地生产队的一户人家的孩子。家里与杨家还有点亲戚关系。
  小家伙不只是回自家拿钓鱼竿,还一路的大喊,给宣传,惊动了不少在村里玩闹的孩子们,一个个的听到小男孩的话语,纷纷的跑进自家,一通翻找,拿出来自制的钓鱼竿,还有提着鱼篓,纷纷的朝小男孩说的地方跑来。
  乌央乌央的孩子,全放肆的朝一个地方跑来。见到杨清,一个个的很有礼貌,先打招呼。
  也许是小男孩的宣传到位,一会儿功夫,全村的孩子基本都来了,随身携带的东西可不少。
  几乎没有人带小板凳,都是坐在一屁股坐在地上。
  钓鱼的孩子太多,杨清只能再悄咪咪的洒点东西,造几个鱼窝子。
  一直到大人们下工,一群孩子们还不舍得走。
  村子不大,一共也有五十多户人家。不过现在的一家家,可不是三四口人,大多数都是十几口甚至二十多口人。
  五十多户,人数也不少。
  像杨家一样分家的大家庭是少数。全村也没有几户。
  今晚的村子里,空气中到处都飘散着鱼香味儿。
  从村里回城,已经是厂里快下班的时候。踩着三轮自行车的杨清,小小的车厢里用大桶装着几条大鱼,还有两斤多的小鱼。
  回到家里,自己把车停在屋檐下,水桶拎进家里。
  此时前院的人,基本都不在家。都在外上班,只有卢寡妇的老婆婆躲在窗户后悄悄的看。
  杨清知道,神识强大进院子就知道谁家有人谁家没有人。前院还有人家也有退休的,或者家庭主妇,可此时除了卢寡妇的婆婆刘大丫外,其余的都不在家。
  还有一个小时,就要下班,那些人也该回来做饭。
  等杨清刚收拾好,外面已经有了响动,有些大妈陆续的回来了。
  见到杨清在院子中的水池子边杀鱼,东厢靠正房的第一间是老严家。严大爷(大伯)的妻子乔大妈拎着菜过来洗,“哟,小清丫头,又回老家钓了鱼来呀?”
  “嗯,钓了些。”
  杀鱼她是熟手,一刀一刀的皆有章法。看的乔大妈伸出大拇指点赞,“厉害,不亏是你爸的闺女,利落。”
  头一甩,傲娇的很,“那是,我不能给我爸丢脸。”
  在家里做菜,还煮了父女俩吃的大米饭。北方大米少,杨清也不常煮大米,偶尔煮点。倒也不打眼。
  “小丫头得意上了。”乔大妈在水池对面洗菜。前院的水池一共四个水龙头,一边两个。两边还有多余的水泥台子,可以放菜放衣服之类的。
  “嘿嘿。”
  不多言,一会儿功夫一条鱼清理的干干净净,清理出来的一些不要的鱼杂用东西装着,然后扔到院内统一的垃圾桶内。
  再回到自己杀鱼的地方,把周围用水擦擦洗洗干净,才走。乔大妈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全院最讲究卫生的就是杨家与西厢的徐家。
  不像自家隔壁的卢寡妇一家几口人,一点也不讲究,满院的制造垃圾,看着就烦人。
  虽然她也不是多讲究的人,可也不是邋遢人,只是没有徐家杨家那么讲究罢了。
  杨清回到家里,一条家常味道的炖鱼,还炒了几个青菜,用油炸了一盆花生。
  鱼在桌子上用小红泥炉炖着,杨爸回来的时候,空着手,没有在食堂打饭。
  父女两心有灵犀,杨清煮了三碗米,她最多吃一碗其余的一半是杨爸的,还有一半是明晚的晚饭。
  “爸,洗洗手吃饭。”杨爸进家门的时候,所有的菜已经全部做好。
  “等一下,我拿个东西给你看看。”杨爸先开柜子锁,从里面拿出来一个盒子,再开锁拿出来此时代的房产证,递给杨清,“徐家今天已经走了,家里的大件家具,包括椅子锅碗瓢盆都没有带走,热水壶都留了下来。”
  “好,你给徐叔叔他们折了价没有?”杨清擦擦湿漉漉的手,才接过房产证明看起来,是自己的名字上面还有附带的身份信息。
  “折了一些,还有一些,你徐爷爷不让折,说是提前给你结婚的喜钱。我也就没有多推辞。”
  杨爸已经拿出来自己的酒瓶,给自己倒了一杯酒,坐在桌子边开始小酌。
  美滋滋的。
  “我知道了,你留了他们在魔都的地址没有?”
  “留了。怎么着,想给他们寄东西啊?”
  “嗯,过段时间再寄,正好让他们过年吃。”杨清没有占人便宜的习惯,徐家大方,她也不小气。
  父女俩吃饭,门也没有关,卢寡妇家的两个孩子,闻着味道走到了杨清家门口。站在大门口,就这么望着,口水还滴答滴答的流。
  如果是往常的原主肯定会给他们一些,可杨清瞟一眼,然后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继续吃。
  杨爸嚼着油炸花生米,也不吭声,父女俩装作没有看到,继续吃。
  其实卢寡妇家的日子,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苦,甚至比整座大院中一半的人家家里的日子都好过。至少在改革开放前,确实是这样。
  她一个人的工作养四个人,老公公在农村上工,养他自己绰绰有余,还能接济城里的四口人。
  老公公时常会来送一些蔬菜,能节约一些菜钱。
  卢寡妇每个月还能存下三五块钱,虽然不多,但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
  可她心里一直给自己暗示,自家死了男人,还有两个孩子,日子难过。
  一直暗示一直暗示,暗示到她吸别人的血吸的一点心里负担都没有。吸的心安理得,大院里,厂里,谁要是说她不可怜,或者不愿意伸手帮她,心里就恨人家。
  觉得别人冷酷无情,没有善心爱心。
  她的心都已经扭曲。
  自私,自利,虚伪到极致。
  卢寡妇的两个儿子马强,马华,站了许久也没有得到杨清父女俩的邀请。
  大一些的马强等的不耐烦,自己主动出声,“杨大爷,我饿了。”
  被人喊着说饿,杨爸微微叹息一声,扭头过来,说道,“饿了,就回去催催你奶奶,一天到晚在家也不知道早点做饭,干啥呢?快回家,等下你奶又要扯着嗓子喊你们回家。”
  没有吃到自己想吃的,马强不愿意走,反而走了进来,一直走到杨清家的饭桌边,指着炖在上面的紫砂钵子说,“我不喜欢吃我奶奶炒的野菜,我想吃那钵子里的鱼。我和弟弟都饿了。”
  杨爸的一张脸瞬间接连变了几个颜色,强忍着心中的火焰,用尽量平和的语气说,“小强,带你弟弟回去,快。那钵子里的鱼,是我家的。”
 
 
第137章 年代极品窝(03)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