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树种子都是从商城兑换的,品种皆经过了改良,不仅能抗虫害,果实成熟的时间也大都缩短至一到两年。
其实商城里还有结果期更短的品种,但她到底顾虑着以后不好向大家解释原因,便只挑了些无论是果实的品相,还是生长期都偏向于正常范围内的种子。
也因为这个原因,她当时兑换种子时,所需要的的贡献值才会那么多。不过一想到果树一旦种下,其生长期尤其漫长,且结出来的果子也会越来越美味,温以菱便不觉得有多么心疼了。
等到山里的果子熟了,那她能做的生意就更多了。可以开水果店、也能将新鲜水果做成果脯来卖。
温以菱摸着自己的下巴,正在琢磨自己的发财之道。
她还记得自己当初种的最多的水果就是葡萄了,等秋天来临,吃不完的葡萄还能酿成葡萄酒,不仅能把保存的时间延长,味道也是极其香醇的。
除了葡萄酒以外,其他的果酒也能搞起来。
这样以后干脆在家里开个酒庄,到时候自己想喝什么就喝什么,岂不妙哉?
一想到这些,温以菱就开始嘴馋,下意识地伸出手背擦了擦嘴角。
正在练字的齐延看似全神贯注,实则耳听八方,发觉温以菱许久没动静,便往那边瞟了一眼。见对方眼底的光芒越来越盛,虽不知她在心里盘算着什么,但想来也该是好事,不然也不会这么开心。
只是不待他问,温以菱便兴冲冲地一把抱住了他的胳膊,双眸极亮,急于向他分享自己的喜悦。
她兴致高昂:“齐延,我简直太聪明了!”
齐延配合着接话:“什么意思?”
温以菱说出自己的计划:“我不是还有一大笔现银没动吗?我准备买山,然后在山里漫山遍野地种满果树,还可以再顺带养些羊。”
齐延闻言,手上的动作一顿,问她:“你可有考虑过,等树上的果子熟了,怎么卖出去?”
他提醒道:“我们这里毕竟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要想卖出好价格,必须得往外面运。然而果子最是不禁放,就算咱们一路小心,也最多运至县城。”
“就像你上次捣鼓出来的西瓜,味道虽好,但吃得起的人家其实并不多。再加上西瓜易裂,又不能在路上发生磕碰,压根运不到更远的地方,这些都得想好。”
齐延知道温以菱是小孩子心性,如果果子到时候真卖不出去,私底下不知有多么心疼,故而有此一问。
温以菱听后,表情也逐渐严肃,解释道:“这些我都想过了,新鲜水果虽不好运,但只要我们稍稍处理一下,就不成问题了。”
“比如我们可以把它们做成果脯,亦或是酿成果酒等等。”温以菱拍了拍齐延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像这样的法子多得是,要多开动一下脑筋,活人怎么会让尿给憋死呢?”
“……”齐延沉默半晌,从善如流道,“确实是我不知变通了。”
得到齐延的肯定,温以菱也有了信心,开始筹备起来:“等天一暖,咱们就把山给买了。对了,届时存放果酒,还需要提前订制橡木桶等等……”
温以菱一细想,这要准备的东西还真不少。
齐延一直没有出声打断对方的思路,只在旁边安静听着。
就在温以菱念叨的时候,院外突然传来了一阵拍门声。
温以菱神情有些诧异地往门口的方向看去,这么冷的天,谁会来呀?
第92章 暗示
等到周叔从院子里把人给领进来了, 温以菱这才知道来人原是齐伯母。
新春佳节,伯父一家不似齐延这边清闲,三个儿子都已娶妻, 除了村里的亲戚外, 还有各自的岳家也需要走动。
寻常人家的女儿,若是嫁出去了, 一年到头,都忙着操持自己的小家,娘家那边没什么大事,鲜少回去。只趁着过年, 又赶上家里不忙了,这才跑上一趟。
按理来说,许久未见的女儿回家看爹娘,少说也得住个一两日。
但齐伯母昨天上午才和齐伯父一起回了自己的娘家, 路上这一来一回, 便要耽搁上许久,更何况昨夜还落了一场大雨, 怎的今天就回来了?
温以菱暗觉奇怪,只是见齐伯母进门时, 手臂上还挎了个沉甸甸的竹篮,忙迎了上去,作势要去接:“伯母, 我来吧。”
齐伯母摆了摆手, 中气十足道:“你这细皮嫩肉的,哪里拿得住?我来就行!”
温以菱闻言,也不再假装客气,只眉眼弯弯地笑了笑。
随后, 一道水绿色的身影慢慢从齐伯母的身后走了出来,正是齐三达刚过门的媳妇李氏。
李氏神色拘谨,向前面的两人问好:“堂哥,堂嫂。”
温以菱闻声看去,自那日喜宴之后,她只在大年初一和李氏打过一个照面。之后忙着到各家拜年,没说上几句话便走了。
今日齐伯母特意带着李氏上门,足以见得,对这个三儿媳是十分满意的。
温以菱热络地喊了声弟妹,齐延却是个冷淡性子,只朝李氏点了点头,当作回应。
众人都晓得他的性子,此时也不会怪罪。
温以菱承担起自己作为女主人的职责,亲切地邀客人到里面落座。
三人一起往里走,老实跟在自家婆婆后头的李氏,忍不住又偷瞄了一眼走在前面的堂嫂。只觉对方一张脸生得秀美绝俗,比那庙里的观音像,还要好看几分,气质却又格外平易近人,让人不由想亲近。
只可惜上次见面,堂嫂和那位面相有些冷峻的堂哥形影不离,她不敢上前,自然也找不到什么说话的机会。
温以菱可不知她在想什么,只是见这位弟妹神色间难掩紧张,便不再过多关注她,转头跟齐伯母唠起了家常:“伯母,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不在娘家多住个几日?”
齐伯母语气颇为无奈:“我这不是想着你二堂嫂带着大丫回娘家了吗?家里没有人做饭,你二堂哥又是个只会读书的人,昨天下午,就和你大伯回来了。”
温以菱奇道:“二堂哥怎么不和二堂嫂一起回去?”
“你二堂哥要读书……”说到这里,齐伯母似是察觉到齐二坚在礼节上的不妥,下意识为自己的儿子开脱,“你二堂嫂娘家人多,等过段时间,他再亲自上门。”
话既然已经说到这了,温以菱也不会没事找事,只淡淡笑了笑,便没再继续吭声了。
李氏倒是接了句话:“娘难得回去一趟,早知道,我和夫君提前回来就好了,娘也能在家里多住几日。”
李氏这几句体己的话倒是说在了齐伯母的心坎上,她生父死得早,家里就剩了位年迈的老母亲,平日都是自己的几个兄弟在照料。
她这次回去,只陪母亲吃了一顿午饭,便又急匆匆地赶了回来,心里不是不舍得,只是到底顾念着家里的二郎,这才含泪告别。
如今一细想,心底的感伤顿时涌了上来。
温以菱见齐伯母神情有异,及时安慰道:“现如今天冷,等天气暖和了一些,伯母再把老人接到家中小住一段时间,那时再表孝心也不迟。”
齐伯母听后,心底果然好受了不少,连连点着头。
————
齐延早已搁了笔,此时正忙着收拾桌上的笔墨,显然,他是打算给几个女人腾说话的地方。
齐伯母瞧见了,当即出声制止道:“侄儿,你忙你的,不用管我们,我们待会就走了。”
话音未落,几人已经走到了桌前。
齐伯母视线转下,一眼就瞥到了桌上的那一手好字。她虽识不得字,但自嫁到齐家后,多多少少也接触过,自然也看出了好来。
她神情一怔,喃喃道:“这是在练字?”不等齐延开口,她好似被勾起了什么往事,自顾自感叹着,“你和你爹还真是像,以前你爹在家时,每天天刚亮,便起床读书练字,很是刻苦。”
“记得有一年冬天冷得很,家里的柴火紧缺,你奶奶舍不得烧火取暖,还是因为你爹要读书,这才咬牙在屋里放了个火盆。当时全家人都坐在一个屋子里烤火,那时我刚生了你大堂哥,家里吵闹得紧。就连你大伯都在屋子里坐不住,时而要出去透会气,你爹手上拿着笔,却是连眉头都没皱过。”
“那时我就觉得,咱们整个东齐村,要是真能出个官爷,也只能是你爹了。”
话音刚落,齐伯母莫名想起了齐二坚,自家二郎和小叔相比,两人的差距着实大了些。
她眉头紧锁,颇有些心灰意冷:“哪像你二堂哥,读了这些年书,好处没见着,那些读书人的坏毛病却是一个都没落下……”
齐伯母突如其来的埋怨,使屋子里的气氛顿时沉闷了下来。
李氏作为齐伯母的儿媳,此时本应该站出来出言宽慰几句,可惜她进门不久,面对着长辈,生怕自己说错了话。再加上此事毕竟事关被婆婆寄予厚望的二哥,她这个做弟妹的,实在不好开口。
至于齐延,那就更不用指望了。
他一如既往地坐着,就连姿势都不带换的,最后还得是温以菱来缓和气氛。
温以菱将齐伯母手中的竹篮接过,顺势放在桌上,劝道:“伯母,你也不必太过灰心,这不是马上就要童试了吗?二堂哥这次或许就能考中了。”顿了顿,“齐蒙现在也忙着在房里温习功课呢。”
齐伯母果然被转移了注意力,神情讶异:“齐蒙也参加?他才多大呀?”
温以菱拉她坐下,解释着:“今年12,我们也没抱什么希望,就是让他试一试。”跟齐伯母说话时,温以菱也没忘了落在后头的李氏,“弟妹你也别见外,快坐。”
李氏轻轻颔首,很快便挨着自家婆婆落了座。
齐延因为齐伯母之前那番话,不好出去,思来想去,还是把刚收拾好的笔墨纸砚挪至桌子的一侧,又因为不愿参与女人们的话题,便干脆再次拿起笔,继续完成自己那张还未写完的字帖。
正好,周叔从灶房里端来两杯热茶。
齐伯母看到周叔,立马想起正事来。
她站起身,将自己带来的竹篮拖至跟前,将最上面那层盖布掀开,朝温以菱道:“差点把这给忘了,你不是爱吃我做的酱菜吗?但是这酱菜,还属我那老母亲做的才叫一个好,这次回去,便特意给你带了一些。”
温以菱闻言,倒是有些小小的感动。
这酱菜的分量属实不轻,再加上山路难走,必须得凭借人力背回来,可见其辛苦。
想到这,温以菱的语气越发真诚:“多谢伯母记挂。”
齐伯母摆摆手,不在意道:“这也不值几个钱,一点点心意,也就带给你尝尝味道。”说完,她又开始招呼起周叔来,“周哥,这酱菜你得找个地方安置,莫让它坏了。”
周叔自是连连应下。
待周叔提着东西离开后,齐伯母也没消停下来。她是个爱张罗的人,吆喝着李氏:“儿媳妇,把你带来的东西拿出来给你堂嫂瞧瞧。”
温以菱一听,当即来了兴致。一扭头,才发觉李氏来时,还随身带了个小篓子。因那篓子体型小巧,再加上颜色有些发暗,故而不怎么引人注目。
李氏见众人的目光都在她的身上,忙把小篓子放下,往温以菱的方向递了递。
温以菱抻着脖子往里瞧,只见篓子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置着各种颜色的丝线和绒线,角落处还放了一把小剪刀,看着像是要做什么手工活。
果然,下一秒,齐伯母便验证了她的猜想。
齐伯母语气中夹杂着一丝自豪:“我这儿媳妇会做穗子,手艺好得很,就连镇上的铺子都抢着要呢。”
穗子,通常用作装饰,因形状似禾穗,故而被称为穗子。其用途颇广,譬如女子裙裾上的飘带,亦或是男子身上所佩戴的玉器,就连屋檐下,都时常能看见它的踪影。
因为太过普遍,所以温以菱对它算不上陌生。
李氏被婆婆夸得一阵窘迫,忙解释道:“娘,那是铺子里的掌柜可怜我家贫,这才让我换上几个钱,填补填补下家用而已。”
温以菱倒是很给面子:“弟妹莫谦虚了,掌柜既然肯要,那就说明你的手艺定是不错。”
齐伯母对此很是认同,附和道:“是呀,要是你手艺不好,那掌柜怎么会愿意收你的?”
李氏听后,自是再说不出什么自谦的话来。
齐伯母没注意她,反而转身打量起温以菱来:“侄媳妇,我看你这个年关没怎么出门,怕是在家里待得无聊了。正巧我这儿媳妇会做穗子,便让她教教你,你也在旁边跟着学学,打发打发时间。”
“你们一起做活,还能说说话,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齐伯母此举,说是为了给温以菱解闷,其实是让李氏能和温以菱多接触接触。
明眼人都知道,齐家现如今当家作主的是谁。
温以菱去年捣鼓出来的阵仗可不小,又是买山,又是卖西瓜卖羊的,那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极为热闹。
她虽是个妇道人家,但还是动了些小心思。
最开始是考虑到齐二坚读了这么多年书,也不知道究竟能不能读出个名堂,便私下劝了自己的二儿媳妇,多来温以菱这边走动。万一齐二坚最后没考上,届时还能在温以菱这边谋上一条生路,也算是两手准备。
可她那二儿媳妇是个不中用的闷葫芦,一见人便“哑巴”了,看得她是暗暗着急。
好在现如今三儿媳妇进门了,她这心思顿时又活泛了起来。
去年的时候,齐三达跟着他爹过来帮了不少忙,但因为家里也有地需要人侍弄,便只能闲时过来做些零散的活计。
然而,孩子他爹是个死心眼,说来给侄儿帮忙,便决计不肯要工钱。如此一来,温以菱这边要是真有活,反倒不敢去喊他们了。
可现在齐三达已经成家,这情况便大不同了。
齐伯母在心里谋划着,齐二坚一门心思读书,家里的银两已经是大把大把的往里砸了。她这个当娘的,心也不可太偏,宁愿自己苦些,也做不出让齐三达夫妻俩填补他二哥的事来。
既然如此,分家是迟早的事。
等家里的田地一分,齐三达倒是也能继续种地。但她最是清楚,种地不仅辛苦,而且得看老天爷吃饭,远不如跟着温以菱这边做做小买卖,来得轻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