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帝裴安坐在御案前, 指着上面一堆奏折对朱首辅并杨云清在内的几位次辅笑着道:“今年下面呈上来的折子中, 下面缺粮求朝廷赈灾拨款之类的折子已经是完全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全是下面州县属官的报喜之词, 上面写的全都是这两年来的百姓种植土豆红薯之后的粮食产量, 还有着赋税拖欠的地方已经是屈指可数了,这可见是那两样高产作物之功啊!”
裴安这么高兴也是有道理的,在以前, 因为各种天灾人祸,一年里粮食减产的州县不在少数。虽说不像是洪涝旱灾那种大灾祸需要开仓放粮,或是朝廷赈灾,这不论是先帝乾宁帝还是当今圣上建平帝,他们不管这当皇帝的才干怎样,但是都是心系百姓,对百姓还算宽容的当权者,遇见了百姓生活艰难的情况,这少不得也要看情况拨下去一点银子或是延缓这赋税的摊派,有甚者减产严重的地方还要免除当年的赋税的,像现在这样,几乎没有地方上折子求拨款赈灾的情况实在是罕见。
不管怎样,这对裴安来说都是一件喜事,这既然是在他在位期间发生的,自然是算作他这个皇帝的功绩,往后史书上或许还会称在他的在位期间,百姓安居乐业,衣食富足,或许还会把这段时期成为“乾平之治”,立为治国典范也不是没有可能。
裴安他在位期间,做到了其他历朝历代皇帝都没能做到的事情,即让天下将近九成百姓温饱,这是何等的功绩,他甚至可以成为堪比秦皇汉武的千古一帝。想到这,如何能不让裴安心潮澎湃!
朱首辅上前作揖道:“陛下所言大善!陛下定是天望所归,紫薇入命,所以才能以弱冠之龄,登基执掌天下,把天下治理成如今模样。而且这红薯土豆,或许是上天指引着杨大人找到,然后带给陛下的,杨大人也定是天上派来专门辅佐陛下的,不然为何这过了上千年,也没人能发现土豆红薯如此高产的作物,而到了陛下一朝,便突然发现了呢!”
作为政坛老油条,朱首辅就算是自己并不相信这些子虚乌有的事情,但是不代表他不会说这些恭维帝王的吉利话,况且这么一说也都是事实,并没有捏造的地方,只是夸张了一番而已。
更何况他此举也有向杨云清卖好的意思,毕竟这个时候不论怎么看,这杨云清都是前途无量的样子,只要他不做那些站队造反,插手往后立储之事那些容易引起帝王猜忌的事情,手握大权是早晚的事情,况且现在杨云清就是帝王心腹,这帝王对他的信任,是满朝文武加起来都比不上的。
唉,说一句酸溜溜的话,他这个首辅现在也快要成了摆设了,能仰仗的也只有资历了。要说能力其实他的能力也不差,之前能把姓魏的斗下首辅之位自己后来居上就已经能证明他的能力了,但是这耐不住横空出世一个杨云清这样的鬼才,能力那是没得说,虽说刚刚进入内阁的时候还有些青涩,但是这几年过去了,越发老练了,比起他们这些老臣也不差什么了。
而除此之外,杨云清他这功绩一个人就比得上满朝文武官员了,于文于武上面的功绩都没得说。他现在要是与之敌对,这可不会像斗倒姓魏的那个人那么容易,或许一着不慎还会落得个满盘皆输,连这首辅之位都保不住了。而现在若是与之交好,还能得到一个提携后辈的名声,而且想来等以后他致仕首辅之位让了杨云清后,也能与这杨云清保持一个良好的关系,家族子弟入朝为官不管怎样也能得到些微照拂。
裴安听了朱首辅的话,不管怎样心里都是高兴的,而他也没有忘记这功绩是谁带给他的,现在有了成效自然是到时候该嘉奖一番了。
杨云清现在已经是内阁次辅同时还兼任户部尚书,朱大人担任内阁首辅,一向兢兢业业,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裴安自然是做不出让他把首辅之位让出来的事情,这样会寒了老臣的心。而既然是不升官位呢,一般的赏赐对于杨云清来说又是太不足道了,这实在是配不上他做出的此番功绩。
想来想去,还是封爵来的好。旨意建平帝裴安已经拟好了,打算封杨云清为海国公,虽然没有封地,但是这国公爵位享受的待遇都是实打实的,而且国公为公爵第一等,这位份基本上等同于郡王,都是从一品的。而且这国公的含金量可是比郡王高多了,这皇帝的儿子是亲王,亲王的儿子是郡王,基本上都是承袭的,要是这一代当家的没有什么作为,在朝廷没有领差事,又与当今圣上不亲近,这从一品的郡王还比不得二品官员呢。
再者除去开国功臣外,本朝再没有封国公的先例了,相反之前两朝还隐约有削爵的意思,不少大臣也都以为以后圣上是不会再封爵了,所以杨云清现在若是被封为国公,这个含金量就可想而知了。
建平帝裴安把这件事情跟内阁的几位大人说的时候,几位大人心里虽然震惊,但是也有一种或许是本该如此的感觉,毕竟杨云清此番立下如此之功绩,官职上不能升,赏赐又不尽心,的确封爵才是最好的办法。更何况现在陛下连圣旨都拿出来了,虽然还没有盖章,但是这用意决心可想而知。
内阁几位大人里,杨云清这会儿因为说的是与自身有关的事情,不便出声,而任次辅他与杨云清是师生,这在众人还有陛下眼里本来他与自己的学生之间关系就不一般,早就绑在了一起,这会遇上了有利于自己学生的事情当然也是不会反对的了。
而朱首辅并几位次辅,见陛下的态度,他们也自然不会反对,这事要是反对,万一这没能扭转陛下的心意还与杨云清结仇就不好了,毕竟自古以来断人财路都是招人恨的,这断人官路也是差不多的意思。只是朱首辅还是尽职尽责地提醒了一句道:“臣觉得此举甚好,只是还需要在早朝的时候跟诸位大臣商议一声,届时再下旨。”
裴安听着朱首辅没有反对的意思,对于他这个提议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的,本来就算是朱首辅不说,他也会在朝上跟诸位大臣说一声的,只是也只是说一声,大概跟通知差不多。不过现在朱首辅既然已经这么说了,他到时候态度是得要缓和一点,就装作让众大臣商议一下然后再下旨吧!
第173章 众望所归 次日早朝,建平帝裴……
次日早朝, 建平帝裴安将封爵一事拿到朝上说开了,顿时下面诸位大臣便忍不住嘈嘈杂杂地小声交流了起来,毕竟此事实在是够令人惊讶的。
之前便已提到了, 这封爵一事在本朝除了开国那时候, 后面几乎是半个先例也无。虽然诸位大臣本来觉得这杨云清的确是封无可封赏无可赏了,说不定能得个爵位来, 但是那毕竟也只是随便想想,现在陛下真的把这事情摆在他们面前了, 他们能不惊讶吗?
这事若是成了, 杨云清这个次辅不仅是本朝最年轻入内阁之人, 更是最年轻的一位国公爷, 这如何不让人震惊加钦佩,甚至有些大人甚至在想, 有了杨云清这个封爵的先例,后面会不会也会有其他大人能凭借着功绩封爵。
而这会儿呢,朝上众位大人听着陛下的那意思, 圣旨是已经拟好了,就差盖章了, 虽然现在也拿到了朝上商议一番, 但是陛下这其中的意思, 谁还能想不到呢?这都拟好旨了, 这章难道还会不盖吗?这个时候纵使有几位大臣想要出言反驳劝阻一二, 但是这会儿也不敢说话了, 陛下心意已决, 他们如何能跟陛下对着干呢?更何况经过这提高粮产一事,杨云清这个次辅在民间的声望,朝中几乎是无人能当, 封爵一事虽然干系重大,但是对于杨云清来说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这会儿朝上陛下要封爵,又没有人出声反对,这会儿那几个原本抱着反对意思的也不好说话了,不然等传出朝去,说不定就会被编排成他们嫉妒杨大人的功劳,所以才会在众人都不反对的时候出言反对陛下给杨大人封爵了,这样依着杨云清现在在民间的声望,几个出言反对的指不得就成了那画本子里的奸佞,最后被人人喊打了。
所以纵使这会儿有些人私下里心思不一,存着反对的意思,但是也不敢开口,内阁的朱首辅还有几位次辅也都支持,这封爵一事竟就这样波澜无惊的成了。
因为杨云清被封为海国公一事在本朝实在是未有先例,所以这封爵一事传出去之后,可是在京城掀起不小波澜,那些勋贵人家,国公侯爷世子的,因为本朝自开国之后就未有封爵之例,所以这个时候的爵位都是承袭祖辈的,而且这个时候不少人家三代已过,子孙又没有什么大出息,还在担心降爵呢,如何能想到这杨云清一介商户之子居然能做到这个地步呢?因而心中是又羡又叹,纷纷感慨自家为何没有这样出色的子弟。
而民间百姓,围绕着他们的无非也就是生存二字。杨云清早先不说,拿出了肥皂、水泥、玻璃等各种新奇物事,还建造了工厂为百姓提供了做工的机会,还有免费的学院供普通百姓家孩子去读书,还有那不论在百姓间还是读书人之间都十分受欢迎的藏书楼,杨云清这位大人那时在民间就很有声望了。
而现在呢,更是拿出了土豆红薯这等产量如此之高的作物,这三年来,百姓是过上了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只要有一把子力气,尽心侍候着,这一季一亩地就能收获上千斤的粮食,他们交完赋税后,剩下的粮食可以供全家一年都吃得肚皮滚圆,这等好事以前哪能想到。
对于他们来说,这东西好不好吃还在其次,能填饱肚子就成,而这土豆红薯却绝称不上难吃,尤其是红薯,还能让他们尝到甜味,他们普通百姓平时哪有什么太多机会吃到糖,这红薯的甜味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稀罕,虽然顿顿吃也不嫌腻。
而百姓也知道这土豆红薯是谁拿来的,是谁让他们能过上如今的生活,这除去当今圣上圣明,这剩下的可不就是要感激杨云清这位大人了吗?所以这三年来杨云清在民间的声望是风头无两,甚至还有人家供奉他的画像来保佑来年风头雨顺,粮食大丰收。现在百姓听到杨大人被封为海国公了,这只有为杨大人高兴的份,甚至还有些百姓觉得,这封王都是行的,这次的封爵也可以说得上是众望所归了。
而杨云清这是因何封爵的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所以这自杨云清被封为海国公后,有不少高官贵族甚至是富商也私底下派船出海,远洋海外,企图也寻回几样高产作物,到那时说不定也能因此封爵,不论怎样,这也是一条出路。
当然杨云清这次被封为海国公也是有其它原因的,一来是此前已有各种惊人功绩,二来当朝首辅尚未致仕,杨云清又是次辅封无可封,再加上建平帝与杨云清之间的私人交情,最后权衡再三,才做下封爵的决定的。
一般的人若是想着像杨云清一样,单单寻回几样高产作物就封爵的,这实在是有些悬。只不过封爵虽然不可能,不代表其它不可能。如果他们派人出海真的寻到什么有用的,大的或许会给官位赏赐,升一升官,小的或许就是金银珠宝的各样赏赐了,不管这赏赐如何,能在当今圣上那边挂上号或许就是一个不小的收获了。
而建平帝裴安也自然是知道这些人私底下派人出海的动作的,却并未阻止,只是冷眼看着,不管怎么样,这以后若是再寻到了什么,总归是对大周有益的,他们愿意做就去做吧。
更何况建平帝裴安之前还被杨云清又科普了一番,这海外番国的确是有不少好东西的,要是能多寻一些回来,指不定能给大周带来什么改变。
而除了那些人私底下派出的船队之外,朝廷这边也派出了一支船队,这也是看看能不能像着杨云清说的那样,与海外番国存在的君主联系上,交换国书,进行一番外交,然后进行一些资源互换什么的。
因为之前带回那些高产作物的是杨云清派去的人,他们也在海上漂了好几年了,对海上的情况比谁都熟悉,所以这次也是安排杨云清之前手下派出去那支船队中的人在这次出海的队伍上担任了重要位置的。
而杨云清还大致记得这海外存在矿产的陆地的大概地理位置,他跟上了船队的手下交待了一番,让他们尽量留意,看看能不能找到。而除了矿产之外,还有橡胶树,这个杨云清惦记好久了,橡胶的用途可多着呢。
最后因为担心这次船队白跑一趟,杨云清还画了张相对精细的海上地图,将他猜测可能有矿产橡胶的几个地方大致标了一下,盼着他这次派去的手下能够根据上面的标识找到那些东西。
第174章 国子监 海上的旅途变幻莫测,稍有……
海上的旅途变幻莫测, 稍有不慎就会在海上迷路,偏离原本的目标航道,所以杨云清虽然希望派去的人能够找到他想要的矿产和橡胶, 但是还是交代一切以船队的安全为主, 至于能不能找到他想要的东西就看运气了,毕竟这个时代可不像现代一样, 有各种辅助探测技术。
因为杨云清现在被封为海国公,再加上他本就是内阁次辅, 来日还很有可能会成为这当朝首辅, 所以来上府上递拜帖的人是越来越多了, 只是杨云清虽然官职一直在升, 在朝廷上的地位也不低,但是他一向是少与人结交的, 往先交好的大人也就那么几位。
而且按照他现在的地位,要是来者不拒,结交大半个朝堂的官员, 这就很容易有结党的嫌疑了。虽然当今圣上与自己有郎舅的关系,而且也一向信任自己, 但是杨云清不愿意以这事来试探人心的深浅, 消磨情分, 现在皇帝不在意, 难保这过了十年八年之后还是能像现在这样信任自己, 毫不猜忌。
再者杨云清本就是不爱参加各种宴会, 与人应酬来应酬去的性格, 所以这不接拜帖反倒省了他的许多功夫,还能多点时间陪着凤阳和安哥儿呢。而且杨云清既然是不接拜帖,那么就是一个都不接的, 并没有搞什么特殊待遇,大家都是一视同仁的,这家拜帖不接宴会不去,那家自然也是一样的态度。这么一来,大家见杨云清这不偏不倚的态度,即使他没有接拜帖,也不会产生太大的芥蒂,反正对待大家都是一个态度嘛!
只不过杨云清这边走不通,凤阳那边就成了突破口了,那些大臣的家眷便往她这边使劲,今日想请她去参加赏花宴,明日又有一个茶话会,各种邀约不断,言辞也是异常恳切。往日凤阳虽然因为学院还有藏书楼那边的事情,这些宴会去了少一些,但是偶尔也是会去个几回的,也就是为了打发打发时间。
所以现在即使这请她去参宴的拜帖再多,她也未松口,多去几次。她依旧是按照往日的习惯,一个月顶多就去那么一二回,去的也是往日交情好的,在出阁前就有些许交情的那几位府上,其它的邀约拜帖全都推脱了。反正依着她的身份,就算是拒绝了,也没有人敢怪罪她。
这些事于杨云清和凤阳而言,不过也只是生活中的插曲罢了,两人都未将其当做一回事,现在他们正在忧心的是安哥儿的读书问题。
这几年来可以说是杨云清最忙的时候都没有放松过安哥儿的启蒙问题,凤阳也不是不通文墨的普通妇人,她平日里也没少帮着杨云清一起给安哥儿启蒙,教他读书认字。
杨云清毕竟是曾经鼎鼎有名的六元,这给儿子启蒙,教他读书识字是当然没有问题的,再加上杨云清在给安哥儿授课的时候,用的还是他被改编了一番的现代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平时也没少“夹带私货”,给安哥顺便讲一讲简单的物理、化学小常识,偶尔带他做个小实验。这么一番教导下来,现在的安哥儿虽然只有六岁,但是着实是比一般这个年龄的孩子聪明许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