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缴完粮税后, 各家各户都或多或少剩了粮食。留够了自家的口粮后,大家把多余的粮食都卖给了镇北王派下来收粮的官兵们。
镇北王管辖的东北区域地广人稀,一年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猫冬, 除了粮食, 暂时还真就拿不出什么来换钱。
为了保卫疆土,防止外寇入侵, 数万将士镇守边疆,为了让将士们吃饱穿暖, 大量的粮食和冬衣是必备的。
粮食还好说, 镇北王管辖的这片地方地广人稀, 最不缺的就是粮食了, 只要将士们不要求顿顿吃白面和大米,那粮食还是足够的。
但将士们的冬衣就得花钱买了。为了休养生息, 镇北王每年收的粮税只勉强撑得起一年的财政花销,一点富余都没有。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为了增加收入, 堂堂镇北王,当今皇帝的亲弟弟, 只能放下身段, 干起了“粮食贩子”的活计。
每年朝廷收完粮税之后, 镇北王就会派另一批人来收粮。收满一船粮食后, 趁着江水没上冻, 赶紧开船往出运粮。
镇北王管辖的这片区域, 粮价基本上都挺稳定的, 这么多年波动都不大。
朝廷收粮都是后给钱,所以村民们卖完了粮食,要等上一阵子才能把卖粮钱拿到手。
村民的卖粮钱发下来时, 冬天的第一场雪也到来了。黑土地被覆盖上一层薄雪,河面也开始结冰了。不过要等冰面上能走人,还要过上一阵子。
入冬的第一场雪并不大,基本不怎么耽误人走路。农家人手里有钱了,不少人就去镇上开始置办布匹和棉花。为了过冬,厚实的棉衣是必备的。
兜里有钱了,村里的女人们成群结队地往镇上跑。王有银家有驴车,所以跟高氏要好的女人们都可以享受到免费坐驴车的待遇。
每年到这种大采购的时候,家里有车的女人们都会把头发梳得光溜的,衣服抻得利索的,就为了接受大家羡慕的眼光。
车上空间有限,宝月也不想在大冬天出门溜达,也就没跟着大家一起去镇上凑热闹。
镇上是真没啥好溜达的。整个镇子只有一家店卖布,等到了冬天,又顺道卖点棉花。无论是镇上的女人还是村里的女人都没有选择的权利,店家进啥布料,她们就只能买啥布料。
这家布店掌控了整个镇子女人的审美。不过幸好店主还算有点审美眼光,她家店里布料的花样还算让人看得过眼。
在衣服样式千篇一律的镇上,但凡哪个女人懂点搭配,差不多就成为整个镇上最时髦的女人了。
每年这个时候,村里的女人们为了买点布和棉花,都会跟不要钱似的往布店里冲,非要第一时间把布买到手不可,好像晚买几天就吃亏了似的。
过一阵子,王有银要拉着胡萝卜去县里卖,高氏有了更好的去处,所以今年倒是没跟女人们一起抢买布料,只是来打探打探布匹和棉花的价格。
宝月家里的被褥都用了好些年,褥子里面填的都是乌拉草。即使乌拉草被仔细地捶打后才被放进了褥子里,但睡在这样的褥子上还是有点硌人,不过倒是比直接睡炕席要暄乎儿不少。
王有银家里盖的被子都是高氏的嫁妆。这么些年,家里的被子拆了洗,洗了缝,原来的被面早就面目全非了。
被子里的棉花也已经硬成一块一块的了。每次拆被子弹完棉花,被子都要薄上一层,为了保暖,就只能往被子里续乌拉草了。
被子里的棉花已经所剩无几了,大部分都是乌拉草了。
以前为了还饥荒,王有银俩口子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咬牙把欠的饥荒都还完了。刚还完饥荒,又买了头驴,家里的闲钱是一点都没有了。家里人的衣服破得不能再破了,还是得缝缝补补继续穿,哪还有闲钱给被子续棉花啊。
王有银家的驴还是托了自家老丈人的福。老高头为了照顾自家闺女,特意买了刚下生没多久的小毛驴养着,等把小毛驴养大了,能拉货了,才给女婿家送来,而且就要了当初买小毛驴的钱,养毛驴喂的草料和到稻糠全都没算钱。
本来老高头不着急要钱的,但高氏不想总欠娘家钱,让爹娘在嫂子跟前不好做,也怕姐姐和妹妹对爹娘不满,就省吃俭用赶紧把钱还上了。
王有银今年走街串巷做买卖赚了不少钱,猪崽子和大肥猪又赚了一笔。
有了这些钱,家里松快多了,王有银也大方了,不再是那个抠抠搜搜买半斤猪肉都要心疼好久的汉子了。
今年王有银两口子商量着要给家里的被子都续上棉花。还要给孩子们一人做一身新的棉衣和一双新棉鞋。
等到了县里赶集的日子,王有银一大早拉了一车胡萝卜往吉昌县去了。
王有银在家就把胡萝卜称好了重量,三根胡萝卜就能有一斤多了。高氏和王有银凭着手感,把胡萝卜分堆,宝月带着弟弟妹妹们,用稻草把三根胡萝卜牢牢地捆在一起。
一捆胡萝卜大概一斤多,卖一文钱一捆,对于销量,宝月还是很有信心的。现在家家户户的卖粮钱都到手了,胡萝卜销量肯定差不了。
趁着大家手里都有钱,也趁这天气还没有大冷,地窖里的胡萝卜得赶紧脱手了。
王有银今年编的柳筐全都派上了用场,驴车摞了两层柳筐,下面一层放的是胡萝卜,大概三百多斤,上面一层箩筐放得是粉皮,也是家里仅剩的粉皮了。除了胡萝卜和粉皮,王有银还带了半筐地瓜糖。
这三样东西要是都卖光了,家里的棉被、棉衣就都有了。为了节省空间,还是一人赶车,两人跟在后面走。
因为高氏要去县里买布和棉花,所以这次王有银就没有喊自家弟弟帮忙,只带着媳妇和儿子,一大早就出发了。
不知道是胡萝卜发挥了神效还是路走熟了,三人摸黑出的家门,但走得却异常顺利,赶着驴车走得稳稳当当的。
健壮的驴儿能拉一千斤的货物,为了防寒,王有银家的货物上还盖了一层稻草,再加上人的分量,也有六七百斤了。
虽然家里的驴儿还算健壮,但王有银也不敢让驴儿太累了。等天亮堂了一点,就把赶驴的活交给了体重更轻的媳妇和儿子,让媳妇和儿子轮流赶车,而王有银一直跟着车走到县里。
王有银拉着一车货去了菜市场。赶集日,吉昌县附近镇上和村里的人都来县里凑热闹。县里的货物要比镇上的多,可选择面也广,所以大家宁愿多走几里路,也要赶县里的集。
冬日里天亮得晚,再加上路滑,王有银怕累坏了驴,走走停停的,等到了县里,王有银的老地方早就被占了。王有银只好另选地方。
“王老弟,来来来,我这有位置,我给你空个地,你就在我边上摆摊吧。”王有银赶着驴车刚走两步,就被人喊住了,回头一看,原来是跟自己相熟的李一刀。
李一刀是在县上卖肉的,常年都在菜市场摆摊,王有银一来县上卖粉皮,李一刀家的肉就能多卖出不少斤。因此李一刀对王有银的态度十分亲近。
好地方不好找,王有银也没推脱,直接拉着驴车去李一刀摆摊的地方。货还没卸下来,王有银家的摊位上就陆续有熟客过来打招呼了。
“老王,今天又卖啥啊?有没有粉皮啊,我都馋你家粉皮馋好长时间了,你都多长时间不过来了,我还以为你今年不能来了呢。”熟客围着王有银,诉说着“相思”之苦。
“这不是在家里忙着收地嘛,才忙活完,这才倒出空来县里。这回我把家里的粉皮都拉来了,你们赶紧买吧,下回可真就没有了。”王有银笑着回答熟客们的问题。
“这一车都是粉皮啊?”有几个熟客直接上手帮着王有银卸车。
“下面一层是胡萝卜,又甜又脆,没事啃两口,对眼睛还挺好的。我这吃了一夏天的胡萝卜,现在晚上看东西都真亮了。”虽然宝月不敢打包票说胡萝卜能治夜盲症,但是王有银却坚信胡萝卜的神效。
“胡萝卜还有这效果呢,那我得买点回家试试,我这眼睛现在穿针都费劲,缝衣服还得让我闺女帮我穿针。”一个老太太听完王有银的介绍,对胡萝卜十分好奇,简直要把胡萝卜当成灵丹妙药了。
“那您老可得多买点,吃一根两根都不管事,你得多吃点。”王有银也不管老太太眼睛到底是啥问题,在他心中,胡萝卜包治各种眼病,只要眼睛出问题了,嚼两根胡萝卜就好了。
也许是王有银这半年在县里积累了好口碑,也许是因为县里人民太过淳朴,竟然没有一个人质疑王有银的说辞。听了胡萝卜的神效,大家对粉皮的热情又转移到了胡萝卜身上。
不出宝月所料,胡萝卜卖得是真快,毕竟一文钱买三根能治眼睛的“神菜”还是非常划得来的。
先不管胡萝卜到底对眼睛好不好,就单纯当菜来吃,冬天能这个价钱买到新鲜的菜,那也算是捡便宜了。
到了中午,除了地瓜糖之外,粉皮和胡萝卜全都卖光了。王有银不想为了几块糖耽误回家,就把儿子留在菜市场继续卖糖,他则带着媳妇去买棉花和布匹。
一张双人被至少得用五斤轧好的棉花,家里挣了钱,高氏打算把被子也做得厚厚的,要做六斤的大棉被。
三斤棉花才能轧出一斤棉,一个被子就得要十八斤棉花。家里要做三张被子,闺女出嫁要用两张被子,光做被子就得90斤棉花。
一套棉衣棉裤至少得3斤棉,棉鞋用的棉花少,可以忽略不计。家里六口人每人都按三斤棉算,得买54斤棉花。
被子都是新的了,褥子也不能总用旧的,正好买卖也不错,王有银两口子一口气买了200斤棉花。棉花6文钱一斤,因为买得多,店家给便宜了一百文。买这些棉花就花了一千一百文。一下子撒出去这么多钱,高氏肉疼了半天,都不想买布了。
棉花都买了,布肯定也得买啊。本来高氏还想着买点软乎的棉布做被面,一看棉布的价格,实在是舍不得钱,只买了给闺女陪嫁被面的布料,自家的被面打算先用土布做。
高氏挑了好几种布料,要给自家两个闺女好好打扮打扮。农家闺女出嫁没有凤冠霞帔,也没有大红的嫁衣,殷实点的家庭,闺女会穿件好料子的衣服,盖上红盖头出嫁。穷点的人家,闺女出嫁穿的衣服都可能带补丁。
高氏有心思把闺女好好打扮一番,但毕竟家底有限,就算给闺女置办一身好嫁衣,那也就能穿一回。
嫁了人,嫁衣就只能压箱底,谁也不能平常日子里穿着通红的嫁衣到处晃,那不得被人当成傻子了。与其为了面子瞎讲究,还不如用置办嫁衣的钱多给闺女做几身衣服呢,新衣服啥时候都能穿。
各种布料又花了两千多文钱,三千多文钱撒出去,高氏都麻木了。两口子买完了棉花和布,就去菜市场把儿子接上了车,三口人赶着驴车,悠哉悠哉地往家回。
第28章 商量婚事 买了棉花和布,高氏跟宝……
买了棉花和布, 高氏跟宝月开始忙着给家人做衣服。两人最爱的叶子牌也没时间玩了。三缺一,老王家女人们的牌局暂时解散了。
宝月从小就喜欢看大人做衣服。王有粮在家当姑娘的时候,是最爱美的, 经常自己改旧衣服, 王有粮衣服上的补丁都跟别人不一样,被她剪成各种花的形状。
每次姑姑做衣服的时候, 宝月总是坐在边上安静地看着。宝月虽然没动过手做过衣服,但对做衣服的流程还是挺熟悉的。
这些年家里忙着还饥荒, 宝月姐弟四人也没穿过啥新衣服, 都是缝缝补补, 大孩穿完给小孩, 小孩穿完已经破烂得不成样子了,只能用来糊鞋底了。
宝月的好多衣服都是姑姑给的, 虽然不是新的,但起码没有补丁,已经是宝月衣柜里最好的衣服了。
这回高氏买了不少的布匹和棉花, 宝月终于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手艺了。好多年不做衣服了,高氏也有点找不到感觉, 为了不糟蹋布料, 两人打算先做被子, 找找手感。
等跟着娘亲把五张被子和三张褥子做完后, 宝月缝补的技巧已经练得差不多了, 针脚细密, 有点熟手的感觉了。
高氏负责裁衣服样子, 宝月负责往里面絮棉花。两人先拿宝地的棉衣做实验,宝地身量小,他的衣服就算做坏了, 也能少浪费点布料。
宝地不知道自家娘亲也姐姐的小心思,只知道自己的衣服最先做,开心坏了,在家也听话了不少,时不时还给娘亲和姐姐捏捏肩,揉揉腿,十分狗腿。
宝月在给棉衣絮棉花的时候,先絮了一层薄棉花,在薄棉花上面又铺了一层软软的鸡、鸭、鹅混合的绒毛。这些绒毛都是这些年攒下来的,高氏本来打算做一条鹅毛褥子,但是一直没攒够毛。
做棉衣里子的都是家里自己织的土布,要是直接把家禽的绒毛缝进这个布里,非常容易钻毛。所以宝月把这些绒毛夹在了两层棉花中间。
等絮好了棉花,宝月又用平针把棉衣横竖缝了好几趟儿,这样棉衣就不会鼓起来了,不仅衣服显得齐整,而且还能避免里面的棉花和绒毛乱窜。
棉衣里子做好了,只要再用好布把棉衣里子缝里面,棉衣就算初步成型了。为了显得衣服好看,宝月特意把自己学来的纽扣结用在了棉衣上。
也有人管纽扣结叫旋布扣子,布店里的成衣都是用得这种结。这种结不但实用,而且也是一种很好看的装饰。不过村里没人会打这种结子。
其实纽扣结很好学,只要用三根线就能打出非常漂亮的结子,碰见个手巧的,看几遍就会了,但若是没人教,自己寻摸,那可就难参透了。
宝月从小就喜欢这些漂亮的东西,在新世界的时候也没少观摩。回来的时候,宝月常拿绳子练习,这回直接打出了六瓣长纽扣结,高氏也没有怀疑,只当自家闺女聪明,自己琢磨出来的。
给大人做棉裤的时候,女人们都会在裤腰外留着扎腰带的裤鼻,然后把腰带从几个裤鼻中穿过,在前面打个结,以免棉裤掉下来。
给孩子做棉裤的时候常做背带裤。但上厕所的时候不方便,有时候小孩子着急尿尿,来不及解扣子,就容易尿裤子。
宝月打算把大人和小孩的裤腰都做成中空的,让腰带直接从裤腰里穿过,新世界的运动裤基本都是用这种法子防止裤子掉下来,宝月也把这种方式借鉴了过来。
高氏对自家闺女的想法是无条件支持的。俩人有商有量的,用了不到十天的时间,把家里所有人的棉衣都做出来了。
做完了棉衣和棉鞋,还剩下一些棉花。宝月用这些棉花给家里人做了几顶厚实的“雷锋帽”。
“雷锋帽”两边带帽耳朵,可以护住耳朵,嫌帽耳朵碍事的时候,还可以用两个帽耳朵边上的扣子将帽耳朵扣在帽子顶上,方便又好看。
日子就这么忙忙叨叨的过去了,大河也终于冻严实了,王有银带着一家老小,把十斤猪肉、一筐粉皮和一筐胡萝卜送到了老丈人家。虽然冰面上有雪可以防滑,但王有银还是用棉布把驴儿的四个蹄子包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