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观察所得一五一十的说出之后,叶英并没有就此打住,甚至还多说了些。
“……前段时间我有看到国外的一些书籍资料,说国外现在尝试用射线处理玉米种子、幼苗试图寻找变异植株改善玉米品质,当然这个方法还有些冒险,万一弄出来一颗不孕不育的种子就前功尽弃了。”
这玩笑让试验田里的人都笑了起来。
叶英接着说了起来,“咱们国内的话,我看建国初期吴教授曾经提出‘杂种优势提高玉米产量’的倡议,后来国家提倡推广玉米去雄选种法……”
国内玉米育种史叶英娓娓道来,让试验田里的专家们对这个年轻姑娘有了新的认识——
起码做了功课的。
而作为推荐人。
沈成钧深觉面上有光,他就说自己推荐这个人一准儿不会错。
刚来到农研所,也不过是跟这些专家打了个照面。
叶英也没说什么自己的观点想法,来日方长嘛。
从试验田回去的时候,沈成钧招呼叶英慢点走。
询问了叶英几句那生产线的事情,话锋一转问起了私人问题,“你今年多大了?”
叶英被这问的一懵,但还是迅速作答,“今年九月就是二十三岁的生日了。”
“二十三呀,也不小了。”
叶英觉得还好吧,年轻着呢,正是精力旺盛能做事的事情。
“对了上次听说你结婚了,怎么也没见过你对象?”
叶英:“……”说实在话,我也很久很久没见过了。
沈成钧叹了口气,“虽说我不该管这事,但你们年轻人也要为自己考虑,要是过不下去别委屈自己。”
这件事沈成钧还真打听了,都说叶英结婚了,可谁都没见过她对象。
沈成钧寻思着,这怕不是用结婚当借口糊弄人呢。
瞧着叶英那一脸复杂神色,沈成钧再度转了话锋,“你觉得小高怎么样?”
叶英下意识的回答,“挺好的,有点直男。”
说完她这才意识到什么,一时间目瞪口呆——
沈清晏是您亲儿子,对吧对吧对吧?
第078章 玉米油 我们成功了。……
沈成钧上了年纪, 不太明白直男什么意思。
不过他也没往心里去。
只注意到了叶英说的“挺好的”这句话,“小高是冯所长的学生,他虽说是孤儿没什么父母亲人, 但人却也是极为上进的……”
叶英的思绪飘了很远很远,飘到了西北, 飘到了草滩, 飘到了天边。
她也不知道沈成钧到底说了什么,到最后只来了一句,“真的不用,我结婚了。”
沈成钧大手一挥,“结了婚也可以离嘛。”
何况聚少离多的婚姻本就没什么感情。
叶英看着这位长者没说话。
她神色之复杂让沈成钧觉得奇怪, “怎么了?我也不是强迫你离婚,只是你如果能有一个帮手的话, 或许能事半功倍。”
人生漫漫, 总需要有人陪着走下去。
而这种陪伴,志同道合自然是最好的。
倒不是他硬要撮合,只是叶英对于粮食作物的兴趣十分之浓厚,偏巧高光明又是一个执着于研究的人。
这俩人, 搭配的不是刚刚好吗?
大可不必如此。
叶英依旧没有表明的打算,“做革命的战友就挺好, 不一定非要做伴侣。您再这么说下去,我怕是明天都没办法直面高光明同志了。”
沈成钧这才作罢。
只是他并非轻言放弃的人, 几天后结束了在农研所的会议,回到首都后, 沈成钧思索再三跟对外贸易部的欧阳兰去了电话。
无事不登三宝殿,欧阳兰十分诧异,“沈老您这是……”
“我跟你打听个事, 叶英说她有对象,这事你知道吗?”
欧阳兰很想挂断电话,这事您跟我打听什么呀。
偌大的北京城,知道这事的人得超过两把手,换个人打听行不?
“她真有对象还是假有对象?我给她介绍,她好像不太乐意。”
欧阳兰:“……”
她要是乐意了,我觉得最后不乐意的会是令郎。
这可真是个大乌龙。
欧阳兰有心跟叶英联系,奈何这会儿叶英还在回宁县的火车上,联系不上呀。
等到回去后,叶英又去忙活起来。
而彼时欧阳兰正好出国去洽谈也把这件事给忘了。
介绍对象的事情不了了之。
叶英继续忙自己的。
这两年国内流行自交法来培育玉米新品种,但是这一方法并没有取得统一的认知,依旧有不少专家认为,杂交更好。
叶英去沈阳那几天,就听这些专家们吵。
她人微言轻说了也没用,只不过帮着把国外的研究现状给捋了一遍,让专家们的嗓门没那么大。
品种培育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大事一桩,不管白人黑人还是黄种人,谁能离得开粮食?
民以食为天。
而高产的作物则能够出口海外。
国内的粮食不足,尤其是恶劣天气带来的阴影让农业专家们也都深刻意识到,高产品种的培育迫在眉睫。
只不过如何培育,又是不同的路子。
叶英没说自交的坏处,也没说杂交有多好多好。
她只是说,现在国外的种子已经开始了一种循环的经济模式。
倘若国内依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能达成一致共识,那落后国外的研究只是时间问题。
落后。
这个词很具有杀伤性。
似乎吸取了这些专家们的力气,再没能那么用力的拍桌子摔杯子。
至于一一说服这些专家?
怎么可能说服得动呢?
言语远没有实践有力量。
叶英从农研所带了很多玉米。
回来后开辟出一片土地种了起来。
吴钢跟着她刨地点种子,还有些迷茫,这次其实他听懂了的,就是自交和杂交。
“可要是俩法子都好使呢?”
正在弯腰薅草的人笑了下,“那咱们岂不是收获两种好方法?”
吴钢嘿嘿一笑,傻乎乎的,“是哦。”
他话音刚落,就听到那有些急促的声音,“叶英,叶英在哪呢?”
那声音有些耳熟,叶英直起身子看了过去,远远的看到关定国穿着件分不出原本颜色的工字背心,手里挥舞着蓝色的沾满了机油的工装外套,“叶英,我们成功了。”
成功了?
什么成功了。
叶英脑海中第一念头是蘑菇蛋,但很快她又否定了这一想法。
还有两年多时间呢,怎么可能成功呢?
她反应过来,能让关定国兴奋的像个孩子的,应该是那条玉米油生产线,成功了!
关定国已经跑了过来,嘴里嘟囔着,“我们成功了,你快去看看。”
他拉着叶英就跑,吴钢阻拦都来不及——
玉米还没点完呢!
……
一个多月前,生产线就像是雨伞破了洞,漏雨又漏风。
关定国愁思百结,整个人都瘦了十多斤。
可当那想法忽的出现在脑海中,他又付诸于实践后,一切都说得通了。
整条生产线的制作不能够再流畅。
呈现在叶英面前的,是一条运转自如的生产线。
浸泡得宜的玉米到最后压榨出来的植物油,整个过程都分外流畅。
马建设端着自己那写着“先进个人”的搪瓷杯,喝着大麦茶,消瘦了小半圈的脸上写着几分得意,“怎么样?”
澄清透明的玉米油散发着清香,这跟花生油、大豆油不同,相较于其他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高,甚至还能够有效溶解人体内累积的胆固醇,是一种健康油脂。
“送一些去北京的研究所做检测,对了我要联系下陈先生。”
这条玉米油生产线来的太快了些,以至于叶英这边还没做好准备。
“我们还得再建饲料厂和酒精厂,对了张师傅咱们市机械厂能造这些生产线吗?”
老张笑了笑,“不能也得能呀。”
叶英有些不好意思,“是我之前没考虑周全。”
等到十月份玉米下来,就可以就近收玉米来做玉米油。
她又思考了下,“张师傅咱不用做那些生产线了,咱们拿这个去跟人换。”
叶英做玉米油主要是为了消耗西北地区的玉米,把玉米做最大程度的利用。
可是西北地区能有多少呢?
从外地收玉米不是不行,但太麻烦了些。
她想要多几条生产线,跟东北跟华东华北地区的工厂进行交换。
国内玉米种植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
不管是东北、华东还是华北地区,这些靠海又都有大平原,具备西北地区所没有的优势。
尤其是东北重工业发达,从那边换设备不要太合算。
与其从头开始再做饲料生产线,不如趁热打铁多搞几台玉米油生产线,跟其他工厂互通有无。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集体所有制时代,生产资料本就是公有的。
换句话说,国家有需要,把这生产线拿走他们眉头都不动一下。
何况现在还能交换来自己想要的东西呢?
叶英连忙联系沈成钧,他是农机学院的校长,认识的人多。
“我回头托人给您送一些过去您尝尝看,真的很好吃,要是不好吃您……”
叶英多少有些激动,不知道说什么是好了。
沈成钧倒是听说了这件事,没想到她这么快就出成果,“你这什么都忙,什么都能做成功,也不容易啊。”
“这不是我做的,我就是个凑数的……”
这件事叶英仔细解释了一番,但是到沈成钧那里自有他的理解,起码他跟其他工厂推荐时是这么说的,“别看人年轻,但是号召力强啊,拉着一堆你们瞧不上的技术员在那里折腾,放手让人去干愣是折腾出了效果,你先尝尝看,觉得好吃再说,不好吃就当我从来没说过这事。”
紧急加工出来的玉米油送到了首都,不止是送给沈成钧。
叶英算着自己认识的人,对外贸易部的欧阳兰、卓君,对了还有季部长。外交部的耿司长、范国康还有陈部长。地质部的李部长,他的秘书,还有工业部的……
对了,沈家人口多,可以多给他们送一些。
她留了点私心,还特意让人给李兰书送去了一桶。
这土特产被送到李兰书的办公室,让这位宣传部电影处的处长有些奇怪,“谁送的?”
秘书连忙解释,“宁县那边过来的人,说是叶英同志刚捣鼓出来的新产品,特意让那边的列车长捎来了许多,给几个部长都送了些,又特意送到这里来一桶。”
与玉米油一起送达的,还有叶英的一封信。
新的内容倒是简短。
符合叶英的风格。
李兰书看了眼,“回头给我带家里去尝尝看。”
倒是秘书多说了句,“您吃之前记得先让小狗尝尝看。”
“怕她下毒呀?”
李兰书这话让秘书略有些惶恐,“叶英同志不至于,但是路途遥远还是安全为上。”
她也是关心。
李兰书点了点头,“知道了。”
她又是拿起了那封信,看着上面简短的内容——
兰书同志,我市十余位技术工人,钻研多月有所得,玉米压榨出油十分清香,望回复。
工人啊。
农民同胞种出来的玉米,工人同志设计出来的机器。
工农联合,这可真是不错的素材,她或许还真该再去宁县那里采风。
把这些事迹,搬上舞台,让国家都记住工人和农民的贡献呢。
第079章 知青点 我好喜欢你的……
叶英最近忙得脚不沾地。
饶是找了军区那边帮忙, 可有些事情还得自己处理。
和其他工厂的合作还算顺利,她想很大程度上都是看在军区的面子上。
不过这件事叶英倒是完全想多了。
东北那边的工厂之所以与她合作,并非因为她背后代表着军区, 只不过她是叶英罢了。
过去几年,东三省也受了灾。
那边反应快, 最开始是种地瓜, 后来又是搞土豆。
虽说这俩东西都吃腻歪了,但是灾年嘛,有的吃就不错了。
共和国的长子不缺粮,可东北不是只有工人,还有靠着农田生活的农民啊。
工人家里, 谁还没有个务农的亲戚?
老话说打断了骨头连着筋,从关内到关外, 从城镇到农村, 叶英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
事实上,她也无需知道。
厂房的建设、设备的运输,还有发电设备的安排。
曹秀芬看着叶英比之前又是清瘦几分,越发的心疼——
恨不得每天都能喂她肉吃, 怎么还瘦了?
但当事人并不觉的。
叶英只觉得时间不够用。
最好在秋收前把工厂建好,再不济也要把几个存放玉米的粮仓建好。
玉米的存放和其他不一样, 得干燥,不然发霉了可不好。
单纯的搞工业酒精倒是无所谓, 可这不是还得榨油、做饲料嘛,一个是人吃的一个是牲畜吃的, 不管哪个都不能掉以轻心。
原材料仓库,半成品仓库,还有分门别类的小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