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你自个儿收着。”
陈水秀笑眯眯的,叶子长大了,能养活自己了。
章小叶也很自豪,趴在灯下给爹写信。
“爹,我去卫生院实习了,累得脖子疼……”
晚上,章小叶做了一个梦。
她梦见自己穿着白大褂背着药箱,给人瞧病,成了一名赤脚医生。
*
章小叶加班加点,不过三天就把病例整理好了。
她用牛皮纸信封装着,封面上贴着标签,包括年月日、类型等等,还编了一个目录,便于查找。
徐大夫验收后,很满意。
“小叶,明儿你坐在旁边,跟我一起问诊……”
“好咧!”章小叶欢快地答应一声。
她也听说了,徐大夫叫徐素音,是从商城来的,医术很好。去年,徐大夫主动报名支援农村医疗建设,思想境界很高,有这样的老师真是幸运啊。
就这样,章小叶开始坐诊了。
她穿着白大褂,哐啷哐啷的,就把袖子挽起来。卫生帽太大,就在里面缝上几针。口罩挑了最小号的,往脸上一蒙,只露出一双乌溜溜的大眼睛,两条麻花辫搭在肩头,看着就像个小大人。来妇产儿科的,不是妇女就是小孩,见桌子旁边坐着一个小姑娘,很是惊讶。
章小叶学着徐大夫的样子,不苟言笑。
可小娃娃们见了她,就好奇地瞅着。她绷不住了,就温声细语地说几句。一来二去,乡亲们都知道儿科来了一个小大夫,字儿写得可工整了。
卫生院很忙,来瞧病的不少。
赶在暑期,蚊虫叮咬、疟疾肆虐。这是农村最常见的流行病,章小叶熬了一大锅草药,让患者喝下去,还跟徐大夫一起背着药箱去巡诊。
每到一个村子,社员们很热情。
“呦,徐大夫可把您给盼来了!”
徐大夫顾不上休息,就开始坐诊。章小叶手脚麻利,帮着分发药物。
赶上吃饭,队里食堂开了小灶。有杂面馒头,蒸菜和稀粥,不定量,随便吃。章小叶混了个肚饱,心说,下来巡诊蛮不错的嘛。
一晃,半个月过去了。
章小叶跟着徐大夫跑了几个村子。徐大夫很受欢迎,尤其是女社员们把徐大夫当成了救星。
“徐大夫,俺这个地方疼,您给瞧瞧……”
徐大夫很细心,一边诊治,一边讲解,给小叶做着示范。章小叶大着胆子试了一把银针,对着患者的几处穴位下了针。
不过几分钟,病痛就缓解了。
女社员很惊讶,连声夸着:“呦,这是徐大夫的徒弟啊,真是手到病除啊!”
“嘻嘻。”章小叶的脸红扑扑的。
她为了这一天,可没少下功夫,手劲儿都练出来了。
*
因为实习,章小叶没空回村子。
章怀良一边熏着艾草,一边念叨着:“赶明儿去镇子上瞧瞧叶子……”江玉梅说:“爹,您赶紧学骑车,等学会了,啥时候去都成……”
“哎,老胳膊老腿儿了,怕摔着……”
“爹,您腿脚麻利,一点都不老。”
“咋不老啊?爹今年六十一了,不比当年了……”
章怀良常年干农活,腰板挺得笔直,身子骨倒是硬朗。外加上小叶子时不时地弄点草药,都是强筋健骨的,还教他做广播体操,说全身都能得到锻炼。他身体好,可真要学骑车,还是怵得慌。再说,自行车那么精贵,摔坏了咋办?
爹不愿意学,江玉梅也不勉强。
自打买了车,她格外爱惜。每天都要用干布擦一遍,车圈明光锃亮的,都快闪花眼了。赶上下雨天道路泥泞,就扛着自行车,宁可自己踩泥巴。小叶子见了,就摆着手说:“大娘,快放下,只有人骑车的,哪有车骑人的?”
可她舍不得,照样扛着。
村里有自行车的,就她一家,村民们有事没事都过来瞅瞅。好在会骑车的少,不然,都来借车,颠啊颠的,车子就要零散了。
忙碌的日子,一恍而过。
到了月底,长河放假回来了。
他一进门,就扛着锄头去挣工分。拿他的话说:“这会儿都是轻简活儿,工分就像白捡的一样。”其实,他是心疼爹,他多干一点,爹就能歇一会了。
长河、继霞、继文都下地,章怀良家多了几个劳动力,那些暗里嘀咕的,也说不出话来。⑨时光整理
忙完了队里,还要忙自留地。
这是村里的决定,把自留地归还给社员自家耕作。这个决定很及时,多少能缓解口粮不足的问题。去年夏天,社员们入了公社,自留地也上缴了,赶在春荒粮食紧张,一点回旋的余地都没有。
丁支书冒着风险,做了决定,说:“有啥事,俺担着。”
幸运的是,上面也发现了问题,及时做了纠正,还专门下了文件,说要把自留地归还给农民,自留地的产出不纳公粮,由农民自个儿支配。
这一下,社员们干劲儿十足,自留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要说,谁没有一点私心呢?给自家干活儿当然要卖力了。
长新放假了,也拖家带口地回来了。
他跟李凤莲一起收拾自留地,继晖、继兰在一旁帮忙。前几年,为了弄个城镇户口,李凤莲搬到了镇子上,可她没工作,农活儿也不能丢,就这么两头挂着。
*
到了八月上旬,中考成绩下来了。
出人意料的是继霞差两分,落了榜。继文却挂上了线,被青城师范录取了。
继霞一下子蔫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她很努力,也很自信,可到头来却是这个结果?她今年十七,还能去县里念高中吗?她忽然没了勇气。
继文看着姐姐,不晓得该如何宽慰?如果有可能,他情愿把名额让给姐姐。
继霞闷闷不乐,憋在屋里不肯出来。
江玉梅瞅着心疼,就说:“霞子,你要是想念,就跟叶子一起去县里吧!”
“娘……”
“霞子,不用担心家里,继文考上了由国家养着,你爹跟你娘都挣着工资,怎么都供应得起……”
“娘,俺一定好好学。”
章继霞忽然明白了,娘平日里叨叨是为了她好,她性格跳脱,爱翘尾巴,不压着点哪行啊?
第45章 离家
*
只差两分, 继霞就考上了。
章小叶很惋惜,这两分之差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要说,搁在五十年代, 初中毕业就很了不起了,算是文化人了,可继业给弟弟妹妹们树立了榜样, 那目标自然提高了不少。
继文考上了师范, 很是幸运。
这得益于社会主义改造,集中优势资源兴办教育。从京城到地方, 高校扩招、地方办学, 教育行业突飞猛进, 实现了一大飞跃。青城师范是一九五八年创办的,去年是第一届,面向五个县招了四十名学员。今年是第二届, 扩招了两个班,八十个名额, 可摊在青城县不过十几人, 被录取的都是佼佼者。
继文的分数刚压着线, 家庭成分也没问题, 自然被录取了。
章小叶的分数倒是超出一大截, 可惜她没报中专,也不能转让。这会儿,大家的思想都很正派,冒名顶替的少之又少, 可她还是想让大伯去查查,没准继霞就录取上了呢?
章长志去县教育局查分。工作人员说:“成绩都归档了,录取工作归地区教育局管, 县里不当家。”
章长志还想试试,就找到县武装部,托长青的战友帮忙。
周部长听说后,就给地区教育局打电话。当下下午,那边回了电话,说章继霞同学的分数没错,是差两分。回电话的那位科长跟周部长是战友,顺便提了一句。
“中招办对考生二次审核时,收到了一封检举信,说有人假冒成绩。经过核查,情况属实,那位考生被捋下来了,这么一来,你们县就空出了一个名额……”
周部长一听,就给县教育局打电话。县教育局正在研究,多出来的名额如何分配?最终的意见是按照成绩往下排,谁的分数高就录取谁。
说来也巧,有一位考生比继霞多一分,可他家庭出身不好,审核没通过。继霞就补录上了,很是幸运。
接到通知书,章继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本以为没希望了,可忽然之间,希望就在眼前。她拿着通知书又蹦又跳,恨不得向全世界宣告一下。
“娘,俺被录取了!”
“霞子,低调一点。”江玉梅也抑制不住地激动。
继霞今年十七,再读三年高中都二十了,搁在村里被人说闲话,继霞自个儿也有压力。现在好了,继霞被录取了,一下子变成了公家人,捧上了铁饭碗。
继文也为姐姐感到高兴。
一直以来,他跟姐姐一起上学,一起放学,碰到有人欺负他,都是姐姐替他出头。他长得白净,多少带着一点文弱之气,很好欺负的样子,姐姐啥都扛在前面,替他遮风挡雨。他考上了,姐姐落榜了,总觉得愧疚。现在好了,跟姐姐一起去县里,还跟过去一样。
听到消息,章小叶啧啧称奇。
“呦,还真有人弄虚作假啊?”
据说,冒名者钻了空子,有一位考生成绩好,没报中专,就托他舅舅把人家的成绩顶了。他舅舅在县教育局招生办负责填报分数,就偷偷做了手脚。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可没想到露了马脚。这下可好,他舅舅被停职检查,弄不好还要下放劳动。
说来也是,这个坏习惯是旧社会沿袭下来的。那位考生的舅舅解放前在县教育局做事,涂涂改改是家常便饭,就大着胆子操作了一把。
这时候,章小叶还不晓得,那位考生冒的就是她的分数。
全县就她一个过线没报中专的,不冒她冒谁啊?也亏得去查分,不然,有人还想捂着盖着,内部消化那个名额呢。补录时,竞争也很激烈,跟继霞考分相同的有三人,继霞出身好,沾了军属的光,才优先录取的。
村里出了两个中专生,村民们都来贺喜。
“大叔,你们家祖坟可是冒了青烟了!”
“呃,看你说的……”
章怀良嘴上客气着,心里美滋滋的。先是长青一家,接着是长志一家,长明和长新也不赖,都出息着呢。
章老爷子也摇着芭蕉扇,笑得合不拢嘴。
一家人喜气洋洋的,就像过年一样。
长河也很羡慕。他初中毕业那会儿,可没这么多学校,想深造得去商城或省城。再过一年,他要参加高考了,他想去省城,就像继业那样。
*
几个娃娃下地干活,忙了一个暑假。
脸晒黑了,身体棒棒的。
章小叶也实习了两个月,跟着徐大夫下到田间地头,得了一个赤脚医生的称号。陈水秀很心疼,说:“叶子,瞧你晒的,都成黑炭了。”
章小叶笑着说:“娘,下去跑一跑好,吃大伙,节省粮食。”
要说,去队里就这一个好处,不定量,随便吃。
当然,章小叶的饭量不大,随便吃也吃不了多少。每到吃饭就想起小叔来,要是让小叔敞开肚子吃,不晓得能吃多少?
“叶子,你歇几天,马上就要开学了……”
陈水秀收拾好了铺盖,准备送叶子去县里念书。可一想到叶子小小年纪就要出远门,眼圈就是一红。
“娘,您不用挂念,国庆节我跟小叔一起回来……”
章小叶从未离开过娘,晓得娘舍不得她。当然,她也舍不得娘。可再舍不得又能怎样?她终究要长大,要张开翅膀飞向远方。
*
秋季开学了,章小叶和长河去了县里。
她读高一,长河念高三,吃住都在学校。赶在一九五九年,生活是很困难的,可咬咬牙就挺过去了。
这时候,她跟长河都办了粮本,吃上了商品粮。
赶在困难时期,定量标准卡得很紧。她十三岁,一个月二十四斤口粮,长河快十八了,一个月二十六斤,包括细粮和粗粮在内。这是陈水秀托人办的,费了好大劲儿。不然,长河挂着城镇户口,名下却没有粮本。江玉梅就属于这种情况,虽然入了城镇户口,可口粮还得自己想办法。
到了县里,章小叶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这里有电灯、电话,一下进入了文明社会。当然,公社也有了变化,买了发电机,开始发电了,虽然只供应两个小时,可也比黑灯瞎火的强啊。
这是大集体的成果,搁在私有制八百年也实现不了。
到了月中,继霞和继文去青城师范报到。
学校管吃管住,连铺盖卷儿都不用带,都是国家包干的。这就是公家人的福利待遇,只要考上学就由国家养着,毕业也是国家分配,什么都不用操心。
这时候,秋粮收获了,队里的食堂却散了伙。
丁茂山意识到了,再这么办下去怕要饿肚子。搁在一九五九年,这么做是要下台的。公社把他批评了一通,说他拖后腿。可丁茂山觉得冬天太难熬,只有把口粮分下去才行。再说,食堂管理是个问题,几个大师傅吃着、拿着,总不能二十四小时都盯着吧。
社员们分了口粮,就忙乎开了。
铁锅都拿去炼钢了,只好买新的。这时候钢铁很紧缺,一根铁钉都舍不得丢弃,哪有卖铁锅的?可甭管好赖,家家户户都支起了锅灶,烟囱里又冒出了炊烟。
章怀良心说,热闹了一圈,又回来了。
要说,办食堂是好事,是为了解决社员们的后顾之忧,把精力都搁在干活儿上。可五六十年底物资匮乏,粮食不够吃,挖东墙补西墙也填不满啊,还是交给社员们自己解决好了。
柳沙湾大队带了头,就有跟着学的。
可有的大队存着私心,搁在一起才好分配。就这样,有的大队坚持办食堂,有的散了伙。
到了冬天,是最难熬的。
自家吃自家的还好,那些吃食堂的可遭了秧,稀汤寡水的,馒头越蒸越小,掺着麦麸子,直拉嗓子眼儿。柳沙湾大队把自留地早早分了,收成还不错,有干菜、红薯、南瓜顶着,多少能填饱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