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让人送齐愿回去之后,便第二天召见了齐夫人。
齐夫人走在路上, 道:“这位公公,我们这可是去奇迹宫?”
那小太监就笑着道:“非也, 奇迹宫是商量国事的地方,今日夫人是皇太女殿下亲自召见您,是私事, 故此,去的是蝉鸣宫。”
蝉鸣宫, 是皇太女殿下的寝宫。
齐夫人之前也是跟皇宫里面的人打交道的,知道在寝宫召见自己,必然是将自己看做是客人一般。
她深吸一口气, 跟着小公公继续走。
等见到了传闻中的皇太女殿下时, 她首先做的是跪下来感谢。
“谢殿下给予我们一个可以坦荡清白活在世上的机会, 不用躲躲藏藏。”
折青连忙起来扶起她, 道:“仰慕夫人许久, 只是到京都后天忙,一直没有召见夫人,今日算是得见了。”
她倒是没有直接说齐愿的事情,而是充分肯定了齐夫人这个人之后, 才道:“夫人,平安巷子里,都会给群英策上的人准备一座宅子,阿愿是可以拥有一座的,你可以带着孩子们都搬进去。”
齐夫人却摇头,“我们有现在的宅子住着,已经很好了。您既然说了,他住进去是要做学问的,那便还是让他自己安静做学问好。”
折青并不直接回复,只道:“夫人回去跟阿愿商量商量,本殿既然提出了这个意见,便是觉得你们住在哪里都是可以的。”
两人说完齐愿的事情,又道:“夫人,本殿受人之托……”
齐夫人就笑着道:“是齐兆吧?”
折青点了点头,解释道:“当年楚天齐说服了鲁国和燕国帮助楚国,本殿便觉得他是个有能力的稳局之人,于是对他多有关注,后来得知他竟然直接迎娶了玉华公主,便觉得夫人之心性,跟他理应不一般,说不得在夫人身边安插人手,将来能有大用。”
齐夫人便叹气:“齐兆果然有了大用——他入军中,可是殿下——”
折青摇头,“非也。只是机缘巧合罢了。”
齐夫人就道了一句:“禹国自有天助,殿下自有天帮。”
折青就送她出去,道:“他在宫外等你。”
出了门,果然就见齐兆在那里等她。看见她,倒是没有不好意思或者羞愧,就是好像看故友的目光看向她,道了一句:“夫人还安好?”
齐夫人点了点头,“安好。”
齐兆就道:“夫人可恨我?”
齐夫人摇头:“不恨。”
齐兆就指了指马车,“我送夫人回去吧……我承夫人一段恩惠,以后定然报答夫人。”
齐夫人坐在马车里,倒是生出一股异样的感受来。好像很久之前,楚国还没亡国之时,他作为车夫,也曾经替她赶过马车。
等回到宅子里后,她道了一句:“齐将军,之后我们便两清了。”
她道:“这些日子,多谢你的照顾。”
她相信她们如今能安稳度日,少不了他在背后的帮扶。
齐兆就摆了摆手,“夫人不用这般客气。”
他赶着马车走了,齐夫人回去给齐愿收拾东西,带着小儿子给他送到平安巷子里面去。
这里进出都是要登记,不是平安巷子里的人不能进。齐夫人即便觉得进出麻烦,但是也为儿子在这里的安全而感到安心。
小儿子是玉华公主的儿子,小名如今叫做安之,他第一次来这里,有些不懂事,问:“阿娘,以后大哥都不回去了么?”
齐夫人摇头,“只是大哥以后就在这里读书了,相当于寄宿。”
寄宿两个字的意思齐安之知道。他所处的一年级里,一些离家比较远的同学就直接寄宿了,等到周末放假的时候,他们才回去。
可是他们家就在这里啊,大哥为什么还要寄宿呢?
“因为你大哥要读的书太多了,在路上走路也要时间的,所以不如就住这里了。”
齐安之牵着阿娘的手,道:“哎,我以后想大哥了怎么办?”
齐夫人:“阿娘便可以在你想大哥的时候,带你来这里看你大哥。”
正在说,就见一个少年人走了过来。
那少年人的目光在她和齐安之的身上停留了一瞬,又转身过去,急匆匆的走了。
他回了自己的梁宅,屋子里,已经有一群小伙伴在等他了。
木子抱着自己的猪崽子坐在凳子上,问:“你看见……那个阿愿了吗?”
梁十三嗯了一声,“看见了……他很好。”
胸襟,气度,都很好。
阿福就道:“你们说话了吗?”
梁十三也嗯了一声,“说话了,我说了我的身份,他很惊讶。”
其实他也可以不说。不过自己知道他的,将来是要同朝为官的,不告诉他自己的身份,又怕他生出误会。
苍水道:“那他说什么了啊?”
梁十三:“他说,他很抱歉。”
因为他的父亲跟赵氏皇族一起,杀了楚皇室所有人。
梁十三:“但其实我父亲昏庸无能,人人得而诛之。”
他早就认清这一点,所以更加觉得难为情罢了。
丹青:“所以你们和解了?”
梁十三就笑起来,“本来就没有什么仇恨和误会,谈不上和解,以后慢慢相处吧。他那边已经快收拾好了,我们待会就可以带着菜过去暖宅。”
另外一边,齐夫人也提起了路上遇见了的少年。
“他看我的眼神……很奇怪。”
齐愿一边收拾床上的东西,一边道:“应该是十三兄……阿娘,他没有敌意,只是咱们的身份有些跟他……有联系。”
于是便将梁十三的身份说了一遍。
即便开阔如齐夫人,此时也有些迟疑,“他心性如何?”
这是杀父之仇。
齐愿便道:“心性比我强。”
齐安之不知道阿娘跟大哥打什么哑谜,只道:“阿娘,我今晚可以留在这里跟大哥一起睡吗?”
齐夫人犹豫。
正在此时,就听外面有人敲门。
一群大的小的进来,道:“我们来暖宅了。”
齐夫人就摸了摸齐安之的头,看着那个端着一碗扣肉的少年道:“多谢你们。”
她留下了齐安之,让他跟着一起暖宅,自己一个人回了家中。
仇恨,就让它过去吧,少年人如今都长大了。
第114章 秦灭,齐晋灭
六月初, 秦燕边境。
吴方毅提着剑,做出一副要拼命的模样。
他冷着眼,看看对面的燕国士兵, 又看看已经追到边境的禹兵,哈哈大笑起来。
“好啊, 好啊——你们禹兵, 真是好样的。”
仅仅一年不到, 就灭了楚和秦。
他吐出一口鲜血,嘶哑着吼道:“沈柳——你给我听好了, 你能杀的尽秦人,可是磨不去秦人的魂。”
他仰天长笑, “沈柳——你可以践踏我的尸体,但是——”
沈柳就翻了个白眼,也大喊道:“得了, 别喊了,我杀的都是秦兵, 你出去打听打听,我们可杀过一个无辜的百姓?打不过别逼逼,还磨你们的秦魂呢?我们忙的很, 可没那闲工夫。”
玉珠儿也朝着秦兵那边喊, “吴将军, 你要自杀就快点, 停战之后, 我们还要去吃锅子呢。”
“就是,要打就打,就自杀就自杀,别喊, 喊什么喊,你们死去的秦国将领们,我们可没践踏过什么尸体,都是好好埋了的。”
“吴将军,你想要葬在什么地方啊?喜欢凉快点的还是暖和点的?你先别急着死,好歹咱们打了这么久的仗,总得给你找个好墓啊。”
“是啊,你家哪里的?我们送你的尸体回去?”
吴方毅:“……”
秦兵:“……”
对面燕兵:“……”
吴方毅气的两眼一闭,冷哼出声,“你们别得意,上天在看着呢。”
沈柳:“没事,天上的玉帝是我们皇太女干爹。”
“不是亲爹么?”
“如今变了,是干爹了。”
吴方毅:“……”
他又大悲道:“天爷,你不公!”
然后往脖子上一横,正准备自杀,就听见咻的一下,他的刀被打掉了。
沈柳:“我说老兄,你还没说,你想要在哪里买坟墓呢?”
他骑在马上,笑嘻嘻的,“或者说,你们这里的兵不想要单独的坟墓,想要集体埋葬吗?”
他啧了一声,道:“我说对面的秦兵,你们好歹也像我们禹兵一般,在自己的身上带块牌子,即便战死,送你们的尸体回乡或者就地埋葬的时候,也能立块坟墓啊。”
玉珠儿:“我们这里有笔墨纸砚,要不你们都来写一封回家的信?我们如今每个地方都有驻扎在乡下的邮政,肯定能帮你们送回去。”
这话一出,便有一名秦兵朝着吴方毅看过去,“将军——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
吴方毅闭上眼睛。
他懂他们的意思。
也懂禹兵的意思。
他们这里的兵,已经是秦国最后的兵了。
若是他们投降,世人也不会说什么。但是他们不能!
他睁开眼睛,捡起地上的刀,一把横在自己的脖子上:“刚开始,他们说要投降,我不准,我说秦人只能死在敌人的刀下,不可做逃兵。”
“后来,他们也说要投降,我说不准,我们要战斗到最后一刻。”
“秦兵数万,如今只剩下我们万余人。”
“我们要是投降,如何对的起那些死在我们前面的弟兄。”
可是他又深知,如今这万余人是可以活下来的。他们的命不在禹兵手里,而在他手里。
“初始,我不懂公孙尧的心,如今,我懂了。”
他大笑出声,“公孙尧死得,我如何死不得。”
刀动血涌,人亡,马悲鸣。
副将流泪大喊一句将军,痛恨自己贪念人间。
沈柳叹气,“愿天下有一日,再无战争。”
……
“将军,您觉得沈柳如何?”
对面,燕国副将问燕国主将,皱眉道:“过分年轻了,但是这一路的战绩,又让人心惊。”
“他们很擅长用语言来攻击人的心。”
“心术战是很厉害,但那也是他们禹国可以做到,能打下一个国家后,让臣民迅速归附,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就比如他们燕国打下来的半壁晋国,四处还在不断的造反。
副将道:“将军,您说,我们能学禹国的招数吗?”
主将笑起来,“学不来。他们有如此的底气,是因为他们有银子,有粮食,他们能有时间磨去他国之心归于己,但是我们没有。我们燕国的兵,燕国的人,燕国打下来的江山,有我们燕国自己的办法收服。”
禹国的办法不适合燕国,但是燕国的办法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适合他们燕国。
燕国主将返回都城,正碰见兵将来报:“镇北将军已经带人打入齐国皇都了。”
燕国主将点头。
他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好,知道了。”
打下来了就好,一日日的消耗,天越来越热,就怕生出变故。如今这颗心,总算是松缓一些了。
……
晋国已经亡国,郑长隆背着一把弓,站在山谷间,不知道该去何方。
他想要报仇,身边没有一个兵。
晋国的兵,已经死的差不多了。晋国的人,也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晋国百姓,是天下最苦的百姓了。
他们先是被齐国压着打,而后经历了鼠疫,城空一半,如今,又被燕国亡了国。
几年前,他父亲被齐人杀了,几年后的今日,他的外祖父一家又被燕人所杀。可笑的是,他每一回都能活下来。
他想死,却又想起外祖父的话。
他的命,是外祖父一家换来的,他们送他出了城门。
外祖父让他活下去,隐姓埋名的活下去。
但是他怎么能活下去呢?他拿着一把刀,在自己的脖颈处试了试,迎着朝阳,心中默默的做着道别。
他想起了很多事情,比如阿娘和阿姐死前的模样,阿爹和兄长们出征前的背影,他带着大树去投奔外祖父时的场景,还有外祖父穿着战袍让他走时的眸深。
良久,他丢掉了刀,脱掉了铠甲,转身朝着丛林边缘走去。
一直走一直走,也不知道过了多久,拦住一个打柴的人:“从这里,怎么过燕山?”
那打柴的人看见他一身布衣,道:“为何要去燕山?如今正打仗呢,要是被燕人抓起来,便是要杀头的。”
郑长隆:“过燕山后,便是燕国,过了燕国,便是禹国了吧?”
那砍柴的人笑着道:“过了燕国是秦国……不过也对,也不知道这时候,秦国有没有变成禹国了呢?”
郑长隆:“晋国都成了燕国,秦国也应成了禹国。”
他说完道谢,一脚深一脚浅的往前面走去。砍柴的人就叹气,“要去禹国,谈何容易,多少人死在了燕山之下。”
如今,齐晋两国被灭,无数的流民想要越过燕山前往禹国,即便是豁出性命,也要闯一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