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的自觉[快穿]——传山
时间:2021-08-10 09:04:26

  宋大福其实不想自家出那些物件,可他去过有下放人的村落问过,下放的人都是什么也不带,大部分都是以前的能人。
  他才急急的在自家拼凑,村里的其余人,家家户户都缺垫与盖的棉被,就是用了十几二十年的旧棉被,结成了硬团的也不舍得扔,送去棉花匠家里还能翻弹。
  翻弹以后还能继续用。
  棉絮是他从自家与老三家里硬凑出来的,为此没少被家里妻子埋怨,好在在老三家里有几床已经不用的旧棉被,一直搁置在箱子中,见他为难,三弟妹二话没说,就拿出来五床棉被给他。
  有两床还是老三结婚时弹的棉被,上面用红线有描字,他认识。
  弟妹说,是从结婚到现在十九年淘汰下来的所有棉被,一共五床,可给他解决了大事。
  交代完毕,宋大福又到后院,指着后院说,做事的锄头,还有铁锹,做农活的工具都在。还有说菜种子都放在堂屋的桌子上,让他们休息今天与明天。后天再跟着上工。
  至于村里的牛棚放牛的工作,真不需要他们,那是村里老人的工作。收拾牛粪暂时也不能交给他们,要让他们先学习怎么收拾牛粪,还有牛粪的堆放,才能交给他们做。
  宋大福离开以后,去了牛棚交还牛与牛车,然后直奔三弟妹家,现在已经是中午,老爷子也该下工回家吃饭。
  他有要事汇报。
  等宋大福离开以后,那位认识宋大福的男人拍拍妻子的手说,“我们福气不错,居然还能重回故地。见到故人,只是不知道宋大哥是否还健在?”
  “在的,宋大哥肯定还在。年龄又不是七老八十的。”他的妻子安抚着他。
  “对对对。”那人哈哈的笑了起来。边上的其余两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都薅着脑袋上的头发问,“老领导,到底说的什么呀?”至于那人的孙子,则是什么也没有问,好似成竹在胸,好似什么都知道。
  小少年面带微笑,望着清水湖的北堤,心里全是满满的安全感还有期许。
  中午,下工回到家的嘉敏,洗洗手,掸掸身上的灰尘,直奔厨房,厨房里已经煮好饭,菜也备好,只需要她炒炒。
  老太太住在这儿,可帮了她大忙,虽然白天需要带着大哥的孙子轩轩,但也帮她做了不少事。家里的鸡,猪,都不需要她担心。
  到了时候老太太就去给它们喂食。
  还有帮忙煮饭,备菜。
  她进厨房,那小不点也跟在后边,舔舔红润的小嘴问,“三奶奶,我要吃炒虾米。”
  “好,三奶奶给你做。”嘉敏摸摸小轩轩的脑袋,从里面拿出来虾米,都是剪过尾的,大人吃,不会剪。可有小孩子,嘉敏都是剪过的
  用剁碎的青椒炒虾米,会做的人,炒出来的虾米味道极好。
  利落的给小家伙蒸了一碗鸡蛋羹。
  辣椒炒茄子,煮老豆角米,炒了一个丝瓜,一个鸡蛋羹,一个青椒炒虾米,一个拍黄瓜,家里六个大人一个孩子。
  孩子们过几天才会去学校报道上学,小南小莲兄妹俩也在家里。
  小南也跟着下地挣工分,小莲在家里做事,打猪草煮猪食之类的,帮忙奶奶一起做事带轩轩。
  宋大福气喘吁吁的跑来,正好遇到嘉敏家里快吃饭。
  跑来就坐在老爷子休息的躺椅边坐着,坐在身边,附耳嘀嘀咕咕个没完。
  压根顾不上与其他人打招呼,包括亲娘。
  老爷子越听身体也跟着坐直,等儿子说完,他也附耳在宋大福耳边嘀嘀咕咕说了半晌。到底说了什么,家里没有人知道。
  等两人说完,嘉敏过来说道,“爹,吃饭。大哥一起吃。”
  在屋檐下的另外一边的竹床上玩耍的小轩轩,嘻嘻哈哈的与小姑姑玩。
  小家伙现在一日三餐都在三奶奶家里,也就回家睡觉,有时候睡觉都是在这边。
  看见爷爷也不上前 。
  宋大福哪好意思在嘉敏家里吃饭,忙推辞,摆摆手,“不了,我回去吃。”
  嘉敏望眼天,笑着说,“大哥,你回去估计也没有吃的,大嫂见你半天不回去,只怕是不会给你留饭菜。”
  “不会吧?”宋大福自己都不确定的望天,貌似他从市里回村还真没有回去过。
  此时肚子也跟着打鼓,咕咕的叫。在大门一侧屋檐下的小轩轩都听到了,用手指刮着自己的脸笑哈哈的说,“嗲嗲的肚子在叫,哈哈!”
  小家伙闹的宋大福哭笑不得,点头说道,“那也行,谢谢哈弟妹,过几天我从家里装着糙米来。”
  嘉敏也没有接话,一家人进堂屋吃饭。
  堂屋里前后的门开着,穿堂风吹进来,凉嗖嗖的。吹在身上真舒服。
  宋大福感叹,“爹娘,老三家里,还真凉快啊。”
  老爷子不动声色的淡淡的说,“当然,后有大山前有大湖,肯定凉快。”
  “是啊,我们村靠着大山,温度比外面都要凉快一些。”
  此话题就此打住,宋大福也没有发现什么,就是随口的一句感叹。
  村里有下放的人,开始不少人都认人,每天早上在自留地都能看到猎户家里炊烟升起。
  嘉敏也见到过那五人,有一天还见到其中的孩子,在山上捡柴。
  那孩子对着自己笑眯眯的点头。
  转眼就是开学,时间过得很快,村里的晚稻都已经收割完。谷子晒好,筛好车好装袋上交。
  交完上交的那部分,剩下的就是村里分给百姓的。
  今天家家户户按照工分分粮食。
  早早的,宋清东就开始来排队领粮食。
  今天全村休息,没有人下地做事。
  嘉敏在家里忙活。
  已经是十一月,天气开始转凉。
  住在清水湖边的他们一家,周围的环境更加的湿冷。
  在领粮食的现场,宋清东来的早,早早的领到粮食,身边的三位堂兄弟,还有嫁在本村的堂姐的丈夫一起帮他运粮食,一担担的挑回来。
  家里已经收拾好,用木仓装粮食。
  嘉敏见到几位侄子挑着粮食过来,忙招呼,还喊着,“等下,等你们家的粮食领完,过来婶子家里吃饭啊。”
  好吃佬宋清川要不是挑着粮食,肯定会举双手赞成,他高兴的大喊,“三婶,你的提议好。我自己带粮食,但你得亲自做菜,行不行?”
  嘉敏站在一边嗔怪的说,“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婶子会让你自己带粮食。别白话,等下人来就行。”
  老爷子在一边带着孙子们往木仓里倒粮食,时不时的搭把手。
  老太太坐在一边带着重孙子,见到孙女婿杨建斌还特别交代一句,“等下,把小飞(重外孙)带来一起吃饭。”
  在三儿媳家里住了几个月,老太太算是看明白了。三儿媳家里不缺粮食不缺油盐酱醋茶,也不缺肉,鱼吃。
  她也能偶尔在遇到饭的时候,留一留来看她与丈夫或者来送菜的孩子们吃顿饭。
  杨建斌摇头,“奶,那不行,小飞怎么能来?我也不来,帮忙天做点事,哪用的着吃饭。”
  “让你带小飞你就带,怎么那么些废话。”出来的老爷子正好听到这句话,不耐的说孙女婿。
  被吓到的杨建斌,闻言瞬间点头,“好好好,我来还带小飞来。”
  嘉敏也在屋内听到了,干脆走了出来,对着几个侄子侄女婿说,“今天家里的孩子都来,清锋,你回家喊你两个妹妹清霞,清月一起过来。
  清明你也喊王芳过来一起,建斌你把清岚,小飞都带来。”
  “三婶,那不行,怎么能都来?多费粮食。”宋清明直戳戳的话,差点让嘉敏喷出来。孩子真实诚。
  “让你带就带,废话那么多干什么?”老爷子又开始喷亲孙子,还横眉竖眼的。
  被老爷子喷的宋清明还嘀咕:我不是为小婶节约吗?
  委屈巴巴的脸对着老爷子,搞的老爷子想敲敲大孙子的火栗子。
  帮顾嘉敏家里挑完粮食,侄子侄女婿们都离开回去又各自帮忙。宋清东挑着箩筐也去跟着帮忙。
  倒是家里几位侄女还有侄媳妇都来了。一岁多的小飞见到表哥轩轩,张牙舞爪的挥舞着瘦瘦巴巴的小手,露出笑容,咿咿呀呀的喊着,“锅,锅。”
  小家伙想到最近总是见不到表锅,小脸一瘪,眼泪巴巴的掉,还说,“坏。”
  宋清岚哈哈的笑起来,对着其余人说,“飞飞在家里也不大愿意与他那些堂哥坏,只喜欢轩轩。可轩轩这几个月一直在小婶家里,他扑了好多次空,已经有了怨念。”
  嘉敏在一边说道,“那就以后白天把孩子常送来一起玩。”
  此话一出,宋清岚高兴,但为难的说,“可我奶能带两个孩子吗?”孩子在小婶家里,她倒是不担心,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孩子吃饭,她也可以每月送一些粮食,不让小婶吃亏。就是奶年纪大了,她不放心,怕累着奶奶。
  嘉敏笑着说,“过些日子,我在晒场扎篱笆,不碍事,篱笆扎结实,按个门,孩子们跑不出去。等天冷起来,活少了,我也少出去,我也能帮忙看孩子。放心吧!”
  “那谢谢小婶。”宋清岚高兴的说道。
  她当然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与娘家的侄子娘家的亲人多亲近亲近。
  “谢什么,你没事去后院帮我摘菜,摘来一起择。我先去湖边下个笼子。”嘉敏拍拍手中的灰尘,起身去了湖边。
  宋二福家的老三宋清霞要跟着去,被老太太拉住,不悦的问,“你跟着去要干嘛?”
  宋清霞不明白的说,“奶,我帮小婶去下笼子。”
  “要你多事啊,你小婶下笼子下了多少年。”老太太拦住孙女,一把用力的扯住。
  老三家里的诸多奇怪事,老太太老爷子都看在眼里。他们之前不明白,可傍晚时分老爷子路过湖边,看到一只巨大的老乌龟。
  那神武的老龟极其人性化的撇了他一眼,但眼神带着光彩的望望老三家的屋子,慢慢的沉下水。
  晚上老伴儿烙了一晚上的饼,与自己说了那奇怪的一幕。
  做出了决定,以后他们两人跟着老三家过。必须住在这边,帮着老三家的遮掩一切一切的奇怪处。
  “奶,那我不去。”宋清霞退回了椅子上坐下。拉着身边的妹妹宋清月一起。
  小姐妹两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都读完了高小,没有考上初中,也就没有读了。她们的亲娘也不大愿意她们再读,只是被小婶比着,才让她们读完高小。
  (此时没有九年义务教育,没有考上就没有初高中读。)
  “诶,你与清月等下跟你小婶学着做菜。你小婶的那手艺,咱十里八村的那是一绝。你几姐妹抓住机会多学多问。”老太太剥着花生,与孙女们说。
  “嗯嗯,奶,我们晓得了。”清霞与清月小姐妹俩用力的点点头。
  十一点开始,几个侄女都在厨房帮忙做饭,烧火的,站在一边递碗的,递各种需要的东西的。边跟着学习炒菜,塞上一两根木柴后,清月也站起来看着锅里,跟着学习炒菜。
  嘉敏也认真教。还给讲解。
  另外一边,宋老爷子背着背篓,悄悄的从山里绕到猎户屋那边去。
  用几十年前的老方法,用独特的动物叫声,唤着屋里的人。
  在院子里砍柴的董文杰,浑身一颤,扔下手中的旧柴刀,快速的朝后院走。
  走到后院最后面的那道门,打开,就看到了老熟人,“宋老哥,咋来了?”
  老爷子坐在后面的一块石头上,笑呵呵的望着昔日的故人,“董老弟,别来无恙啊?”
  董文杰放松下来,也迈腿坐了过去,“无恙,现在的日子过得清静。”
  “那就好,既来之则安之。别想太多,你们来的第一天,大福就第一时间告诉了我。人多眼杂,就没有来见你们。过得还好吧?”宋老爷子递给董文杰一根自己卷的烟。
 
 
 
第33章 年代文中棒打鸳鸯(05)
  “挺好, 大福那孩子一眼就认出来了我。给我们四人安排的活计都不重,收拾牛棚虽然脏,可那活不重。田里地里父活, 你都能干,我还比老哥小几岁,有啥不能干的?”董文杰狠狠的吸一口烟,继续说:
  “能来故地,我很感激啊。见到大福的那一刻, 我的心一下下安定了下来。什么愁苦都烟消云散。”
  “行, 你交代另外两位,好好配合写检讨。乡里公社的人不爱来我们大队。那条路能颠死他们, 多次要求我们修路,最近几年我一直要求大福不要修补路, 就这样挺好。
  路虽然难走一些,可胜在安静。没有那么些妖风邪雨飘进来。”
  老爷子看透世事沧桑的双眼, 望向大山。
  董文杰竖起大拇指, 轻笑道, “还是老哥睿智,洞察秋毫。”
  “算不得什么, 风早就起了,只是那时候还是和风细雨。对了, 三福家的在清水湖下笼子,得了几条大鱼,我给你们送来两条还带来了一些做菜的调料以及一些蔬菜。一条吃新鲜的,一条晒干了再吃。
  过段时间, 我找到机会再给你们送。”
  老爷子拿出来自己带来得背篓种的一背篓东西。
  董文杰跳下石头, “老哥等下, 我去拿篓子,谢谢老哥与侄媳妇。三福的事情,我也知道了,唉……”
  “没事,都过了很多年。我早已看开。你快去快回。我还要回家。”
  宋老爷子心中轻叹一口气。
  其实心中,怎么看的开,那是他寄予希望的小儿子。打小就聪明,学什么都能一点就透的机灵人,比起来,他两个哥哥加起来脑子都不够他一个人的脑子好使。
  虽然活着,在当下不会有大出息。可三福在,他看着就心生欢喜。
  也许是三福聪明太过,他的三个儿女 ,都没有三福那么出众。
  对比三福的聪明劲,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但那三个孩子,现在瞧着胜在听话。加上三儿媳估计得了什么奇缘,家里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只是村里的人家比不上,就是外面的那些城里的家庭条件好的,也比不上。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