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马虎二人组相视一笑,佛尔果春说道:“我都能想到明天额娘和四嫂她们的表情。”明天正好十五,四嫂她们要入宫请安。
她如今也三十多岁了,在大清算得上‘老女人’,不说儿子过两年就要大婚,她好几个侄子都当阿玛了。
以四嫂她们的性子不调笑她才奇怪。
“怕什么,十三哥不也才添了个小格格。”十三哥比他年纪还大,要笑也是先笑话她们。他就完全当那些人嫉妒自己好了。
胤祯说的没错,太子妃再次有孕的消息传出去,除了那些不得宠的人背地里骂上两句不知羞耻,嫉妒的眼睛都红了。其他人都是羡慕的,有脑瓜聪明的还知道借由这个管教自家男人。
你看太子都只有太子妃一个女人,难不成你比太子金贵?
太子尊重嫡妻,你宠妾灭妻是准备跟太子对着干吗?
皇上年迈看严重不太好,天下迟早是太子的,他们自然不敢跟未来的天子作对。一时间各位大臣都对嫡妻好了不少,这夫妻感情好了,府里安宁不说,还真有几位夫人高龄怀孕的。
佛尔果春怀胎九个月终于产下一男一女双胎,如此胤祯就有了六位皇阿哥和三位小格格。
康熙认为这是吉兆,不然怎么会在他册封太子之后生出龙凤双胎呢,这可不是当年胤礽造假的那一对。要他说太子妃是真的能生,加上这俩就是八个孩子,无论男女,八个子嗣也够了。
是以有人隐晦的提出太子后院女人稀少的时候,他直接当做没看见给忽略了。
康熙不计较,不代表别人也不在意。佛尔果春的两个双胎弟弟如今也开始上朝,得知这件事后,两人把提议给太子塞女人的大臣查了个底朝天。从他自身官职开始,到后院多少女人。
总之一句话,以这位大人的官职,是绝对养不起这些人的。
而太子居然还附和让人去把人仔细调查了一遍。
当官的有几个真正清廉?大部分时候不过是睁只眼闭只眼,这人也是倒霉,他惹谁不好去惹太子妃。如今倒霉了吧。虽然他们也觉得太子只有一个女人不妥,也想把自家女人送进去。
皇上对这件事不闻不问,大家也都明白皇上是默许了这件事。不少人都在观望,有些人心想太子现在不纳妾,等将来登基总不能只守着皇后一个吧?到那时候太子若是还不选妃,估计御史都要坐不住了。
这一观望,双胞胎都周岁了。在双胞胎周岁之后,康熙忽然宣布禅位。
康熙五十八年三月,康熙封皇贵妃乌雅氏为皇后,六月初六,禅位于皇太子胤祯,改年号永丰,次年起则为永丰元年。
胤祯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册封佛尔果春为皇后,封诸位兄弟,再就是恩封太后的娘家跟皇后的娘家。
佛尔果春作为嫡福晋被封为皇后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而弘暄也顺理成章的被立为太子。
新皇的兄弟们也都有晋升,直郡王、诚郡王成了亲王,俩人跟胤祯关系算是一般,之前还有夺嫡之心,升一级也妥当。宸亲王、雍亲王享受双倍亲王俸禄且爵位世袭罔替,他们一个原配嫡子、一个新皇亲哥,自然跟别人不同。
老九、老十这俩人是刚开始就跟着十四的,连升三级从贝子变成了亲王。
十三阿哥自从那年就不怎么受重视,一直都是光头阿哥,他是太后的养子,也跟着沾光被封了郡王,封号怡。
剩下的老五、老七等都升了一级,像十五、十八这样的年轻阿哥也都是如此。
这次封赏谁都说不出一个错来,可五阿哥心里仍旧不舒服。他之前是贝勒,如今升一级就是郡王,地位比只知道吃喝的老十不如,跟十三这个光杆阿哥成了一个级别。哪怕他身后还有十五等人不如他,他总觉得其他兄弟在看他笑话。
他觉得胤祯是故意的,因此办差也越来越不精心。
胤祯可不会惯着老五,他这个封赏是跟汗阿玛商量过,得到汗阿玛允许的。他这一辈皇阿哥们十几个,还有年长哥哥家的侄子,你不好好当差,自然有别人能顶下来。
吏部可是个重要的部门,怎能容许老五这样休闲度日。看老五如此不上进,胤祯提点过他几次,见他依旧我行我素,直接就把他的职位给撸了。正好汗阿玛说让他多重用弘皙、弘晋,他就把吏部的事儿交给弘皙哥俩。
康熙知道后也只是深深地叹息一声,却什么也没说。这件事要靠老五自己走出来,他前些年不是没说过,老五钻了牛角尖怪谁。好在胤祯没有因为老五牵连到弘升和弘晊,尽管弘晊脸上留了疤痕,他还是根据其能力给安排了差事。
就连宜妃知道这事后都是一个劲儿的跟太后和佛尔果春道歉,说是自己没教导好老五。
“宜妃你也不要多想,就像太上皇说的,老五只能他自己想明白。其实要我说他还年轻,随便做出两件功绩让皇上升一级也就是了。他现在这样消极办差,皇上就算是想要封他,也没有理由。那些大臣可都盯着看呢。”
要说后宫的女人谁是人生赢家,无疑是现在的太上皇后乌雅氏了。乌雅氏包衣出身,皇上登基之后不但恩封了她的兄弟为国公,还把乌雅氏一家从包衣旗抬入满洲镶黄旗。
这是真正的大翻身,从此以后乌雅家的人再也不用去宫里伺候别人,而是跟其他满洲八旗的贵女一样,参加大选。
除了德妃的娘家,完颜氏一族也得到了封赏,佛尔果春的嫡亲大哥成了国公,二哥、三哥给了个男爵的爵位,两个幼弟也封了子爵。
胤祯这样封赏完颜氏一族,康熙本来是担心的,外亲势大他担心影响皇权。
谁知胤祯微笑,“汗阿玛,佛尔果春说女儿们都不准备跟完颜氏联姻,所以儿臣才给了他们这个荣耀。”原本在他的计划里,弘暄的嫡福晋不可以出自完颜氏,弘暟倒是可以娶个完颜家的嫡福晋。
他这个想法刚说出来,就被佛尔果春拒绝了,而且她的态度十分坚决。他虽然不懂为什么,不过既然佛尔果春坚持,他也不会反对。
图禄几兄弟的性子没问题,他不敢保证其他完颜氏也是如此,他也不想因为完颜氏一族跟佛尔果春发生争执。
不联姻其实也挺好的。
康熙没想到佛尔果春会说出这样的话,他见多了一朝得势就给娘家巴拉好处的人。在他看来与皇族联姻无疑是最大的好处了,佛尔果春能说服娘家人拒绝。这确实很难得,也真让人意外。
第128章 新帝上任三把火
他沉吟片刻, 说道:“朕记得图禄家有个儿子年岁跟布耶楚克差不多,不如到时候就让他家尚主吧。”康熙研究较杂,他隐约听御医提起过说近亲成婚孩子容易体弱,或许佛尔果春担心的正是这个。
布耶楚克不是皇后生的, 联姻应该没问题。
完颜氏为大族, 如今又成了后族, 若是下一代没有联姻, 他担心别人说皇上凉薄, 或者说皇上在防着完颜家, 这都不是康熙愿意看到的。
“朕猜这次佛尔果春不会再拒绝了。”
胤祯把话带给佛尔果春, 她果真没有拒绝。布耶楚克她是当亲生女儿疼的,娘家侄子,她相信大嫂也能教育的好。如今俩孩子年幼, 还能从小培养培养感情, 挺好的。
论功行赏完毕, 胤祯就开始了他新帝上位后的三把火————改革。
按照旧历, 新皇登基都会减免三年赋税,胤祯也没有在这上面苛责谁。如今国库充盈, 有亿万两白银, 而国家除了赋税还有别的经济来源, 于是他大手笔的减免了五年的人丁税。
有土地的百姓稀少, 人丁税反而是百姓的主要税务。康熙当皇帝是称职的, 五十年起就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税”的政策。即人丁税收从这一年开始一直以上一年的人口征收赋税, 哪怕你家今年生了十个娃也是不在交税的。
这个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胤祯同样爱民如子,他上位后并没有动这个政策, 在此基础上又减免五年的税收。
除了人丁税,地税也象征性的减免了一年。
土地这东西大部分都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若不是怕落得苛责吝啬的名声,胤祯是一点也不想给他们减免税收。这些人可不是普通百姓,他们的日子好得很,每天大鱼大肉不知道多滋润。
他心里安慰自己,没关系,这次减了的,迟早让他们连本带利还回来。
除了按照惯例见面税收,他做的第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在各县城开办学堂。百姓上学难,除了自身贫穷没钱上不起学之外,就是学堂稀少。小县城能有一所学堂就不错了。
胤祯下旨,无论大小县城东南西北四处都要建立学堂,方便附近村子的百姓前来就学。为了表示他对这件事的重视,他在六部之外单独设立了一个教育部门,专职大清的教育事业。
如今天下太平,蒙古那边已经被打怕了不敢来犯,新疆、西藏那边也有‘洋枪队’压阵,百姓安居乐业。钱放着并不会生钱,大清不缺钱,缺的是人才。人才哪里来,仅凭着这些贵族是不够的,人口基数最大的还是百姓,这才是能选拔人才的地方。
他规定大清子民八岁以上必须去学院进行长达五年的学习,他深知百姓困苦,很多人不是不想学习而是没钱供养孩子读书。他让孩童读书并不是想要加重百姓的负担,因此这些贫民百姓持自身户籍便可免费入学。
学堂不但不收取一文钱,还会包吃包住,就连衣裳一年四季都有两身。哪怕这衣裳只是棉布衣裳,对穷苦人家来说,已经是格外珍贵。
八、九岁的男丁,算得上是个半大小子,正是能吃的时候,如今有学院接手,不但能读书识字,还能给家里减轻负担,没有不乐意的。
真当百姓不想自家的孩子读书出息?恰恰相反,越是穷苦的百姓越希望自家孩子能出人头地,有时候为了改变现状,一家人省吃俭用就是希望能培养出一个读书人出来。
政策一出来,全国无一不叫好,一个个全都翘首盼望学堂的建立。有的百姓朴实,甚至还去当地衙门打听建造学堂的事儿,表示自己有力气,倒是可以不要工钱免费帮忙建造学堂。
这样的事情每天在大清各个县城都会发生,并且来的人还都不少。
看着从各地快马加鞭送来的情报,胤祯感叹:这才是最朴实的人。
他想了想最后干脆下旨,允许他们就近招收建造学堂的工匠,泥瓦匠每天三十文钱,其他工匠每天二十文,依旧是中午管吃喝。
圣旨是他派专人往下发的,并严令禁止贪污,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或许他真的沾染了佛尔果春的好运气,大部分人都不敢动这比建造银子,有那一小撮想要贪赃枉法的,钱还没放入口袋就被抓了个人赃并获。
胤祯也不管登基之初见血不好,抓住的这些人全部抄家杀头,他用严厉的手段来了一招‘杀鸡儆猴’。看轻新皇的态度,再也没有人敢打这银子的主意,到让这笔钱成了大清第一笔被落到实处的款项。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康熙有些好奇胤祯怎么会想到这些,要知道建立了学堂,日后国库每年的花项多的可不是一点银子那么简单。按照大清的疆土和胤祯的计划,每年至少也是百万两银子起步。
“胤祯,你可准备好银子?”胤祯这些计划他不是没想过,就是因为花费太多,才会搁浅。国家税收主要是来自百姓,他担心会因为费用问题而加重百姓负担。这样对百姓来说依旧苦不堪言。如此还不如不让孩子们上学读书。
“汗阿玛,您说的事儿,儿子都考虑过了,除了海外这一块儿子打算继续交易之外。儿子还打算增加赋税。”见康熙瞪着眼睛看他,他依旧镇定,“汗阿玛您先听儿子说完。”
康熙气呼呼的,说,他就看这臭小子能说出什么花儿来。增加赋税,亏他想得出来。他要敢把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业折腾没了,看自己怎么收拾他。
胤祯并没有被康熙的冷脸吓到,他沉着冷静的把自己的想法一点点说了出来。
如今的土地大都是掌握在贵族和富商的手里,百姓有田产的很少,这一点汗阿玛也承认。他曾经跟佛尔果春提过想要让百姓过好日子的事儿,佛尔果春一句话给了他灵感。
佛尔果春说,百姓是很容易满足的,一亩地一块田赚上点银子吃饱饭就够了。
他的灵感就来自佛尔果春那句‘一亩地一块田’。
“大清土地辽阔,汗阿玛还曾经发过过开荒任务。可是到现在全国依旧有很多荒地。荒地产出少,很多人觉得不对等,是以积极性并不高。”
“所以,儿臣决定想了个折,开坑十亩荒地可换一亩中等良田,且这亩中等良田永久不收赋税,荒地十年之内免除赋税,之后若要继续耕种赋税只收一半。”
康熙糊涂里,这是减税啊,胤祯刚才说的可是增加赋税。
“这是对百姓的,我说的增加赋税是对贵族和地主的。”地主名下田产众多,每年靠租子就能赚的满贯。在他的计划里,每人名下不得超过五亩以上的良田,超过五亩就要增加赋税。
五亩以下良田赋税只交两成即可;超过五亩却没超过二十亩的交三成;二十以上五十以下的四成;五十亩地以上税收五成以及两百亩往上的六成税收、五百亩以上七成。若谁家能有千亩良田,那不好意思,八成以上的赋税交给国家吧。
康熙依旧摇头,“胤祯,你这个可就激化了和贵族、地主之间的矛盾。不说旁人就是满朝文武怕是第一个就要反对。”满朝文武谁家没有个几百亩的良田,让他们辛苦一年把大部分的利益叫出来,他们肯定不愿意。
文官还好说,武官手里头有兵权,万一兵变?
别说完颜家会帮着胤祯,完颜家传承这么多年,良田也只多不少。
胤祯会心一笑,“所以儿臣才要在全国各地开办学堂啊,再者儿臣这一政策主要是想让地主把田产交出来,只要他们手头没有这么多田地,也就不用担心赋税问题。”
他觉得只要让地主们知道,田产已经不能给他们带来富贵的生活,反而是会带来沉重的税收,他相信这些人是愿意把田产交出来的。他也不白要这些人的土地,他早就想好了,下等田可补偿十五两银子,中等田翻倍,上等田再翻倍。
有了这笔银子补偿,地主们自然可以拿着钱财去做别的营生。
再说今日谈起这个制度也只是因为说起减轻赋税他才多说了一嘴,汗阿玛当年推行新制度的艰辛他看在眼里。这个赋税制度他还在完善当中,真的要实行至少也需要五六年。
五六年足够他网罗一批人才了。
等他手里人才多了,自然不怕这些大臣造反,你不同意,不同意就回家种田去吧,这个职位自然有旁人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