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娇俏知青寻宝记——夏端
时间:2021-08-29 08:16:12

  苏沐雪跟林月华、孙宝珍都是第三组的队员,齐刷刷地挤在一起,林月华有一把小锄头,孙宝珍跟在她身后把野草弄出来。
  苏沐雪则跟在一个叫薛红莲的知青身后干活,薛红莲八卦兮兮地问道:“昨天肖国梁寄信给你了?怎么样,是不是说今年过年回家就准备见家长了?”
  苏沐雪直白白地说:“肖国梁啊,已经分手了。”
  薛红莲一锄头挖下去,险些挖到自己的脚。
  “小心啦,别这么激动。”
  薛红莲哪里顾得了,连带着旁边还有几位员工全都停下来看向苏沐雪。
  “怎么就分手了呀?”
  “这也太突然了!”
  “是啊是啊,当初你们多般配啊。”
  ……
  苏沐雪看着身边这些八卦欲旺盛的人,有几个还死死盯着苏沐雪看,试图从她的脸上找出点儿伤心痛苦的痕迹出来,以便安慰她。
  可惜苏沐雪不是原主,实在不觉得这有啥难过与丢脸,用网上的段子来说,跟渣男分手是奔向美好日子的开始……
  于是她只好不痛不痒地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
  有人说:“小雪,你倒是有觉悟,挺好的!”
  有人不死心地问:“小雪,你真不难过啊?”
  苏沐雪见大家热切的眼神里,充满了作为被甩者,理所应该要难过的想法,只好配合着努力吸了吸鼻子,眨了眨眼睛,用没有沾泥的手背故作姿态地擦了擦不存在的眼泪,再哽咽着说:“我真没事……”
  随后再埋下头,不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真实表情。
  那几个人全都陪着叹了一声,大约是心理获得了某种满足,帮腔骂道:“小雪,别难过了,是肖国梁不懂珍惜,你这么好,将来回城了,一定会找个更好的。”
  “是呀,他们也就是先回城,我就不信我们能在这儿干一辈子。”
  “就是,我们也早晚要回城!”
  唉,大家真的这么闲的吗?家长里短那些事儿,想必被各自翻来覆去在田间地头都讲烂了吧!确实需要一点新鲜内容。
  苏沐雪皱着眉头,沉默不语地收拾杂草。
  孙宝珍见状说:“赶紧干活儿吧,别提姓肖的了。”
  *
  下午苏沐雪这组负责种菜,这个活儿也不是很难。只是现在天气冷,为了给刚种下的菜保温,要给每一畦都搭上保温棚。
  将竹条一端插在这边,一端插在那边,竹条富有韧性,会自然弯曲,再把薄膜盖在一根根拱起来的竹条上,用土块压住薄膜入口,竹条撑起来的内部,就自然会形成一个小温室空间。
  整体来讲,这些活儿都不难,苏沐雪也做得饶有兴趣。
  只是晚上吃饭的时候,自己被肖国梁写分手信甩了的消息一下子传开了。
  有个妇女大姐甚至特地坐到了苏沐雪旁边,安慰道:“小雪,没事的啊,分了就分了,我有个侄子挺好的,要不要介绍给你?”
  苏沐雪无语凝噎,只想发一组捂脸的表情。
  “谢谢你的好意,但我暂时不想找对象。”
  “也行,你想找的时候,尽管来跟我说。”
  *
  苏沐雪在星火农场混了几天,
  因为是冬天,农活少且轻松,无非就是给菜施个肥,浇个水,除个草,再收个菜什么的。去干农活反而能让身体暖和起来,所以最初挺乐呵。
  可新鲜感一过,也觉得没有什么意思。
  主要是现在的条件真的差,住宿条件不好,虽然睡的是土炕,实际上并没有采暖烧炕,一床被子垫一半盖一半,睡觉时还得再搭上棉袄才行,窗户玻璃有些破破烂烂。虽然用纸箱子的纸板挡住破的窗户,可夜里一刮风,冷气就透过各种缝隙钻进来。
  刘桂香的大女儿春兰周末从寄宿的初中回来,就抱了床被子睡在苏沐雪旁边,两个人为了取暖,一床被子垫着,一床被子盖着。春兰身体比较好,晚上睡觉也暖和一些。
  吃的方面,窝窝头、馒头、米饭、面条轮着吃,配的菜都是大锅炖的菜汤,什么大白菜、胡萝卜、白萝卜,顶多放两块肥瘦相间的肉下锅一起炖了,增加一点儿荤味油花子……
  适应了几天,苏沐雪感觉自己在加速知青化。
  *
  由于这本年代文关于原主的笔墨实在不多,苏沐雪为了搞明白原主的生平、细节,一逮住时间就翻原主的日记、书信。
  这一翻,发现原主是真的很喜欢肖国梁呀,日记本里夹着他好几张照片。肖国梁人长得还是可以的,不说有多帅,起码也是一个斯文的英俊后生。
  原主的日记里几乎每一篇都会提及他,甚至还有一封写到一半的信,还没有寄出去,里面透出满满的想念之情。
  可惜肖国梁的一些回信,却显得公事公办,除了“天冷了你多加衣”,连句“想你”也不说的。
  可怜的小姑娘……只怕人家的心思早就不在她身上了。早在苏家出事的时候,怕就动了分手的心思,只是出于脸面,才延缓到现在。
  因为苏沐雪也是个20岁的女生,名字又与苏小雪只有一字之差,自然对她的同情更进一步。
  适应下来后,苏沐雪闲着没事,每天中午吃完饭,就拿着主席语录的小册子,兴致颇高地坐在门外的木板长凳上翻阅。
  这才发现,那天说的“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是语录里的话,怪不得有人说她有觉悟。
  不过,伟人真是伟人,这些话说得实在太有道理了!
  林月华和孙宝珍看着苏沐雪每天乐乐呵呵,叫她一声,她也傻呵呵地冲她们回笑。
  看得二人不由得直皱眉。
  “这是受了分手的莫大刺激,人也转了性子啊?”
  “是啊,小雪太可怜了。”
  苏沐雪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
  唉,做人可真难,就算是失恋,也不能总垮着个脸吧。
  在她们同情心的加持下,苏沐雪但凡出了点儿纰漏,比如认错人,反应慢半拍,劳作时效率低……她们都主动站出来给她打圆场。
  “小雪最近两天不舒服嘛,就不要为难她了。”
  “是呀是呀,哪个女同志都有不舒服的时候嘛。”
  呃,苏沐雪眨巴着无辜的大眼睛……借着这个由头,逐渐学会了在农场混日子必备技能——磨洋工。
  这天,邮递员送了一堆书信报纸过来,刘桂香把一封信递给苏沐雪。
  苏沐雪一看,是原主家里寄过来的。
  读完之后,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句:“我的个天哪。”
  林月华问:“你家里寄来的?”
  “嗯。”
  “说什么了?”
  “……”
 
 
第三章 家中境况
  在这个农场,家庭条件好点儿的知青,钱都自己留着花,还会在过年过节回城探亲时,父母主动给他们置办衣裳,再买些生活用品带来农场,贴补贴补物质匮乏的生活。
  但是家庭条件不好的知青,就没这么幸运了,尤其是原主这样的家庭。
  苏爸爸原本是个小学老师,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妈妈也在纺织厂工作,双职工家庭,养活四个孩子凑合。
  只是在今年夏天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过世的奶奶珍藏的几张西洋古典音乐的碟子,一直放在家里好好的,突然就被人举|报了,被革委会的人一顿翻找出来,说这是封资修的东西,苏爸爸挨了批也就罢,连职务都撤了。
  苏爸一被撤职,家中收入少了一半多,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
  二弟弟在读初三,三妹妹在读小学六年级,小妹妹才八岁,却是个有哮喘的可怜孩子,一不小心就要去医院的那种。
  信是二弟苏小庆写来的,信上说妈妈现在为了一天多挣两毛加班工资,每天很晚才回来,一来二去病倒了……小妹妹前两天哮喘发作,幸好爸爸及时发现,把她送去医院,又花了一些钱。
  ……
  苏沐雪看着信,眉头紧锁。
  家里出事前,原主每个月寄10块钱回家,出事后,每个月改寄20块钱回家,剩下的自己用来买些生活用品。
  而她的工资是28块……
  林月华和孙宝珍很同情地说:“家家都有本难忘的经啊!你这个做姐姐,肩上的担子真的重,可是一个月留8块钱怎么够用,你家不是让你多留点给自己吗。”
  “……”苏沐雪有些无奈,第一次真情实感地感受到这个年代的贫穷与无奈是什么滋味。也许原主是自愿寄那么多钱,减轻家里负担的,那她要不要也按照原主意愿继续这样干呢?
  真是个难题。眼下又没有办法去搞钱。
  抬头看了看阴沉沉的天空:“不会要下雪了吧。”
  林月华眯起眼睛看了看:“不像要下雪,倒像要下雨。”
  孙宝珍说道:“要是下雨,明天又是赶集日,也到中旬了,农场说不定会发上月工资,再放一天假。”
  *
  凌晨时分果然下了一场冬雨,听着窗外滴答的雨声,睡得比较安稳。
  次日醒来,屋外一片湿润,同时也倍觉阴冷。
  王主任说道:“既然下雨,今天就休息吧,大家排队去会计那儿把上个月工资领了。去公社集市的知青同志记得不要逛太晚,晚上八点要点名的。”
  他们农场每个月有两天的休息时间,随天气不固定安排。
  苏沐雪领到了微薄的28块钱工资,签好了名字,把钱揣进兜里。
  就这点儿钱,真的好穷啊!
  这一个月工资都是原主辛苦赚的,苏沐雪思来想去,决定还是寄20元回家。看看自己8块钱能不能过下去。
  一想到这儿,苏沐雪抽了抽肩膀。
  真的太穷了!
  林月华属于不必接济家里,家里不管她要钱的类型,孙宝珍则是隔几个月寄一次回家,自己开销足够,还能攒点儿私房钱。
  她们二人商量着:“马上就要元旦了,要不然去做件新外套吧,再买些毛线回来织件新毛衣。”
  林月华说:“上回我看红莲买的那种毛线就很好,柔软又暖和,就买那种吧。”
  “可以,供销社里就有卖,咱们再挑个颜色。”
  林月华问苏沐雪:“要不要一起去赶集,再一起逛逛?”
  集市当然要去的,得寄钱回家呢,但是做新衣服、买毛线这事,怕是不能陪她们了。
  *
  绵绵冬雨下个不停,三人撑着伞,穿着黑色水鞋,走在泥泞的乡村路上,偶尔会有人骑着单车路过,前后有三三两两知青,还有一些赶集的村民。
  苏沐雪虽然觉得穷逼又苦逼,但是天生乐观的她决定先去逛逛集市再说,等下寄了钱,买了必需品,再买点儿好吃的犒劳犒劳自己。
  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到集市。
  这个集市也是公社的行政中心,各个机关单位都在这儿,学校也在附近,繁华当然谈不上,但也不是破败不堪。
  下着冷雨,集市并没有想象中热闹。苏沐雪直奔邮局寄钱,顺便买了几张邮票与几个信封。
  摸摸兜里剩下的一点钱,感觉自己真是个老实孩子,成了苦哈哈的苏小雪,继续做着苏小雪做的事。
  她是可以不寄那么多,留点钱让自己过得更滋润一些的,但是更怕良心难安。
  唯一的安慰,大概是原主之前挺节约,存下了一点点私房钱,让她不至于完全没有底子。
  在供销社里买了些日用品,帮林月华和孙宝珍看了看毛线,挑了挑颜色。她们还扯了几尺厚布,要去找裁缝做衣服。
  苏沐雪没有凑这个热闹,自己在外边集市上逛了逛。
  现下是计划经济时代,许多工厂生产的物资都是统购统销的,供销社外边,只有本地个人种的橘子、苹果之类的,挑来集市卖。还有一些本地人摆的小吃摊,什么炸糕、春卷,闻着还挺香。
  苏沐雪买了一个开口笑小油炸果子、一块葱油饼和一个青菜包子,还叫了一碗热汤,既当作午饭,顺便解了解馋。
  当时雨已经停止,苏沐雪离开小吃摊时,把伞落下了,等折回去找的时候,哪里还有伞的影子……
  心中飞过一阵郁闷。
  如果再买一把伞,今天的那8块钱就用光光了……算了算了,早点回家吧。
  在裁缝扎堆的地方逛了一圈,也没有发现林月华和孙宝珍,苏沐雪只好一个人回家。
  才走到半路,结果又下起了雨,苏沐雪冒着雨跑回农场,整个人狼狈不堪。
  回到宿舍,赶紧把湿衣服脱下来,去食堂打了热水,洗干净头,洗了个热水澡。
  林月华和孙宝珍这时候才喜滋滋地回来,说道:“我们的外套应该挺不错。”
  又掏出布袋子里的毛线,两个人开始理毛线,把它们缠成一个圆球。
  林月华还说:“小雪,当时就让你也买黄颜色的,你都不买。”
  苏沐雪内心吐槽:可我根本不会织毛衣啊……
  深呼吸一下,一个响亮的喷嚏打出。
  孙宝珍:“你着凉了?!”
  *
  苏沐雪跑去厨房,想切几片姜,熬碗姜汤喝,发现小队长的媳妇刘桂香也在灶台前忙活。
  “桂香嫂,你在做什么呢?”
  “我家老三昨天夜里发烧,熬点儿稀饭给他吃。”
  “哦,我好像着凉了,想煮碗姜汤。”
  刘桂香指了指:“姜在篮子里,自己找找。”
  苏沐雪寻了一块姜,洗净切成片,刘桂香却凑过来说道:“你也不能光切姜啊,大葱、蒜瓣也来一些,效果更好。”
  ……原来熬姜汤还要加这些的吗?她从来没熬过,只以为姜汤只是纯粹的姜汤。
  又去篮子里翻了一根大葱,切成几小段,再剥了几粒蒜瓣。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