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结婚日记——苏辞辞
时间:2021-09-12 09:22:18

  过了一会,张知瑾也来了,后面还跟着静静,文文被高峰抱着去马超群家玩了。
  赵秀娟一边费劲的剥着板栗,一边问他们什么时候去高峰妈那边吃顿饭。
  “明天让高峰带着静静回去看看就行,我就不回去了。”张知瑾顿了下道,有些闷闷不乐的:“回去肯定又是一通说,孩子还小,这么大老远的跟着折腾干什么,你看静静又瘦了吧……又要唠叨一大堆。”
  “哎,我说啊,是不是当婆婆的都爱唠叨,一楼陈立强他妈也是这样,幸亏雪梅脾气好,不然早吵起来了。”赵秀娟快人快语的,好不容易剥好一个板栗,立刻喊军军妹妹过来吃。
  一岁多的小家伙正屁颠颠的跟在哥哥姐姐后头玩过家家,让坐着不动就坐着不动,该打仗了让跑就跑,豆子一声卧倒,立刻趴下来,听话的不得了,是几个大孩子都抢着要的小兵人选。
  “二宝,跟着姐姐一起玩,你哥老是欺负你,别跟着你哥。”静静拉着她的手公然抢人。
  靠蛮力军军还真争不过她,只能威胁加利诱,“不跟着哥,下次不带你出去玩,你等下跟着哥,明天让妈给你泡麦乳精喝。”
  二宝可不傻,她爸说麦乳精太甜不让她喝,她妈听她爸的,才不会给她泡呢。
  “我跟着妙妙姐姐。”
  妙妙很有大姐风范的一挥手,脖子里系着她妈妈的披肩当披风,带着自己唯一的小兵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无人能敌。
  “韩尚妈呢?也这样?”赵秀娟问苏榆。
  苏榆笑了笑道:“没有,我婆婆一点都不唠叨,还有点点小可爱。”
  动不动就给钱给票,不念叨不说还一直催促她儿子对人好点,平时勤快点,总的来说,一切都好。
  同样的场景,不同的地点,几个男人聚在马超群家,高峰正在跟大家吐槽丈母娘这种奇怪的生物。
  “顿顿喊着多吃点,多吃点,她做那个菜辣的很,刚开始吃一两顿还行,几天下来吃的我直上火。”
  “还非说那什么折耳根好吃的很,我尝了一口差点吐出来,这玩意是人吃的吗。”
  马超群悄悄朝卧室看了一眼,见小林正在叠衣服没注意这边,小声跟几个人说:“我家的也是这样,每次过去就是:哎,小马怎么瞧着最近又瘦了,今天包饺子,你可得多吃几碗。不吃都不行,简直太热情了。我丈母娘包饺子是什么馅都往里放,过年的时候说是好不容易弄到了荠菜,结果包那饺子是真难吃啊,还没有我妈做的香菇馅的好吃。”
  这话有点夸张了,毕竟都知道马超群他妈做饭贼难吃。
  “老徐,你呢,小赵她妈对你怎么样?”
  徐青启露出一丝苦笑,他现在轻易不敢去老丈人家,自从老丈人家的灯泡坏了被他三两下修好,后来收音机坏了也找他,大舅子开的卡车出了故障,明明厂里有维修师傅,非说信不过人家,然后找人捎话让他过去,大冬天的货车底下钻进钻出,愣是出了一身的汗,结果只是一点点小问题,老丈人是真不把他当外人看。
  丈母娘正好相反,热情的让人招架不住,每次一过去就是各种夸,又是买菜又是让他检查孩子的作业,还总喜欢拉一踩一,你说你夸就夸吧,把大舅子拉出来做对比就让人非常难受,一会儿说你看人青启多厉害,啥都会修,你看看你,到家就知道吃,不是吃就是睡,跟八百年没睡过觉似的,孩子也不管管……
  任谁被这样跟人比较都要憋屈,徐青启有时候都觉得丈母娘这种夸还不如老丈人使唤他呢,至少不用面对大舅子幽怨的眼神。
  “这是咋了,听说小赵她们家以前挺有钱的,难道看不上你这穷女婿?”马超群不由脑洞大开问道。
  “比看不起还让人难受。 ”就是喜欢炫耀和夸他而已,而他大舅子就是那个被比的蠢如猪的存在。
  几个大男人一阵唏嘘,韩尚宛若局外人,老神在在的坐在那摆弄马超群新做的一个汽车模型。
  “别给哥摸坏了,还指着它哄孩子呢。”马超群看不得他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一把抢过模型,跟高峰几人炫耀他的杰作,据说是照着国外某汽车报纸上的最新模型仿造的,还原比例百分之百。
  “怎么样,哥们这手艺不错吧。”马超群沾沾自喜道。
  “老马你这可以啊,不声不响的把老韩的绝技给学到了。”
  “我跟你说简单的很,根本不用画图,照着大致的比例做就成,哪像老韩整那么费劲,又是画图又是调整尺寸的。”
  几人围着一个木制汽车模型讨论半天,把韩尚贬低的不行,谁让这家伙天天得老师夸赞,不趁机说两句酸话简直都对不起自己这么多年的陪衬。
  韩尚懒懒的靠着椅背,即便如此脊背依旧是挺直的,见他们酸个没完,走过从马超群手里把模型拿走,在地上滑了两下,还没开始跑呢,轮子已经掉了一个。
  “哄孩子玩?”
  刚刚还在自吹自擂的几个人瞬间哑然。
  只见韩尚在车尾一按,刚刚还好好的两个轮子紧接着也掉了下来,车框倒是还顽强的存在着,只是一下子从四轮车变成独轮车,怎么看怎么滑稽。
  “只能哄哄小孩玩吧。”
  韩尚活动活动胳膊,悠哉的走了,以为能来这喝一场呢,结果净是听他们讲些狗屁倒灶的事。
  随着关门声哐当一下响起,身后几人对视一眼,马超群跳起来:“草,老韩有种别跑……”
  “小点声,万一他真回来你打得过?”高峰在一旁劝着。
  55年的春天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第90章 婚后七三
  刚开春就传来了好消息, 汽车厂成功制造出华国第一辆载重汽车。
  消息一登上报纸,举国欢庆,据当时的说法, 一个国家如果能自主生产汽车,标志着它拥有了工业大国的实力。
  不过这枚功勋章上理应有着京市机械厂不可磨灭的贡献,对此,高厂长正在积极跟汽车厂接洽, 在保证货款会及时到位的情况下, 给他们供应一批载重货车一点都不过分吧。
  “等这批耕地机运到疆省,希望能对那边的耕种有所帮助。”高厂长叹了声, 和天斗向来都是最难的。
  这些年国家一直提倡到疆省去,那边除了地广人稀,还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 每天长达十六个小时的光照气候无论是种植水果如葡萄哈密瓜,还是种植棉花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而此次机械厂提供的耕地机, 或许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京市院子里的海棠花开了,小小的粉色的花蕊挂满了枝头, 苏榆打算靠着围墙种点丝瓜, 她们家洗碗用的都是小林从娘家拿回来的丝瓜瓤, 自己种点多少方便一些。
  挖个浅坑, 把种子放进去, 埋上点土, 再舀一瓢水浇上, 至于能不能生根发芽就不是苏榆能决定的了。
  一个冬天下来,妙妙的头发长到了肩膀,苏榆说给她剪剪短省的夏天热,小家伙还不乐意, 捂着头不让剪,苏榆没办法还要天天早上给她扎辫子
  妙妙睡午觉的习惯一直没有断过,天天雷打不动的吃完饭要睡一会儿,一睡就是两个小时,苏榆趁这个时间能做点家务事,韩尚找到杨舒留下的那个地址,是一处不错的宅子,里面住了好几户人家。
  显然,当初买房子的那家人建国后没有保住房子,韩尚索性也不再打听,手里的钱总不会一直攒着,等找到合适的机会换成资产或者金银都可以。
  烟花三月,熟悉的车铃声从门外响起,一墙之隔的苏榆不自觉露出一丝笑意。
  明明已经三十出头的人了,除了脸上添了些成熟与坚毅,身姿依旧挺拔,跟初见时并无二样。
  “那宅子成了大杂院,实在想买再找找其他的院子,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这道理我懂。”韩尚进了院子先洗洗手,问了句妙妙有没有睡醒,得知还在睡便过去帮她翻地。
  “有合适的再买,现在不急。”苏榆正在往翻好的地理撒种子,准备种点茄子和辣椒。
  韩尚把剩下的地翻好,黄瓜和番茄的种子已经提前发好芽,挖几个坑埋进去就行。
  如果没有几年后的那场灾害,日子这样一成不变的过着,苏榆也没什么可担忧的,但即便是提前知道了,依靠人力可做挽救的可能性依旧很小。
  再加上十年后的那场浩劫,苏榆并不确定自己一家是否会被波及,但做好最坏的打算并没有错,如果真的身陷囹圄,即便家里藏了再多的金钱或者粮食依旧是保不住的。
  好在还有充足的时间,十多年的时间总不能战战兢兢的过活,苏榆并不会因噎废食,日子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春夏交替之际最容易感冒,因着要攻克电饭煲的技术难关,电机研究组连续加了将近一个月的班,研究上终于有了进展,苏榆却小小病了一场,起先是感冒,一直反反复复好不彻底,后来又起了烧,把朱跃红他们紧张的,让她在家好好养几天,暂时先别去上班。
  “妈妈生病了,我来给妈妈打饭,”妙妙抱着饭盒去食堂排队打饭,被周围的叔叔阿姨围在中间问东问西。
  “苏总工这都病了多少天了,咋还没好,有没有去医院看看啊?”大家议论纷纷的。
  “伤风最不容易好,去医院给你开点退烧片,吃一片烧退了,睡一觉又起来了,反反复复的磨人的很。”
  “妙妙,你爸呢,又在实验室啊?”有人问。
  “爸爸去市里开会,下午才回来。”妙妙别看人小,说话口齿清晰做事情也利索的很,好几个人要帮她拿饭盒都不让,非要自己打饭。
  “来来来,让妙妙先打。”排在前面的工人挥着手让她去前面。
  “老师讲了不能插队。”妙妙抱紧自己的饭盒,摇头拒绝。
  “嗐,你这孩子真是的,让你先打还不乐意。”
  “现在的老师不光教学问,还教做人,我们小时候哪有这么好的条件,能读上书就不错了,给你往私塾里一送,先生说什么就是什么,先背三字经接着是百家姓,背不下来先生真打手心,那小手肿的跟馒头似的,敢回家告状,爸妈逮着再打一顿。”机械厂的工人除了搬运工,大多是读过书的,说起小时候上学的事,大多数人感同身受。
  张婶在食堂给人打菜,闻言撇撇嘴:“好啥好,前阵子不还说让少生点孩子,这刚过了几年好日子啊,以前打仗的时候没那条件,孩子生了一个又一个,能养活下来的只有三两个,现在呢,生活条件好了反而提倡少生,不知道那些读书人脑子里都想的是啥。”
  其实这个年代已经初步意识到人口疯长的危害,书店里有不少宣传少生孩子多开荒的图册,但并不是强制性的。
  已经有年轻人在生完两三个孩子之后会进行刻意的避孕,从这两年家属院的孩子缓慢的增长就能看出来,并不是年轻人们爱生孩子,而是这个时候的避孕措施着实不太靠谱,后期大多是因意外怀孕而生下的孩子。
  不过显然,年纪大的人并不能接受这一观念,大多持反对态度,多子多福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等轮到妙妙时,她人还没台子高,惦着小脚想看清都有什么菜,惹得一众大人哄笑,还是一个看不过去的阿姨把她抱起来,问她:“诺,今天运气好,有萝卜烧肉,给你妈妈打一份行不行?”
  妙妙点头,又指了两个素菜,把饭盒递给张婶,她挣扎着从人家怀里下来。
  打荤菜的食堂大师傅还特意给她多打了一勺,后面的人眼尖的看出来也不说什么,苏总工家的孩子嘛,是该照顾照顾。
  妙妙接过自己的饭盒,放在挎包里背着回去,她出来之前特意踩着凳子从门后的挂钩上拿的,跟个小大人似的,学着妈妈的样子挎在肩膀上,带子太长,饭盒垂到她的小腿位置,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家走,路上拒绝许多要帮忙的叔叔阿姨。
  “小苏,你家饭盒放哪了?不是说放在鞋柜上了吗?”
  苏榆生病在家,韩尚又去了市里开会,就嘱咐赵秀娟中午帮忙去食堂打份饭,谁知道她临走前被主任叫住吩咐了一些事,等赵秀娟急匆匆赶回来拿饭盒时,就发现苏榆家饭盒不见了。
  苏榆还有点低烧正躺在床上休息,额头上放了块湿帕子降温,闻言把帕子拿开,起身出来找饭盒。
  “明明放在这的啊,怎么找不到了?”苏榆百思不得其解,她的东西向来归置的整整齐齐,从来不会乱放,怎么会不见了呢。
  赵秀娟:“要不先用我家的吧,我家有两个。”
  “不用,我收起来的还有一个,拿出来洗洗就能用。”苏榆回身要去柜子里找闲置的那个饭盒。
  恰好这时妙妙气呼喘喘的上来,赵秀娟笑着叫她:“快来看看你闺女,这是背的什么啊,累成这样,”说着把挎包给她取下来,打开一看,哎呦一声叫道:“打饭去了呀,小苏别找了,你闺女把饭打回来啦。”
  “看看这小孩能干不能干,自己都会去打饭了,以后算是饿不着你了。”
  苏榆接过沉甸甸的饭盒有些哭笑不得,刚刚她回来又出去,还当是找静静玩去了,没想到自己偷偷拿了饭盒去打饭,还知道带个挎包背着,真是人小鬼大。
  因着幼儿园就在厂区的一偶,走过去不到五分钟,三四岁的孩子了,也没人特意的去接送,都是他们自己跑着上学放学,还真不知道这小屁孩这么能耐。
  韩尚下午开完会回来没去实验室直接回了家,进屋先摸了摸苏榆的额头。
  “烧退了,晚上想吃什么?”韩尚洗洗手,卷起袖子准备做饭。
  苏榆:“中午打的菜还剩不少,放面条锅里吃个热汤面吧。”
  “行,要不要放点蒜苗?”
  “放吧。”
  苏榆在阳台上种了两盆葱和蒜,平时炒菜就掐几个叶子,特别方便,现在住房条件好了家家户户基本都种的有。
  “你都不知道你闺女有多能耐。”苏榆把阳台上的衣服收回来,边叠衣服边把妙妙中午打饭的事跟他说了,“你说她哪来这么大主意,都不跟我说一声的。”
  韩尚低笑,“挺好,省的被人带歪了去。”
  妙妙被喊回家吃饭时还在跟小伙伴在楼底下玩打仗,拿着个树叉子当枪使,biubiu两声那边人家应声倒下,混了一身脏回家还要被妈妈揪着耳朵一顿臭骂。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