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次栉比,整整齐齐地伫立在村子中央。
那些屋子与宋引玉想象中,古代村子的土墙不一样。
清一色的青砖绿瓦的木质结构房屋,雕梁画栋斗拱飞檐。
一股古朴大气之感扑面而来,有种沉甸甸的厚重感。
这就是谢家文化根源,也是谢家的发家地。
宋引玉还在赞叹时,早已侯在这的谢氏族人齐刷刷地上前给谢老夫人和她见礼。
这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宋引玉猝不及防下,差点吓一跳。
不过这段时日她也算见过大世面的人了,很快就稳住了。
她言谈举止十分得体地与众人见礼,半点都没失了谢家当家夫人的身份。
宋引玉并未发现,一旁的老夫人眼含欣赏地看了她一眼。
“请老夫人,夫人移步祠堂。”
众人让开中间的路,让她们过去。
谢老夫人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事,她淡定地带着宋引玉穿过人群,往祠堂走去。
而众人则跟在了她们身后。
祠堂在整个村子的正中央,走了约摸一盏茶的功夫就到了。
祠堂侍从是不能跟着进去的,安嬷嬷等人都留在了祠堂门口。
宋引玉自觉地扶着谢老夫人走了进去。
祠堂里已经站了不少人,待宋引玉扶着谢老夫人走进去后,他们纷纷前来拜见。
这时能入祠堂的人,都是今日参与祭祖的谢氏族人了。
其宋引玉有些意外,没了侍从跟着,祠堂里的人,并没有宋引玉想象的那多多。
上辈子宋引玉在新闻里看见,在现代还保留了古老仪式的家族,在祭祖时都是乌泱泱跪倒一大片。
那人数堪称壮观。
可谢家参与祭祖的人,却好似没有那的一半。
这个疑惑直到后来宋引玉才知道,原来在谢家不是人人都有资格进祠堂祭祖的。
只有各房嫡枝以及有了功名的庶子才能来。
况且现在谢家还有许多族人外放做官,不能赶回来。
很快人都到齐后,谢临安和谢老大人在众多耆老的簇拥下走入祠堂。
穿过人群,谢临安站在最前面,面向众人神色肃然。
耆老们看着时辰,到巳时后,随着一声祭祖开始。
谢临安点燃了第一支香,整个祭祀仪式正是开始。
整个过程一直持续了两个时辰。
宋引玉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无比肃穆的祭祖仪式。
她绷紧了精神,极为认真,丝毫不敢马虎。
纵使这两个时辰,不时就要行跪拜礼,她仍然没喊一声累。
终于,午时一过,随着最后一次跪拜后,总算结束了。
宋引玉扶着谢老夫人起身时,自己的脚都在打颤。
这时她才察觉到了累。
谢老夫人面带疲色,拍拍宋引玉的手,出了祠堂后。
安嬷嬷带着阿月她们迎了上来:
“老夫人,东西已经备好了。”
谢老夫人点点头,道:
“走吧。”
宋引玉有些茫然,她回头看了一眼还在祠堂里的谢临安,知道他还有事一时半会完不了,就跟着谢老夫人先走了。
安嬷嬷带着他们进了一座离祠堂最近的宅子。
听安嬷嬷说,这座宅子是他们在文安村歇脚的宅子,谢家每一房村中都有。
宋引玉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文安村的房屋修得如此精致了。
安嬷嬷命人备好了热水和衣物送上来。
丫头伺候谢老夫人拖了鞋,小心地放在热水里。
谢老夫人一边泡脚,一边对宋引玉说:
“去让丫头们给你泡泡脚,敷一下膝盖,未时三刻,到祖宅用膳,抓紧些时间。”
宋引玉脚是挺不舒服的,原以为只能撑到回家时再处理,没想到在这已经准备好了。
她点点头,由着阿月和阿星扶着去另外一间屋子。
有安嬷嬷的教导,阿月她们动作很快,手脚麻利地给宋引玉脱掉鞋后,将她双脚放进已经兑好的热水里。
同时小桃和杏儿用热帕子开始给宋引玉有些肿的膝盖敷上。
要知道今日祭祖,跪在地上是没有垫子的,那可是硬生生地跪。
宋引玉这身体养得身娇肉嫩,方才来来回回跪那么多遍,膝盖能不肿吗。
所幸不严重敷一会儿就好了。
泡好脚,膝盖的肿也消了不少后,宋引玉重新换了一身素净的衣裳。
而另一边谢老夫人也差不多才弄完。
她们在门口遇上,随后一道去了祖宅。
祖宅是个极大的宅子,容纳今日来的众人完全没有问题。
饭菜已经上桌了,谢老夫人和宋引玉走进去的时候,已经坐好的各位夫人姑娘,立马起身行礼:
“老夫人,夫人。”
“坐吧。”
老夫人摆摆手,众人才坐下。
老夫人一坐下,众人这才提筷开始用饭。
今日菜色很丰富,虽然宋引玉在来得路上吃了不少的糕点,但也过了整整两个时辰了。
刚才还耗费了不少体力。
她肚子早就饿了。
只是现在她不能像在家里一样肆意,只能让阿月给她布菜慢慢吃着。
因为吃得慢,所以宋引玉成了最后一个下桌子的。
倒是没人笑话她,因为谢老夫人还让身边的安嬷嬷不时替宋引玉夹几筷子,阿月夹不到的菜送进宋引玉面前的碟子里。
虽只是两夹菜,但足够让所有人看清,这位新夫人在谢家受宠的程度了。
第34章 谢老夫人年纪大……
谢老夫人年纪大了, 今日舟车劳顿,祭祖时又折腾了整整两个时辰,已是力倦神疲, 用过饭后便直接回了宅子休息。
本来宋引玉也想走的,可是她还没来得及起身就被稀里糊涂地拉着坐在祖宅后花园的凉亭里和各位伯母婶婶赏兰花了。
谢氏一族上上上下下都是学识不俗的读书人, 最喜梅兰竹菊这花中四君子。
祖宅的后花园里栽得除兰花就是菊花了。
不过眼下不是菊花盛放的季节, 所以园中只有兰花独领风骚。
兰花的确很好看, 特别是成片展现在眼前时。
可宋引玉觉着也看不了这么久吧。
凉亭里四面漏风,即便现在天没有寒冬腊月时冷了,可风一吹, 坐久了还是能冷得她直打哆嗦。
更为要命的是,诸位伯母婶婶们还起了心思,竟还以兰为题,念起了诗。
宋引玉本来就不是文科生,以前读书语文很一般。
诗倒是学过不少,但都已经被她记得稀碎,张冠李戴地只能读那么一两句了。
就肚里这点委实拿不出来丢人现眼。
眼看顺序顺着就要到她了,宋引玉有些急,开始绞尽脑汁地回想关于兰花的诗。
但越急, 越是脑子一片空白。
正当宋引玉觉得要丢脸了,要完了时。
耳边突然传来熟悉的声音:
“夫人, 大人有事寻您,让小人前来通报。”
是子鱼的声音。
宋引玉从来没有觉得子鱼的声音这么亲切过。
凉亭里的念诗声都停下了, 全都转头看向了宋引玉。
众目睽睽之下宋引玉恨不得立刻起身跟着子鱼走, 去找谢临安。
可她心里还念叨着要端庄,便抿抿唇,起身跟她们行礼告辞以后, 才迈着不紧不慢地步子离开后花园。
一出后花园宋引玉就看见了侯在门口的谢临安。
她脸上不自觉扬起笑来,步子都轻快了些:
“你找我什么事啊?”
谢临安负手而立,脸上挂着笑意神色温和,轻声道:
“可要随我四处走走?”
宋引玉想也不想,狠狠点下头:
“嗯。”
她早就想走,就是让她跟谢临安在田埂上逛,都比坐在那儿和人斗诗强。
她迫不及待地就拉着谢临安走,生怕伯母婶婶们,再把她拉回去背诗。
“走吧。”
两人从后花园离开,直接出了祖宅。
文安村很大,如果要宋引玉一个人出来,很可能拐进一条巷子再出来就找不到东南西北。
幸而这一片地方谢临安都很熟,跟着他走走停停,听他时不时讲谢家先祖和文安村的故事,很是有趣。
在走到村西南的位置时,宋引玉被一个木楼吸引了注意力。
时下人修建房屋最多修两层,可这座木楼足足有五层,看起来跟寺庙里的塔楼一样。
木楼又高又大,在这个时代极其少见。
且木楼东南方和西北方还各有一棵高大的古树,以肉眼来看,这两棵树起码有好几百岁了。
古树树冠茂盛,几乎将整个木楼都挡住了,难怪这木楼这么高,宋引玉之前都没注意到。
宋引玉仰着头看去,问:
“这是哪里?怎么修这么高?”
谢临安道:
“此处乃是藏书阁。”
藏书阁?
原来这就是谢家传言藏有无数珍贵典籍孤本的藏书阁。
原书中写到过藏书阁,只是没写具体位置在哪儿。
宋引玉原来还以为这藏书阁是在谢府,但去府中转过却没见到过。
原来这藏书阁不是谢府,而是藏在文安村。
“要进去看看吗?”
谢临安垂首看她,眉目一派温润,声音柔和地询问道。
宋引玉眼睛一亮:
“可以吗?”
那语气满满都是期待。
宋引玉是抱着纯粹瞻仰的心态想进去看看。
谢临安失笑:
“走吧。”
说着他带着宋引玉就往藏书阁走去。
走到藏书阁正门,宋引玉看见了上面的匾额龙飞凤舞地写着藏书阁三个大字。
只肖一眼,她就认出了那是谢临安的字。
“那是你写的吗?”
她指着匾额问到。
谢临安颔首:
“藏书阁会保存历代家主的墨宝。”
那意思便是,每一任家主上任以后都会重新书写藏书阁的匾额换上去。
老家主的则取下,放入藏书阁。
谢家传承至今,换了这么多任家主,想来那匾额也有十几二十个了。
难怪藏书阁要修这么大,足足五层,应该有一层是专门用来存放这些匾额的。
谢临安领着宋引玉走过去,藏书阁门口有守门的老人,在看见谢临安时,他起身行了个礼。
谢临安还礼,随即两个人走了进去。
宋引玉是怀着无比虔诚的心,踏入藏书阁的门。
刚刚进去,宋引玉就闻到了绵长的墨香味与书香味。
接着她看到了四面墙体靠着的全是书架,那架子一直抵到了横梁上。
书架上满满当当放着的全是书,甚至有半面墙上,还整整齐齐码着竹简。
总而言之,一进来入眼地只有书,连半点空隙都没有。
或许是为了方便取放,书架上还放了一个木梯。
宋引玉看到的第一眼,就觉得壮观。
这还只是第一层楼,可想而知其他几层是个什么模样。
鉴于里面这些书籍的宝贵程度,如果非要举例的话,宋引玉认为这里都不叫图书馆。
应该叫博物馆。
“藏书阁中的书不允许外借,你若是有喜欢的,可拿来我誊抄,届时便可带回家中。”
宋引玉像个乡巴佬进城一样,还不错眼地仔细看着那些书时。
那边谢临安已经在一角蒲团坐下,他面前的矮桌上摆了厚厚一摞的宣纸,笔墨纸砚也都是备好的。
楼中的书大多都是孤本,是不允许拿出去的。
想看的话要么就在这里看,要么自己抄了带出去。
所以设置了专供族人抄书的矮桌。
为了不占位置能多摆几套抄书的桌子,这里放得都是矮桌和蒲团。
宋引玉走到谢临安前面一个位置的蒲团上面对着他坐下说:
“不用,我就是想看看藏书阁里面长什么样,不用抄书的。
你快起来,我们去二楼看看,好不好?”
宋引玉看文言文的水平,只够看个用词简单的话本子。
而且不是谁写书都像文朴先生一样通俗易懂。
这里的书太过晦涩深奥了,宋引玉怀疑她拿着书可能都读不通顺。
而且她刚刚仔细看了,这里的书虽然有的已经很陈旧了,但看得出来大家都很爱惜。
她见到这种情况,更是拿都不敢出伸手拿,生怕糟蹋了好东西。
谢临安闻言,再次确认道:
“真的不用?”
“嗯嗯。”
宋引玉忙点点头,
“走吧我们再上去看看。”
见宋引玉说得十分肯定,谢临安也没再多言,只起身与她一道继续向上。
一直走到四楼,里面都满满当当地全是书。
直到到了第五楼,才不一样。
五楼的墙上挂着的就是由历代家主书写的匾额。
一共有十五个,这代表到谢临安这一代,谢家已经传承了十六代了。
宋引玉一个一个看过去,每个匾额的字都写得极好,笔力劲挺铁画银钩。
且每一个牌匾下都写了名字。
宋引玉很快就看到了谢老大人的那个。
“你和父亲的字有点像。”
仔细看了看,宋引玉转头对谢临安说到。
谢临安道:
“我的字是父亲启蒙的。”
原来如此,宋引玉恍然大悟。
她挨着挨着把每个匾额看完,才意犹未尽地收回目光。
至此五层楼的藏书阁已经全部逛完。
两个人便下了楼,宋引玉即便没什么艺术细胞,可这藏书阁她看得兴致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