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市虽然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可现在还算不上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等以后国家越来越好越来越开放,各地的人群都涌了进来,串串店肯定也会越来越多的。
她自己一个人是占不了京市这么大的市场的,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把串串做法“卖”了呢。
孟江蓉想到就去做,这不今天就写了个牌子挂上了吗。
今天来买串串的客人,发现这个摊子前挂了一张用硬纸板写的招牌,上面用黑色的笔写了简单的几个字:传授串串的制作方法,价格五十。
有顾客觉得好奇,问了一句:“老板,你要教别人做串串吗?”
孟江蓉手里一边忙着,一边点头说道:“嗯,要是有人想学,那我就教,五十块钱一个人。”
顾客笑道:“这样老板你不亏本吗,五十块钱就教会别人做串串了,等到摆摊卖这个的多了,你的生意肯定得受影响啊,那样不是得不偿失吗?”
孟江蓉就说道:“京市这么大,就是多几家卖串串的,我的生意又能受到多大的影响,一个学生赚五十,两个学生就是一百,十个学生就是五百,算下来我也赚钱呢。”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孟江蓉是打算教人做串串,却不打算把底汤的熬制方法交出去,要是想做串串,还得来她这里进底汤,到时候卖底汤,就又是一份收入。
孟江蓉想的很好,可是结果却不大如人意,挂了好几天招牌也没人来跟她学做串串,打听的倒是有几个,也不知道是嫌弃她教学的价格贵,还是觉得这个生意不好,又或者是没下定决心。
第一个来找她的人,竟然是张杨。
虽然张杨不在她这里干了,自己摆摊去卖串串了,孟江蓉倒是没觉得有什么需要生气的地方,她又找了个工人,生意又热闹地做了起来,张杨已经被她放在脑后了。
倒是张杨有些不好意思,眼神有些躲闪根本就不敢看孟江蓉:“小孟,你忙着呢。”
孟江蓉停下手里的活:“张姐来了,你先等一会儿,我把客人的串串煮出来。”
“嗯嗯,小孟你先干活,我等着就行,不着急。”
她倒是没说帮着孟江蓉一起干活,她现在不是孟江蓉的工人了,两人现在算是“竞争关系”,要她帮孟江蓉干活她还真的说不出口,倒不是因为她不想干,而是怕孟江蓉说出什么拒绝的话来。
等忙完了,孟江蓉把口罩摘下来:“张姐,你还找我有什么事?”
张姐在心里深呼吸一口,就问道:“我听大美说,你正在招学徒教人做串串,跟你学了就能在你这里进底汤煮串串卖,是不是真的?”
孟江蓉点点头:“嗯,这个是真的,我这不是挂上牌子了吗。”
张姐过来的时候第一眼就看到孟江蓉摊子上挂的牌子了,她没再说什么,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小孟,我想跟你学做串串,也想从你这里进底汤煮串串卖。”
她在孟江蓉这里干了半年,觉得煮串串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成本小利润大,就那么个小摊子一天就能卖好几百块钱,刨除所有的成本后也是一笔大收入。
她看的眼馋,又觉得煮串串很简单,跟家里人商量了一下,干脆就自己支个摊子卖串串。
可没想到串串好做,底汤怎么做却是个大学问,她是买了世面上的火锅底料直接来煮串串的,可味道却不好,跟孟江蓉做出来的串串有不小的区别。
以前给孟江蓉做活的时候,店里的回头客可不少,可她的摊子上回头客却很少,还有人买了她的串串后,走出没多远就跟同伴咬着耳朵是她这里的串串味道不好,不如哪里哪里的串串好吃。
他们说的地方,就是孟江蓉的店。
她卖串串,虽然赚的钱比在孟江蓉那里干活多一点,可味道不好,留不住客人,那生意肯定越来越不好的。
后来跟大美聊天,她才知道孟江蓉打算收徒弟,虽然她不会教底汤的熬制方法,但是却可以在她这里进底汤,那倒是解了她的燃眉之急了。
所以她就来找孟江蓉了。
孟江蓉是真的没想到自己的第一个“学生”竟然是张杨,不过她来了,那孟江蓉就不会把这个“学生”往外推。
“张姐,你也看到我挂的牌子了,学费五十块钱,以后可以在我这里进底汤煮串串去卖。”孟江蓉说道:“张姐,你在我这里干了那么长时间,咱们也算是熟人了,我可以给你便宜一点,三十块钱,你看怎么样?”
张姐来之前就知道这五十块钱她是必须得交的,虽然她会煮串串,可孟江蓉主要卖的根本就不是煮串串的方法,而是底汤。
“可以,那真的谢谢小孟你了,钱我现在就可以给你,怎么煮串串我就不用学了,我直接从你这里进底汤就好了。”
张姐是会煮串串的,孟江蓉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直接点头道:“好,可以。”
第59章
张杨不需要学煮串串,她的目的是来孟江蓉这里进底汤,既然已经跟孟江蓉谈好了,她又跟孟江蓉说了两句话就走了。至于那三十块钱,明天去拿底汤的时候给孟江蓉。
底汤要怎么卖,孟江蓉已经想好了,只是今晚要早点收摊回去熬底汤了。
冬天的时候孟江蓉关门的早,天刚黑她就关门,再去那边的店里算算账,一般六点半就到家了,今天她回来的早,刚五点就到家了。
孟老太见孟江蓉今天回来的早了一个多小时,却没有问什么,而是给孟江蓉到了一杯热水:“你先喝口热水暖暖身子。”
语琪语珊也跑过来围着孟江蓉,语珊还伸出手来往孟江蓉身上爬,被孟江蓉挡了一下:“妈妈身上还凉着呢,等会儿再抱语珊。”
大正月的,外面还冷着呢,骑着三轮车走了这么一路,尽管戴着手套,孟江蓉的手还是冰凉。
孟江蓉双手握住杯子靠在脸上,深呼吸一口屋里的暖和空气,说道:“张杨去找我了,她要在我们这里进底汤,今天要多熬点底汤,所以我早回来一会儿。我给那边的店里去了电话了,今天就不对账了,明天一起对账。”
为了联系方便,两边店里都安装了电话,反正现在安装电话也不贵了。
孟江蓉说完,孟老太就说道:“她要在咱们家进底汤,那她的生意肯定不算好,她会做串串却不会熬底汤,听说你也卖底汤所以才过来的吧。”
孟江蓉点点头:“是这样,我要了她三十块钱学费。”
串串的底汤熬制其实不算难,就是香料什么的要有很多种,辣椒的选择也有学问,孟江蓉上辈子干了这么多年,对这些早就得心应手了,张杨刚开始干,恐怕以为底汤简单,做出来却不是这么一回事了。
身上暖和过来以后,孟江蓉跟孩子玩了一会儿,吃过饭就开始熬底汤,两个孩子都去看电视了,不敢过来打扰她。
孟江蓉熬底汤,孟老太就在旁边帮忙,递个东西什么的,她眼睛看着孟江蓉干活,嘴里问道:“江蓉,要是街上做串串的多了影响到我们的生意怎么办?咱们现在的生意这么好,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京市卖串串的少,要是串串店多起来的话,肯定会受到影响的。”
对这个孟江蓉倒是没多担心:“妈,这个我想过了,做串串我们是能赚不少钱,可要是一辈子做这个,是赚不了大钱的,卖串串不如在后面批发卖底汤,我还想做别的生意。”
串串是个小吃,要是光卖串串的话,店面永远很大不了,赚的钱也有限。她要是想多赚钱,还得做别的生意,至于要做什么生意,她心里已经大概有了主意,不过现在还急不得,她得先攒钱,多攒钱,因为做那个生意需要的本钱多一些。再说语琪明年就要上小学了,她得把她的学费给攒出来,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呢。
“你想做什么生意?”孟老太问道。
孟江蓉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嘴角带笑:“妈,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张杨就好像开了个头似的,她来找孟江蓉以后,接二连三地就有人来跟孟江蓉学做串串,收到的学费先不提,光是卖底汤,她每天就能赚二三十块钱。
孟江蓉现在每天五点多就关店门,回来熬底汤,要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多。
卖串串的摊位增加了,孟江蓉的串串生意也受到了一旦影响,不过受到的影响不算大,把卖底汤的收入加起来,跟以前的收入基本一样。
孟江蓉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那边赵大海和陈心月的日子却急转直下,出了不小的问题。
和陈心月结婚以后,两人的生活的确是甜蜜了一段时间的,陈心月把赵大海照顾的很好,赵大海对陈心月很好,对她的两个孩子也很好,可以说是视如己出,一家四口的日子过得还真的是那么回事。
只是他们结婚的事并没有告诉赵家人,陈心月也知道赵老太太不喜欢她,因此她也不催,两人就默契的把这件事给揭过了,瞒一天是一天。
赵大海要是不带着陈心月回去,他自己一个人回去也没意思;要是带着陈心月回去,那肯定少不了闹上一通,闹起来肯定不好看的。
不过他们既然结婚了,最后还是要告诉赵家人的,两人结婚的时候就商量了,等过年的时候就回赵大海的老家,把两人结婚的事情告诉赵家人。
赵大海拍拍陈心月的手,把她揽在怀里,让她的头靠在自己的肩膀上,说道:“心月,委屈你了,我妈脾气不好,到时候你多忍耐着点。我妈虽然脾气不好,但不是不通情达理的人,我们两个已经结婚了,她最多就是抱怨两句,不会有别的什么事的。”
陈心月虽然没跟赵老太太打过什么交道,可从赵大海的话里话外也能大概知道她是个什么样的人,现在还没见面呢,他就明里暗里表示自己的妈不好惹,让自己暂时委屈点,要是见了面,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情形呢。
不过当初她就知道赵老太不同意自己跟赵大海的婚事,她是有所准备的,现在她跟赵大海已经结婚了,那老太婆就是不同意,还能让自己跟赵大海离婚不成?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己也不是受气的人,老太婆越是对自己不满挑刺,赵大海就会越心疼自己,自己是跟赵大海过日子的,只要赵大海的心在自己这边就行了。
再说了,老太婆又不在这里住,一年到头也见不了几面,只要自己拢住赵大海的心,还能怕那个老太婆不成。
其实陈心月想的不错,只要她跟赵老太平日里不见面,就是闹起来也闹不了太大,可事与愿违,陈心月不回去,赵老太却找上门来了。
赵大海陈心月本来商量的是过年的时候再回去,可没等她们回去呢,赵老太就来看儿子,她还不是一个人来的,除了儿子儿媳外,她还带着两个人来了,一个大姑娘和她的母亲,这是给赵大海说的媳妇。
赵大海是城里户口,有正式工作,还是个司机,这个时候司机可是个赚钱多的行业,要是做的好了,一年赚上个万数块也是可以的,赵大海是厂里的司机,给厂里开车赚不了这么多,可外快加工资一年也能赚几千块呢,绝对算是高收入的人群了。
虽然他离过婚,可两个孩子都跟着女方,也不跟老人一起住,嫁过去不用照顾孩子还不用伺候公婆,只要一结婚就是城里人了,比嫁个庄稼汉吃一辈子农村饭可要好多了。
赵老太一露出口风,说要给儿子说亲,就有好几个媒人上门,赵老太挑了好几个,终于相中了一个姑娘,就趁着过年带着姑娘来跟儿子相亲了。
至于儿子相中相不中,赵老太根本就没放在心上,儿子是个二婚,找个黄花大闺女还能相不中?
更何况她找的这个姑娘长得还不错,高个子白净脸,胸是胸腰是腰,看着就是个好生养的,她就不信儿子相不中。
至于为什么没让儿子再找个吃商品粮的城里姑娘,赵老太在心里“呸”了一声,这不都怪姓陈的那个狐狸精吗,要是儿子只是离婚了,那最多算是个缺点,可儿子跟陈心月的那点事却是个黑点了,城里姑娘可以不在乎离婚的,人家还能不在乎男女关系不清楚的。
赵老太只要一想到陈心月拆散了儿子的家,还影响了儿子的工作,就要在心里把陈行月大骂一顿,要不是还顾忌着陈心月的父亲是儿子的师傅,她早就去陈家门口骂街了。
儿子都离婚这么久了,也不说再找的事,赵老太早就着急了,在电报里催了好几回儿子也没什么动静,理由都是忙着工作没时间,等到腊月赵老太实在坐不住了,带着儿子儿媳和相中的姑娘还有姑娘她娘,一起来找赵大海了。
赵老太带着好几个人来了赵大海曾经租住的地方,可没想到的是,儿子不在这里住了,早就搬走了。
赵老太只能陪着笑脸:“那您知不知道我儿子现在住在哪儿,我们都找到这里了,要是找不到儿子,一大家子人就得睡大街了。”
房东也是个老太太,她看了赵大海一眼,嘴一撇说道:“这个我真的不知道,不过你要是找他,可以去他厂子里问问啊,他工作的地方你总得知道吧。”
赵老太只能点点头:“这个我倒是知道,只是我儿子是厂里的司机,我怕他不在厂里。”
房东又说了一句:“那你可以去找你儿子的师傅,就是陈家,他们肯定知道你儿子在哪里。”
房东说话的声音不大不小,站在赵老太身后的几人也都听到了,赵三洋夫妻两个都心知肚明陈家是怎么回事,跟着赵老太来的母女两个却不知道,只以为因为陈家是赵大海的师傅家,所以两家人才走的近呢。
儿子既然不住在这里了,赵老太也不好在这里等着儿子,她带着几个人到了赵大海工作的厂子门口,对儿子和未来的“亲家”说道:“你们先再在这里等着,我先进去找大海,看看他在没在厂里。”
第60章
赵老太走到门口,露着笑脸跟门卫打了招呼,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同志您好,我是来找找你们厂里的赵大海的,就是当司机的那个赵大海,我是他娘,特地从老家来看看他,同志您能喊他一声吗?给同志您添麻烦了。”
门卫虽然不认识赵老太,可听她说是来找赵大海的,就说道:“那你在这里等一会儿,我这就帮你叫一声。”
门卫给车间打了电话,赵老太来的不巧,赵大海昨天刚从外地回来,今天休息,就没来上班。
儿子虽然不在厂里,但听电话里说在家呢,赵老太赶紧问道:“那同志您知道我儿子现在住在什么地方吗?我去他以前住的地方找他了,人家房东说他搬走了,我找到厂里来他又不在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