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有人又想起了前阵子关于成国公身世的传言。……无风不起浪啊。
其实在最开始王老大人质问那二十万两银子去向的时候,成国公直接说替周家置了产,虽然是写的自己名字,但也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到时候可以说周安年纪小啊,让人不放心啊,谨慎起见啊,借口嘛,想要找,总是有的。
可谁让成国公一开始就死鸭子嘴硬呢。最后自己把自己卖了。
“请陛下治成国公谋夺周将军家财之罪!周将军乃国家栋梁,为国家身经百战,最后以身殉国。如今,却落了个断子绝孙的结局,请陛下为周将军主持公道。”
王老大人又道。
“请陛下为周将军主持公道。”翰林院掌院李大人也出列附议道。李大人觉得成国公办得这事儿实在是不体面,他有必要帮他体面体面。
“请陛下为周将军父子主持公道。”刑部刘尚书也出列道。这事实在是让人没法说,成国公也真是的,做缺德事还让人抓住了马脚,这是证据确凿啊。不给成国公治罪难堵天下悠悠之口!
“请陛下为周将军父子主持公道。”曾经驻守北疆十多年的章老将军也出列道。他也是少时从军,在边关驻扎了多少年的,知道边关将士的艰辛。特别是像周将军那样由小兵一步步做到将军的,期中经历了多少艰险就更不用说了。一个为国戍边多年,为国有功的将军,理应得到朝廷的善待,而不是任由他的遗孤被人害死还没个说法。看到周家父子的遭遇,章老将军难免有兔死狐悲之感。无论如何,他也要为周将军父子讨个公道。
“请陛下为周将军父子主持公道。”
…
好多官员也纷纷出列。
那些站成国公的官员一时有些哑口无言。
主要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洗啊。
你成国公怎么就承认了呢?只要不承认,皇上就得下令调查吧,这一调查,不就争取了时间吗?到时候只要搞定帝都府,把契书上的名字改成周少爷的不得了吗?
多简单的事儿啊,你这么一承认,他就复杂化了啊。
这一复杂化,想着帮你辩解,难度就大了啊。
难道不应该是你自己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或者一个能拖时间的借口,大家再使使劲儿,帮你敲敲边鼓嘛。
结果,你自己都要投降了,俺们怎么洗?
其实这些人不知道的是,成国公光想着怎么应付这银票丢失的事儿了,没想到王老大人居然手里还有王炸。
而且吧,王老大人拿出的这份明细,和事实严丝合缝。既没有多说,也没有少说。
成国公就有点懵。
按理说,他置产算是个秘密吧,反正他都是在私底下悄悄进行的,没对外声张过。长公主平时都住在公主府,是不怎么管国公府的中馈的。除了他自己外,也就是国公府的管家知道这份明细,但管家这里,他是有信心,管家不会背叛他的。
如果有心人想查,还有一个消息来源就是帝都府了。
成国公本就心虚。再这么一推断,可能是帝都府给王老大人提供的消息,于是,顺口就说出了暂时保额的话。只是没想到,这个解释就是他的队友们都有点不买帐。
皇上一时有些头疼,现在朝堂上情况是一边倒啊。
只是……处置了成国公父子,将来妹妹那里有得闹了,可不处置吧……现在又是群情义愤。
“来人,把成国公押下去,打入天牢。”说完后给贴身太监一使眼色,太监心领神会,大喊一声“退朝”。随后离开大殿。
群臣一看皇上这态度,也都猜着了,明摆着皇上是拿不定主意啊。不然,当场处置了成国公又何妨?
这时候,殿内的侍卫上来,到成国公面前伸了伸胳膊“国公爷,请吧。”
成国公世子的爵位被夺了,但是成国公的爵位还在的。再说,成国公的夫人还是康泰长公主呢,那可是皇上一母同胞的亲妹妹。最后结果会如何,谁也说不好。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侍卫们也不想在事情未明了的时候把人得罪死了,因此,对成国公也很客气。
成国公黑着脸,目光从王老大人,刑部刘尚书,翰林院李大人,以及好多参奏他的大人们脸上一一扫过,一拂袖子,跟着侍卫离开了大殿。
这个时候,成国公也是坚决不肯输气场的。
成国公不高兴,王老大人比他还不高兴呢。柳同这厮,丧心病狂,害死恩人之子,霸占恩人的家财,被揭穿后居然还这么嚣张!
王老大人决定,他这就去面见陛下。一定要把柳同惩之以法!
看到王老大人直奔御书房,好几位大人也跟了上去。
这事儿真要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成国公吞了人家周将军家的家财,这一点连成国公自己也都认了,然后成国公府还害死了周将军的遗孤。无论是误会还是故意,周将军遗孤都是成国公家儿子踹下去才死的。这一点其实成国公本人也没什么异议。
有几位大人心里想的都差不多,既然事实清楚无异议,就得趁热把结果定下来,拖得时间越长越容易生变。
也有成国公的发小去求情的。成国公对不对的,事情已然发生了,周将军之子毕竟不是成国公下的手,明眼人都知道,最起码成国公不会希望周将军之子死在众目睽睽之下的,那么,周将军之子就是个意外。至于周家的钱财么,到时候交出来就是了。
到时候他们不提对错,只谈感情。皇上怎么说也是成国公的亲大舅哥,不看僧面看佛面,总要看长公主几分面子吧?
于是,两方人马又在御书房外汇合了。站队成国公府的抱成团围在一起,以王老大人为首的则对站队成国公府的怒目而视。
来为成国公说情的是他的几个发小。这些人也知道,这事成国公做得不体面。但是,谁叫他们跟成国公关系更近呢,再加上也想卖康泰长公主一个人情,只能硬着头皮来一趟了。但是,几人多少也有点心虚。对上王老大人的眼刀,只是低下头,默不作声。
皇上急着退朝,本来就是想静一静,没想到,大臣们还跟了上来。气得不行。这些家伙们,实在是太没眼力架儿了些。当下吩咐太监道:“让他们都回去,就说朕今天身体不适!”气都被气饱了。
贴身太监一看,这些大人们如此执着,只得亲自跑一趟。
“哟,各位大人们,皇上今天身体欠安,就不召见各位了。”赶紧的,都走吧。衙门里的一堆事务还等着你们去处理呐。
话音刚落,一个小太监跑了过来,“王爷爷,皇上有旨,速速宣各位大人觐见。”
贴身太监一看,不免有些尴尬。他这可是话音刚落哎。
不过当太监的,都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一一一一皇上说啥都是对的。当下伸手为礼,露出一个大大的笑脸,“几位大人请吧。”
王老大人等也很懵逼,发生啥事了?让刚才还欠安的皇上突然就好了呢?
第72章 被欺负的恩人之子(八)
几位大人跟着皇上的贴身太监到了御书房外,发现上方没人。
“王公公,皇上呢?”王老大人不由问道。
“皇上驾到。”这时候,伴随着门外太监的接驾声,皇上迈步走了进来。
众位大人赶紧跪下行礼。
“众爱卿平身吧。”皇上急步坐到书桌前,抬了抬手。
“大家看看,刚来的西北六百里加急,金朝大举扣关。边关粮草告急,户部,兵部,你们有什么章程没有?”
兵部尚书第一个站出来表态,“陛下,我大林朝兵强马壮,小小金国,他要战,那就战便是。”
小小金国,也敢来撩虎须,打残了他。
户部尚书吴大人站了出来,先是表了表决心,一定配合朝廷做好后援工作,再诉了诉苦,说了下户部的难处,接着又说了马上会安排调集粮草。
王老大人等也紧随其后,表示附议。
行了,既然大家都没有异议,这事就算定了。皇上转而说起另一件事。
“柳同那里,众爱卿觉得,如何处置为好?”
皇上这一开口,大家都惊讶不已,刚才皇上还一直逃避此事,怎么现在,突然又主动提起来啦?
不过一想,也是哦。这敌人兵临城下,结果,以身殉国的将士遗孤在京城出事了,这要是让边关的将士们知道了,嘿!
这时候还等什么,肯定是要趁热打铁,争取把柳同处置了啊。王老大人赶紧出列,“请陛下治柳同谋夺周将军家财之罪!治柳同教子不严之罪!”
在这事儿上站队王老大人的一看,赶紧跟上,“臣附议。”
成国公的发小们一看,急眼了,刚要出口为成国公说两句,还没等开口,皇上快刀斩乱麻,直接下旨了。
“就依众爱卿所奏,传朕旨意,成国公柳同不仁不义,慢待朝廷忠良遗孤,致使朝廷忠良遗孤下落不明,夺其爵位,抄其家财。并令其三个月之内,凑齐二十万两银子,交还周将军族人。”
“皇上圣明!”王老大人第一个开口道。
从皇上主动开口提起这事的时候,王老大人就猜到了,现在边关正等着将士用命的时候,对成国公这样的,肯定要从严从重啊。这句圣明他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皇上发了圣令后开口呢。
周安死了是可惜,但真要说起来,毕竟不是柳同亲自杀的。柳方那里,世子之位已经被废,柳同这里,丢了一个国公位,也算可以啦。这可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呢。
成国公发小们一看皇上这么急着下旨,也明白,这事要是搁往常,他们还能再回旋回旋,现在不是赶上外敌来犯么,风口浪尖上,朝廷为了不让边关将士寒心,也只能是拿他们的发小立威了。说白了,皇上不给他们开口的机会,王老大人都喊圣明了,这事就算定下来了。
唉,他们发小运气不好啊。
怎么办?跟着大家一起喊圣明吧。
大家都喊圣明了,皇上也不含糊,当下命人写了圣旨,用了印,让贴身太监出去传旨了。
其实臣们不知道,皇上也郁闷坏了。跟着边关的加急军报来的,还有边关主将王将军的一封秘折。
王将军说了,前阵子,故将军周靖,周将军家的管家找到了他,他就很奇怪啊,说你不是在京城伺候你家少主吗,怎么到边关来了?结果,管家当下就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成国公对他家少主不怀好意。
这王将军就问了,你这么说,有什么证据吗?老管家就说了,当初周家的家产不是都变卖了嘛,大概有二十多万两,到了京城后,他就想着,把这么多钱置点地,置点铺子啥的,有地就能收租子,有铺子就能收房租,都不用经营,光收租子就成,准赚不赔啊。二十多万两砸下去,能买不少地和铺子呐,每年的租子就少不了啊。结果,跟成国公这么一说吧,成国公就把那一两千的零头给了他,让他们置个宅子,置点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老管爱再去要,成国公说啥也不给了,说怕他们这些下人们带着这么多银子偷偷跑了。老管家表示理解,就说了,到时候地契写他家少爷的名字,然后由成国公保存,再由帝都府备案,这些地契,在他家少爷成年之前,不许交易不就可以了嘛。结果,成国公还是不同意。再问急了,就是,不是给了你一部分了嘛。
成国公是把零头拿出来了不假,可那一两千的零头,在京城也就置一百多亩地,一套宅子。可话说回来,他们这些下人们到了京城,也要有住的地方吧,也要吃喝吧。这钱哪里来,当然就从这笔遗产中出了。老管家甚至怀疑,如果不是这个原因,成这公可能一两银子都不会拿出来的。
关键是,既然这笔银子进了成国公的肚子,肯定要是吐出来就很难了。那可不是几十两几百两几千两,那可是整整二十万两。周家的老管家就有点担心,哪天他家少爷会不会意外了?
老管家越想越害怕,越想越害怕,最后,没办法,就找到了他这里。希望看在当初和他家老爷一起并肩作战的份上,帮他家少爷把这笔银子要回来,他们要置地!
王将军就说了,可能吧,周家的管家对成国公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比如说,是不是成国公府的下人在中间故意挑事,或者传错话了什么的。反正吧,还请皇上看在周将军忠勇殉国的份上,关注此事。
这个节骨眼上,边关大将就提了这么个要求,皇上还能说啥?这自古以来,边关大将谋反的还少了?他们手里有兵,到时候随便找个名义清君侧,再找人写个檄文,造反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如今,蛮族扣关,朝廷不给粮草肯定是不行,没有粮草,再英勇的大将也守不住边关,到时候外敌长驱直入,他们这些皇室,哪个也讨不了好,到时候能安静地上吊都算是祖宗保佑烧高香了,更大的可能就是屈辱地死去,甚至死后还不得安宁。可有了粮草,再对朝廷有意见,到时候他们枪头朝哪头使可真不好说。
皇帝能怎么办?皇帝也很郁闷,当然是要把这种危险掐灭在萌芽里了。
到时候边关大将就算是反,朝廷还能占个大义呢。至于妹义成国公,在他们皇室的安危面前,在他们老林家的江山社稷面前,就算了吧。
谁让他被人抓了把柄了呢。
天大地大,江山最大。
皇上不知道的是,其实吧,边关确实是有敌人进犯,但是,数量并不太大,说白了,谈不上那么危急。
不过,这不是赶上周家的老管家去告状了嘛,王将军听了周家老管家这么一哭诉,难免物伤其类。周将军是他的同袍,算是生死之交吧。结果,他才死了几天呢,就有人盯上了周将军的遗产。关键是,盯上这笔遗产的,还是被周将军救了性命的成国公。
周将军可是因为救成国公才死的!
这事可把王将军给恶心坏了。
出于和周将军的同袍之义,他总要为周安寻个公道的。
这寻公道怎么寻呢?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
别看他做为边关大将,在朝廷级别不低。但是,真不如在京城的普通文官们在御前说话有份量。
何况,要对上的是一位国公。另外,人家还有个显赫的身份
当朝驸马。
平时,户部在军饷和粮草这块,总是拖拖拉拉的,说得直白点,经常拖欠。于是,这小揖敌军扣关,就被王将军弄成了六百里加急,一来,是为了催一催粮草和军饷,二来,也是策略性地为周安助力一把,加重这件事在皇上面前的重视程度。
至于会不会被揭穿?呵呵,好多被拖欠军饷的边关大将都这么干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