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阮家小馆——南颜兮
时间:2021-11-19 00:48:14

  “手绢是干净的,要擦眼睛用这个!我还有事,先走了!”
  阮软看到他加速离开的步伐,故意拿着手绢喊了他一声,“嗳!手绢我洗好还给你呀!”
  季远垂在身侧的手,蜷缩了,他半侧着点了下头,然后就离开了。
  孙红梅端着茶杯进来,正好碰见人已经走了,有些不明白,“他怎么就走了,我茶刚泡好。”
  阮软噗嗤笑了,手里把玩着那个手绢,悠悠道:“大概是因为他太单纯了!”
  啧啧啧,没想到逗他这么好玩。
  孙红梅:???这都什么跟什么?
  ——
  阮家小馆终于在元旦前一个星期重新开业了,这回来的人更多。
  有本就是阮家小馆忠实的顾客群体,也有奔着文化墙来的。
  历史一个月,文化墙终于完工了,要不怎么说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如果只有何良一个人,完成文化墙,估计得小半年。
  阮家小馆门口还添了两座小狮子,大门也换成了木质的,看着古韵味十足。
  跟之前一样,孙老爷子他们都到了,大家都围在门前,各个脸上都洋溢着高兴的笑容。
  “今天是阮家小馆重新开业的日子,承蒙大家之前对小馆的喜爱,希望以后的日子里,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小馆,阮家小馆也承诺,为大家献上最真诚的服务,最美味的佳肴,谢谢大家!”
  阮软的声音刚落下,现场的掌声就接连不断。
  她抬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然后继续说道:“这次阮家小馆跟以往有很大的不同,相信大家也了解到新升级的餐厅可以提供一家四口的就餐服务,这也是反馈大家对包厢的喜爱。
  而且,大家都看到了整条巷子的文化墙,我希望大家在用餐完毕后,也能驻足欣赏画作,既能消食,又能陶冶情操,大家说好不好?”
  在场的人都特别给面子,把手放在嘴边形成喇叭状,大声喊着,“好!”
  “好,那下面我宣布,阮家小馆开门迎客!”
  木质的大门往两边打开,大家都争先恐后的垫着脚尖往里面看,都想看看小馆变成了什么样子。
  “大家不要急,1到10号,先来点单!”
  这次升级后,出了单人套餐,两人套餐跟四人套餐。
  套餐里有一道上新菜,其他的都是阮软搭配好的。
  比如这次就是:
  农家豆腐;农家豆腐+干锅酸笋鸡;农家豆腐+干锅酸笋鸡+清蒸鲈鱼+奶白羊肉汤
  单人的依旧在老位置入座,二人跟四人则是在专属的位置入座。
  “拿好,你是单人一号!”孙红梅递给单人就餐的一个染红的竹片,上面写着1号。
  “拿好,你们是双人一号,请在对应的桌号入座!”竹片的一头是绿色的。
  四人则是蓝色的。
  大家都觉得这个方式好新奇,好特别,拿着自己的竹片,再次踏入小馆,心里激动的像是,看到好久没见面的亲人。
  大厅门口站着马思琴跟小红,看到他们的竹片,把他们带到相应的桌子处入座。
  客人们还沉浸在美轮美奂的餐厅装潢中,他们真没想到,阮家小馆升级之后竟然这么漂亮。
  这简直有种在人间仙境吃饭的感觉。
  喜欢看字画的,发现四周墙上挂了好多造型别致的字画,每一幅都很好看,毛笔字个性鲜明,笔风浑然天成,欣赏间,等菜的时间一点都不觉得长了。
  喜欢看家具的,则是被造型别致的灯罩吸引,灯罩也是木质镂空的,一个圆球庄,灯光投射下来,氛围显得十分温暖。
  不仅如此,就连屏风都让人移不开眼。
  有人忍不住叫住了忙碌的小红,“这些家具是从哪儿买的?”
  小红丝毫不觉得麻烦,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解释道:“全都是我们小老板自己设计,找木匠打的。”
  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小老板不仅做饭厉害,就连家具都有这么好的图样,甚至有人开始好奇,她的脑袋里到底装了多少好东西。
  随随便便拿一样出来,都令人赞叹。
  这些夸赞,小红乐此不疲的一次又一次的进厨房反馈给阮软。
  阮软耳根子已经听麻了。
  孙绍元被她安排去做清蒸鲈鱼,羊肉汤已经是炖好的,干锅酸笋鸡也可以一起做。
  最主要的是今天的新菜,农家豆腐。
  小饭馆刚开始卖午餐时,卖的是麻婆豆腐,触发升级任务后,开出来的是农家豆腐。
  这两样都是用最平凡的食材,做出来的极致美味。
  阮软不觉得这是巧合,她觉得这是好滋味系统在提醒她,哪怕是最平凡的原材料,只要用心去做,也会成就顶级美味。
  而阮家小馆升级后,食材越来越丰富,做饭的人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觉得一定要用复杂的程序去处理食材,才会衬得上这个餐厅。
  农家豆腐,食材易得,操作简单,算是对厨师的一个提醒。
  不忘初心!
  还是从范师傅家端来的豆腐,浓郁的豆子香气,质量很好。
  阮软把豆腐切成均匀厚度的块状,豆腐要现切,现切的豆腐,横切面不会被空气氧化太多,能有效保留豆腐的营养。
  锅里放入油,烧热之后,阮软顺着锅边把豆腐块放进油里煎。
  锅里的油中不停的冒着小泡泡,每放进一块豆腐,小泡泡就围着白色的豆腐沸腾,似乎是在鼓掌,欢迎它们的到来。
  煎东西的声音,把已经把鱼上锅蒸的孙绍元吸引过来。
  阮软让他站开点,担心油会溅着他,然后顺口说道:“千万不要在定型之前乱动,否则豆腐块容易破。”
  她耐心的抿唇等着,一面出现金黄色后,她利落的用铲子在锅里把豆腐块挨个翻面。
  孙绍元看她不紧不慢的动作,每个豆腐都完美的翻了面,她果然把力度掌握的很好。
  等两面都呈现金黄色时,阮软把提前切成片的蒜苗还有圈状的小米辣放进锅里,开始翻炒。
  “这里要注意,豆腐你瞧着是定型了,但是下铲子的方向要控制好,千万别铲入豆腐块的中间,那就破了!”
  虽然不想承认,她第一次做,就破了……
  蒜苗跟小米辣的香味被煸炒出来,浓烈的香味,让人不能忽视,阮软顺势加入清水浅浅的没过豆腐。
  然后依次放入盐、味精、酱油调味,大火收汁至汤底浓郁,这道农家豆腐就做好了!
  阮软拿来两个白底浅盘,起锅装盘。
  把菜放在窗口处的小木桌上,顺手摇了下挂在窗口的铃铛,小红就来端菜了。
  “哇!好香啊!”
  蒜苗的香味扑鼻而来,小红忍不住夸了句。
  菜先给单人座的,小红把菜上了后,要拿走他们手里的竹片,送到孙红梅处,重复利用。
  而原本没能欣赏到新大厅的单人顾客们,瞬间高兴了。
  看又不能看饱,吃在肚子里才是实在的!
  尤其还是隔了快一个半月,小老板出的新菜,这不比那装修好看?
  小老板还是念着他们单人座的,毕竟,他们可是老传统,阮家小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不得心里洋洋得意,大家都看向今天的新菜,农家豆腐。
  金黄色的豆腐表皮布满了油煎过后的纹路,正是这些纹路,挂了有些浓郁的汤汁,看着就很入味。
  蒜苗被油炒了之后,本就很香,如今肆无忌惮的散发着自己的香气,更是让人难以忽视。
  他们等不及了,抽出筷子先咬了一口豆腐。
  煎至金黄的豆腐,即便是被汤汁煮过,依旧是外焦里嫩,尤其是外皮的焦黄,沾着浓郁的汤汁,十分有味儿,里面的豆腐,软软嫩嫩的,咬一口,只觉得豆香味十足。
  有人把豆腐跟蒜苗一起夹起来喂进嘴里,蒜苗被油煎过后有股甜甜的口感,而挂着汤汁的豆腐,是咸香的,可随着咀嚼的过程,豆腐被咬破,里面的豆腐中和了这股咸香,伴着蒜苗吃,唇齿留香。
  “奇了怪了,我家也做过煎豆腐,为什么就没小老板做的好吃,这盘子里也没什么特别的食材,为什么做的这么好吃!”
  “还能为什么,因为这是小老板做的!小老板做啥不好吃?”
  大家都服气的点了点头,明明是最平常不过的食材,小老板都能做的这么好吃,手艺真的是绝了。
  “吃到这个豆腐,我就想到我们食堂做的豆腐,煎的老了,吃起来都不像在吃豆腐,像吃蛋白肉!”
  “煎老了,最起码还成型吧,不像我第一次做煎豆腐,直接成豆腐碎了,幸好我婆娘回来没嫌弃,说到这儿,其实我婆娘煎的豆腐也好吃!”
  他说着说着,笑了。
  大家都善意的笑了笑,有人调侃道:“这是想媳妇儿了吧!”
  顿时哄堂大笑,被调侃的人也不恼,狠狠扒了口米饭,塞了块豆腐,口齿不清的说道:“就想了!马上就能回家过年了,到时候,让我婆娘给我做煎豆腐吃!”
  一道家常菜,唤起他对亲人的思念。
  这是很幸福的感觉。
  而两人桌跟四人桌的顾客也都很满意菜色。
  尤其是四人桌的,他们一般是一家人来的。
  菜的口感同时满足了大人跟小孩的需求。
  其他的菜可能有些饭店的特色,但农家豆腐,几乎每个家庭都在日常中做过。
  有位妈妈看着豆腐一块都没有碎,忍不住回忆自己当初做这道菜时的情景。
  “那个时候,我做的豆腐又碎,而且有的还粘在锅底,都有糊味了,可你都没嫌弃,吃的一干二净,你老实说,当时真的觉得我做的豆腐好吃吗?”
  被询问的男人,笑呵呵地给孩子夹了块豆腐,“你妈妈又在翻旧账了。”
  “什么翻旧账,我这叫触景生情,回忆往昔,算了,看你这避而不谈的态度,我就晓得,当时你肯定觉得很难吃。”
  眼瞧着妈妈有些不高兴,男人叹了口气说道:“那是你第一次给我做饭,你信不信我激动到连味道都尝不出来。”
  妈妈明显娇羞的睨了男人一眼,满意的低头吃饭。
  男人跟孩子对视一眼,都偷偷松了口气。
  “阮家小馆的氛围真好,以后我们还要常来!”
  “你赚钱多累,还是省着点花。”
  “赚钱就是要花的,你们就是我向上的动力!”
  ……
  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三口幸福的吃着美食,谈谈最近的趣事,谈谈孩子的变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而吃完饭后,大家出了小馆,看到巷子里有卖糖葫芦的,有的买上一串,消消食,有的一家三口,在文化墙图画前立足。
  对画中历史有研究的人,就会跟大家讲解,大人小孩儿们都聚精会神的听着。
  而讲解的人,看到大家如此认真,也会受到鼓舞,把自己知道的都分享出来。
  尤其是看到小孩子们仰慕钦佩的眼神,他们的心里像是冒着泡泡一样,飘飘然。
  有小孩子天真的问道:“爸爸,哥哥为什么知道那么那么多东西?”
  这时大人就会把孩子一把抱起,认真地回答道:“因为哥哥有好好读书,童童以后像哥哥一样好好读书,也能知道很多东西!”
  叫童童的小孩儿,立马举起手大声喊着,“童童要读书,童童也要像哥哥那么厉害!”
  孩子气的话语,引得路人莞尔一笑。
  还有小孩儿听了,忍不住问爸爸,“爸爸,书是什么东西?”
  “书呀,书是能解答你很多问题的老师……”
  整条巷子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关于历史,关于文化的讨论,从巷子里出来,每个人都感觉自己变了,但又说不清是哪里变了。
  作者有话说:
  我就经常吃饺子时想起我妈妈,因为我妈妈包的饺子,天下第一好吃!
  感谢在2021-09-12 23:57:18~2021-09-13 22:05: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小雲。 10瓶;惢唆唆 5瓶;不爱吃醋的柠檬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1章 三更
  阮家小馆重新开业的消息, 不用特意宣传,依旧到了爆火的场面。
  而文化墙也成了连城市人民都想去的地方,尤其是有小孩儿的家长, 除了市文化宫, 这里成了他们反复打卡的地方。
  从文化墙上, 小孩子们知道了我们华国早在商代就出现了冷饮, 元朝就出现了冰淇淋……
  因为跟吃的有关, 小孩儿们都会很喜欢听,尤其是看到卖糖葫芦的摊贩走过,他们会惊喜的大喊, “墙上也有卖糖葫芦的!”
  听到的人们都笑了。
  逛到肚子饿了,就去阮家小馆排队吃饭, 项目安排的特别好。
  于是,阮家小馆及文化墙,成了连城市除了公园外又一打卡圣地。
  阮软每天忙的热火朝天的,用孙绍元的话说,只差脚底安个风火轮了。
  到了元旦这天,大家惊喜的发现, 阮家小馆又有了新动作。
  “只要进店消费,就会拥有我们的年历卡, 另外, 这年历卡也可以售卖, 第一套是5张, 你可以把它送给你的好朋友啊, 亲戚之类的!每套只要2块钱!”
  价格并不贵, 尤其还是大家都会买的年历卡。
  很多人看到年历卡的样式, 都纷纷掏腰包花钱买了。
  “我给我哥寄一张过去, 我要跟他说咱们连城市有一家特别好吃的小饭馆,等他回来,我们全家一起吃!”
  “我也要买一套,一张给我小姨,一张给我老师……”
  大家都在付钱的时候顺便买了年历卡,等菜的时候,迫不及待的拆开包装,看上面的图画。
  每一张大家都是看了又看,每一张都爱不释手。
  因为画的实在是太逼真了。
  麻辣鲜香的麻婆豆腐,肉质Q弹的红烧肉,泛着油光的辣子鸡,充满诱惑的水煮毛血旺,还有最近口口相传的文化墙。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