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胡同养娃记——溜溜猪
时间:2021-11-28 00:45:59

  竞争对手们刚学会了华英的“微笑服务”。
  谁知道人家又推出来穿搭服务,穿搭介绍的同时,还增加了彩虹屁业务。
  微笑服务只是人家的基础服务了。
  这是要气死竞争对手的节奏啊,你永远不知道坐在牌桌对面的华英会放什么大招。
  服了,真是服了。
  小孟跟了门店一天,跟打了鸡血一样一点都不累,门店那边刚关门,她又搭车从西城赶回厂里,到达厂里的时候车间、办公室都是灯火通明。
  所有人都在等这个结果。
  “多少?”最终还是范晓娟开了口。
  “销售额一共是三万两千五百二十七块钱,沙发订走了十五套,加上沙发的销售额,超过四万了。”小孟激动的报数,拿着笔记本的手微微发抖:“是四万三千零一十二元整。”
  接下来,小孟又做了个简单的销售分析。
  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面响起来掌声。
  开始只是一个人在鼓掌,接下来是一个,两个,三个,整个会议室里都是热烈的掌声。
  这个销售额已经超过了第一家门店的销售数据,对华英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天四万,一个月岂不是会上百万?
  光一年都要上千万的销售额?
  就算是打折期间,利润不高,可报表做出来,给上级汇报的时候,也相当的好看了。
  “朱厂长,照这样下去,咱们只管开分店就是了。”会议室里有人说。
  “促销期间的销售额跟平常是不一样的,开的多也会分流顾客,我认为现在不适合开更多的分店。”范晓娟沉着冷静的声音从人群里传出来,适时的浇下去一瓢冷水:
  “正常时间段,一个店日销售额能过万都不错了,我觉得我们眼下是踏踏实实的一个店一个店的做好,一季产品一季产品的出好,只有产品的质量做到持之以恒,服务态度持之以恒,店才能做好,毕竟零售业太好做,模仿能力也太强了。”
  虽然京市很大,但开店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
  “另外还有一点,产线也会跟不上咱们开店的速度的。”
 
 
第108章 
  范晓娟专门跟马大姐聊过生产线优化的事儿。
  厂里第一次用上了生产线运营的模式。
  分工,协作,打破以前一人制的工作模式。
  马大姐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产品线开始任命制,选拔制,干得好的姑娘们可以通过选拔,进入到办公室工作,但是纪律性要求也很高,上下班还要求要打卡。
  结果职工们的积极性还大幅度的提高。
  办公室那边也牵头牵线,组织大家学习,给职工们开培训班,效果也很好,制定了公司的规章制度,这些也集中学习,集中考试,甚至连升值考试的选拔标准,也在制度里体现了出来。
  有了制度,就有规章可循,讲怪话的现象也消失了。
  加班费制度一公布,产线的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马大姐想了个办法,每个月产线都评勤奋之星。
  别说这帮姑娘谁都不服谁。
  一个比一个勤奋。
  现在马大姐不怕没人干。
  “招人的事你找我就对了。”
  她手里面拿着笔,一边想一边记录,比如说要招多少人,年龄段,要求云云,现在裁缝可不好找,很多人宁愿在村里支个小摊,也不愿意进工厂。
  厂里面的要求也不低,起码要有个基本功。
  马大姐这种学习态度不错嘛,以前可是自诩是文盲的她现在都开始做笔记了。
  “有什么要求,你也可以提嘛。”范晓娟在她对面坐下,现在态度可好了。
  “真?”马大姐不信,她范晓娟还能翻天了不成。
  “你说,不能办的咱们创造条件也要办。”
  “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提要求了,你也知道现在一般城里的孩子,能读书的都读书,愿意来工厂干产线的也不多,咱们产线有一半的职工,住的也挺远的,要不我怎么会调整上下班的时间呢,都是些女孩子,晚上下班多不安全啊。”
  “行,我跟厂里申请。”
  “厂里能同意?”以前为了个分房,能打起来。
  “你放心,交到我手里,肯定保证所有人都没怪话讲。”
  打了报告上去,厂里面开始招人。
  不光是招人,产线也要重新整改,该装修装修,该增买机器就买机器。
  九十年代初期,正好是吃人口红利的时候,人力便宜,这个时候的制造业可真是赚钱啊。
  厂里面也没有拉一条生产线的能力,但是通过分工协作,出产效率提高了至少百分之二十。
  厂里面把空了十多年的废弃车间重新整理出来,要在这里重新拉一条生产线。
  马向华激情澎湃:“多少年没有看见这样的盛况了,我刚刚来厂里的时候,咱们厂还辉煌着呐,那个时候这个车间都是人,带我的师傅手艺很好,后来去了苏州开店,再后来就没有联系了。”又感慨一声:“以前呐,能进国企当真是最好最好的了。”
  时代在变。
  很多人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止步不进,于是淘汰在了历史的进程中。
  马大姐算是紧赶慢赶的,总算跟上趟了。
  看着厂子里有这么大变化她能不高兴吗?
  “这里这里,重新粉刷一下,电灯装好,电风扇也装好,玻璃全部都换成透明玻璃,以后这里做成能容纳七十多人的生产车间,另外的那边,把木工车间也挪过来,这边光线好,通风也好一些,我跟马飞提了一下,他也说好。”
  以前马向华就很羡慕人家大厂的环境,现在她不用羡慕别人了,厂里面给她拨了几万块钱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我听说,咱们厂子里以前还有职工宿舍的?”范晓娟打起了废弃职工宿舍的主意。
  “别提了,七十年代为了分房子还打过架,后来干脆就空着了。”马向华摆摆手。
  范晓娟到处跑,见识也比别人要多一些,她见生产车间经常要加班,如果厂子里有个床位休息一下,住的远的就不用跑来跑去,辛苦的很。
  “这样吧,职工宿舍按照八人一间的标准,重新装修做成高低床,厕所也装修出来,每一间都要有厕所,装修好了以后分给生产车间的人午休用,如果有人住的远,也可以申请在单位寄宿。”
  八人一间,这也就让那些眼馋单位福利分房的人闭上了嘴。
  一般人如果自己在京有地方住,谁愿意住这种“福利”房呢。
  但是确实也给一部分员工创造了福利,生产车间至少有一半人,家里都不在这附近,加班还让她们长距离通勤给人带来了极其不便利。
  有时候加夜班,住的远的就只能在厂里面打个地铺睡。
  不然马向华也不会总埋怨范晓娟总搞一些突发的单子给她们做了。
  “这……朱厂长和潘主任能同意吗?”
  “我提了,他们也同意了。”
  马向华觉得范晓娟这人真是灵泛极了。
  她比了个大拇指:“我替真正需要的人感谢你。”
  范晓娟笑笑:“那马大姐,以后厂里面的活估计也越来越多了,最近招的人都上岗了,可时间还不够。”
  马大姐拍拍胸脯:“给我解决宿舍,我敢保证不少人愿意主动加班。”
  有加班费,还解决了住宿的问题,还是很多人愿意在产线加班的。
  这批招工的时候她就发现,现在招来的大部分的工人都不是京市本地人,一个普工要在京市找地方住,赚的钱也所剩无几。
  如果厂里能提供住宿,最起码可以解决很多人的根本需求。
  厂里根本没人有意见。
  范晓娟没想过朱厂长为什么不同意,因为最终通知发出去的时候,是针对全厂范围。
  不仅生产线能够申请,其他人也能申请。
  但前提条件是申请了厂里的铺位,不能长期空着,如果发现连续一个月没人住,按照市场价格收取床位费。
  等截止日期结束,来申请住宿的人果然都是那些家在外地的,或者说虽然是家在本地,但是离厂里太远,通勤很不方便的那种。
  其中生产车间的人最多。
  大家都说范晓娟格局大,自己不需要宿舍,但是帮助员工解决住宿的问题,就是一个字——
  “棒”。
  眼看着厂里宿舍开始装修,生产车间的效率也渐渐提升,就算是范晓娟不提,朱厂长也主动找她提了专柜的事。
  已经做了第二家,慢慢还有同行找朱厂长打听华英厂开分店的事儿,甚至还有人走关系过来找朱厂长谈分销。
  这个时候,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的老厂长才有一种要红了的感觉。
  而且两家专卖店现在销售额都不错,就突然给人一种莫名的自信感。
  就觉得自己……不差钱。
  转型以后,华英厂确实不差钱。
  以前做分销,上面压着分销商,下面是一点面子都不给的供应商,货款付出去,收回客户那边的尾款中间有真空时段,厂子里常常被客户拖到没脾气,就像友谊商店那样的事情,当真是把老厂长给搞怕了。
  朱厂长做的最多的噩梦,就是发不起工资。
  九十年代,甚至未来二十年,都是零售业发展的好时机。
  现在厂里有了流动资金,就连朱厂长那颗老心脏都在蠢蠢欲动。
  “百货公司的经常要进场费,而且我之前看好的那个铺位现在好像也租出去了,这段时间我也去到处看看,如果有更合适的铺位,咱们再进场。”
  老厂长还以为开专柜跟专卖店一样,随随便便就能开呢。
  黄金铺位是不指望,可边边角角的地方范晓娟也看不上啊。
  朱厂长很失望:“小范呐。”朱厂长觉得自己有点膨胀,已经从最开始的想要给职工们发齐工资,到现在居然想到开很多家分店,以后出去,他也是一枚人物。
  谁还没几个野心在呐。
  范晓娟心说厂长啊,早先我说要搞专柜的时候,你们不是不同意的呢?
  不过就算专柜暂时搞不起来,厂里面还有别的事情可以做嘛,她最近还有一些别的心思,也不全在开新店上头:“厂长,您放心,这些事情我都放在心上,咱们首先解决了产线的生产力的问题,后面的事情再慢慢说嘛。”
  朱厂长看着年轻的范晓娟,觉得自己真是老了。
  他见证过厂里的辉煌,也见证过厂子里最不堪的一面,现在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投入一生精力的厂子在一个年轻人手上一步步的爬起来了。
  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人老了,明显跟不上时代的节奏跟步伐了,还要拖年轻人的后腿,可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他要坐镇着华英厂,把接力棒顺顺当当的交给下一个人。
  想到这里,朱厂长浑浊的眼睛一下子就明亮了起来。
  他这个老顽固,也不是没有用途的。
  “厂长?”范晓娟看朱厂长发了会儿呆,厂长也是,最近经常走神呐。
  “没事,你继续说,还有什么?”朱厂长缓了缓神。
  “就是,给员工放假的事情怎么说,当初欠的年假还没放呐,这段时间忙完了一些,是不是该给大家放假轮休了,您放心,咱不是一起放的,咱厂子里肯定能正常运转。”
  “放,放假,该补多少假期就补上。”朱厂长不是小气的人。
  “那可太好了。”
  很快厂里就落实了补休假的计划。
  冯涛刚来没满一年,休假他是没有,但是挺高兴的,觉得跟着范姐有希望。
  别的厂家的领导也不像她这样,就特别阳光特别有活力。
  促销员招聘来,给新员工培训的都是专业的服装老师,冯涛跟着上了几堂课,都觉得学到了好多。
  小孟就更不用说了,早就咧咧着要休假。
  这次开分店,从店面装修开始,到员工培训,她跟冯涛盯得最紧,学到的东西也最多,范姐的一套销售理论,简直是颠覆了小孟二十一年来的认知。
  三个人在外头找了个小酒馆,吃着喝着的时候,小孟美滋滋的敬了范晓娟一杯:“多亏了范姐,真的,我这心里除了杭校长,就服你,要不是跟着你来市场部,我小孟也不是今天的小孟。”
  还记得小孟刚来单位的时候,是个咋咋呼呼的小姑娘。
  转眼间,她也成长了。
  冯涛不好意思敬女士酒,自干了一杯:“范姐,我也感谢你,这段时间学到了很多东西。”他一个外地大学生,在京市找到一份工作特别不容易。
  范晓娟吐槽:“之前也没见你们少抱怨啊。”
  那是,忙的时候不都爱发牢骚嘛,有一次加班弄到特别晚,小孟还发过脾气说过不干了这种话。
  小孟嘿嘿一笑:“对了范姐,我有个朋友也在你那附近买了个房子,你那边能不能给我们做个参考,参观参观,新房子要装修,给个参考。”
  她现在跟年轻的审判长谈着恋爱,如漆似胶的。
  江巡跟大孟是小学同学,初中同学,双方家庭都在一个圈子里。
  杭校长夫妇对小孟的这个新男朋友满意的不得了。
  江家跟孟家的背景比起来差距比较大,对方对小孟自然是没得什么挑,就江巡自己也把小孟照顾的跟小妹妹一样,就男人的话来说:“小孟比我小那么多,我自然是要当妹妹照顾的。”
  那会儿挺流行认个“干哥哥”“干妹妹”什么的,搞什么干巴巴的兄妹恋。
  江巡最近也买了房子,就在范晓娟家附近,比她家略小一点,据说也准备装修。
  年轻人买这里的房子的不多,范晓娟很热心的问,是不是要结婚啦?
  小孟在这方面比较没经验,手一抖,筷子上的花生米落到桌上,红着脸说:“结婚,结什么婚啊,我们才开始看电影好不好?”
  过来人嘿嘿一笑。
  看样子江巡对小孟是挺认真的,装修房子都要参考她的意见。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