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大佬在年代文里暴富——七月田
时间:2021-12-06 09:28:25

  这样的情操,李为民找不到第二个。
  所以,他也愿意为姜迎春争取更大的平台。
  中央会议上,领导人看着李为民上交的新型玉米种子产量报告,连声说好,“好啊好啊,李教授,你可真是我们国家的宝藏啊,这几年,你致力于提高种子产量的研究,不知道让多少老百姓,吃上了饱饭啊。”
  不等李为民回答,领导人又开了口,“粮食是人民的根本,温饱是我们现阶段的中心目标啊,李教授,在我们国家,关于农作物的研究,你的第一人,现在,中央决定,将农业研究从中科院提出,成立单独的农科院,我看啊,这个院长,就你最合适。”
  听到‘农科院’三个字,李为民心中一热,终于,独立的农科院成立了,可带头人这个位置,他心里有一个更合适的人。
  “领导,我觉得,有一个人,更适合当这个带头人。”
  □□一愣,“哦?你说说看。”
  李教授满眼感慨,“我的得意门生,姜迎春同志。”
  “这个孩子,从本科二年级,就跟着我搞研究,我可以肯定得说,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个孩子的能力,比我高。”
  “这几年,我频频向国家递交一些高产种子,不瞒领导说,其实都是这孩子提供的,这些种子,其实在她家乡,已经验证了其高产的性能,只是通过我的手,进行系统研究,确定能进行全国推广,领导刚刚说的功劳,其实有一大半,是我这个学生的。”
  自从上次大干旱之后,姜迎春就认识到了种子推广的迫切性,可是从她自己的经验来看,种子从万家村辐射到温水镇,就用了三年时间,这年头,土地是农村人的命,不看到货真价实的产量,要推广一个种子,需要的时间太长了。
  所以,她依托李教授,直接把种子上交,经过国家农业部的渠道,达到推广目的。
  省时省力省心。
  可李教授不愿意让她的功劳被磨灭,在他看来,姜迎春对农学的热爱,无人能比,她在实验室里,那种专注和认真,让他这个浸淫一辈子的农学人都热泪盈眶。
  如果有谁能带领农科院这个部门,走向壮大,他相信,这个人,一定是姜迎春。
  不得不说,□□对姜迎春印象非常深刻,大干旱那一年,她的大豆种子,让老百姓过了个不用挨饿的年。
  “好啊,好啊,李老师,你后继有人,这是大好事,既然你推荐姜迎春同志,那我们就不拘一格降人才!我看这样吧,现在呢,你先暂代这个院长的职位,姜迎春同志,现在还没毕业吧,等毕了业,就让她进农科院,只要她的能力能让大家信服,这个农科院院长,就让她当!”
 
 
第86章 旅游业 ·
  “柱子, 你这是干什么去啊?”
  董柱子提着一个公文包,笑着和认识的人点头,“西省那边, 又有一个加盟商要开连锁工厂,我们姜总让我去辅助培训两个月。”
  “又一个加盟商啊。”
  “哎呦, 迎春可真是大方啊, 这连锁工厂, 你们可不赚钱吧?”
  董柱子笑着摆手,“一点不赚钱是不可能的,毕竟我们是统一生产线, 销路共享的,肯定占有一定股份,不过不多就是了。”
  何止是不多,那百分之几的股份,基本就相当于没有。
  起初,姜迎春提出这个计划,要开连锁工厂的时候,几乎遭到了公司所有管理层的反对。
  用周爱国的话说,“迎春, 这简直就是朝别人的口袋里送钱,何况, 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个人,以后还不一定记我们的好。”
  他也是这个想法,扶持连锁工厂, 还不如他们自己开分厂,他们管理规模成熟, 合作商众多,逐步扩大规模,没有任何困难。
  可姜迎春也有自己的想法。
  “你们几个,如今都是咱们公司的管理人才,拿出去,都能独当一面,对于经济学的研究,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那你们肯定也知道,不管什么行业,一枝独秀的情形,是没有长远发展前景的,要想行业蓬勃发展,不断迸发新的活力,靠的是合作和竞争。”
  “同样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目前这样的局面,对我们自然是有利的,可长远来看,并没有好处,只有全国老百姓的经济实力上来了,我们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我们开分厂,不如他们自己办厂,只有当地人,才是对他们的家乡最了解的,我相信,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只有当地人,才最合适。”
  最终大家同意了她的计划,可还有一个顾虑,那就是合作对象的选择,人品至关重要。
  这个姜迎春让大家放心,她来办,只要有合作意向的,她都会进行谈话,确定人品之后签订合约。
  两年过去,原本对这个计划将信将疑的人,都对她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几年,他们的连锁工厂,开了快四十家,所有的合作对象,人品都没的说,即使有的人自己独立扩大了工厂规模,依旧把他们迎欣集团,视为母公司,甚至还有人,上赶着要给他们提高股份。
  同样的,所有他们所从事的行业,发展势头都非常迅猛,整个行业生机勃勃,良性的竞争环境,让市场秩序非常好,甚至带动了整个国家的商业风气,这些,都源于当初姜迎春的那个想法。
  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就是从这么一件件事里显示出来了,所以,他们这些人,即使有独立负责工厂的能力,也没人愿意脱离迎欣,独自办厂。
  至少他就是,他想跟着姜迎春,一直跟着她,他想看看,他们的公司,在十年,二十年,五十年后,会发展成什么样子,那种场景,一定会让人热血沸腾。
  何况,这里还有他放不下的人。
  “柱子,你怎么来了,不是说,你要南下吗?”
  听见敲门声,姜文兰开门,看见董柱子,笑着把他让进来。
  她如今负责的服装行业,已经扩大到了全国的规模,当初她去学校,只上了一年大二,就又办理了在岗入学的手续,一年时间,她学完了四年的功课,用她的话说,学校的氛围,感受一下就行了,她还是更喜欢工厂。
  同她一样,第二年考上他们学校的董柱子,也只上了一年大一,他们两个在学校的时间是重叠的,对于这个学弟,姜文兰一直很欣赏,能吃苦,有干劲,同样的,他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现在这个西装革履的男人,和当初那个穿着补丁摞补丁的小青年,仿佛不是一个人。
  她如今拥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室,靠墙角一排沙发,茶几上放着一盆绿植,屋里有淡淡的果香,让人神经不自觉放松。
  董柱子看着面前这个越来越恬淡宁静的人,跟着笑了笑,“去两个月,走之前,来给你说一声。”
  姜文兰给他倒了一杯白水,“路上一定小心,钱不用省着,迎春说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好好照顾自己。”
  又是这样的语气,这样的话语,她看自己,永远是看弟弟一样的眼色,董柱子笑意一僵,接过水杯的手一下子碰到了姜文兰。
  他心里一颤,姜文兰却毫不在意。
  董柱子握紧水杯,“文,文兰。”
  姜文兰温婉抬头,“嗯?”
  董柱子感受着疯狂躁动的心跳声,喝了一口水,声音却依旧干涩,“我,我,我喜欢你!从西省回来,我就开始追求你,我是真心的,这辈子,我非你不娶。”
  说完这句话,他几乎是落荒而逃。
  “怎么可能呢?”姜文兰百思不得其解。
  姜迎春笑她当局者迷,“怎么不可能。”
  董柱子喜欢姜文兰,她早就知道,甚至这在他们几个人眼中,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只是文兰姐,一直没有朝那方面想过。
  经过岁月的雕琢,姜文兰就如同一朵茉莉,并不华丽,却独有韵味,姜迎春知道,她心里,肯定也是期待一段感情的,“柱子的心思,我看的明明白白,你以为,他能从以前的看厂打杂,到现在的独当一面,是谁给他的动力。”
  看着姜文兰的疑惑眼神,姜迎春笑着点头,“不用怀疑,就是你。”
  “那几年,工厂扩大规模,人不够用,你们天天加班,下班后的学习活动都停了,可柱子就算加班到半夜,回到宿舍,还是学习,他那么刻苦,不就是为了去你的大学,和你做同学吗。”
  董柱子的心意,姜迎春听了几年,已经可以肯定他的真心,她也相信,如果说要找一个人,能够真真正正对待姜文兰,不会有人,做的比董柱子好。
  董柱子考上大学的那一年,在公司里,她亲自给董柱子发的奖学金,董柱子心里的高兴,她感受的一清二楚,这些年,这种真挚的情感,她遇到的,并不多。
  在后台角落,董柱子对着录取通知书低头抹眼泪的场景,她也忘不了。
  文兰姐,这个男人,是因为你,才变得这样优秀。
  即使能感受到董柱子强烈的情感,可姜迎春依旧不会说很多话,感情,从来不是一方付出的多,另一方就必须接受,她只是希望,姜文兰能够好好考虑。
  “文兰姐,我知道,因为那段婚姻,你对感情已经没有什么期待了,这些年,你所有的感情,都寄托在事业上,可是,你还这么年轻,这么漂亮,试试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吧,即使不是董柱子,也可以是别人。”
  姜文兰眼眶一热,她从小是家里的老大,照顾弟弟妹妹,在所有人眼中,是理所应当的,脏活累活,她干,好吃的,要让给弟弟妹妹,所有人都向她索取,可她这样的人,心底也是渴望被爱啊。
  她低头,“迎春,我,我能行吗?”
  这才是姜迎春最担心的地方,即使在事业上有极大的成功,在情感上,姜文兰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如果以后,她爱上的男人用这点不断打击她,那她在感情上,不知道会活的多么卑微。
  姜迎春点头,“你可以,文兰姐,你可以的,跟着你的心走。”
  她笑着指向外面,“你看,如今的温水镇,还是几年前的样子吗,不管什么,都是不断改变的,文兰姐,不用怕,如果你想,就朝前踏一步。”
  姜文兰顺着姜迎春的手看出去。
  远处,好几家工厂,临着迎欣集团建立,可以看见,厂门前大车来来往往,一派繁忙景象。
  宽敞的沥青路上,人来人往,小轿车时不时经过这条路,人们已经见怪不怪了,虽然他们仅仅是个镇,可小轿车在这里并不是稀罕物,自行车来来去去,川流不息,人人脸上带着笑脸,热情洋溢。
  他们小区旁边,就是董家村的小区,如今,温水镇的旧房改造工程,几乎进行了一半。
  街角,五层的百货大楼,里面的东西,甚至比宣城还有丰富,甚至连县上的人,都到他们这里来逛街,买东西。
  是的,如今的温水镇,已经大变样,它几乎成了一个媲美宣城的城市。
  这所有的改变,都是因为一个人。
  “迎春,谢谢你。”姜文兰伸手和姜迎春拥抱。
  这个世界上,真正希望她活的精彩的,就是眼前这个女孩了。
  她的妹妹,姜迎春。
  她们相视一笑,转头看向窗外。
  就像看到了美好的明天。
  “特大好消息,特大好消息,我们温水镇,升级为县级市了!”
  “温水镇,升级为县级市了!”
  窗外,不知道是谁,举着一份报纸,亢奋大喊。
  紧接着,不停有人接过报纸,不一会,广场上就聚集了很多人。
  “是真的,你看,人民日报!”
  “天啊,我们这是,一下子从镇,升级为市了吗,越过县级别?”
  “你抬头看看,我们温水镇,难道还不算一个城市吗?”
  “算算算,算啊,如今只要知道的,谁不羡慕咱们温水镇的人啊。”
  “可真好。”
  “是啊,可真好。”
  可真好,这是所有人的心声。
  当晚,电视台就播报了这一个消息。
  温水镇,人口数量,非农业人口,土地面积,均已经远远达到了城市的标准,特升级为县级市,享受市级待遇。
  这个通告,让温水镇,有一次成为了全国焦点。
  中央晚黄金时段,特意为温水镇录制了一期节目。
  《从温水镇到温水市,一个你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这个地方,有独特的魅力。
  人文和环境都让人留恋。
  她有城市的喧嚣,车水马龙,人流如织。
  她也有大自然的宁静,农业生态园,千亩果林,四季飘香。
  这里的人民朴实而真诚,热情好客,给你欢声笑语。
  并不特别清晰的像素,却依旧把温水记录的很美。
  最后三十秒,是‘温水欢迎你’的视频集合。
  从咿呀学语的孩子,到稚气未脱的学前班小朋友。
  从一本正经的小学生,到意气风发的中学生。
  从工厂严肃认真的工人,到田地里的农民。
  从中气十足的青壮年,到胡须飘飘的老年人。
  在家门前,在教室里,在田野里,在果林里,在生产车间。
  一句句‘温水欢迎你’,汇聚成一片,让人动容。
  纪录片最后,缓缓打出了一句话。
  ‘如果可以,希望你去温水走一走,感受我们国家,蓬勃发展的势头,感受我们国家,百姓的幸福生活,我们相信,现在的温水人,就是以后的每个人’
  温水的旅游业,就这么猝不及防的开始了。
  不过他们也早有准备。
  在央视决定录节目的时候,姜迎春就预见了今天的场面,并且已经和刚刚升级为代理市长的陈志朋说了。
  “我问了电视台那边,这期节目排期大约在三四个月之后,节目一旦播出,我相信,来我们这里观光旅游的人,不在少数,到时候,怎么对接,什么流程,我们最好先有个章程。”
  陈志朋是说什么都没想到,他这升迁升的,到自己管辖的镇上,当市长来了。
  不过他是真的服,依托姜迎春,整个中邑县发展的都很好,可姜迎春,就好像个吸金石,这几年,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愿意在温水镇整片地上,扎根发展。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