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之成为无名氏——第三只李子
时间:2021-12-09 00:43:41

 
第76章 尝试   一不小心好像成学校校长了……
  闰月七月十七, 顶着烈日,三爷他们从畅春园出发去塞外。
  现在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算是在相对来说比较凉快的园子里, 每天下午最热的时候人们也是不敢轻易在户外活动的,真的会晒到皮痛!
  刚出发这两天他们肯定是要受不少罪的,骑马的人会晒死,坐车的人会热死。不过越往北走应该会越凉快, 等出了京城进了草原腹地就好了。
  而且这次因为她没跟着一起, 三爷他自己孤家寡人就见不得别人成双成对, 独惨惨不如众惨惨。所以搞了一个骚操作——他下令随行的人员都不得带女眷, 一切从简, 轻车上路。
  原定的七月十七出发九月中旬的回京, 一路大概要五十几天的出行计划, 也被生生砍了十几天走。他决定快去快回, 不在路上磨蹭, 八月底就要回京。
  因为他现在基本上不用宫女,所以身边伺候的下人全是公公太监。上行下效,底下的人从皇子到大臣这次也都没带侍女, 整个车队一眼望去从主子到打杂的全是男的,搞得像要出门打仗的军队一样。
  五儿不禁在猜,看到他们这伙人急冲冲地赶过去, 蒙古那边接驾的人看了会不会紧张?
  在五儿的印象中好像三爷每年都会去一趟蒙古,以前是因为准格尔局势难明, 北方的俄罗斯现在叫罗刹国一直虎视眈眈,他每年都要过去稳定边境地区局势。
  做皇帝也挺苦的,要操心的事太多了。
  不仅是塞外蒙古,开春之后巡京畿、汛期巡视河工、年末谒陵, 这些好像都是每年他要亲自去做的。还有之前的南巡,主要也是为了政事,去游玩的比例少得可怜。
  真要说他放松的方式好像就只有去南苑围猎才是。
  现在出行可比不了交通便利的现代,没有水泥路,没有火车,没有飞机,没有轮船。出一趟远门真的是跋山涉水、风尘仆仆,往往人要累得半死。
  就算是皇帝出行,马车更大,龙船更稳,衣食住行也不用亲自动手,但是单单路上的那份颠簸就够人受的了。
  不管历史上怎么评价,至少在现阶段,在五儿看来,康熙确实是个勤恳敬业的好皇帝。
  不过这位好皇帝在生活就是一个有点专制的大家长,对她管得很严,特别是饮食作息方面。虽然出发点真的都是为她好,但是五儿偶尔还是会想要任性一点。
  健身达人、养生专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有些人就是放纵享乐主义者啊。
  更何况五儿自认为她的生活习惯已经很健康了,一日三餐、不抽烟不喝酒不熬夜。偶尔一些小放纵不伤大雅却又能带来极大的满足,为什么不能做?
  现在那个整日管手管脚、限制她吃西瓜、不许她用冰饮的人终于不在家了,又到了她在家里称大王的时候了哈哈!
  “白秋,叫人去准备一条小船,我们等下去荷花池里面采莲蓬!”
  刚从南方回来园子里的荷花就已经开了,五儿早就想去亲手摘莲蓬了,就是前一段时间一直没得空闲,再加上三爷在可能不会允许她去玩水。
  不过,现在去也不迟,池子里的莲蓬大部分都已经长好了,嫩的、熟的、老的都能找得到。
  “是,奴婢这就去。”白秋脸上迟疑,但是还是按照五儿的吩咐退了下去。
  主子突然起了兴致要去做点什么事,就算会有潜在的风险和麻烦做奴婢的也只能照做,然后做好万全的准备。
  他们这群下人的领头羊就是柳嬷嬷,所以白秋只好去问她拿主意。
  “柳嬷嬷,主子刚才说要去乘船摘莲子。这可是要下水啊,况且能坐着摘莲蓬的船太小了,人在上面极易被晃下去,奴婢怕有什么万一……您看?”白秋抬头望着柳嬷嬷,希望她来说说要怎么安排。
  柳嬷嬷对于主子娘娘时不时提出的不按常理来的要求已经习惯了,特别是每当皇上离京之后,这位肯定是要疯玩上几天的。
  不过主子娘娘就是爱玩了点,没什么特意折腾人的坏心思,不是难伺候的主儿。
  “皇上离京之前特地吩咐过我,现在我也给你透一透。咱们不仅要关注娘娘的身体是否康健,更要时刻注意娘娘的情绪是好还是不好。不怕主子折腾,就怕她什么都不愿做。
  主子要是心情舒畅,想做什么咱们就顺着她陪她去做。主子要是兴致不高,心情不美,不乐意动弹了,咱们反而要想办法拉着她带着她去活动。”
  “那我这就去叫人安排。”柳嬷嬷也是赞同主子去玩的,那白秋也不再多想,安排周到就是。
  “现在娘娘想去摘莲蓬,就照她的意思去做。莲花池水浅,出不了什么事。现在天气也热不比冬日严寒,主子就算落水了也不过是换件衣服的事。
  不过还是要多派几个识水性的宫女乘船跟在主子四周,岸上太医、姜茶、厚衣服都提前安排好,万一有什么也好及时处理。”
  “是,还是嬷嬷想得周到,都听您的。”
  五儿不会知道为了她临时兴起的一个念头,暗地里会有多少人紧张行动起来。不过,就算她知道了,这也不是她的错,更不会为了减少别人的麻烦而让自己每天老老实实地在房间里像坐牢一样。
  一直闷在屋子里、做千篇一律的事情容易导致心情不好。日子那么长,她现在又没有工作要做,总要学着自己给自己找找乐子的。
  基本上她的要求园子里的众人都会满足她,行动力还很快。所以吃过午饭,睡了午觉,白秋就告诉她船已经准备好了。
  白秋她们给她准备的采莲船真的不大,就是瘦瘦长长简单的一条。宽不到一米,长不到一丈。黄褐色的船身被桐油漆过,油亮油亮的。船舱里两块竖着的隔板把整艘船分成了船头、船中、船尾三个部分。
  手拿竹竿撑船的小太监站在船头,五儿和白秋则坐在船中间的仓体里放着的小马扎上。只要不乱动,感觉还是挺稳的,应该不会掉下去。
  撑一支长蒿,向荷叶更密处漫溯,在荷花池的柔波里,五儿没有变成一根水草,而是变成了一个快乐的吃货……
  找到一个理想的莲蓬就坐着开吃,一边吃一边把果皮扔水里。取之大自然放回大自然,没毛病。
  “哇,这个肯定嫩!白秋,帮我把剪子递过来……”
  发现了一个长得特别鲜嫩的小莲蓬,好像轻轻一掐就能掐出汁儿来。五儿用手一把薅住荷梗,掰开莲蓬头从中取了一颗莲子出来,放进嘴里咬破表皮,好甜!
  “这个好,里面的莲肉刚刚长成,还是嫩黄色的,莲芯也还是一个嫩黄的小芽,一点苦味都没有。选这种最好吃了。”五儿向白秋传授经验,她从小就爱吃这种。
  “主子慢点慢点,不要站起来,当心站不稳!”白秋把剪子递给五儿,嘴里还不停地提醒着,让她不要站起来,坐着就好,生怕一不小心主子就翻进水里了。
  “给!你尝尝看甜不甜?”
  接过剪子利落剪下莲蓬头,五儿顺手把它递给了白秋。想用美食来让她放轻松一点,顺便用吃的堵住她的嘴,让她不要再制造紧张气氛了。
  荷花的花期很长,从一整个夏天到秋天都在开花。现在还有碧绿的荷叶中都还有不少粉色的花半遮半掩,所以池子里的莲蓬也是有嫩有老。
  五儿今天的目标就是那些刚刚长成、还没有变老、莲芯还是嫩黄的小芽没有一丝苦味的嫩莲蓬。这个需要从众多的莲蓬种仔细挑选。
  白秋就没有她那么挑剔了,只要是白秋的手能够得到的,不分老嫩全部一剪刀咔擦到,所到之处莲蓬全被剃了头,只剩光杆杆立在水中。
  “白秋你怎么都不挑的啊?老的肉不好吃,芯子又苦,吃的话还要去芯了再去吃,好麻烦的。”
  “陈嬷嬷特意叫奴婢帮她剪些老的回去,给您做莲子炒肉和银耳莲子羹。夏如也说了要老的,她要里面的苦莲芯,说是用那个泡茶下火效果特别好。”
  “不是有多余的船吗?她们要是不怕水也可以乘船过来玩啊。看这池子水也不深,乘船应该也没什么危险。以后这几条船就留在这边吧,谁想摘莲子就直接用。”
  也方便她随时上船去水里玩。
  乘着小舟在重重的荷叶里面穿行,鼻间的空气里弥漫着荷叶特有的清新自然香味儿,一阵风吹来,高高低低的荷叶上下翻动,像是舞女翻飞的大摆裙。
  周围的香味儿更加浓郁了。
  低伏于水面的荷叶里滚动着白色的水珠,船行过来的水波晃动了浮在水面的荷叶,然后就见叶子上面晶莹的小水珠在荷叶上面灵动地滚着打圈儿,荡过来荡过去,最后停在叶子最中间的低凹处。
  “这荷花开的挺好,主子要不要剪几支回去插瓶?”
  亭亭玉立就是水中荷花的真实写照,白秋问她要不要剪点鲜花回去装点屋子。
  作为吃货,五儿怎么可能会同意?一朵荷花就对应着一支莲蓬,一支莲蓬里面最少都有十粒莲子,剪一朵只能看三四天的花就意味着损失十几二十粒莲子,想想就觉得心痛,太亏了好吗!
  想看花了走出来看就是,就几步路,又不是不方便出门?比起插在瓶子里,长在池子里和叶子一起构成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要更加美丽。
  没敢带狗狗们上船,不过五儿特意给黑子它们和白白一家都分了莲蓬。她也不知道动物们能不能吃出甜味儿,但是每次她剥好了递出去,它们总是很捧场地大嚼特嚼,全部吃下。
  有这么多张口消耗,所以每日五儿都要去客串一两个小时的采莲女,偶尔兴致来了就自己乘船待在藕花深处垂钓,享受独处的时光。
  见她这几天都泡在荷花池这边,两位师傅教她新的针法时自然就用了荷叶荷花来打样子,每日的画画练习对象五儿也自然而然的转换成了荷花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段时间她对这片荷花的兴趣还是很大的。喜欢加上密切频繁地接触,结果就是她自认为进步还是很大的。
  作品看起来写实了不少,至少别人一眼就能看出她绣的和画的是什么东西了。特别是各种莲蓬头,是有关荷花池的所有创作的作品里最逼真的。
  学的越多,对刺绣的了解也越深。
  五儿发现不管是教她的两位师傅,还是专门负责她所有衣物的针线房里的夏祥夏意她们都拥有高超的刺绣技艺,她觉得不把这些优秀的知识记录下来简直就是一种罪过。
  不知道这些绣法有没有传承到后世,五儿对此不甚了解。但是五儿还是想把现在的所有针法、绣艺都整理成册,对前人的经验做一个总结。
  所以在征得绣娘们的同意之后,当初那批画舞曲的画师又被请了过来,现在是要画针法和绣图了。
  刺绣比舞蹈乐曲更好记录一点,除了用纸笔画简图,五儿还特意造了一种布书,里面的书页都是一片片大小一致的布料,上面分区域绣了不同的针法。
  只要保存得当,现在记录下来的信息应该是可以准确无误地流传到后世。就看她的这些努力能不能逃过漫长时间的洗礼了。
  人多力量大,再加上朝廷有人好办事,内务府那边也是十分配合,要人给人,要物给物,主动出力协助。一切都特别顺利,所以这套刺绣大全从五儿提出制作计划到完全成书只花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当然,这项工程不是完全从零开始的,她也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
  通过查阅资料,其实现在已经有各种绣法的纸质图书了,只是缺一个把所有资料汇总的机会。五儿的出现,恰恰就提供了这个机会。
  而且成书之后,只要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解释,再配合老师的讲解,教得容易学得也轻松。入门刺绣就变得更加容易了,事半功倍。
  知识的生命力在于传播,得到广泛传播之后,知识能够流传、更新的机会也就更大。再加上现在印书也很方便,所以五儿给她一直资助的育婴堂各送了几套刺绣大全。
  那里的孩子们长大了也是要学一门谋生的手艺的,女孩们学的一般也就是织布绣花,这个有关于刺绣的教材送过去正好合适。
  这个世道对女孩子的恶意总是要大一点的,孤女要靠自己立足于这个时代可能要面临想象不到的巨大困难。
  五儿曾不止一次地想过要是她当初没有这么好的运气穿到贵族家里,而是投到普通人家,或者再倒霉一点,成为育婴堂里面那些被抛弃的无父无母的女孤儿,她该怎么活下去?
  光是想想她就觉得自己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坚持,那些女孩子比她要强多了。所以她对育婴堂里的女孩子总是会多照顾一点,希望她们能有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教材都送了,五儿想着干脆送佛送到西,把老师和教室也一起准备了吧。
  教室好办,三爷给了她那么多产业,随便拿出两三处房产来做教学场地那不是绰绰有余?她这也算是帮着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了。
  “赵嬷嬷、钱嬷嬷,你们有没有教小孩子刺绣入门的老师人选可以推荐?只要脑袋里面有真材实料,眼睛和手指现在还能不能接着绣都无所谓。”
  五儿知道很多老绣娘到了晚年,眼睛会看不清、手指的稳定性也不好,腰也会出现问题不能久坐,这些都是绣娘的职业病。一旦出现这些问题,绣娘的职业生涯基本上也就随之断送了。
  但是这些人去当老师正好合适呀,既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也保障困境人群的生活,实现了双向救助。
  现在教材也有了,只需要老师结合教材做进一步讲解就好,用的主要是她们脑袋里面的知识而不是操作技能,也不怎么需要她们去亲自绣。
  “老师们的待遇由我来保障,月例钱和以后的养老、看病都由我来安排人负责,不会亏待她们的。”都是高级人才啊,待遇肯定不能差喽。
  “这倒是件好事,奴婢有许多老姐妹现在都年纪大了眼睛花了,手也拿不起针了,能继续帮主子做事那是求之不得。”
  不说待遇好不好,就是能和这位娘娘扯上关系那也是多少人都求不到的事。
  “娘娘什么时候要人?奴婢这就去联系。”
  这个机会对于晚年的绣娘来说真的很难得,赵嬷嬷替她的一些老朋友感到高兴,怎么着也要帮她们把这个机会先抓到手里。
  “越快越好,第一期就先招十位老师,等以后一切上了正轨,再扩大教室人员。赵嬷嬷、钱嬷嬷十位老师你们应该能找到吧?”
  还是初次实验,不能搞大动作,先请十位老师试试水。京城里三家育婴堂,适龄的女孩儿加在一起有差不多四百人,一个老师教四十几个学生应该是没问题的。五儿记得自己小时候一个班里最多的时候有五十多个同学呢。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