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很清楚自己的身体,他如今上位时都已经年过四十了,这个年岁可算不得青壮了,而且他的身子骨也比不上他皇阿玛那么好,只怕是活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所以就不得不替弘晖好好谋算一二。
他很清楚自己儿子的能力,弘晖自小就比旁的孩子聪慧许多,但也正是如此,弘晖总是超出同龄人许多,在旁人结交权贵之子时,弘晖就已经出府独当一面,这样一来虽然是同辈中佼佼者,但也失去了培养得力下属的最好时机。
如今弘晖身边比较得用的两人也就是当初的两个伴读,但是四爷却对这两人不太满意,一个是看在乌拉那拉氏面上才选的,而乌拉那拉氏母族早就旁落,德伍在京中朝臣子弟当中能力算不上出众,另一个伴读乌智也只是四爷当初为了向康熙表明心迹才安排给儿子的,如今回头再看,只觉得儿子的班底太差了,还比不上自己当初开府的时候。
胤禛虽然对胤禟这人不太满意了,但是不得不承认胤禟的身份还是挺好使的,生母是宜妃,又有一个同母哥哥是亲王,哪怕是在宗室当中,寻常人也不敢招惹胤禟,关键是胤禟与弘晖关系一向不错,让其掌权管理宗室,就等于给弘晖培养了一个强大的助力,故而这事很快就被落实下去。
等四爷的旨意传下来时,当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裕亲王府的人在康熙一朝当了几十年的宠臣,如今上面位子上换了人他们都没缓过神来,直到胤禛如今这道旨意下去,他们心里才逐渐有些恐慌,终于有了被驱逐出权力中心的感觉,可惜此时恐慌已经晚了,他们早就将胤祯得罪的差不多,如今哪里还能挽回。
而宜妃与恒亲王那边则是欢喜得不行,他们作为胤禟的亲妈与亲哥可没少为胤禟操心,没想到胤禟有一日居然还能这么出息,最后觉得还是得归功于弘晖,若不是老九与弘晖关系好,皇上怎么可能会这么信任老九呢。
不仅是宜妃与恒亲王这么想,旁的人差不多都是这么认定的,而这就更清晰地给他们指明了方向,那就是皇上果然信重弘晖阿哥,连带着与弘晖阿哥亲近的胤禟都得了皇上的重用,不少人都心思活了起来,想要找上弘晖的门路。
只可惜,弘晖这大腿也不是那么好抱的,众人很快就见识到这其中的利害了。
胤禟这段时间在京中着实感到风光,当初他皇阿玛还活着的时候,他作为皇子阿哥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日子,而他心里也还没忘当初弘晖与自己交代的,他能接管宗室权宜,那是要为弘晖办事的,如今是时候到他发力了。
先前弘晖与他提起了限地之事,但是如今四爷才刚登基不久,两人商议后决定还是等国丧之后再提,而在这之前,可以先拿内务府开刀。
弘晖与胤禟提起的这些,都是有与四爷商讨过的,而这内务府在四爷心里更是挂过钩,当初弘晖揭露大格格身边教养嬷嬷的事情,就让四爷心里窝火,后来经过调查,发现温宪公主身边的嬷嬷似乎也是如此,而这事更是在胤禛心里埋了一根刺。
温宪公主同样是德妃所出,是唯一一个养大成人的女儿,可惜在出嫁后没几年就病逝了,因为弘晖当初揭露的事情,四爷心里一直怀疑温宪的死与身旁的那些嬷嬷脱不了干系,至少有照顾不周的嫌疑,但是那些嬷嬷都是出身内务府,背后势力更是盘根错节,甚至有不少还是康熙的心腹,当时的胤禛想要将内务府的毒瘤彻底拔除是根本不可能。
如今四爷登位,弘晖又旧话重提,对此四爷虽然没有阻拦,但还是多番叮嘱要谨慎行事。这内务府看似是皇家的奴仆,但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包衣势力相当庞大,整个皇宫宫廷的衣食住行差不多都是把控在他们手里,若是操之过急很难保证那些人会不会狗急跳墙。
所以弘晖就算要拿内务府开刀,也只能逐个击破然后一一拿下,对此弘晖也只能点头同意,四爷讲的那些道理不是危言耸听,不管是宫墙内还是宫墙外,想要他们父子俩倒台的人还真不少,甚至那些朝臣们比四爷的那些兄弟更可怕。
在胤禟行动起来后,内务府也渐渐听闻了风声,但是他们此时还没想到弘晖想要将内务府清理得那么彻底,一开始还没彻底警惕起来,直到好些个包衣世家都被清理一遍,众人才渐渐恐慌起来,这时有不少人找上了德妃那里。
如今的德妃已经成了太后,虽然在四爷登基后身子一直不爽利病恹恹的,但在弘晖将庄子上的女西医带进宫后,太后的气色还是比先前好了不少,听到内务府的那些包衣世家的太太们求见时,还难得肯抽空见上一面。
太后乌雅氏原先也是包衣世家出身,如今弘晖与胤禟对着内务府下手清理,虽然还没清算到乌雅氏一族,但是照这个架势估计也不远了,这也是那些包衣世家找上太后的底气,太后总不能要亲眼见着自己的娘家跟着一起遭殃吧。
宫妃们都对自己的娘家很在乎,哪怕德妃成了太后了也同样如此,甚至在她有了权势后,她会更想抬举自己的娘家,所以在那些包衣世家的太太们找上门时,得知弘晖他们对内务府这样大力度清算时,太后面上不虞,见此,包衣世家的太太们心里一喜,更是觉得此行找上太后是做了对的选择。
而等他们从太后的慈宁宫离开后,不等乌雅氏传召弘晖,胤禛就亲自去了一趟慈宁宫,宫人都不知晓皇上究竟与太后说了什么,但自那以后,太后娘娘对于弘晖阿哥所作之事便从而不闻,甚至对求上门来的娘家人都不见了。
旁人都不明白皇上究竟与太后说了什么,但是弘晖却能猜到一二,他与胤禟这次清理内务府弄出动静这么大可不是随便捣鼓的,而是真翻查出不少陈年旧案,然后便发现他们先前还真没冤枉那些教养嬷嬷,这些人简直就是胆大包天,明面上看着是为了主子好,实际上却是在一点点养废掉公主,然后自己做主子的主,甚至有不少公主都成了教养嬷嬷手里的傀儡。
并非是这些公主懦弱,她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被交到了教养嬷嬷手里,日常都受着嬷嬷的管控,美名美曰是在学规矩,但很多时候这规矩倒成了嬷嬷管制公主的手段了,而温宪公主身边的几个教养嬷嬷同样也有意想要掌控公主。
胤禛不过是将弘晖他们查到的东西拿去给太后看了一遍而已,太后本就对温宪芳年早逝之事伤怀不已,等知道那些嬷嬷的恶行后,更是认定自己的女儿就是被这些嬷嬷害死的,若非是她们平时管控着温宪,又怎么让公主身体那么娇弱,那么早就病逝而亡。
其实太后更多是迁怒于这些人,但是弘晖与胤禟清理内务府时也没冤枉这些人,但凡是落了处罚的都是有缘故,算是他们罪有应得。
等将内务府里面的蛀虫清理干净差不多已是一年后,此时刚好已经出了国丧,京中气氛渐渐热闹起来,各家各户又开始穿红戴绿举办宴饮,而朝中大臣们则开始催着四爷进行选秀。
他们催四爷选秀,可不是想要往皇上后宫塞女人,而是盯上了弘晖,以胤禛如今对弘晖看重的架势,众人都能看得出来,怕是要不了多久皇上就要立弘晖阿哥为太子,而皇上本身在女色方面也不是很上心,子嗣也不多,真送了家族中的女孩进宫去说不定也只是虚度年华,还是弘晖阿哥的后院更有盼头。
如今弘晖后院也只有一个嫡福晋,这放在京中都是不可思议,哪怕弘晖已经明确放出话自己对女色并不上心,有一个嫡福晋就已足以,但这仍不能让那些朝臣们彻底打消心思,反而越发肯定想要送女儿去弘晖的后院。
他们都是男人,才不信弘晖能只守着一个福晋过日子呢,如今后院里女人少,他们家族女孩过去说不定还能抢占先机,晚了就落下风。
对此,弘晖就只能找上四爷,再次肯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四爷那里虽然也没有想让弘晖娶那些朝臣们的女儿,但是也动了想要给弘晖指一个侧室的念头,因为弘晖成婚多年,如今膝下还只有一个女儿。
弘晖对着四爷欲言又止,其实他觉得自己既然已经有一个女儿那就够了,女孩子同样是自己的孩子,为什么在将来不可以接替自己的位置呢?
弘晖非常重视小格格的教育,几乎是手把手带在身旁,一点一滴将自己的思想传递给他,弘晖在小格格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并没有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就否认她将来的继承权,但是他很清楚,如今还没到合适的时机,故而没将这些话说给四爷听,只是暂且推脱了四爷想要给他纳妾的心思。
他的主意一向大,而且如今也才二十来岁,还算是年轻,胤禛心头一转,便暂且将这个念头放下,打算等再过两年,说不准到时候瓜尔佳氏就已经为弘晖生出嫡长子了,终究是嫡出的身份更好些。
弘晖好不容易劝住了他阿玛,心里却将那些想要往他后院塞女人的朝臣们记上小名单,若非是这些人蹦跶得欢,他阿玛每日都忙于处理朝政,怎么还有心思想着他的后院呢,既然这些朝臣这么闲,那就该让胤禟忙活起来。
刚好内务府那边的事情处理得差不多了,而且这一年来,四爷差不多已经将京畿之地掌控在朝中,他的那些叔伯也都各自领了差事,目前来看都还算老实,这个时候就适合搞事情啊。
弘晖找上胤禟,两人一拍即合,将士身边的谋士招来,几人一起商讨谋划着,将限地的各项细则都考虑在内,然后写了一份长长的奏章,里面不仅将限地的好处写了一条又一条,甚至还将如何施行的措施都写得详细具体,可谓是一份拿起就可以直接实行起来的策划案。
第二日,这折子一递上去后,整个朝廷顿时就炸了锅,胤禟提出的限地政令在京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如今京中人家,不仅是朝中文武百官,就算是城中普通的住户,估计名下都有不少的田地,而弘晖搞出了这限地政令,可谓是牵扯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不仅是朝臣们吵砸了锅,就连那些小富之家都开始议论起来,担心他们的利益也会因此受损。
他们的利益肯定是会受损的,弘晖是选择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也就是那些贫苦的中下农,所以这政策一出肯定会有人利益会受损,这是无法避免的。
所以在胤禟提出这政令后,朝中反对声一片,应和之声寥寥无几,但是四爷的态度却比他们还要坚决,他本就不是那种顾及贤名的人,比起那些名声来,他更重视的是实际上的效果,这限地政策明眼人都能看出是抑制土地兼并的好政策,若是能彻底实施下去,是巩固大清的长远之计。
在四爷直接罢免了几个反对激烈的朝臣后,这朝中的反对之声仍未消停下来,胤禛与弘晖无奈,决定还是先开科举,他们的班底还是太少了,要选出一批自己嫡系的人手来才行。
第111章 日常一章
这限地政令遭到群臣反对本就是在四爷和弘晖的预料当中, 限地政策牵涉利益太广,等这政令一颁布下去,不仅是朝中官员们难以接受, 还有那些地主士绅乡官们, 同样也会排斥这样的政令, 估计只有那些真正的中下贫农才会无动于衷,因为于他们而言,本就没有那么多土地,自然不用担心会被朝廷收走超额的部分。
所以弘晖和四爷两人商议一番后, 决定还是不和这些朝臣硬抗, 既然眼下这朝中无一人是站在他们这边的,那就先开科举吧, 也该给这朝堂上注入一些新鲜面孔了。
按理来说,新帝登基本就该开恩科的, 但是四爷当初登位时, 朝堂内外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当时太后又病了, 还要提防着那些心怀鬼胎的兄弟们不会在这个时候给他添乱,故而就耽误了。如今过了国丧, 四爷也已经将龙椅坐稳, 这时候就能腾出时间来开恩科了。
而在开恩科之前,四爷先下了一道旨意, 封弘晖为太子, 这下他就成了毓庆宫名正言顺的主人。
封太子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但是不管是四爷还是弘晖,对此似乎都没怎么上心,四爷匆匆下达了一道旨意, 弘晖那头收到后也只是按照寻常的规矩行完册封礼就波澜不惊地继续搞事情,就连朝臣们也只是心里微微激动了片刻很快就冷静下来。弘晖会被封太子之事早就在他们的预料当中,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真等发生了,众人只觉得是理所当然。
在太子的册封礼搞完后,四爷就风风火火让礼部准备科考之事,而弘晖那边也是对此颇为关注,这父子俩人动静高调,明显就是想要趁着科举选出一批得用的人手来,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面面相觑,只觉得这是皇上给他们下马威。
他们可都是先帝时期的老臣了,皇上想要提拔新人也是能理解的,但未免太心急了些,那些刚通过科考的举子们难道还能一步登天不成,不熬个几年的难道就想直接取代他们?皇上也不怕天下百官寒心!
朝臣们觉得自己就是猜中了皇上的心思,对此众人竟生了抱团心思,对于四爷每日下放的政令,不是推三阻四便是有各种由头推脱,总而言之就是不会那么顺当,几次下来,四爷心里也算明白了,看来如今这些朝臣就是想要与他打擂台啊,胤禛心里气笑了,却没有半点表示,而是批准了弘晖先前的申请。
弘晖对于强兵之事非常执着,不过先前在位的是康熙,他为了不给四爷惹麻烦就从未提起过,如今等他阿玛登基了,弘晖便觉得是时候将国防之事整顿起来。如今大清的军队还算是厉害,至少和周边的国家比那是遥遥领先,但是主要都是集中在陆地上,对于水军方面重视程度太低。
弘晖想要在南洋那边训练水军,南洋一带势力混乱,不仅有许多岛民,甚至还有不少西洋来的危险犯罪分子,而且海盗猖獗,有时还会上岸作乱,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水军来,就算不会派上战场,让他们驻守在南洋一带,对当地的百姓而言也是一种守护,能让他们长久安宁。
而训练水军之事需要从长计议,不仅要挑选合适的人手,还要制定详密的训练计划,弘晖想要的是训练有素的强大海军,是那种能保家卫国、浑身正气的军人,而不是一支消耗军饷却浑水摸鱼的兵痞,故而挑出合适的练兵人手就非常重要。
但是眼下四爷批准弘晖之事,并非是让弘晖去南洋练兵,可是准许他在京中搞军事演习。
弘晖一开始与四爷提出这个军事演习时,四爷还不太理解究竟是何意思,但是等弘晖仔细解释一遍后差不多就弄懂了,起初四爷是拒绝的,胤禛觉得这事劳神耗材,根本不值当,但是弘晖却是道要向众人展示一下新研制出来的武器,正是之前让庄子上的人弄出来的炸、弹。
所谓的展示,其实就是为了震慑,主要还是想要让朝中文武百官松口,虽然四爷是君,那些人只是臣子,但是群臣都反对的情况下,会让四爷的手底压根就无人可用,而这也是那些人的底气所在,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四爷妥协。
一个被所有大臣都架空的大臣,甚至有可能会被赶下台去,估计朝中有不少人心里还存着妄念吧。
而弘晖想要弄出一次军事演习,为的就是彻底震慑住这些人,没有什么比绝对的军事实力更有压迫感,炸、弹这种巨大杀伤力的热武器根本不是冷兵器可以比得了的,弘晖手里掌握着这样的利器,只要那些人没有一齐脑子昏了头,想必都不会想不开做出愚蠢的选择。
胤禛在听了弘晖的一番话后,也认真考虑起这事情的可行性,若是这军事演习当真能震慑住那些朝臣,胤禛觉得折腾一回也是值当的,而且他自己也很好奇弘晖口中这厉害的武器究竟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