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实话。
两位嫂子嫁到宁家来至少十来年,早就是和家人一样的存在。在他还少时也经常和他兄长照顾他。只是他到底是个小郎,对两位嫂嫂敬重有余,亲近不足。
他能将两位嫂子的物质照顾到位,但是不够了解两位嫂嫂的喜好。
姜定蓉一想也是,啧了一声,自己在仓库里翻来翻去,也翻不到个什么。
大夫人是有名的绣师,二夫人一直在忙于宁府的人脉交际。她能想得到的,外头的人大概都能想得到,这些年,给大夫人二夫人送礼的只怕不在少数。
看来看去,她这库中藏有的还没有几个稀罕的,合适的。
“你家的两个小辈,可有喜欢的?”姜定蓉想了想,问起宁家的两个小辈。
宁楚珩发现姜定蓉误会了,解释了一句:“不是两个,是三个。”
宁家现在有三个小辈。
宁家长兄膝下有一儿一女,大儿子今年十一岁,小女儿九岁。二兄家只有一个小郎,如今十岁。
只是当初大夫人怀着小女儿即将临盆之际,宁家长兄战死沙场,噩耗传来,大夫人受刺激提前临盆,生下孩子之后,宁府都沉浸在伤悲之中,老夫人病倒,大夫人更是卧病不起。二夫人无法兼顾整个府邸的一切,在小女儿满两个月后,大夫人的娘家人主动抱走了小娘子,说是替宁家养些时候。
小女儿养到一岁,宁家二郎殒命。
不得已,留到了三岁。
小女儿和外家也感情深厚,回到宁家,也隔三差五要回外家去小住。已经养成了习惯。宁家也总觉着亏欠这孩子,她想如何就如何,从来不束缚她。
也是巧合,每次姜定蓉来时,宁家的小姑娘都在外家,从未见过。
这就让姜定蓉以为宁家现在只有两个小公子,倒是不知还有个小娘子。
原来是三个孩子。
姜定蓉心中大概有了个数。
她派人去查过,大夫人的娘家是默阳城的苏家。从默阳城抵达王都,大概要五六天的路程。
而家中另外两个小郎,如今都在府中学习。白日里两个时辰习文,三个时辰习武。小小的孩子,时间都安排的满满。
两位夫人的喜好不是那么好打听,但是孩子的喜好,就很好打听了。
宁小娘子在外家,和自己的母亲一样喜好刺绣,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双面绣,甚至还会绣一些栩栩如生的农田,花海。
除了刺绣以外,小娘子也在习武,不同自己的兄弟,她学得要少一些,外家人还是心疼女孩子,怕她累了疼了,但是小娘子到底出身宁家,骨子里就带着宁家的那股子劲儿。倒是从来不喊苦不喊累。
她听人说书,最喜欢的就是快意恩仇的江湖客,还真让姜定蓉手下打听到了,小姑娘这半年来,想弄个充满侠气的兵器。奈何她年纪小,九岁的孩子,始终没有趁手的。
至于两个小郎,还和自家妹妹想到一起去了,小二郎想要的和兄长的红缨枪不同,他想要一个小马驹。
姜定蓉这边打听到了,立刻派人着手去办。
小姑娘喜欢的充满侠气的兵器,又是刺绣大师的孩子,姜定蓉索性将两者结合,派人想法子用绣扇做了铁骨折扇,打磨得亮晶晶,还在扇骨上镶嵌了一排宝石。
红缨枪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都是将门虎子,谁不是从小玩着红缨枪长大的,挑个好一点的,适合十一二岁孩子用的,倒不如专门打一支。
姜定蓉手下亲兵就有个擅长打铁的,或者说特别擅长自己做兵器。什么奇奇怪怪的都能做。甚至还给富饶做了一兜子的飞镖,闲来无事,拿去打山兔。
没两天,楚王府给宁府下了帖子,邀请宁府两位夫人一家出门赏花。同时还提醒了,她要带上阿惹,倒不如请将三位孩子一起带上玩耍。
宁家的小姑娘让姜定蓉暗中骗着早早回了宁家来,两天后,也跟着大夫人和自己阿兄一起来了。
姜定蓉将赏花的地点设在了城南马场边的湖泊。
湖泊旁,是她买下的花圃。也是当初专门给阿惹玩的地方。
四月百花开,六月就没有多少盛开的花了。
这却难不倒姜定蓉,她派人找来花匠,将花圃的花又翻新了一翻。
如今偌大的一片花圃,盛开着各色月季,芍药和牡丹。
没有太多名贵品种,不过是养得娇嫩,远远看着五彩斑斓,令人心情舒畅。
姜定蓉提前到了。她拎着阿惹下了马车,阿惹还在伸着脖子到处找:“阿爹呢?”
阿惹被带出来,就是姜定蓉给他说,今儿阿爹也要来,让他跟阿爹家中的阿兄阿姐们一起玩。
湖边长亭早就被布置好了,姜定蓉领着阿惹在长亭小坐,放下垂纱帘遮挡阳光,手里还捏着扇子给阿惹扇风,闻言随口说道:“等一等你阿爹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