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六零致富发家——大河东流
时间:2022-01-16 14:55:29

  江景瑜:“还吃得惯吗?口味咸了还是淡了。”江景瑜突然想起来,涧城那边吃辣的很常见,他们这里吃辣的就没那么多了。
  江景瑜:“我之后做个辣椒酱,你要是觉得不够了,自己加。”
  辣椒这东西江景瑜平时放得少,一个是江元同的肠胃不是很好,辣椒太刺激了,还有就是江景翔这个小孩子也需要注意,所以她做菜的时候辣椒就是点缀提味居多,要说有多辣,多过瘾,那得要另做一份。
  另做一份她又嫌麻烦,她不是那种嗜辣的人。
  听到她说做辣椒酱,郑乐英的脸上就是一喜。
  床铺好了,江景瑜:“累了吧,先睡一会儿吧,晚饭的时候叫你。”
  郑乐英也是累了,铺好床,然后就这么躺平。
  本来以为她睡不着的,结果闭上眼睛没多久,她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直到傍晚,她是被香味勾醒的。
  江景瑜拿了一些熏肉出来,说这是跟人换的,这东西可不便宜。
  张流云塞给她两块钱补贴她,江景瑜不要,她硬塞,“听话,下次你看到了再买。”
  江景瑜有些哭笑不得地收下了。
  有了这些,炒菜焖饭的时候那菜盘子都油光滑亮的。
  这时候,江明宗一家过来了,江元同特意让江景翔去叫他们过来的,他大姐的孩子这么远过来,他这当舅舅的得要知道。
  他们一家被叫了也不敢空着手来,多多少少拿这些东西。
  不管心里怎么想,面上还是做到位。
  江明宗看着这个外甥女,眼眶也红了:“你长得跟你妈妈像。”
  刘慧芝也看着这个大姑姐的女儿,心情有些复杂,要是大姑姐没去世,他们家肯定不是现在这个光景,大姑父现在都是管理层了。
  只可惜,他们这边沾不到光,就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下乡了,后娶的那个还真厉害。
  毕竟是第一次见面,之前没有怎么相处过,聊了一会儿就走了。
  郑乐英看大舅舅一家走了,松了一口气。
  她有些不习惯。
  江景瑜:“你要睡了吗?我这边还有点事做。”
  郑乐英:“表姐你要做什么?我暂时不困。”下午睡饱了。
  江景瑜:“画稿子,有点尾巴没画完,你要是还不想睡,要不要看看书,我房间有。”
  郑乐英进了江景瑜的房间,然后郑乐英就被震住了。
  表姐的房间有一个书架,上面堆了很多书,很多报纸,她一看,有小学课本,初中课本,高中课本,还有一些小人书。
  看到她被震撼的样子,江景翔向她分享自己的宝贝,“这是我姐姐送给我的,你要看吗?我可以借给你看一会儿。”
  “表姐她自己画的?!”
  这郑乐英还真不知道,她打开一看,看着笔触没多难,但是一个个人物形象十分生动灵活,而且很有童趣,她看了一时之间都有些拔不开眼睛。
  然后又知道了江景瑜现在还在报纸上连载的事,冒出星星眼:“好厉害呀表姐,你真的太棒了,我可以看一看吗?”
  “当然可以。”
  郑乐英摸着这些人物,有些不好意思:“我也可以学吗,我也画过一些东西,但是画的不好。”
  江景瑜:“你有兴趣就学,我这也是自己琢磨的。”
  她这话说的有些心虚,虽然她没有拜师什么的,但是她那个时候自学也是买了教学视频的,后来还报了班进修。
  索性她那时候也够专注,时间久了还真被她学出点什么,才能在在网上连载。
  江景瑜:“这书架上的书没有什么感兴趣的?可以拿去看,只要别弄坏了就好。”
  这里的书有一些是她之前的课本,还有一些是她去废品站当废品收回来的,还有个别是她去书店买回来的。
  这里有一些,她是当做参考资料用的。
  毕竟在这个年代画漫画,她肯定要当心,别人看她画的简单,她在这里没少下功夫,比在现代连载要费心力的多。
  在现代你出点差错也就是被读者骂几句,要是沾了违禁题材,就是作品下架,但是在这个时候你要是出了差错,后果就严重的多。
  所以她画完是很乐意给家里人传看的,叶红秀她没有上过学,但是上过扫盲班,而且又有家里人教她,她看这些除了个别字词不认识,大部分都能看得懂。
  这么多人看一圈下来,有什么问题,有什么疑问,他们及时反馈,她及时修改,这样就相当于多上了一层保险。
  经过大家确认无误后她再发出去,也更安心。
  郑乐英一听到自己还肩负着帮忙审核的作用,瞬间就直起了腰背,行了个军令,“收到,保证完成任务!”
  只不过她这个审视的心思翻了没几页就完全沉入进去了,心情跟着里面人物的跌宕起伏波动,两耳不闻窗外事,看完了她翻着空白的后面,“后面呢?”
  “后面没了,还没画出来,你看完了觉得有哪里不合适吗?”
  郑乐英:“……”审核?什么审核,她刚刚都忘了。
  “我再看一遍,姐姐你什么时候能画出下面的呀。”
  “没那么快。”
  在平板或者是电脑上画,有什么不对能直接操作,不浪费时间也方便,但是在这个时候完全靠手工。
  “姐姐,你一开始画画的那些稿子还有吗?”江景瑜自然还留着,这可是她技术进步的证明,“你要看吗?那个时候画的还没这么好。”
  “要的要的。”
  “给你。”
  “姐姐我要学的话我应该怎么练啊?”
  “你先从简单的开,比如你要不要试着画一个鸡蛋……”
  那一头顾向恒因为这次的事情也在思考着知青大院的情况,比较起来,知青院里的学历集体来看是最高的,在这里最差的都是初中生,最高的是高中生。
  而在整个生产大队来看,文盲比例很大,家里有些钱的,会送家里的学龄男丁去上几年学,不做个睁眼瞎,上到二三年级差不多了就不读了,家里的女孩子就一直在家里做家务帮衬,这点上也可以在江景瑜那边体现。
  他们村读到高中的本地女孩真的不多,她那一届就没有跟她同班的本村女生,所以她在村里没有什么要好的小姐妹。
  要说起来,因为她的出众,今年居然多了不少女孩子上小学,原因无他,就是因为江景瑜出息了,能挣钱了,所以那些人就觉得自家的也能做到。
  在这方面家长都是一样的,认为别人家的小孩可以,那么自家的小孩也能行,这方面来看江景瑜还起了一个标杆的作用。
  这样的标杆,顾向恒觉得越多越好。
  要怎么向大家宣传认字的重要性,顾向恒觉得从娱乐下手是个很不错的主意。
  你不认字,你就看不懂那些故事,现在这个时候的娱乐很少,为什么这个时代的人很多兄弟姐妹,五六七八甚至生了十胎的都有,不就是晚上之后他们除了造人之后没有别的娱乐。
  如果他们村能够从说书、讲故事这方面入手,引导大家认字,之后能够自主阅读,这样就是一个大的跃进了。
  而目前在他们村讲故事这方面最出名的就是江景瑜。
  第二天一大早,睡饱的郑乐英去知青大院,出门前,江景瑜:“等你干完活了,你就回来我们这里吃饭。”
  等郑乐英去了知青大院,跟着宋益他们一起下地干活的时候,她知道了知青大院的一些细节。
  比如新来的另外两个知青都预支了口粮,不然没饭吃,她没有,她吃的是她外公家的口粮,外公说等到年底她公分折算出来的粮食再合并就好了,不用找大队长。
  比如说在知青大院里面需要跟人合住,家务等等分摊,家具也要自己想办法,她有外公家准备,而且饭菜也不用她自己操心。
  这样一对比,郑乐英觉得自己占了大便宜,回家以后要勤快点干活才行……
  其他人都出门下地干活了,顾向恒知道江景瑜不下地,所以他又上门了,而且还带了一些豆子,拜托江景瑜帮忙做成酱,还拿了一只鸡,也请他帮忙做一锅菜。
  这才说起扫盲的事,江元同也在旁边一起听着。
  他在思考这件事情的孙女的影响,然后觉得不太妙,这样孙女还有自己的时间吗?
  顾向恒:“这个不用担心,七天去一次,而且是在晚上好,不耽误别的事情。”
  但是江景瑜还是摇头了,“我昨晚也想了,我觉得我弟弟比我合适,他的嘴皮子灵活,而且他喜欢跟别人说。”
  江元同也觉得是,要说起来还是江景腾更喜欢在家里叨叨,他在外面跟他的小伙伴比也是话多的,他之前还笑景翔借着寓言画集在小伙伴中神气耍威风,实际上他不也是?
  景翔这是有样学样。
  江景瑜:“你问问他感不感兴趣吧。”
  顾向恒有些失望,却也不意外,江景瑜不缺这几个工分。
  顾向恒既然登门了,江景瑜突然想到了叶红秀让她问的铁锅的事情,之前去办手续给忘了。
  顾向恒:“还需要等等,有消息了我会回你的。”
  江景瑜:“这个铁锅,不知道你是怎么来的。”
  这个时候铁器难得。
  很多人家现在还是用着瓦罐砂锅,有些人家孩子大了,分家了,但是却没办法分,只能拖着,就是因为这一口铁锅。
  他们家的这口铁锅还是二姑姑那边送来了一张票,想到这里江景瑜也觉得他们有如今的便利,实在是多亏了这个二姑姑。
  江景瑜问顾向恒铁锅的来历,顾向恒听出了点意思,“你想要?这是我一位朋友他刚好抽奖得到了一张票,所以才有一个多余的。”
  本来这个铁锅对方怎么处理都行,只是顾向恒想着麻烦江家这么多次,所以就帮着走了这个人情,现在还没到,也是对方还没有去提货,不提货,没有新锅,旧的那口锅也没办法替换。
  江景瑜:原来这是偶然,是她想多了。
  等叶红秀回来了,知道这件事,连忙:“知道了知道了,你以后也别催,等等不碍事。”
  就怕催没了。
  江景瑜:妈,你是不是忘了,这是你让我问的?
  叶红秀轻咳一声:“对了,你不是跟我打听王高成的事吗。”
  王高成,就是王鹏飞那个无子的工人二叔。
  叶红秀:“也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打听他,这在我们村里也是知名人物了。”叶红秀知道的确实不少,比如当初王家也是很穷的,就是因为太穷了,日子过不下去,所以那时候就把第二个儿子送去当仆人,混一口饭吃。
  王高成因为比较机灵,所以混得还不错,学了些本事,等到后面建国了,大家都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又有本事,加上走了些运气,成为了工人。
  反而是留在老家的大儿子王高来没有发生什么改变,地位一下子就比不得这个弟弟了。
  至于王高成的爱人,跟他之前是一块的,本来是丫鬟,两个人感情很好,结婚这么多年,就只有一个十来岁的女儿,也没有说离婚的,一直有商有量,不过就是到现在,她也没有放弃过再生一个的念头。
  还有就是王高成对王鹏飞这个唯一的侄子很重视,经常补贴,帮他留意工作,这回提拔他进了食品厂当临时工,一个月也有十几二十块钱,大家都说王鹏飞以后要接王高成的班,当个出息的城里人。
  王高成在食品厂工作,这是他们县城最大的工厂,也是福利最好的,能进去那里当工人,在村里人看来就是很出息了,祖坟冒青烟的那种出息。
  说起王鹏飞二婶找人看病,叶红秀有些感慨:“村里的、县城里的、甚至是市区的,她都去看过了,就是没有起色,到现在一直没有再怀上。”
  食品厂啊,江景瑜想了一下,她好像记得学校哪个老师的爱人就是食品厂的。
  她去了学校跟宋玉林打听,虽然她现在在学校人缘还可以,毕竟时间短,不是很熟悉。
  至于人缘为什么好,也简单,因为她可以跟大家换东西,比如有陆陆续续通过她换一些鸡蛋、粮食甚至是熏肉。又没有利益冲突,所以大家都比较友善。
  她跟宋玉林一说到谁的爱人在食品厂,宋玉林就立刻说出名字来:“你说的是王玲玲吧?”
  江景瑜:“对,就是她。”
  宋玉林奇怪:“你找她什么事,想要买食品厂的处理品吗”宋玉林婆家一家人都在服装厂,很明白这种处理品有多便宜:“这个可不好买。”
  因为大家都想要,食品厂那边生产的东西是吃的,会更紧俏:“王玲玲有应该是有的,但肯定也不多,而且她一个媳妇可能做不了主。”上面还有婆婆呢。
  江景瑜:“不是,我是想找她打听点事儿。”
  宋玉林松了一口气:“这样啊,这个好说,我和她还是比较熟的,你拜托她打听什么事儿?”
  江景瑜:“我们村有个人也是在食品厂工作,想要打听点他的情况。”
  村里出去的应该不会坐到很高位置,打听这个不难,所以宋玉玲轻松的带着她过去找王玲玲了,“玲玲,你在忙吗?有点儿事儿想拜托你。”
  王玲玲是个留个齐肩短发的干练青年,听到声音,从眼前的课本上抬起头来:“什么事?”
  “我表妹她村里也有个在食品厂工作的人,想拜托你打听点他的事儿。”
  王玲玲自信:“打听什么事儿啊?我对食品厂熟,你说个名字。”她是嫁到了食品厂,本身她没嫁的时候,有个姨妈在那里,也经常过去,对食品厂熟悉的很。
  江景瑜:“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做王高成的人?”
  王玲玲露出恍然:“哦,你说他呀,我知道,他们一家还挺出名的,你们是亲戚?”
  江景瑜笑:“不是,没有往来的,但是跟他侄子一家有点恩怨。”
  王玲玲懂了:“他们年纪也不小,但是只有一个女儿,他爱人一直想生个儿子,想各种办法治病,我听说她总是吃各种偏方,身上总是一股药味。”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