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去关外开荒种地——路飞爱吃肉
时间:2022-01-16 15:43:04

  挑棉籽是个麻烦活,没有薅棉花来得痛快。别看小灵芝人小,但手却十分灵巧,不大一会就拽满了一盆的棉花,黄豆芽都撵不上闺女的速度。

  攒满了一盆棉花,小灵芝就会找小表哥出去玩,两人在外面疯跑一会儿,直至娘亲挑完棉籽,再把她喊进屋继续薅棉花。

  可以边玩边干活,孩子们对摘棉花这活一点都不反感,反而觉得十分有趣。

  年纪大一些的孩子被派到地里摘棉花去了,在地里摘棉花也十分有趣。

  摘棉花不是啥累活,小孩子很喜欢摘,白白的,软软的棉花,手感特别好。

  棉花很轻,却占地方。村里人摘棉花时,会将一个布兜子拼接起来的大袋子绑在腰上,开着袋口,袋口就在腰间,手一伸,摘下的棉花就顺手放进袋子里了。

  在孩子眼里,摘棉花其实就是吃和玩,孩子们好动又没有耐心,摘不了几把就和小伙伴们在田间地头打闹嬉戏起来,三五成群,像小鸡一样叽叽喳喳穿梭在雪白的棉花地里。

  一条杆上的棉桃吐絮也分先后,棉桃吐絮能吐将近两个月。

  今天刚摘完的棉花,可能杆子上又有新棉花炸开了,棉花盛开在晚秋,那十几天里,地里的棉花总是摘也摘不完。

  前一天刚刚被摘过的棉花地,两三天后,又是白花花的一片。

  眼看着盛开的棉花,虽然有丰收的喜悦,但农人们的心里还是有些着急的,因为地里的粮食也到了收割的时候。

  赵晟家跟着棉花一起套种的花生和大蒜已经熟了,这两样比较好收,直接薅秧子就行,那些被薅折在地里的花生和大蒜也不用犯愁,翻地时就会被翻出来。

  莲花山村的村民们今年是异常忙碌,棉花还没摘完,就又要收粮食了。粮食刚收回家,就又要摘棉花了,一直忙到霜降,这才算消停下来。

  今年赵晟和黄豆腐忙里偷闲,只把莲花山上的郁臭苗割回了家,至于狗头山的,那是真没时间割了。

  十斤棉花大概能出六斤棉籽,赵晟家种了半垧地的棉花,收回家一千三百多斤棉籽和将近九百斤的棉花。

  去了籽的棉花叫棉花瓤子,朝廷收价高达二十文一斤,棉籽的收价是一文钱一斤,

  不去籽的棉花叫籽棉,朝廷收价是八文钱一斤。

  所以把棉花和棉籽分开卖,才是最实惠的。

  农人们不用留棉籽,明年的棉花籽,还是由朝廷提供。下来收棉花的官爷说棉籽有毒,村里那些想要留棉籽榨油喂牲口的人家也不敢留了,把棉籽全卖了。

  朝廷不允许农人私卖棉花,所以大家在留够自家做被褥和袄子的棉花后,把剩余的棉花和棉籽都卖掉了。

  赵晟家卖了九百斤棉花,得了十八贯钱,卖了一千三百多斤棉籽,得了一千三百多文钱。

  其他村民的收入跟赵晟家相差不大,那些伺候田地伺候得精细的人家,赚得比赵晟家还要多出一两贯钱。

  种了半垧地的棉花,足足得了将近二十贯钱,往年种一垧地的麦子或高粱,才勉强能得十贯钱,这可真是赚翻了。

  早前嚷嚷着不想种棉花的农人们,也立即改口了,开始大赞朝廷的政策好。

  除了种棉花的收入,农人们还免了一年的粮税,还白得了不少棉花和半垧地的棉花杆。

  得了二十贯钱后,一想到还有半垧地的粮食没卖,村里的男女老少,笑得嘴都要咧到耳根了。

  今年赵晟家,小麦和高粱各种了一亩,剩下的地全都种了黄豆,小麦和高粱各收了六百多斤,黄豆收了两千多斤。

  今年赵晟种黄豆是真种对了,因为朝廷收黄豆的价格涨了,变成两文钱一斤了,黄豆一下子变得比小麦和高粱都值钱了。

  其实关内一直都是黄豆比高粱小麦贵,但关外却正好相反。

  黄豆腐移民过来关外时,还挺纳闷呢,以为是关外人不爱吃黄豆呢。

  现在黄豆终于比高粱和小麦贵了,但黄豆腐却懒得想原因了,只知道自家的豆腐该涨点价了。

  赵晟留够了下大酱和榨豆油的黄豆后,卖掉了一千五百斤的黄豆,得了三贯钱。至于小麦和高粱,赵晟是一点都没卖,全都囤在了家里。

  反正家里现在有了空房子,就算下屋放不下这么多粮食,老房子也能放得下。

  在赵晟看来,多囤些粮食,总归是没坏处。

  “哎呦,这还是我嫂子吗?秸秆不卖留着烧火?”

  黄豆芽见嫂子只卖了五车秸秆,把棉花杆留下烧火了,很是诧异,就欠欠地去打趣嫂子。

  “我不是你嫂子了,我现在是地主婆了,我家种地发家了,明个我还要买俩丫鬟呢。”

  金氏被打趣了也不窘,反而顺着小姑子的话,开起了玩笑。

  “花那冤枉钱干啥,现成的丫鬟就在你跟前呢,你一个月给我一贯钱,我能把你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天天给你端洗脚水。”

  黄豆芽笑着向嫂子举荐自己。

  “可拉倒吧,找丫鬟都找勤快的,谁能找你这懒丫头呢。还给我端洗脚水呢,你的洗脚水都是妹夫端的。你就话说得好听,干活比你哥还费劲。”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