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不被看好的题材,拍出来就是能让观众喜欢。
其他公司无可奈何,但也只能跟在她屁股后头,她搞什么,他们也想搞什么试试,说不定就能跟着火一场。
她公司的剧本拍卖,都会被疯抢,让编辑大赚一笔。
虽然被拍卖的剧本能为编辑赚很多钱,但编辑更想让自己的剧本被公司留下。
毕竟,卖出去的剧本,其他公司不一定能拍成什么样,自己公司拍出来的一定对得起自己的心血。
她的公司成了圈内最特殊的存在,很多人不喜欢她,却必须要追随她。
对于观众来说也是,这家公司不搞什么营销,不给演员立人设,名气似乎不大,但是一旦他们出了片,就是好片。
大部分观众不追这家公司的明星,但是只要出片,就愿意去看。毕竟,口碑有保证。
每当有新片立项,都有很多公司外的演员托人、或者花钱想在潘敬公司的戏里,扮演个角色。
因为这部剧一定会成功,不然口碑爆棚,再不然艺术指数满点,能得大奖,所有的演员都想参演这样的片。
她给出的片酬很少,但为了能参演她的片,那些明星不要钱都行。
被选中拍片的人不管咖位大小,被签订了严苛的合同:除了特殊情况之外,不得以各种理由为由不参加台词预演,不得、以各种理由为由在片场迟到早退……
这都是普通人很正常的工作要求,但很多演员做不到。
好办,那就赔偿加解约,不是潘敬求着你们来演戏的。
所以,很多在其他剧组存在欺凌群演、迟到早退、要求抠图、不背台词只对口型等不良行为的演员,到了潘敬公司的剧组后,老实得像个小学生,因为这里没人惯着他。
慢慢的,也开始有些公司默默尝试潘敬的模式。
把大部分资金用于剧本和场景道具,选用名气不大、片酬不高、但敬业又演技好的演员,试验一下。
这些尝试没有大张旗鼓,也不是那些公司的重点项目,但改变总算开始了。
其他公司也会给潘敬公司的艺人发来片约。
有个挺年轻的演员,是辛厝的学弟,在辛厝进来后的第二年也来签约了,叫甲央。来自比较偏远的地区,长得很有特色,经常被邀请去演有魅力的反派。
甲央男性气概很足,被圈内有些人看重,时常在片场被邀请去吃饭、或者出去游玩。
这时候,甲央永远只有一句话:“和我老板说,她同意了我就去。”
大家都想玩年轻漂亮的新人,但是谁都不敢和潘敬当面聊这个。
那个女人挺疯,挺厉害,没人想和她打交道。
毕竟,没有几个人能在大家香喷喷地吃大蛋糕的时候,拿出一把刀划向自己说:“我要重新分配。”
潘敬坐在公司的办公室里,对着电脑看数据。
这个月的财务报账出来了。
员工工资,股东分成,下一部片的投资……一切井井有条。
多出来的钱,全都用于公益。
她本来有公司的股份,但是这些年,她慢慢把这些股份都分出去了。
在单位工作五年以上,并连续三年得优秀员工的,就可以分得股份。不像其他公司,有些公司虽然会用股权激励优秀员工,但分配的都是虚拟股票,也就是只有分红,但没有所有权和表决权。
但潘敬分出去的,是她实实在在的股权。
演员组,音乐组,编剧组,还有工作人员那里,每个部门都是单独评比,互不影响。
她最终想要的结果,就是她和这家公司毫不相关。
潘敬很明白,她走在一条非常艰难的道路上。
因为这条路没人走过,所以很多人站在原地,质疑她是不是走错了。只要她在这条路上犯一点点错,那这条路就会被定义为错误。
一个坏人,如果忽然做了好事,那众人会夸奖他浪子回头、迷途知返。
而一个好人,如果有了一点瑕疵,那他就会被定义为“本性如此,装不下去而已”。
潘敬已经做了很多,她不想功亏一篑。
如果股权在她手里,那她就是“吸血的资本家”,“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赚钱罢了”。
很多人都等着攻讦她,一旦她有了小问题,那她所做的尝试全都被归为错误。
那些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归以前的模式。
潘敬不想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