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镜片反射着室内明亮的灯光,让人看不清他表情的深浅。
连恺之听出他话里有话,只淡淡一笑,并不说话。
“既然我们都觉得不错,我就有话直说了。小姑娘年轻,和你那时差不多,又是从小地方来的,人生地不熟,你这个做师兄的,可得多帮忙照应点。”
“在我能力范围内,我会尽可能帮忙。”连恺之不喜欢攀亲带故,却更明白要和这位精明的老板打交道,一分纰漏都不能出,所以尽可能说得有回旋余地。
“你的能力我最清楚,不用谦虚。”赵俊能哈哈一笑,“你帮她写首歌,让她出道少点阻力,怎么样?”
“如果她也同意,我没关系。”连恺之应得干脆。
就像老话说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他写的歌由谁来唱,并不重要,关键的是能传递感情。
赵俊能在扶手上轻敲几下,再说出下文:“桃子网那档《与乐同行》你看过没有?”
听到这档节目时,连恺之像被窥破一个暗自隐藏许久的秘密,有些羞涩,又有几分难以言明的欣喜。
“陆续有看。”他嗓子发干,声音发哑,“乐评和切入视角很不错。”
“说起来,那主持人和你很有缘,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你们有过一面之缘?”
说不记得便是谎言。
连恺之一度以为,他和季心诺的交集仅止于那次的同台,但后来,每次他发了新专辑后,都能歌迷来信里,看到她的名字。
再到后来,他甚至能辨认出她娟秀的字迹时,
她每个字,都能写到他心坎里,真诚又朴实地说着自己的听后感。
“如果说第一张专辑给身处黑暗中的人一点希望,这张专辑就像时光机,载着我到过去那些被忽略的角落里走了一遍。”
“这张专辑出现很多生活化元素,包括衣食住行,有首叫《餐食》的歌,歌词里说唱道‘想穿越大街小巷,看着灯红酒绿的招牌,想象面前摆了盛宴’,我很喜欢。”
“这首歌评价两极分化,现代化唱腔融入戏曲风格,让我想到螺蛳粉和臭豆腐的风评,有人喜欢,也有人不喜欢,但已经成了我下班回家时的必听曲目,走过大街小巷,或是等待红灯转绿时我就会想,要是面前有美食就好了,哪怕只是碗寻常的泡面。”
“不管吃相端庄与否,能自由自在,大快朵颐,也是生活百味之一,期待你以后有更多不同风格的探索。”
“那如果让你参加这种形式的访谈,你觉得怎么样?”赵俊能的问话,将他从回忆里拉出来。
他只淡淡答道:“不排斥。”
他再傻,都听出对方言外之意。
虽然《与乐同行》时不时会做挖掘新人的专栏,但概率不是百分百落在自己公司头上,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等交换。
用他连恺之的名义上期节目,才能把新人保得稳当。
所幸话出口时,并不违心,不仅不讨厌,甚至想到以这种方式,和季心诺再打照面,就感到兴奋。
“那最好了。”赵俊能达到目的,喜形于色,“和那边协商好了,你师妹先上一期,你档期什么时候空出来,也上一期。”
“正常宣传,我配合。”连恺之又一次开了绿灯。
“现在不景气,你也知道,好不容易签个新人,我得多盯着点。”赵俊能满意地点头。
但似乎是连恺之今天绿灯开了太多,给了他能得寸进尺的错觉,他利用心理学中的门槛效应,把目标拆成一小个一小个,在一番铺垫后,提出终极目标。
“万一到时候有通稿出来,你也别和媒体闹僵了,毕竟是你师妹,又是你第一次给别人写歌,别人有点想法也正常。”
连恺之听到这里,明显觉得不对味:“所以不仅是宣传,还要我和师妹炒绯闻?”
他一向最讨厌这些花边,整张脸垮下来:“我可以为她写歌,但不炒绯闻,是我的底线。”
他自认只能做到这个份上,没法答应的事情,开空头支票,反倒成了欺骗。
赵俊能继续游说:“我知道你会这么说,年轻人这么多年来,有神秘感是好事,但一点消息没有,你以为外面就不猜了?”
连恺之咬住齿根,尽可能控制自己:“起码我问心无愧。”
他当然知道外面有多少关于他的传闻。
写无可写,就只好胡编乱造。
什么被富婆包养,才一路通行,什么一开演唱会就睡歌迷,还有直接造谣他和面前的赵俊能有不正当关系。
没有回击,只是不想让人借题发挥。
“别急。”赵俊能见他面有愠色,退了一步,“宣传的事,还没定下来,咱们可以再商量。”
“这件事我不能同意。”连恺之直接把话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