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这样剧烈的动作,会让女人失血加剧,女孩手中握着刀,上前补刀。”
“然而因为她的力气小,所有的刀伤都很浅。”
卫依又问他。
“痕迹呢?如果女孩杀了两个大人的话,痕迹无法被隐藏。”
池怀渊指了指文件,“所以她将地点选在了洗手间,衣服可以脱下来,泡在血水里,被浸湿以后,没有人能看到之前的血迹痕迹。”
“而且警官后来以为,夫妻两个在给孩子洗澡,浴室里面水汽很大,甚至水都从浴缸里满出来,冲散了地上的痕迹。”
“没有人会要求一个六岁的女孩在见到父母自相残杀以后,还会想起去关水龙头。”
“而且当时已经很晚,身体里面的安眠药也有解释,夫妻两个也许有睡眠问题,在睡觉前习惯服用安眠药。”
“这些都是解释,但她最大的掩护,还是她的年龄。”
很多案子都是青少年因为和父母的矛盾杀人,可是几乎没有这个年龄的孩子,可以如此缜密地杀人。
虽然整个过程也有很多瑕疵,可是几乎没有几个警官会怀疑。
一个六岁孩子杀死了她的父母,这几乎听起来不太可能。
也就是为何,在看过现场以后,警察没有特别费力,便定下了案子的性质。
夫妻两个吵架,丈夫因为怒火冲动杀死了妻子,后悔之后自杀谢罪。
在整个案子中的六岁的孩子,则只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罢了。
听到池怀渊的分析,卫依点了点头,她翻了翻手中的文件,展开了自己刚刚沉思的时候写下的结果。
几乎和池怀渊的推测一模一样。
“如果没有人唆使的话,六岁的孩子是不会想出这样复杂的计划的。”
卫依道。
孩子的大脑是逐渐发育的,六岁的孩子在不经过干预的情况下,还不具有逻辑思考能力。
他们理解很多表面的事情,却对一些深层的思考不具备理解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六岁的孩子在看动画片的时候,知道其中的人物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
但是他们却不会去刻意理解人物动机,去思考这个人是如何变坏的,好人和坏人的利益和观念又是如何产生冲突的。
除非有一个大人在旁边为他们讲解,否则孩子的世界里是不存在那么多逻辑推论的。
“所以在alpha查看了时间以后,发现在四爷消失以后的几年之后,这孩子便出现在了收养系统里,开始作案。”
池怀渊靠在椅背上,目光幽深,他茶色的眸子如今没有一个聚焦的点,像是在看着面前飞机上的小电视,又像是在看着更远的地方。
眼角的红痣随着他睫毛闪动,忽明忽暗。
卫依望着他认真分析案件的侧颜出了神。
“也许四爷离开了乐南市以后,并没有放弃组建他的hela俱乐部,只不过,这次的会员变成了更容易掌控和塑造的对象。”
这只是卫依初步的猜测,此时的她不知道,就是她这样随口的一个猜测,却一语中的,说出了真相来。
“有一点倒是很奇怪。”
卫依撑着下巴,一边和池怀渊讨论着案情,一边又能欣赏着男人的侧颜。
“阮宁五岁之前的一切都是空白的,收养机构的人是有阮宁转院的证明的,那证明是真的,上面是阮宁从一个福利机构转去另一个福利机构的证明。”
“甚至负责人说当时在阮宁进入以后特意验证过,所有的手续都是对的。”
“可是当警官去询问的时候,前一个福利机构却说没有见过阮宁,但档案库里确实有阮宁的资料。”
“五岁之前的阮宁,究竟在哪里?她的资料又是被谁,塞进了福利机构里面?”
【作者有话说】
儿童心理发展那一块,源自于皮亚杰的理论。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心理都以确定不移的顺序经过各认知阶段发展。他把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能独立推算和思考,大约在儿童12岁到15岁的阶段。
而阮宁在第一次作案的时候,只有六岁。
(我知道六岁孩子作案不怎么可能,但是如果从刚会走就训练的话,也是有可能的,而且暗中也有四爷帮助她。)
艺术创作,不必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