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人推拒之际,办公室的门被撞开了,黄丹蹦蹦跳跳地从外面跑进来,冲到郝梦面前,如小百灵一样叽叽喳喳地叫开了:“师姐,师兄,你俩聊什么呢?”
赵远氢吓了一跳,做贼心虚地立刻攥住茶叶罐,塞回了自己兜里:“我俩聊……我俩聊项目呢。嗯,对,我俩聊接下来要做的项目呢。”
他反客为主:“倒是你,你风风火火地冲进来,是要干什么啊?”
黄丹的注意力立刻被岔开了,她看向郝梦:“郝师姐,咱导叫你。”
“叫我?”郝梦一愣,“他说了是什么事吗?”
“没说……但看他表情挺轻松的,应该不是要骂你。”黄丹耸了耸肩膀。
郝梦不想让导师多等,她关上电脑屏幕,想了想,又把自己在做的项目进展打印出来拿在手里,走向了导师办公室。
她的导师性格有点怪,平时不苟言笑,和学生只在项目上有交流,其他时候经常见不到人影,不过做研究的大佬们大多如此。
郝梦在导师办公室门前定了定神,先回忆了一番自己的日常工作,确定没出什么纰漏后,她鼓起勇气,敲响了办公室的大门。
“是郝梦吧?进来。”
导师的声音传来。
郝梦推开门,走了进去。
办公室里,导师坐在办公桌后,抱着茶缸饮茶。见郝梦进来了,他冲她点点头,让她坐在自己对面。
郝梦老老实实坐下,导师照例询问了一下她最近的工作进展。郝梦向来勤勉,作研究从不划水,老师的问题她逐一回答清楚。
导师越听越是满意,放下手里的茶缸,笑着说:“我门下这几个徒弟,就你最让我省心……”
说完,他起身从身后堆满文件的玻璃柜里抽出一封文件,放到了郝梦面前。
那是一叠印刷格外精美的文件,展开文件外封,加盖着鲜红色公章的文件正文映入郝梦的眼帘。
文件最上方,是一个圆形的人像logo,一个戴着古希腊战士头盔的男性面朝右侧。虽然线条只有寥寥几笔,但非常传神地描绘出了这位战士的英勇与无畏。
在logo下方,则是一行熟悉的英文——Max Planck Institute.
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简称马普所。它是位于德国的一所极为著名的研究机构,它在德国的地位类似于国科院之于我国。马普所下属有多家研究机构,天文、地理、生物、制药……它的研究成果斐然,无数诺奖得主都有在此学习的经历,它是当之无愧的诺奖摇篮。
郝梦当然知道马普所,但她不知道,导师为什么突然把马普所的资料交给她。
郝梦:“老师,您怎么给我这个?”
“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导师满脸欣慰地望着她,“马普所和国台刚刚确定了交换生计划,为期一年,被选中的学生可以去马普所学习。国台会提供奖学金和基础生活费,但是经费有限,整个国台只有三个名额。”
“……”
“——郝梦,你是我最杰出的学生,我向台里推荐了你。”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是两个人各自路线上的重大转折,比较难写,抱歉让大家久等了哈~
——————
20红包~
第二十三章
郝梦看着面前堆叠的资料,她知道,只要她伸出手去,她就可以拥有全台所有研究生、博士生都渴望的机会。
在以世界为范围的天文学竞赛中,我国的学科水平只能排进前十。航天和天文不一样,我国航天实力强大,已经实现多次送人上太空,但是天文学更宏观、更缥缈、更学术,短期内可以预见的经济效益极低,投入却极大,再加上我国近现代天文学起步晚,所以到现在为止,最先进的天文知识一直被其他国家把控。
纵观现在的几大天文台的台长,他们全部都有多年的国外科研经验。很多留职任教的研究员,也要在国外做一到三期的博士后。
郝梦考虑过,博士毕业后,就要去国外看看。可能去英国杜伦,可能去澳洲,可能去荷兰或者日本……
马普所是她的梦校,它是全世界科研能力排第一的研究机构,曾出过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去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就被颁发给了在宇宙学的黑洞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的Reinhard Genzel。
现在,马普所的机会就摆在她面前!不用她再废寝忘食发论文,不用四处投简历,不用发愁和directer套近乎……只要她伸手,这个三分之一的机会就是她的了。
在这一刻,郝梦被巨大的幸福所击中。她的付出、她的努力、她的奋斗,在这一刻有了更强的意义。
她可以去见证更多的星星了。
她迫不及待地伸出手,想要抓住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