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郑国
郑国是韩国派往秦国间谍的这件事,震惊了阿政。
郑国于秦王政元年入秦,拜于吕不韦门下,经吕不韦推荐成为替秦国修筑关中水利的人才,当时的阿政不过十四岁。
今年是秦王政四年,阿政十七岁,郑国来到秦国已经有四年的功夫。
在这四年里,为了能尽快修筑关中水利,阿政和吕不韦竭尽全力满足郑国的要求,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只盼着郑国能尽快把水利修好。
结果,战报上居然说,郑国是韩国派来的间谍。
阿政几乎快要气疯了。
他立刻命人去把郑国带回来,同时诏令吕不韦进宫,把边关传来的战报摔在他脚下:“不知吕相对此有何解释!”
吕不韦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缓缓弯下腰,将地上的战报捡了起来,慢慢看起来。吕不韦越看越心惊,并不仅仅是郑国是间谍这件事,还有他对朝政的掌控力。
为什么这份战报没有送到相府,而是先送进来章台宫让眼前的国君过目?
难道赵姬一离开,他对朝政的掌控就弱到这种程度了吗?
他心中不免忐忑,紧紧握住手中的战报,双手却不由地颤抖。
阿政厉声问他:“不知吕相要对此事如何解释?”
吕不韦合上战报,将它重新卷好送还到阿政手中,这才退后两步,膝盖重重跪在地上,五体投拜,嘴唇颤颤巍巍解释:“此事是臣识人不清,还请王上降罪。”
见吕不韦认错认得这么干脆,阿政一时间倒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他了。
吕不韦确实手握大权,把守朝政,可他同时也是阿政和秦国朝中联系的纽带,阿政此时对朝中之事还没有彻底熟练掌握,若是一时间贸然撤掉吕不韦,不仅会引起朝中震荡,等他下台之后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新权臣呢?再加上朝中还有楚系人马、宗室人马虎视眈眈,一时间还不能让吕不韦离开朝堂。
阿政想了想道:“郑国是韩国间谍这件事,倒也不能全怪吕相,但郑国毕竟是吕相举荐的,他如今命人修筑的水渠还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便罚你罚俸三年,将这三年的食邑所得用于奖赏此战诸将士,吕阿翁可服气?”
三年的食邑虽然让吕不韦觉得肉疼,但到底不至于伤筋动骨,他长拜不起,口中称颂:“臣下谢王上仁厚。”
阿政看了他一眼,竟然在吕不韦的发顶看到了几丝白发,心中叹道:“罢了,你起来吧,召集群臣商议此时究竟该怎么办吧。”
关中的一片野地上,灰头土脸的郑国面对着即将通水的一期工程,脸上不由露出欣慰的笑容。他还对远在咸阳自己间谍身份暴露之事一无所知。
此时仍是春寒料峭,但修渠的工事边却是一番火热景象。
阿政拿起挂在脖子上的牛皮水囊正打算喝口水歇一歇,不远处便有一个同他一样灰头土脸的小吏向他跑来:“郑工,前面挖着挖着土又塌了,这该怎么办啊?”
郑国连忙把水囊拧好,咽下口中含着的水,道:“别、别急,我去看看、怎么回事,你领路。”
“哎哎——”小吏连忙应道,巴巴地替郑国引路。郑工领着他们修水渠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没想到这个朝廷派来的郑工虽然人长得白白净净、说话结结巴巴,但对修渠这事儿确实精通,无论中间遇到什么问题他都能解决。
关中苦啊,不是旱就是涝,全年的收成只能勉强果腹。国中又要四处打仗,征粮纳税,关中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
小吏身在此地长在此地,他只在心里盼着水渠能快点修好,那样地里有水就能长出庄稼了,他的父老乡亲也不用过得那么苦了。
郑国跟着小吏到了塌方的地方,他下了水渠,趴在地上仔细观察土质,又上了水渠看了周围的土质,又继续走远观察附近的地形,和施工的劳役们说出来该如何解决此事。他不像那些官大人们只会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经过他的解释,这些没读过书不识字的山野村夫一下子就知道该怎么做了,立刻又热火朝天地干起活来。
一天都忙碌结束,郑国回到了自己住的帐篷,秦国派来照顾他的仆人已经去为他准备水食了。
用过晚食,洗漱过后,郑国躺在低矮的榻上,看着榻边放着的用木头和粘土捏造的水渠模型,不由叹了口气。自从他来到秦国为关中修渠以来,就再也没有得到过来自母国韩国的消息了。韩王命他为秦国修渠,用修渠这样消耗人力巨大的工程来削减秦国的实力,以作疲秦之计。
对于想出这个计策,对此洋洋得意的韩王,郑国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他是做事极为认真的人,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并不会因为自己间谍的身份便放低了对工程的要求。他家祖上世代为各国修陵修渠修路,当那些宏伟的、庞大的工程完整的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一种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他也想要和他的先祖们一样,在这世间留下属于自己的东西,也不算在这世上白来一遭了。
郑国又想起他在咸阳时见过的那位年轻的秦国国君,比起已经垂垂老矣的韩王,那位少年的眼中满是朝气和一些他所不了解的东西。正如这些年他在关中之地行走见过的那些秦人,比起被不断压榨眼神麻木的韩人,秦人的眼中更多出一些对未来的希望。
他曾经听到过那些不过总角的小孩子,兴致勃勃地要向他们的父辈母辈一样走向战场,封侯拜相,建立不世功勋。比起永远一尘不变的韩国朝中的那几家大姓,秦国确实更让人觉得向往。
郑国又叹了一口气,这是今天他第三次叹气了。什么时候韩国也能出现像历代秦国那样贤明的国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