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们顿时眼睛一亮。
锦儿去报摊把当天的晚报各买来一份。
几乎所有的报纸都把莫奈去参加画展的消息放在第二版,第一版是刘嘉衣着光鲜,手拿刺绣,与莫奈站在一起合影。
报纸标题是
《法兰西上空的阴云》,文里大肆分析英国佬可能在计划干什么坏事。
刘嘉:“……你们对英国是真爱吧,这么执着,就不能稍微关注一下一战的始作俑者吗?人家正憋着一肚子委屈,准备复仇呢。”
《谁在制造恐慌》,文里也是一番下大棋的言论,目标直指俄国,一番分析猛如虎。
刘嘉:“他们都乱成一锅粥了,哪有心思跟你们下棋。”
《新时代女性地位依旧被打压》,文如标题,用的照片是刘嘉似乎在无奈叹息的模样。
她的长相生得柔美,这个表情,更是楚楚可怜。
刘嘉:“这张还拍得挺好看,不知道报社能不能把底片给我。”
只有一家时尚类的报纸标题相对正常——Emma获莫奈授权,即将推出《睡莲》联名新款。
新闻登出去之后,刘嘉接到许多银行的电话,他们的态度有些暧昧,没有明说来意,只是拐弯抹脚地问她的经营情况,还问了与莫奈的合作开发什么的。
刘嘉对他们的态度带着冷漠的礼貌与客气。
她现在特别明白,不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求着他们借钱,否则,根本借不着。
果然,她没有提借钱,有一家银行的经理先忍不住问:“开发新品,应该需要购买很多新材料吧?”
没超过三句话,就说到贷款。
贷下来十万法郎,毫无问题。
违约金是能付得出了,但是刘嘉一点都不想付。
就差那么十几天,能不付,还是不付的好。
毕竟一下子违了那么多个订单的约,尽管是不可抗力,但她还是觉得挺不开心的。
刘嘉在工厂查对这段时间的进度时,锦儿过来敲门:“小姐,有人过来问,是不是招临时的缝纫工。”
刘嘉懒洋洋地躺在沙发上:“哦,你试试她行不行呗,你都做了这么久的主管了,肯定没问题。”
“可是,人好多啊。”
“能有几个人……”刘嘉一边嘀咕一边跟着出去看。
人,真的好多啊!
比生病的工人还多,乌泱乌泱站了满满一地。
全是华人。
第52章 来呀,内卷呀!
.自打刘嘉的工厂从六个人暴增到三百多人,再加上其他服装店的发展,巴黎本地和附近郊区有兴趣且稍微有点可塑性的人,都已经进了不同的厂和工作室,成了合同工。
刘嘉最初的想法是能来二三十几个无法进行长时间劳动的家庭主妇就行,没想过能来这么多人。
她们全都有正经的工作,每天要足足工作八小时,或者更多一些。有些人甚至住在巴黎城的另一端,还没有公共交通,从下班的地方走过来需要一个小时。
如果只是为了钱,尽管刘嘉开.出的日薪不低,但是每天这么长的上下班时间,确实有点不值得。
“我们不仅仅是为了钱来的,”一个中年女子说,“我们都是华工的家人。”
说着,她拿出一份登着阴阳风水先生对刘嘉运势分析的报纸:“我丈夫生前老老实实,知恩图报,绝对不会像他说的那样,不知好歹,会对一个好心人做这种事情,这是侮辱了我们的家人,也是侮辱了所有华人。”
大概连那个阴阳风水先生都没想到,自己的话竟然引起了读者的逆反心理。
她们在工厂里登记了可以工作的时间段,锦儿要对她们进行排班。
看着锦儿对着一大串人名,以及五花八门的可工作时段头疼,刘嘉有些好笑,想起自己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在麦当劳兼职的日子。
那家麦当劳就在大学里,大多数员工都是兼职的学生,每周五之前都要在一个本子上写自己下一周期望的排班时间。
平时上班的人数比较正常,到了法定假日三薪的日子,排班留言本上会出现大量从来没有见过的人名,且个个表示可以工作24小时。
到了十月底到十二月,期末、资格考、考公、考研的人集体神隐,留言本上空荡荡,神隐者们在抢图书馆自习室,排班经理要挨个求人问“能不能再多上几个小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