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凛指尖摩挲了几下,细腻温滑,的确是块极好的玉。
再抬起头,他拿捏着手中的玉坠,不动声色地开口:“柔嘉,你说说看,是真是假。”
顶着他的目光,柔嘉觉得全身上下,从发丝到脚底说不出的古怪,就好像已然被彻底看透了一般。
她微微垂下眼:“这个宫人的确是私拿了东西,被臣妹当场撞见了。至于她所攀扯之事,大抵是为了脱罪。臣妹……臣妹从未想过僭越。”
不知是哪个字眼触怒了他,话音刚落,柔嘉忽然感觉周围的空气都凝结了一般,又冷又沉,直教人全身发寒,快喘不过气来。
“从未?”萧凛冷笑了一声,一把攥住了那玉坠。
柔嘉心脏一紧,不知为何,忽然有些难堪。
一抬眼对上那张威严又冷峻的面容,她心里一点点凉了下去。
萧凛今年二十有一,剑眉星目,神采英拔,一副极其出挑的好样貌。
从前做太子时,便凭着温润如玉的姿仪在邺京颇具美名,然而登基之后却因手段凌厉而闻名,威压日盛,自此便很少有人再提起他的容貌。
柔嘉倒是记得他年少时的意气风发,只是如今再对上这张脸,却觉得恍如隔世。
其实认真端详一番,这张脸除了轮廓更分明了些,鼻梁更高挺了些,五官大抵没什么变化,但眼神却是再也找不到半分相似了。
从前那双狭长的眼睛像烈日,像灿星,像穿行在千山万壑间的风,裹挟着无与伦比的热烈和挥斥方遒的意气。
如今这双眼睛愈发深邃,也愈发迫人,像鹰隼,像猛虎,像暗夜里钢刀上闪过的寒光,锐利的仿佛直接扎进肉里,逼得人不敢直视。
柔嘉终于不敢再看,避开那视线,她忽然不明白事情为什么会走到现在这个局面。
她有些恍惚地想,如果当初父亲没有去世,她也没有入宫赴那场生辰宴,一切会不会不一样?
那时她还只是一个落魄世家的庶子之女,因为父亲生前善于篆刻的缘故,在大理寺供职时偶与当时监国的太子相识。
后来父亲意外丧生,出殡那日,太子微服前来吊唁,母亲忍着悲痛把那枚刚完工尚未来得及送出去的田黄章转呈给了他。
大约是看她们可怜,除了不菲的抚恤外,太子还许了她一个愿望。
当时父亲猝死,她们母女二人在京度日艰难,因此打算扶灵南下,迁安祖宅,临走前若说有什么未竞之愿望,大概只有看一眼传说中的皇宫了。
听说那里白玉为墙金做地,是天底下最尊贵、最气派之处,也是父亲生前一直可望不可即之处。
因此她便躲在一身缟素的母亲身后怯怯地问出了声。
皇宫,这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太子而言实在是微不足道。
他似乎感到惊讶:“只要这个?”
柔嘉点了点头,隐隐有些脸红。
太子摸了摸她的发髻,没再说什么。
一连数日,宫里再没有传来过消息,正当她以为贵人事忙,大约是忘记了而准备南下的时候,一个红衣太监忽领着一辆华贵的马车登了门,请她入宫赴太子的生辰宴。
她有些记不得当时的心情了,大抵被那隆重的排场震到了,脑子懵懵地被扶上了马车。
直到入了宫她才发现,皇宫并不是白玉为墙金做地,那只是坊间没见识的百姓囿于见识所限的一种天真的猜测而已。
但宫里处处雕梁画栋,飞阁流朱,其精美与华贵远胜于金玉。
时逢一国储君的生辰宴,场面更是愈发隆重。
她坐在长席的末尾,远远地看着那个头戴冕旒、一身蟒袍的少年在浩浩荡荡的随扈的拥簇下步入大殿,接受百官的朝拜,那样的气度令她此生都难以忘怀。
也是那一天,她才真正意识到与当初那个摸着头对她笑的人如隔天堑。
太子言出必行,又极有风度,即使是在繁忙的生辰宴上,也抽空亲自带了她看一看皇宫。
那天她跟在他的身后,听着他清琅如珠玉一般的声音,心里悄悄地有些欢喜。
当暮色四合,宫门快下了钥的时候,心头又不禁有一丝说不出的难过。
可谁知先帝对前来接她的母亲一见钟情,当晚便下了册封的圣旨。
从此六宫独宠,逼的皇后离宫。
一切都回不了头了。
她成了他的皇妹,也成了他最恨的人……
那一场生辰宴,也被看成了跳板,被看做是她和娘亲蓄谋已久的算计。
柔嘉到现在都还记得被封为公主的那一天,当先帝拉着她的手要她叫“皇兄”时,萧凛眼中那藏不住的冷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