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还有更过分的。我都……哎呀!她竟……”太皇太后十分忌讳那几句话,压低声音含糊跟太后说了,太后听明白了,她大约是咒骂要亡国。这么大逆不道说出来也太无分寸了,女王不禁感慨这脾气别说真不是皇后的理想人选,就是做个平常夫妻,谁也受不了这样的人。怪不得皇帝不待见你。
正说着呢,有长御传来消息,原来虞氏公然诅咒朝廷,也太狂妄大胆了,不一会儿就传遍了宫城,陛下听闻了消息,勃然大怒,说出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怎可容她?便下旨打发她去邺城。
女王本来对这些事情没有兴趣,听过就算了。只是对曹叡这反应还是惊了一下。这洛阳宫那么大,哪里放不下这么一个女子,他竟然学他父亲对他母亲那样将被弃之人丢在邺城,这是她真没有想到的。不过也只惊了那么一下,就又无所谓了。横竖先帝一走,把她的魂也带走了大半。余生恐怕都要在追忆里度过了。
过去,她总觉得他太忙碌,她现在想想,那时候看着他天天忙忙碌碌,每天听他絮叨絮叨朝堂上的烦心事也弥足珍贵。那些平常到再也平常不过的日子,只要是有他在,就那么美好。
她想,陛下实在是太累了。从他们初遇时他为五官中郎将,一步步、一天天,走得多么艰辛。现在,他终于休息了。
她想,如果重活一世,活在太平盛世里吧。不要那么颠沛流离,不要那些奔波劳累。你依旧做个读书人,闲暇时,写写文章,种种花草。你最重视文章了,你说过只有文章才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而我呢,我也不在乎做什么皇后,我只想做个平凡的女子,平凡地与你遇见,相视一笑,便是这人间最温暖的心动。然后我们两个牵着手,度过平静的一生。也许生几个孩子,白日里你去公务,我就在家里照看孩子,为你缝缝补补,安心地等着你回家。晚上你回来,儿女环绕膝下,我们讲一讲这一天所有的开心与不开心,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不必担心那些刀光剑影,也不必思量那么多尔虞我诈。陛下,你太累了,所以才早早地休息了。我多么希望你能够享受几日安逸的、闲适的、诗情画意的人生。我陪着你,我们就这样,恬淡地老去。
如果重活一世,你可会许我么?
作者有话要说:
曹叡不光对待厌弃之人学他父亲弃在邺城,就连立他心仪的人选做皇后,整个流程都照搬了他父亲处理郭女王册封的方式,你说,他对他父亲的做法能有多反对?对郭女王又能有多少排斥?
第107章 余生如流水(一)
转眼到了太和四年。这几年,发生了很多事。女王用了好久才平复了伤心,外面的事情不需要她过问,她也没心思过问,只是仍会不时耳闻。外面仍是战乱不断,所幸传回来的皆是好消息。而宗室里,皇子曹穆又夭折了。目下天子膝下无子,实乃皇室一大不幸。不止如此,先帝的儿子曹礼也过世了,也没有留下子嗣。女王不由得感慨皇室人丁寂寥,想起当年还有传言文皇帝想立曹礼为嗣,幸亏只是传言,要不然现在还不知会是个什么情形。幸而当今皇上命大。
想起曹叡命大,女王就想起太和二年那一次曹叡御驾亲征。也不知道怎么着就传出谣言说皇上已崩,便有一众臣子想迎立雍丘王植,怂恿卞太后主持。当然也有不信的,坚持等大军回来问个明白。结果曹叡回来了,连卞太后都怕了,欲追查散布谣言者,还是曹叡拦住了。
当时女王还劝过卞太后:“如今皆是传闻,如何做的准?当务之急先弄清真相,还是等等军队传来的消息吧。”卞太后平日那么沉稳的人,竟然就对传闻信实,答道:“万一是真的呢?也要做好两方准备吧?”
女王便不好再说什么,只是她心想,果然孙子不如儿子呀。倘若是亲子,你不看见尸首,你不会死心吧?不说儿子,就说当年太-祖被人传为董卓所杀,你不也不信?那还是你的光辉事迹为众人传颂呢!你忽然就这么轻信了。再说,无论你还是我,都有能力主持得了大局,确定他死了以后再谈迎立也来得及,何必如此迫不及待。
女王碍于身份,知道劝多了人家只会疑心她不愿意迎立曹植,不会听的。目前朝中人心动荡,女王只得静观其变,一心等前方带来真实消息。果然曹叡回来了,卞太后闹了个难看,只怨那传谣言的。女王心说,就算是谣言,那你也得愿意信。思想间偶然一抬头,正碰上曹叡的目光,四目相对就明白了,想到一处去了。女王细心留意卞太后,她对曹叡安然回来还是高兴的,只是一旦涉及儿子,就轻易往对儿子有力的方向相信。反正这事表面是过去了,皇帝心里怎么想那就不知道了。
如今皇帝还年轻,还可以再生育,只是从文皇帝起,所生儿子夭折了好几个。到今上仍是如此,男丁不旺,未免让人担心。女王心里叹息道。
曹叡倒是有孝心,时不常地来请安。郭太后年轻的时候弹得一手好琵琶,精通音律。等做了皇后,却不好音乐。当时,音乐也是消遣的重要一部分。但是需要耗费人力物力去做各种乐器,尤其是钟磬等物,耗费巨大,更别提还要养一众演乐班,故而女王从来就不弄这些。曹叡自己是爱这些奢华东西的,为了表现自己的知恩图报与孝顺,也曾提出为母后弄一班,被太后拒绝了。
郭太后看着眼前的皇帝,心里暗暗觉得好笑。这曹叡果然自小养尊处优惯了的人,与他父辈的朴拙不同,他通身都要精致。只见他来的这打扮,帽子绣着繁复的花纹,身上还罩着缥绫半褎,行动间倒是看着超逸得很。按说皇帝的常服皆是庄重严肃的,他偏不这样。
曹家儿郎尽是性情中人啊,女王心想,这曹叡从这一点上还真是随曹家的人,跟甄夫人那古板性子真是不一样。只不过他的父辈们从小生活条件有限,简朴惯了,将洒脱与不羁都寄托在诗文里,而他全呈现在衣饰上,大胆,又有很多奇思妙想。
当然郭太后也听说朝中有些忠正大臣接受不太了皇上的做派,就有杨阜当面批评过,说他穿的不合礼制,遂令曹叡再也不这样穿着见杨阜了。太后听别人说起这些,觉得有趣,便跟身边人说道:“你还别说,就他的这些衣裳,一般男子穿上,还真是不伦不类,特别是朝上那些端方老臣。但是穿在他身上,配上他这俊脸,还别有一番风骨。”
那个时候,老一辈的还大都健在,一个个都是从最苦最惨的乱世拼杀过来的,自然粗放豪迈。他们不能理解陛下的做派,觉得浪费人力物力不说,一个男人的饰物,弄得这么精致,未免矫情又女气。男人嘛,就该豪放不拘小节。可是年轻人都在祖辈的荫庇下于优渥环境中长大,有一部分人就喜欢啊,那个时候都成已趋于安稳,这上层的公子哥又有精力和财力去追逐精致的生活,再加上皇帝的行为天然就对社会有引导力,于是在少年公子之中流行开来。其实这时候流行的还只是细节讲究一些,没过度,谁承想此风一开,流传到后来晋朝的时候,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上层有一部分纨绔醉生梦死起来,越发变本加厉,不过那是后话了。
再说回如今,天子今年封了郭表为乡侯,并升为中垒将军,提拔了郭表的儿子郭详为骑都尉,并追封了太后的父母。太后自然向陛下表达了谢意。但很克制,并没有大肆庆贺。
这个世上永远也不乏多事的人,与他有关没关都要插一脚、多一嘴。关于封侯这件事情,当年,曹叡继位后,追封他的生母为皇后,并追封了外祖父,并让外祖父的孙子继承爵位。其实这本是人之常情,他继位,必然要提升母亲家的地位,方显示帝王的尊贵。这本与郭太后无涉,偏就有些别有用心的小人,见识不多,算计不少,就跟郭家的人私下说嘴,说陛下厚此薄彼,郭家还有太后在,竟然不得封,枉费郭太后当年教养他。
话传到了郭太后的耳朵里,先令郭家人噤声,不许再说这样话,进而悄悄劝解道:“无论如何,他继位第一件事须得尊我为皇太后。我是嫡母,身份在这里。他既然为帝,必然要抬升母家,这不只是孝道,也是为了帝王自己的体面。有我这个太后在,就是郭家最大的体面。你们去攀这个做什么?自古皇帝最怕什么?外戚擅权。有我在,他又得做孝子,他不怕外戚势力太大?我现在外面的事情一概充耳不闻,是为了什么?你们听我的,安分守己,好好做手里的差事,为国尽忠,不会吃亏的。若听那起小人播弄是非,攀比起来,万一冒犯到陛下,你不但什么也争不来,说不定反落不是。倘或有人以后再拿你们跟甄家比,你们就说‘陛下生母之家,原应如此。’搪塞过去便罢了。”禁住郭氏一族,令他们谨慎行事。果不其然,最近陛下对郭家的封赏也渐渐地上来了。郭家看郭太后说的都应验,便更加恭谨行事。果然郭表又被升至昭德将军,加金紫,位特进,并让他二儿子也做了骑都尉。
女王最近顾不得这些事,太皇太后病倒在床上。女王每日要去照料太皇太后的病情,守着一个垂危的老人,心里也着实沉重。终于那一天还是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