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风云——曹丕和郭女王的相伴人生路——金笔帛书
时间:2022-02-11 08:44:22

  林氏忙答道:“敢是愿意吧?要不然以她平日的安稳,今天如何愿意出头?一定也存着什么心思呢!”

  “嗯。此话有理。而且以她这容貌才艺,到如今岁数了耽误在这里可惜了。如今竟得五官青眼,真是做梦也梦不到的机缘,错过了,打着灯笼也没处找去!无论五官将是看上她人也好,还是单爱听她弹琵琶也好,总之攀上曹丞相府,那境遇自是比这里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这也是咱们为她考虑。”

  “夫人说的很是!哪还有比曹公府上更富贵的呢?”林氏道。夫人点头吩咐道:“你回去留心,看看她愿不愿意,好好劝劝她。”

  “唯。”林氏答着,便退下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上次说到郭氏怎么入的铜鞮侯府我们不知道。她怎么遇见曹丕的也不闻于正史。只能合理推测。

  郭女王进曹府不是被送去的就是曹丕出来遇上的。那时候她虚岁三十,我认为以她这个年龄能被曹丕看上,必然容貌不俗,并且不显老。那她必然不是常年干重活的人。那她会是侯府里的妾吗?一个三十岁、又不生孩子的妾,有什么过人之处会被推出来献给曹丕?侯府找几个年轻貌美的女子还是有能力里的。而一般妾在内室,不故意让她出来就见不着外人。

  如果她只是普通仆妇?这个年纪了怎么可能不嫁人?也没有理由出现在曹丕面前啊。

  故而我能想到的只有歌舞坊了,又有坊间传闻说她善歌舞。

 

 

8章 初遇(三)

  几个舞姬也是年轻不谙世事,遇上这事,回去的路上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拿不定主意,便问郭氏:“郭姑姑,您看,我们是去呀还是不去?”

  郭氏便道:“现如今,我们卖身在这里,哪能事事全由自己做主?如今被选出来,本是体面事。我是孤身一人在这里,了无挂碍,全凭主人做主,因此不便过于推辞。你们各自打算即可,有家眷在此,舍不得的,或就是本乡人,不愿离开的,全凭个人计较,哪是由我说该去不该去的?”

  众人见郭氏这意思就是肯去,便有胆大的说:“姑姑说得有理,那我也去罢。”

  这些舞姬皆年轻不知世路,哪有那么多主见,再说既然卖身为奴在这里,哪有忤逆主人的胆量,见有领头的,这几个人便随大流的都说去。

  郭氏便道:“到底去不去,等林姑姑回来再说,先整理整理行礼,以防万一说要走,来不及。”众人一行说着,一行回去收拾行礼不提。

  过了会儿林姑姑也下来了,打听得郭氏几个在收拾了,便放下心来,准备的一番话也不用再费口舌了。因又叫她们几个来说道:“刚才夫人也说了,这个全凭自愿。要不愿意去,绝不为难,也不找后账。现在说还不晚。若都愿意,就只把平日贴身要紧的物件及换洗衣裳带几件就可。那丞相府里什么都有,不缺你的。至于行头物品,府里自与你准备下一起送去,不用你操心。如今还要连日奔波,带多了累赘,时间也仓促,没空容你慢慢收拾。弄好了,与我去向夫人那儿回话。”

  见没人说不愿意,就散了各自继续收拾。各自又跟相熟交好的别过了,该送人的东西都送了人,便随着林姑姑来到上房回话。

  夫人吩咐下去预备了宴席丰丰富富地招待她们用晚饭,算是送行,席上免不了教导她们要有眼色、知分寸,不要忘了学过的规矩礼仪,让人笑话;第二天,吃完早饭,教都换上了漂亮的新衣裳,早有下人簇拥着四辆马车在大门外预备着,一辆是君侯的,两辆给她们坐,还有一辆是送丞相与五官的礼物并这些舞姬的行头等。夫人又亲自检视了一遍她们的仪容打扮,临送出门前,还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守礼。

  再说曹丕这边,饮宴后便回驿馆休息。晚饭随意进了一点,无事可做,回想中午听的那曲琵琶,果然绝妙。就连铜雀台上的乐师也不可与之相比。因盘算着可否请那女子过来再弹一曲,甚至可否请铜鞮侯割爱相赠。第二日正盘算呢,忽听人禀报,铜鞮侯来访,还是来了好几辆马车。便道快快有请。

  这里铜鞮侯进来行过礼,分宾主坐下。曹丕便笑着拱手道:“昨日承蒙盛情款待,丕还未及登门道谢,君侯却先来了。”

  铜鞮侯道:“将军客气了!将军远道而来,正是该尽心招待,无奈这穷乡僻壤,没甚好东西,区区薄酒,不成敬意。”

  “君侯过谦了。不知此来,有何贵干?”

  “只因在下敬仰丞相与将军已久,苦于位卑不得接近。今有幸将军得降本县,自当倾尽所有供奉贵人。只是无奈此地出产有限,尊府上何等眼界见识,庸常之物拿出来,只怕见笑。左思右想,知道府上雅好歌舞,如今只从我那乐坊里精挑细选,选了几个舞姬并乐师相赠。贵府上人才济济,在下这几个舞姬自不敢比,只望经贵府教导,能在那铜雀台上充数,也算我略尽了心意。那乐师,即昨日所见之郭氏,其所弹琵琶,还可略听一听。”

  曹丕一听,正中下怀,答曰:“君侯如此盛情,某却之不恭,便在此谢过了。只是这郭氏,我见她不俗,不知是何来历?”

  “这郭氏是因家道中落,年十五时流落到本地,因家里实在无以为继,不得已卖身到寒舍,便在那乐坊里学舞乐琵琶,如今已又过了十有五年矣。听说原本也是出身士族人家,人倒是安分守礼,并不争强出头,实不相瞒,这么些年,在下竟不曾发觉舍下还有人有如此技艺,若不是这次为迎贵客特特挑选,竟然几乎令明珠蒙尘。就连她这身世来历,亦是这几日我特问了乐坊掌事方知。”

  “既如此,她岂不有家属亲眷在此?怎舍得骨肉分离?”“将军有所不知,这郭氏父母早亡,只有叔父,前些年已回家乡,她只孤身在此地。这些年来,虽在舞乐上不太出头,然则因早年间读过书,识得诗词曲谱,这却是难得,班主掌事们舍不得放她出去,便在乐坊教导舞姬乐师,不想光阴似箭,一不留神耽误到现在,仍是孑然一身。不过这怕也是天意安排:这女子仪容不俗,不似福薄之人,恐穷巷陋室久留她不得。果不其然如今得此机会侍将军驾前,也不枉她蹉跎一场。”

  原来当时风俗,看人是很讲究面相仪表的,相信这预示了一个人的命运和福分。因此不只才学重要,外表同样重要。要不然当年吕太公怎么一见高祖皇帝面相,就肯把妙龄女儿嫁给这么个中年破落户?袁绍怎么又会因为小儿子相貌好而更看重他?那孙策为何因脸上受伤就如此悲愤而死?就是因为那时候人对外貌之重视,脸上有如此伤疤,难登大雅,破相不只是好不好看的问题,等于毁了他所有的雄心与骄傲。举个极端的例子,假使某个皇子身有残疾,除非有特殊情况,基本上就排除在皇位继承人的考虑范围了,不够体面,没有福相。因此上,铜鞮侯搬出面相与天命说话,比较容易让人信服,也间接奉承了曹丕。

  曹丕听罢,点头道:“原来是这样。怪道我看她形容举止与一般女子不同,原来也是读书人家的女儿。”

  铜鞮侯看该交代的也交代完了,便起身告辞:“时候也不早了,将军明日还要启程,如今必公务繁忙,在下便不再打扰了。外头三辆马车与将军留下,明日就让这舞乐班乘用——将军远道而来,如今仓促间也难寻车马给她们用,还有一车是送给丞相及将军的礼物并她们几个的行头等物,也请笑纳。”

  “难为君侯安排得如此周全,某感激不尽。”曹丕道了谢,铜鞮侯告辞而去。这边厢曹丕吩咐下人使女招呼人下车,安排房舍不提。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