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绣娘——宋沉烟
时间:2022-02-14 14:34:18

 
 
第163章 
  沈君川压根就没把师爷的话放在心上,这位师爷是上一任县令的人,上一任县令都被调走了,职位虽然比他高,可是也管不到三花县来。
  他们官府又没有一个专属的职位叫师爷,所以这位师爷是上任县令聘请的,他就算需要师爷,也未必要用之前那个,所以他直接把眼前这个辞了不就好了吗?
  对沈君川而言那位李主簿和张捕头都比这位师爷强多了,关于三花县的风土人情,只怕没人比李主簿更了解了。
  “你疯了吗?你知道我是谁吗?你就敢辞退我?”那位师爷不可置信地看着沈君川。
  “我知道您是上一任县令请来的师爷,听说上一任县令给您的酬劳还不少,可我家里穷,付不起这份酬劳,所以我觉得我们衙门没必要专门设立一位师爷,有李主簿在就足够了。”
  那位师爷觉得沈君川完全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虽然他不知道沈君川到底是什么来头。
  可是看沈君川一到三花县就买下那么大的院子,这几天还四处游山玩水的,怎么看也不像是个缺钱花的主。
  师爷原本就想着,如果这家伙是个穷酸的,那他立马辞去这个职务,好去投奔原来的主子。
  可他看见沈君川夫妇二人出手阔绰,就打起了两头赚钱的主意。
  原来那个县令知道他比不上上一任县令的,但他觉得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也是可以原谅的。
  所以只要下一任比不上他,那就显得他不是那么糟糕。可如果下一任也比他强的话,那么他现在升职调任就会显得有些猫腻了。
  也是因为这个县令才把师爷留了下来,希望师爷能多给下一任县令使点绊子。
  如果沈君川强行把他辞了,那原来的县令也会觉得他没用,说不定以后他连另一份钱都赚不到了。
  所以他绝对不能离开这里!
  不过他这样想并没有什么用,只要沈君川执意不用他,强行赶他走,那他就必须离开。
  他离开的时候衙门上下都很高兴。
  因为三花县穷困,衙门里的人拿的都是辛苦钱,可是这位师爷什么都不用干,只要天天拍须遛马就能得到一大笔钱,谁见了会高兴?
  沈君川觉得上任县令还挺有意思的,三花县都已经穷成这样了他还想刮一层油脂下来。然而这个地方哪有油脂,真要刮的话,也只能刮下一层皮。
  不过这层皮才刮了一半,李主簿他们就带头闹起来了,前县令就把闹事的人关了起来继续刮,后来衙门都差点被百姓掀翻了,前县令这才消停。
  但之后他依然暗搓搓地做点手脚,只是没有伤筋动骨,所以除了师爷其他人都不知道,但沈君川多少能从账本中看出些端倪。
  因为能搜刮的东西不多,所以县令挑人的时候就尽量找那些忠厚老实又能办事的,这样就不会跟他要好处,也不会给他添乱。
  这个结果倒是令沈君川很满意,起码这些人里面除了师爷其他人都是能用的。
  把师爷赶走之后,沈君川就开始大刀阔斧地干了。
  李主簿和张捕头都对沈君川不是很放心,因为沈君川看起来其实不是很像好人。
  沈君川模样是俊,但到底当了十几年的混子,当年可是白花镇一霸啊!
  哪怕后来读了几年书身上添了点书卷气,但笑起来的时候还是带了点痞气。
  正好沈君川初来乍到,想着伸手不打笑脸人,于是这两天脸上挂的笑容格外多,但是这样在别人眼里看起来就是不怀好意。
  沈君川看到众人的眼神,才意识到哪里不对,便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鼻子。
  “本官初来乍到,对这边的情况还不太了解,以后还要各位多关照关照了。”
  李主薄笑道:“沈大人这话就说得客气了,我听说这段时间沈大人几乎将我们三花县走了个遍,又怎么可能不了解情况呢?”
  沈君川听出了这话里带着几分怨气,不过也能理解,毕竟自己这么长时间都在县里,却从来不进衙门。
  虽然从他自己的角度而言,他没做错什么,可是对李主簿他们来说,自己就给他们增添了很多工作。
  而且衙门里没有真正的主人,李主簿他们做很多事情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不过沈君川还是坚持认为这并不是自己的错,是前头那个县令留下的麻烦,不能怪到他头上去。
  “不过就是随意看看罢了,大略知道一下这边的风土人情,但具体的我知道的又怎么能比李主薄清楚呢?”
  沈君川笑道,“我原先是想着踩着交接的时间过来就行了,谁知道这县衙里居然真的没有县令呢?也怪我一过来就只想着游山玩水,没想着过来看一眼,给大家造成了很多麻烦,是我不对。”
  沈君川这样一说别人反而没话说了,毕竟从规矩上来看,沈君川并没有什么不对。
  “这事儿也不能怪沈大人。”
  “各位不怪罪我就好,不过我心里还是有些过不去,这样吧,今晚大家都来我家里吃饭可好?大家正好一起熟悉一下,也方便以后做事。”
  众人都没什么意见,李主薄这样真心希望县里能好的,都想过去探探底。至于其他人,则有很多是觉得家里太穷了,能蹭一顿是一顿。
  林织云一早就知道沈君川今天要请同僚吃饭,所以一整天都和沈君瑶、何氏在准备这个。
  他们买的这院子很大,前厅也很宽敞,能摆上五大桌。不过县衙没多少人,加上如今跟着他们的那些老兵,摆上三桌也就够了。
  李主簿等人落座以后,原本帮忙搬桌子摆椅子的老兵也都依次坐下了,让李主簿有些怔愣。
  在外人看来,这些老兵就是沈君川带过来的家丁,他们没想到沈家摆下宴席,竟然连家丁都能一块上桌。
  沈君川见他们疑惑,便笑着解释了一下他们的来历:“这一路过来,山高水长,劫匪无数,若不是有他们帮衬,本官也不能顺利到达这里。今日设宴,也是要一块儿感谢他们的。”
  张捕头闻言笑道:“原来是战场上退下来的,那的确值得敬佩。”
  张捕头说完就敬了他们一杯,心里忽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第164章 
  其实张捕头的想法与沈君川不谋而合,沈君川觉得张捕头虽然武艺不错,但比起谢将军给他的这些人还是差了一截,张捕头手底下的那些捕快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他们俩想的都是让王叔这些老兵给的那些捕快训练训练,最好张捕头自己也能再学个一招半式。
  沈君川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有很多,而且要讲究效率的话,有时候会使用一些强硬点的手段,为了避免别人闹事,武力也是很重要的。
  虽然他觉得这边的百姓都比较淳朴,不一定会闹事,可是百姓们也是很容易煽动的,谁知道他前头那个县令会不会跑出来搞事情。
  这点不用沈君川怀疑,李主簿和张捕头都觉得前任县令肯定会过来搞事情的。
  因为不管怎么样,为了衬托自己不是那么差劲,前任县令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让下一任县令干得好。
  李主簿也看出来了,如今沈君川踌躇满志的,明显是要干一番大事业的。至于他到底能不能干出来,那就以后再看吧。
  但只要沈君川是一心为了百姓的,他就会尽力辅佐。
  沈君川和李主簿分析一通以后,将三花县分为了三个部分,一部分就是主要做茶叶的,一部分种棉花养蚕,还有一部分则是做瓷器的。
  “瓷器?”
  李主簿有些好奇,他们这边的人基本上都是用陶的,很少会有人用瓷器。
  主要也是他们这边的百姓不会做这个,从前不曾有人做过,他们也没有想到。
  “对,我家乡桐州的,那边有一个县城是专门做瓷器的,在海外卖得不错。”沈君川笑道。
  “可是我们三花县可不靠海,就算要卖去海外也不方便啊。”李主簿皱眉,“我听说沈大人这一路过来遇到了很多危险,我们县里如果大批量生产瓷器的话,根本无法运到那么远的地方去贩卖。”
  沈君川笑道:“也不是非要卖到海外去的,我觉得继续往西南方向卖也是可以的。那边同样有人需要瓷器,丝绸和茶叶。既然江南的人可以想办法把他们的东西卖往境外,那为什么我们边境的人不可以呢?”
  李主簿眼睛一亮,不过很快又暗了下去。
  虽然沈君川画的大饼好像很香,但也得真能做到才行,如果做不到的话,只是空口白话又有什么用呢?
  “先用一年的时间做个试验吧,也不至于让所有百姓都把时间耗费在这个身上。找出一部分地方先试做就行了,如果做得成功,在整个线一起发展起来。”
  沈君川笑道,“茶叶什么的,还得找个懂行的人过来帮忙。瓷器方面我略懂一些,至于丝绸,这县里只怕没人能比我娘子更清楚了。”
  “沈夫人?”李主簿眉头皱的更深。
  也不是他看不起女人,可是关乎全县百姓的事情,沈君川却想交给一个女人去做,是不是太儿戏了点?
  沈君川却觉得林织云是最合适的人了,如果没有林织云,他也想不到要养蚕种棉花,这方面他又不懂。
  不过林织云的动静没有沈君川那么大,她好像只是平平无奇的在县城里开了一家铺子。
  虽然铺子里的东西都很不错,但是县城里买得起的人寥寥无几,因此这铺子的生意十分冷清。
  李主簿见此就觉得林织云根本不行,并不是会织布会刺绣就能把这个行业支撑起来的啊!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了林织云开这个铺子并不是为了售卖什么,而是为了把众人的眼光聚集过来。
  很快林织云就在门口挂了个牌子,写明了这个铺子不仅卖东西,也收东西。
  谁家又是手工不错的,可以试试自己制作荷包或者帕子过来售卖,只要做得好林织云那个铺子都愿意收。
  这的确能够帮助一部分人解决一些生计问题,但也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罢了。三花县的丝织业并不怎么样,李主簿觉得很难发展起来。
  可林织云做的也不仅仅只是如此,看到那个牌子心动的女人有很多,真正敢做的就只有几个手艺好的。
  那些对自己手艺不够有信心的,就会时常在铺子门口徘徊。
  这个时候林织云就会把人请进去喝茶,告诉她们只要交一定的费用,自己就可以传授他们手艺。
  哪怕一时半会交不出来也没有关系,可以从他们以后做的东西里面折扣。不过为了避免他们日后反悔,现在得先立下字据。
  就这样,跟着林织云干的妇女多了十几个。
  但这肯定是不够的,可是效果还是很明显的,第一个月做下来,这十几个人赚了钱,第二个月自然会有更多的人投奔过来。
  久而久之,林织云这边的规模就慢慢做大了。她在三花县也弄了个纺织院,不过规模比之前村里的大了好几倍。
  办理了这么大一个纺织院以后,林织云就只负责画花样织样品,销路自有沈君川和游商去找。
  至于乡下养蚕种棉花之类的事情,自然还是靠沈君川去落实的。
  沈君川发现瓷器茶叶和丝绸其实是可以相辅相成的,丝绸可以包裹着瓷器,瓷器又可以装着茶叶。
  把这三样东西包装到一块儿运送,既节省了一定的空间,又能减免损坏,哪怕运往海外也不成问题。
  后来,沈君川和游商就开辟了新的商路,一条是西南通到东南的,把他们生产出来的茶叶瓷器丝绸都运往桐州,再渡船出海。虽然路途遥远,在路上产生的成本比较高,但是在海外的利润也更丰厚。
  还有一条则是卖往西南境外的,西南境外的生存环境也很差,缺少很多物资。因此售往那边的珍贵物品比较少,卖的主要都是那些人比较需要的物资。
  买卖发达以后,三花县也就渐渐富裕起来了。这期间沈君川还把很多农具改造成更适合三花县的模样。
  就连林织云常用的织布机也经过了沈君川好几番修改,如今差不多已经到了只要能买得起一台沈君川改造过的织布机,基本就一家吃穿不愁的地步。
 
 
第165章 
  商路开通以后,不仅整个三花县变得富有了,县里交上去的税也多了,很快就让上头注意到了沈君川。
  三年期满的时候,商路其实还不是很完善,但上头已经想把沈君川调走了。
  当时三花县的前任县令还想做点手脚,把沈君川发配到更艰苦的地方去。
  不过沈君川自己申请了再留任三年,又有其他人愿意保他,那前任县令什么手脚都没能做成。
  那个时候沈君川能留下来,也让衙门里的人和县里不少百姓都松了口气。
  沈君川原本就做得很好,而且三年时间有很多东西都是刚刚起步,一时间离不得他。更何况还有一个林织云,慢慢的将整个三花县的纺织业带动起来。
  要是沈君川离开了,林织云也得离开,到时候县里有很多女人就没了来钱的营生。
  虽然他们已经学成了手艺,可如果没人带领,他们自己又没有那些人脉,这门生意也不好做。
  更何况他们也不能像林织云那样,可以一直设计不同的花样。
  如果想不出新奇的花样,他们就只能一直做以前重复的东西,自然也比不过其他地方。
  毕竟三花县慢慢富裕起来以后,周围的几个县也学着沈君川的方式带动县里的发展。
  虽然不同的县能发展的产业不一样,可是附近还有比他们县更适合种植棉花或者养蚕的县,这让大家都有了危机感。
  不过也是因为有了这份危机感,大家干活都更卖力了。毕竟他们是第一个这样发展起来的县城,总不能被后来的比下去,要不然他们整个县的面子都不知道该往哪搁。
  继续留任的三年里,沈君川开展的所有产业都已经发展成熟,三花县的云川布与花茶天下闻名,每年送进京城的都有不少,还有部分最精细的被选为了贡品。
  这六年里沈君川的考核年年评优,不仅被自己的几个上司注意到了,也被皇帝注意到了,于是沈君川直接被调回了京城。
  这点是沈君川和林织云两人都没想到的,他们还以为沈君川往上升慢慢的熬资历呢,谁知道居然直接被调回了京城。
  不过沈君川没怎么高兴,他回忆起六年前在京城的情景,就觉得不怎么愉快。
  谢将军那样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守着边境维护百姓安宁的好将军到了京城都要被人各种陷害。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