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纸的过程中,家主府送来一份名单,阮妈妈和崔大把内外院彻底清洗了一遍,那些“眼睛”吐出了自己是被哪方送进来或者收买的。
五花八门的来源,世家有、权贵有,但大多只是探听消息并没有被指使做些什么,时知接受良好,毕竟貌似崔家也有往皇宫放探子不是?
看过小说原著的人表示这才哪到哪,十几年后那才是暗探活跃的巅峰呢。
这种事既然避免不了,这次她们家发现了一批人家安插的,下次说不定就是别人家,各凭本事吧!
时知看了看别人送进来和被收买的比例,似乎家生子背叛的几率小不少:“家主府内的差事还是尽可能用人品可靠的家生子。”
崔教授知道了结果后也没有太惊讶,毕竟都有心理准备了。
他最近在组织麦收,冬小麦收完就要收他的春小麦,对于家里作坊提高了造纸质量这件事,他只是对众人表达了一点谦虚的客道,他真没觉得这有啥大不了,毕竟更好的纸别人家早就弄出来了。
春小麦收完,农庄一片欢欣,哪怕还没称重入仓,有经验的农人也清楚今年麦子“大丰收”了。
崔教授脸增加了两个色差,原本白皙的肤色变成了小麦色,他最近着实累着了,小麦从耕种到收获他全程跟着,今年勉强算风调雨顺,改良了耕种方法加上良种,他估计亩产得有二三四十百斤。
这简直就是他职业生涯的“低谷”,然而客观条件客观对待,现有的农耕技术有这个已经很不容易了。
收了一批当种子的麦穗做研究,其余的晒干后全都跟别的品种一起运回了庄子的仓库,现在他们对清河的掌控没那么强,还是低调些好。
过段时间的高粱收获也得这样做,这个年代哪怕是最贫瘠的土地也能亩产二百多斤,他拿出的新品种高产能长三百来斤,也算是“良种”了。
时知没吃过高粱饭,她好奇爷爷干嘛不干脆大规模推广高粱?
“蜀黍难吃,剌嗓子。”崔教授记起童年的回忆,他真的不爱吃这种作物,但这个时代,这也是主粮之一,谁让它好养活不挑地呢。
往仓库运粮食,都是入仓崔教授带着心腹亲自称重,除了崔教授一行人都激动得不行,但崔教授下了严令。
“绝对不可外传。”
之后几个庄子做了标记的麦子又当做每年的粮食贮备运回了家主府。
时知把良种收获的麦子一部分收回空间,看上去差不多和普通收的量差不多,虽说府上干净了不少,可小心驶得万年船。
“等咱们有更多自保能力,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推广了。”时知安慰爷爷,她知道这么偷偷摸摸,老爷子心里不好受,毕竟他们初衷是为了百姓。
可如今这有些危险,他们怕护不住反而被人惦记。
崔教授心态调整的很快,他经历的事儿多了去了这算什么,连穿越这种神奇的事他都适应良好了。
根据这几个月耕种的记录他确定现代良种也是适合古代耕种的,
心里踏实不少,然后就开始计划“神农六号”实验耕种的计划了,甚至还抽空捡起了嫁接技术,计划明年把几个山头的果树都弄一弄,空间有很多适合嫁接的果树,这个可以交给农人,也不难学。
等高粱熟了,崔教授又带人把粮食收回来时,接到一个意外的消息,剑南道指挥使刘逸之暴毙。
惠嘉长公主勋贵一派与荣安太后为代表的外戚一派表面的“和谐”彻底撕碎了,从接任者是长公主一派的结果来看,似乎是长公主赢了。
但真的赢了么?想
到长公主的结局,时知心里发寒,危机的种子已经种下,长公主这一步走的太急了。
长安
初秋的花园还留着最后的绿意,刘家却一片衰颓,前院儿的灵堂哭声隐约还能传过来。
惠嘉长公主看着今年去刘家上香的官员名单,她心里叹气,这一步走的是不稳当,但她不想再和刘家腻腻歪歪,不把刘逸之除了她始终难安。
如今西北与西南的兵权都在她手里,如此她才可以放开手脚去做她想做的事。
世家根基在燕北与江南,这个她动不了,可也不是没办法,朝中世家关系盘根错节,她已经拉拢一批小世家,再往上拉拢其实也没那么难。
崔家大祖房衰落,但依旧还在顶级世家中,清河崔氏的祖地主人可没换人,这简直就是打瞌睡时专门为她送上的枕头。
远在清河郡的时知不知道她又被人惦记上了,这会儿她正忙着帮崔教授规划农田呢,因为剑南道指挥使的变动还有陆陆续续从长安传回来的消息,让祖孙俩感觉不太妙,总觉得要出乱子。
时知努力回忆小说的情节,然而小说是围绕男主展开的,惠嘉长公主的政治生涯只存留在别人的回忆里,她实在想不起有什么有用的信息了。
但因为这件事,崔教授变了打算,从“循序渐进”改为扩大规模,家主名下的农庄只要是适合种麦子的全部种上,今年要增加兵勇护院的规模,粮食就不能少。
这实在是冒险,可时知与崔教授都有种“风雨欲来”的预感,总觉得还要出事,那么这时候准备总还有些用处。
崔氏有地位的族人,家里有些兵勇护院这很正常,但武力值一般,好在家主府的一千兵勇护院是精心培养的,装备和武力值都有保证。
农庄都是些手无寸铁的农人,看家还行,真有动乱武力值就不太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