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吴阿娣多大年龄?”
“喔,具体年龄不晓得,看起来有五十好几了,瘦瘦小小的,个子就这么高……”
看门人比划了一下。
徐科长心知不对,丝绸铺的吴阿娣不过三十出头,身材高挑,跟廖公馆的吴阿娣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徐科长不动声色,继续问道:“吴阿娣现在哪里?”
“去年太太一走,吴阿娣就回姑苏老家了。”
“她没有留下来,找个事做?”
“没有,她儿子来接她,就回乡下去了。”
徐科长基本上确定,丝绸铺的厨娘是冒名顶替的。
那她又是什么人,为何要冒充吴阿娣?廖家账房二先生推荐假冒的厨娘,是顺手人情,还是刻意为之?而湖州丝绸铺是敌人的联络点,厨娘藏身在此,又是为了什么?
线索到这里又断了。
徐科长做了一个大胆假设。
如果没人来联络点接头,通风报信的会不会是厨娘?截止到目前,海外特务机构尚未得到消息,以为联络点运转正常,说明厨娘跟海外特务非直线联络,那跟老K会不会是同一条线?
带着诸多疑问,徐科长回到办公室。
他取出了一幅肖像画,画中女子盘着发髻,细长的眼睛,高鼻梁,鹅蛋脸,三十来岁,或许更年轻一些。这是根据保卫人员和周老板的描述绘制的,跟厨娘有七八分相似。
可沪上有五百多万人口,找一个人就像大海捞针。
徐科长把厨娘的画像跟老K的画像,并列放在一起。
特务四处活动,没有经费恐怕不行。派遣组带着大笔资金潜入沪上,就是提供活动经费的。而接头人未出现,经费被卡住了,那敌人有没有别的渠道获取经费?
想到这里,徐科长翻开了“大.轰炸”之后破获的敌特案件。
当时毫无线索,没任何头绪。
还是电讯科的同志出了个主意,说沪上跟海外资金来往频繁,有企业汇款和个人汇款,不如一条一条核查,总能找出蛛丝马迹。当时,电讯大楼的全体职员都被调动起来了,一笔一笔排查,终于发现了几笔可疑资金。循着线索,顺藤摸瓜,一举捣毁了几个特务窝点。
那这一次呢?是不是能采取同样的办法?
徐科长找到电讯科。张科长摇摇头,说:“那是非常之法,几百个人加班加点,不分昼夜赶出来的,工作量太大,不可取。”
“那对后续资金实行监管呢?”
“这个计划已经提上去了,职员们正在培训,具体效果还要看一看……”
徐科长点点头。
从派遣组携带的大量空白委任状可以看出,敌人正想方设法扩大外围组织。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资金渠道很重要,一定要卡住。
“张科长,除了个人汇款,对外贸易商行的资金动向也要注意……”
“嗯,个人汇款金额大或频次高,一下就冒出来了,很容易抓住。而商贸往来资金,就隐蔽多了。若是有人借着商贸渠道,汇入活动经费,很不容易察觉…..”
商量了对策,就行动起来。
徐科长翻阅着资料,想着张阿坤能认出校工老K,那张太太呢?她跟张禀仪生活多年,虽然分开了,可多少能接触到一点吧?
依靠群众,是地下工作的特色。
第二天,徐科长喊了田大旺过来。
田大旺看了厨娘的画像,记下了面貌特征。
“徐科长,是不是再找人瞧瞧?尤其是跟过去有关联的那些……”
“嗯,我正有此意。”
送走了田大旺,徐科长驱车赶到张太太家。
张阿坤和张太太都在家。
看到厨娘的画像,张太太沉吟了片刻。
“徐同志,这个人有点印象,记得很早之前,我跟张禀仪去黎公馆做客,正好碰到黎鸣之的学生出来,就注意看了一眼。其中,有一位女子身材高挑,眼睛细长,微微上挑,气质很高雅,会不会是她?”
“黎鸣之的学生?”徐科长心里一动。
张太太回忆了一下,说:“后来,在一场舞会上,又碰到了她,正跟一位青年军官跳舞,张禀仪说那是黎鸣之培养的高材生,叫蒋如云,最擅长化妆,有一次,连老师都骗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