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跟田大旺说:“一个二个都成了国家的人,再也不属于咱们的小家庭了……”
“梅英,不是还有我跟三子吗?”
田大旺还是那么乐观。
孙梅英瞅瞅地图,想找到西南某地。
老何家的有才也在那里,没准还能碰面呢。大旺说,最难啃的成昆铁路通车了,坐上火车就能去看五一,方便得很。
可方便归方便,还是太远了。
*
在盼望中,迎来了“国庆节”。
这天上午,田小苗住进了军区总院。
柳冬生和孙梅英焦灼不安。
到了晚上,田小苗顺利地生下了一个女婴。
“甜甜……”
柳冬生抱着女儿,小心翼翼的,咧着嘴笑着。
田小苗一脸疲惫,可幸福的感觉溢满了心头。
甜甜出生了,生活变了个样。
田小苗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家务活儿多了,不再是甜蜜无比的二人世界了。柳冬生肩上的担子也重了,可心里格外踏实。
“小苗,你好好休息……”
柳冬生请了假,照顾小苗和甜甜。可初为人父,哪里懂得这些?
孙梅英很有经验,手把手地教着。
柳冬生学得很认真,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父亲。
可未等娃娃满月,秋冬集训开始了。
柳冬生离开了京城,心里很愧疚。
训练之余,就朝京城方向望一望。那里有小苗和甜甜,有一个温暖的家。这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放在心上。
这时,柳进原赶了过来。
他要在京城呆一个星期。
部队那边有了变化,各大军区实行对调,人员有很大变动。柳进原倒是雷打不动,还在研究所当主任。他组织编写了一本书,是关于战略战术的,未公开发行,仅供内部参考。这趟过来主要是开会,顺便看看孙女儿。
抱着甜甜,柳进原高兴得不得了。
还开玩笑说:“这辈分一长,就觉得自己老了……”
他今年五十四岁,由于长期锻炼,一点都未发福,看着很精神。尤其是跟昔日的战友比起来,还很年轻。
*
柳冬生回来时,已是十二月底。
甜甜会笑了,裹在襁褓里,咿咿呀呀的。小苗说,这娃娃嗓门大,声音洪亮,长大了没准是个歌唱家。
田小苗也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她恢复得很好,甜甜一满月,就去上班了。还把坐月子期间拉下的功课,都补上了。
一九七三年,就这么过去了。
这一年,变化很大。
运动告一段落,重点解决吃饭穿衣问题。
优质杂交籼型水稻培育成功了,跃居世界领先地位。防止马铃薯退化的途径找到了,大大提高了产量。从国外引进的化工、化纤设备相继投产,各地建起了化肥厂,生产氮肥、磷肥、钾肥、尿素等等,对农业促进很大。化纤厂也铺开了,尼龙、涤纶上市了,布票定额也上调了,卡得没那么严了。尤其是沪上轻纺工业发达,想买就能买到,若是没有布票,还有议价的。(注1)
农村的变化更是喜人。
教育、医疗、卫生体系都建立起来了。每个大队都有小学校,是免费的,入学率达到了90%以上,公社有初中和高中,学杂费很便宜,只要想上就上得起。医疗卫生下沉到了农村,公社建了卫生院,村里设了医务室。
报纸上说,这些年培养了一百多万名“赤脚医生”。
这是什么概念?
全国各地,每个生产队都有一名赤脚医生,背着药箱下到田间地头,一边劳动,一边给社员们看病。基层医疗,以预防为主,包括卫生常识普及,流行病防治等等。小病在村里解决,大病去卫生院、县医院,甚至更高级别的医院,一层一层分级管理,建立起了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
老家那边来信说,爷爷奶奶身体很好,就是腿脚有点不灵便。兰子是赤脚医生,去县里培训过,输液、扎针、拿药都很在行。
这就是时代所留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