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注意安全。”赵明石有些不舍,但也没说什么。
陆夏音是在舅舅家里过的年,柳存志一家五口挤在家属院里,妻子名叫彭悦,是个温婉的女人,最大的儿子柳浩文不过十四岁,二儿子柳浩凯十岁,小女儿柳来依六岁。
陆夏音带着女儿一去,家里就拥挤多了,但谁都没有说什么,反而尽力让陆夏音和女儿过得舒服。
家里的三个小孩都很喜欢叶初,时常抢着抱叶初。
回来的头一天,陆夏音和舅舅舅妈互相过问了近况。
这才知道舅舅一家因为被人举报在1972年下放,三个月前才回来。
陆夏音把自己的情况三言两语带过去,彭悦听了叹息一声,下乡的知青在当地结婚又回来是常有的事,总有这样那样的原因,她不好评价。
去了舅舅家后没几天就过年了,柳存志一家虽然住在首都,却是地地道道的南边人,过年还是保存着南方的传统。
年糕和发糕还是要做的,彭悦花了好几天时间总算把要买的糯米粉和面粉买齐了斤两,红糖也买了。
他们住在筒子楼里,不像乡下可以用大锅灶烧,只能用蜂窝炉蒸。
蒸了一个白天,年糕和发糕总算熟了。
四个小孩子挤在一起围着蜂窝炉,一边烤火,一边眼巴巴地等着分到点吃的。
彭悦从锅里取出两个发糕,一人一半掰给他们。
年糕是不能吃的,得等到正月初二才能吃。
分完了发糕,炉里还有火,便给烧水锅里添了水,放了上去。
底下再用火剪塞进两个红薯,烤红薯吃。
柳来依还在襁褓时就跟着父母下乡,根本就没正经地过过一个年,眼下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乖乖地守在炉边,一步也不肯挪动。
她以前也知道过年好,过年可以吃到肉包子,却不知道原来过年还可以吃到这么甜的发糕。
柳存志接替彭悦看炉子,彭悦则去了厨房准备年夜饭。
陆夏音照旧去帮忙,年夜饭的鱼是一定要的,一条三斤的鲈鱼,破开肚子去除内脏,切了葱段姜片塞进鱼肚,加入料酒腌制半个小时后放到锅上蒸。
调料不太充足,只有盐和酱油,葱白和辣椒切丝,等鱼蒸熟了,再铺到鱼身上,舀一勺热油淋上去,香气四溢。
整个厨房里都是鲈鱼的香味。
几个孩子也不忙着吃发糕了,纷纷挤到狭小的厨房里。
叶初也迈着短短的腿跟在身后。
柳浩凯搓着手,咽了咽口水道:“妈,我能先夹一口鱼吃吗?”
彭悦道:“去,猴急什么,等上桌了再一起吃。”
听到她的斥责,柳浩凯立即蔫了下来,只敢眼巴巴地瞅着鱼。
彭悦又道:“浩文,你领着弟弟妹妹去外面烤火。”
“哎。”柳浩文应下,领着几人出了厨房。
堂屋中间放了个火盆,柳存志坐在小凳子上,搓着手烤火,见几个孩子垂头丧气地过来,招了招手道:“到爸爸这里来,红薯烤好了,爸爸掰给你们吃。”
他底下放着一个托盘,放着两个烤得黑乎乎的红薯,一掰开,热气和香气扑鼻而来。
几个孩子闻到味,立马又兴奋起来。
柳存志高声道:“别急,吃完了再烤。”
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几道年夜菜终于被端上了桌。
一道清蒸鲈鱼,一道赤小豆炖油炸猪皮,一道笋丝虾煲,再有一大锅汤。
四道菜七个人吃虽然少了点,但分量足。
谁也没饿着,一家人其乐融融。
吃完年夜饭,陆夏音陪着彭悦收拾厨房,柳存志领着几个孩子讲故事。
他讲的是从父辈传下来的故事,讲他小时候怎么过年,讲舞狮,讲唱曲。
几个孩子没看过也没听过,听得如痴如醉。
一直到爬上床睡觉,叶初嘴里还念叨个不停,复述了一遍又一遍柳存志讲过的故事。
陆夏音哄了好久才哄她睡着。
叶初睡下后,陆夏音起来上厕所,舅舅的房间还亮着灯。
她轻手轻脚走过去,却冷不丁地听到舅舅和舅妈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