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讨论开始。
线索卡片里,终于有提到一个“有人目击身轻似燕的老人,站在皇宫的屋檐上”。好不容易有一个和自己相关的信息,姜思思不用别人问,马上就介绍了自己师父的生平事迹,事无巨细。
然而所有人的第一个念头,却基本都是“她真不会说谎”。
剧本杀里的人,几乎不可能没有秘密。
第一轮的介绍中,他们都是有所隐瞒的。虽说侠客是边缘角色,但大部分的人的故事中还是有提到的,不然也不符合剧本杀应有的设定。
边缘更多是因为没有必要的证据。他们不说,只是因为能不说的,自然尽量不说。
不然怎么知道一会儿会不会自己把自己卖了呢?
而说谎的精髓,就在于半真半假。
太严密的体系,反而像是临时编织出的假象。
再加上,虽然现在的姜思思换了个人,但是她爱装爱演的性格已经深深成了众人心中的一部分。
现在又是一个这么好的表现机会,根深蒂固的印象作用之下,让人觉得她没在演是很难的,大多都是觉得她“换了一种自然的方式在演”。
演得更高级了一些。
于是,对于姜思思的话,所有人基本都是半信半疑的。哪怕她只说一句话,他们也是半句真半句假地保留分析。
不得不说是一种“一分为二看问题”的错误实践方式。
第二轮私聊时间到。
刚刚已经发过言的姜思思,正踌躇着,想着如何把这一轮也混过去。
却不料秋明站到自己的面前。
第13章 会有人不想赢吗?
秋明神态自如,姜思思虽不知来者何意,也只能随机应变,只当自己是调查中的分母。
她明白众人对她的不信任,但也没办法。这种情况下,越说“我说的是真的”,看起来反而越假。
意料之外的是,秋明抛出的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商讨。
大多是围绕着已经讨论出的结果,如“烟花其实是兵变之号”“玫瑰是关键信物”等既定结论。
而秋明的心思也很简单,一是想探探姜思思的底。就像每一个女主角一样,别人惹事我无所谓,但自立自强,回回得胜却是必须的。
同时就是,她刚刚的集体讨论时,她藏了一张线索卡片。
现在就在她的本中夹着。
规定中是可以藏线索的,但是如果明晃晃地说出来,必然引起怀疑。
巧妙的藏起来的方法大致就是,在说完两个信息点后,提起第三个争议性强的,半真半假的信息,大多数人就会被引入讨论之中,而忽视了现在的环节,以为已经完成。
陆榆年意识到她的举动,但没有细问。
隐瞒的同时,代表自己无法直接获得相关信息。因此她也是来不动声色地确认一下。
她隐瞒的卡牌名为“闹鬼传闻”。liJia
【有黄玉岗居民表示,在傍晚时,远远看到一个老人的头漂浮。仔细一看,才知道是老人的衣物融入奇异的金色花海,因而难以分辨。】
金色。
但答案会如此简单吗。
一方面,这么浅明地用一张卡片表示出来,那么岂不是谁抽到了卡片,谁就获得了胜利?甚至说,最压倒性的局势就正如现在——拿到关键线索的人隐藏了信息
但另一方面,结尾部分还设立了争抢的环节。所以倒也在机制上留有悬念。
她在大学期间对心理学有一定的了解。因此知道有的人可以单凭观察,就获得关键信息。
同时在不断地观察别人的选择中,更难免会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怀疑。
所以,回到线索本身。
除去目击者的情报,按理来讲,知道老人衣服的颜色,才能进一步确认花的颜色。
再者,夕阳下的光,也可能发生使物体本身的颜色,在视觉上发生偏移。
结合姜思思之前的叙述,秋明自然问道:“我这里写着,我在后花园隐约看到了一个仙风道骨的白衣老人,会是你的师父吗?”
“应该是。”姜思思想了想答道,“我这里说,师父一直都是身着白衣。感觉像是那种标志特点吧,不然不方便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