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是,发现敌军离去之后,她一个得意忘形,将树枝荡断了,“骨碌碌”沿着山壁滚到了崖底。
不幸中又万幸,她没把自己摔死,只是受了些外伤。身上的火种伤药也都没丢,在崖底歇了几日,已经恢复了力气。
然而这崖底四周的石壁极为光滑,没有绳子作为保命索的情况下,徒手攀爬,无异于再次挑战老天爷对她这条小命的耐心。
陈慈在崖底呆了数日,每天四处溜达,试图从山中绕出去,却始终一筹莫展。
直到那一日,她追一只被她击伤后奋力逃跑的野兔子,追到了一块隐蔽的大石头处。
那石头周身布满青苔爬藤,绿油油的,和四周植被几乎融为一体,也难怪兔子都看走了眼,一头撞上去,把自己磕晕了。
陈慈咧着嘴把兔子捡起来,啧啧称奇:
“原来真的有守株待兔这回事,你说你,跑什么?还不是要撞死了给我吃。”
正想拎着兔子去溪边收拾,她突然发现,石头上被兔子撞掉了一块儿草皮,后面竟似有字。
陈慈好奇心大作,把兔子随手扔在一边,抹了抹那石头上的青苔,顺着字清出一竖条,上面写着:
一套厉害的轻功,可以带你离开这里。
看着这列字,陈慈彻底瞪大了眼睛。她掏出随身的小刀,开始清理石头上的乱藤杂草。很快,石头的全貌便露了出来。
字是清瘦楷体,颇有些天盛初期的举子风格。自天盛中后期以来,经数位书法大师对圆楷的融合与推新,现在喜欢写这种瘦楷的人已经不多了。
但更吸引陈慈的,是瘦楷所书内容。
“鸿蒙之初,人性本善。立身以正,清气自盈……”
她喃喃念着这些句子,只觉天地都广阔起来,一时竟忘了自己身陷险境。及至将名为“盈气”和“聚力”的两篇心法全部读完,思绪才恍然又回到了现实之中。
心法之后,记载了一部极为复杂的轻功步法。在步法开头的地方,瘦楷非常贴心地提示到:
若能盈气于渊海,则足以练此步法。步法小成,即可脱困。
也就是说,之前的心法虽有上下两篇,但如果只为离开,其实学会上篇就够了。而先前这位义士,却如此坦荡地留下了整篇,仿佛根本不在意有人会偷学他的功夫。
当真是光风霁月,心胸磊落的高人啊!
陈慈这样想着,一路读到了步法结束,发现落款是:
“上一个掉下来的倒霉蛋 留”
呃……高人还挺幽默的……
落款左侧,已近石头边缘。陈慈鬼使神差地,又清了清贴着石头的山壁,发现山壁上竟然还有字。
这次不是瘦楷了,而是力透纸背的行书,肆意狂放,潇洒不羁。
如果说前面石头上的字应是用什么工具刻上去的,那么后面山壁上的字极像以指写就。这样坚硬的石头,即便用刀子刻,也需要刻书人有一定的内力基础,更何况是赤手空拳地写。此人内力之高,简直深不可测。
这就对了嘛,这样才比较符合高人的境界,想来前面那些都是高人的跟班写的吧。
陈慈这样想着,开始拜读真正的高人手迹。
高人有点懒,总共只写了三行字。
第一行是:万方临游者,无处不可去。
哦,这大约是轻功的名字吧。毕竟能一路游上这般光滑石壁的高明功夫,肯定不可能叫“一套厉害的轻功”。
第二行是:心法终篇。
陈慈本以为终篇应该像刚刚的上下篇一样很长,激动地把后面山壁大幅清理出来。然而所谓终篇,竟只有十六个字。
贤者无誉,智者无咎,仁者无利,兼者无敌。
这是武功心法?怎么听起来倒像为人处世的明言呢?
最后一行字末尾,潇洒地画了一个上小下大、类似酒葫芦的图形,作为这部武功奇学记载的结束。
陈慈读完这些内容,心潮澎湃,再顾不上吃兔子,当场开始打坐修习。
从成功盈气于渊海,到彻底学会万方临游步,她总共花了一个月。
这一个月里,她简直扎根在了巨石旁边。吃在这、睡在这。每天早上一睁眼就是练功,练到晚上困了倒头就睡。除了必要的汲水觅食,一天十二个时辰脑子里满是那步法,连睡觉做梦都在翻转腾挪。
终于,在她掉下来的第三十九天,陈慈彻底掌握了这门轻功。她尝试在山壁上游了几步,简直如履平地。
下篇心法她没有学,因为她想,人不应该太贪婪。她已经有了绝妙的枪法,尚未完全消化精通,没必要再追求另一门奇学,最后反而皆无所成。
但终篇的十六个字,却像刻在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烙印,让人不由自主地时时拿出来咀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