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田礼是“祈年”(祈求丰收)的礼俗之一。又称“亲耕”,寓有重视农耕之意。
后宫这些妃嫔都是老人了,之前也大多参加过籍田礼,因此顾华清也没有多说,很快便结束了请安,让她们回去了。
而没有参加过籍田礼魏贵妃那里,顾华清也派了一位老嬷嬷前往永安宫为魏贵妃讲解一二。
到了籍田礼的这天,顾华清换下了平日里的华服珠宝,换上了一身粗布麻衣,跟随贺琮一起前往京郊,参加籍田礼。
贺琮还是第一次见到不施粉黛,粗布麻衣的顾华清,仔细的端详了几眼,笑着道:
“华清生的好,即使是如今这般,依旧是荆钗布裙,难掩绝色。”
顾华清被他夸的有些脸红,由于近日要进行农桑之事,顾华清连妆都没有化,再加上这一身灰扑扑的麻布衣衫,再好的颜色也要折损大半。
况且她的容貌本就算不上绝色,后宫中还是两位贵妃容貌最盛,今日出门时顾华清看了眼她们两个,那才是难掩绝色。
顾华清忍不住笑道:“陛下大概是还没见到两位贵妃,我这可算不上绝色。”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往前走,贺琮伸手牵住顾华清的手,提醒她注意脚下,随后又低声道:“两位贵妃貌美,于我却只是寻常,而华清于我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万千欢喜,自是人间绝色。”
顾华清白净的脸微红,这人自从除夕夜以后,就仿佛开启了什么开关一样,越发的会说话了。
顾华清被贺琮牵着的手轻轻回握了一下,掩在发丝下的耳垂微红,在贺琮又想开口的时候,突然道:“陛下,到了。”
京郊已经摆好了祭坛,文武大臣都已经等在此处,贺琮便只好将想要说的话咽回去,无奈的看了一眼顾华清,正了正神色往祭坛而去。
顾华清看着贺琮无奈的神色,难得调皮的眨了眨眼,随即也微微正色,和贺琮一起,又是一对端庄自持的帝后。
他们身后的众位妃嫔虽然听不清陛下和皇后娘娘到底说了什么,但是看到他们交叠的袖子和亲近的氛围,还能有什么不明白的。
只不过看的太多,她们现在都已经麻木了,连酸一酸都觉得是白费力气。
祭坛上,贺琮祭拜过天地,便正式开始了籍田礼的重要一步“亲耕”。
贺琮带领着文武百官亲自下地耕种,虽然看着手法不太娴熟,但是倒也有模有样。
顾华清她们这些后宫女子不用亲自下地,而是跟着一些农妇采桑织布。
说到织布,便不得不提大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昭惠皇后了。她在成为皇后以后,亲自参与了改良织布机,让原本笨重的织布机变得灵巧方便,大大提高了效率。
越是了解这位老乡的事迹,顾华清就对她越是佩服。
谢令姜并没有做出什么改变历史进程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她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尽力改善百姓的生活,提高女子的地位,帮助这些贫苦的劳动人民,这同样是无上的功德。
籍田礼其他的妃嫔都参加过,对于织布什么的也会一些,唯有顾华清和魏贵妃两个新手身边跟着两位农妇,指导她们。
大概是碍于顾华清的身份,指导她的妇人有些束手束脚的,顾华清冲着她温和的笑了笑道:“你不必紧张,把我当成一般人就好,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不知是不是顾华清的话起了作用,那位妇人确实放开了一些,涉及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也说的头头是道。
顾华清慢慢上手以后,速度便快了起来,看了看一旁的魏贵妃没出什么问题,便放心了,还有时间和妇人说说话。
顾华清的态度温和,也让妇人慢慢放下心来,看着顾华清有条不紊的织布,开口称赞道:“您可真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我们村里的小姑娘都没有您学的快。”
顾华清手中不停,笑着道:“再聪明的学生也需要好的先生,也是你教得好,我才能学的这么快。”
得了贵人的称赞,那妇人脸上的笑意更明显了,她可是得了皇后娘娘称赞的人呢。
回去以后妇人还和村子里经常一起说话的妇人们称赞顾华清。说皇后娘娘不仅长得好,还温柔又聪明,而且还夸奖了她,让其他的妇人好一番羡慕。
说回如今,结束以后,顾华清与其他妃嫔在另外一间房内小坐。
众人都是许久没有做过这种活计了,一时之间倒也有些新鲜,聚在一起评论起各人织出来的布。
顾华清笑着看着她们排名,朝云从外边进来,低声在顾华清耳边说了几句话,顾华清面上露出喜色,和其他妃嫔交代了一声,带着朝云出了门。
德妃看着顾华清急匆匆的出门,心中微微一动。
顾华清的一座庄子就在京郊附近,顾华清今日参加籍田礼,便把朝云带来,让她去庄子上看看她之前交给他们的红薯研究的如何了。
朝云方才过来,说的正是之前她交给庄子上的红薯的事情。庄子上的老农已经将红薯的种植方式研究出来了,之前种了一批,如今已经收获了。
听庄子上的管事说收获颇丰,庄子上的老农都被这产量惊讶了。
这还是在冬天种下的,并不是太合红薯的生长习性,虽说是种在庄子上的暖棚,但是这样都能有这般的产量,若是按照农时来种,岂不是产量更高。
庄子上的管事本来准备往宫里报,正好遇到朝云过去,十分高兴的描述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