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极品的幸福生活——凡间小妖
时间:2022-03-28 08:11:21

  小山谷因为地势的原因四季如春,这里还有宝珠专门为白貂种的一些药草,目前长势很是喜人。
  这里还有唐石头和唐宝珠抽空建的三间草房子,一家人刚好够住。
  虽说要搬到山上住段时间,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搬上来,一些东西该藏的藏,该搬的搬。
  之后的几天唐家人每天进进出出,少数一些发现的人也没心情管他们。
  唐石头倒是和里正说了如今情况不太好,如果可能可以到山上避避,不过这种事情没那么容易,大部分人都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可能那么背。
  说不定那些流民和黄巾军还没到他们村子就被朝廷镇压了呢,说不定那些人不抢他们呢,毕竟他们这么穷。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会是那个例外,都不愿意离开家,以至于如今村中除了人少了点,都躲在自己家,其他的和平时没什么不同。
  里正倒是觉得唐石头说的有理,可他是里正,要考虑的事情更多,只是隐晦的把可能会有危险,最好藏到山上一段的时间说给各家老人,其他的他也没有办法。
  随着时间过去,最开始有相邻的村子来借粮,今年的收成本就不好,加上如今的乱象谁敢把粮食借出去。
  可总有一些是不得不借的,比如闺女嫁到了邻村的,亦或邻村姑娘嫁到上河村的,或许是别的关系,总之在第一次有人跑来借粮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来了。
  不管借还是不借,家里都少不了吵闹,还有因此闹得兄弟失和打起来的,若非里正到的及时,真就要出人命了。
  在其中一家人因为不愿意借粮被亲戚强抢了粮食后,不但借粮的人,黄巾军也出现了,这一次他们不再躲在一边看,而是大大咧咧的开始要银子,不给就抢。
  等里正带人赶到的时候已经晚了,那户人家里被砸了不说,人也受了伤,里正的脸色很难看,可朝廷不出面,他能做的只有组织村里的青壮年开始巡逻。
  唐老头这次几乎没有过多迟疑,在村子里有人被黄巾军抢后,当机立断,带着家里人在半山腰的地方找了个住处。
  和唐老头一样的老人还有几个,他们经历的多,知道一旦兵祸起来有多么可怕,那些人可不会给你讲什么仁义规矩,可惜更多的人觉得事情不会坏到那种地步。
  生活在山脚下的人对他们来说,大山就是他们的依靠,只要大山在,他们就有希望。一些关系好的人家是互相帮忙,找了一个地方住在一起,好在之后互相照顾。
  从有人被抢之后,事情就越来越严重,上河村开始出现流民,少的时候还无所谓,可以凭借着巡逻队拦住他们,可很快他们就拦不住了,大量的流民涌入了上河村。
  上河村也乱了起来,有家被抢了无奈之下前往附近的村子向亲戚家求助的,有加入黄巾军热血上头跟着一起起义的,还有想要望县上跑的,家里安然无恙的寥寥无几,也都是一看就是穷的没有什么好抢的人家。
  这一切都和已经躲到山上的唐家没什么关系,唐石头担心山下的情况,会时不时的下山看看,唐发财则到和他们离得近的村人住处去帮帮忙,互相交流一下信息。
  就在众人的焦灼之中,终于等来了好消息,山下出现了朝廷的兵马。
  朝廷兵马不是黄巾军这种乌合之众所能比的,没过几天,附近几个村子的黄巾军就被清理干净了。
  整天盯着山下的唐石头是第一个发现的,他专门在山下待了两天,确定不论是流民还是黄巾军真的走了之后,上山通知大家。
  等到村民们欢喜的下山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有些人家只是被闯了门,一些人家则是被打砸一空。
  在众人心中本该被糟蹋的一塌糊涂的唐石头家,反而没有受到太大伤害,除了一些门框出现了打斗的痕迹其他的都还好好的。
  就连唐家自己人都没有想到,自家的房子还能好好的。据一些没有离开村子的人说,之前住在唐家的一位官老爷,因此唐家才能这么完好。
  唐家人欢喜之余就开始收拾家里,接下来两天村子里各处都没有停歇,躲到山上的还好些,走之前家里的东西不是搬走就是藏了起来。
  一直躲在家里的就要惨些,黄巾军本来就是底层的穷人家闹起来的,参加进去的都是些什么人可想而知。
  进了村子后,自家有在里面当黄巾军的还好,看看家里不像是有钱的就走了,那些躲在家里装死的,似乎都被黄巾军肆虐国一遍。
  有银子的抢银子,没有银子抢粮食,若非没几天就有朝廷的人杀来,恐怕家里的女人都要遭殃。
  家里收拾好后,村子里有几户人家陆续开始办白事,经历了这场灾祸之后,总有一些不幸运的人没能挺过去。
  唐宝珠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她和王金银作为村子里唯二两个大夫,更是忙的脚不沾地,也幸好在山上的时候,宝珠又存了一些药材,不然还是件麻烦事。
  等到一切彻底安定下来已经是半个月后,本来就是干旱,又经历了兵祸,田里的庄稼算是彻底毁了。
  一些刚刚种下小麦的还好,赶紧补苗还能补救,种稻子的就要惨些,差点没哭死。
  送走了又一个前来借银子的人,唐石头皱起眉,或许是都觉得他家房子好,加上唐家人躲起来的早,就有人认为唐家有银子,陆续就有人前来借。
  唐家是有些银子,可银子大头都是两个闺女的,唐石头夫妻就靠着田里的几亩地,每年能有多少产出,一清二楚。
  也就是当初因祸得福认识了陈家,救了陈家少爷得了笔银子,这些年下来也花的差不多了。
  闺女的银子是她们的,唐石头不会动,可他说家里没银子,也没人信,毕竟大家都看着唐家人基本不怎么下地,又三天两头往镇上县上跑。
  来唐家的人也都是赶着马车,一看就是富贵人家,能和这样的人家来往,唐家怎么可能没钱呢。
  借吧,村子里这次遭难的不是一家两家,他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不借吧,彼此都是亲邻,抬头不见低头见,人家都堵上门了。
  最主要的是唐家这次在灾难中受的损失最小,就有一些心理不平衡的人,想要找点事,觉得唐石头当初不够意思,知道会有起义军到村子里都不说声,这个时候他们统一忘记了之前里正的暗示。
  村子里的风言风语,都在说唐石头一家自己跑了,不顾邻里。就这样没两天就把唐石头弄烦了,干脆连夜和几个好友道别了一番,打算带着家人到县里住两天。
  与此同时,唐发财也接到了县学的入学邀请,在得知之后,惊讶的差点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虽说考中秀才,可若不是学问特别好的,是没法进入县学的,进入县学读书对读书人来说有诸多好处,不但如此更可结交一些人脉。
  能在县学教书的先生也都不是一般人,若是得了哪个先生的赏识,日后在科举上也更加顺利。
  而且当初魏谦的成绩比唐发财好,他就是在县学读书,唐发财的成绩进入不了县学,又没有关系,为此两人曾经遗憾不已,只能每旬回家时相约一起,平时探讨学问也多是书信往来。
  现在唐发财知道自己能去县学读书,最高兴的就是又能见到好友了。
  唐家人知道后也都十分惊喜,唐石头问过儿子县学和普通私塾的不同之后,若有所思,怀疑是赵辰帮了儿子,可这种事也不好直接去问,只能默默记在心里。
  如此一来,唐家人更要住到县里去了。
  ◎最新评论:
  【撒花】
  【撒花】
  【撒花撒花】
  【撒花】
  【撒花】
  【好看好看,追平了】
  【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
  -完-
 
 
第83章 、来信
  ◎实在是太无聊◎
  县里已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几乎看不出来被黄巾军攻击过。
  除了偶尔能从人们的口中听到那些天的惶惶不安,县城已经和往日一样热闹繁华。
  搬到县里来,最不高兴的应该算是宝珠了,她还打算再种一些药材呢,结果就要搬到县里来了。
  唯一庆幸的是在察觉不对之前,一些成熟的药材已经被她卖给了回春馆,剩下那些还需要的时间的也被她挪到了小山谷。
  县里这座院子还是当初常大虎送的,这些年除了偶尔会在这里歇下脚外,平日大多是没人的。
  如今唐家人搬来,少不了有好奇的左邻右舍前来打听,等听到他们是从乡下搬来的后一个个立刻冷淡了起来。原本热情攀谈询问的人,没一会就走了七七八八。
  唯独左边那户邻居留了下来,这家人姓于,家里是两个儿子一个闺女。于家男人是在外跑商,家里常年是于王氏守着孩子。
  于王氏性子开朗,没一会就和王春花熟悉起来,她担心大家都这么走了,王春花心里不好受,凑近了一些,小声道,“不用理会这些人,一个个自己家都吃不饱了,还看不起别人。”
  王春花本来就没觉得有什么,这种捧高踩低的人她见的多了,这会听到于王氏的话,好奇的道,“县里人不都很有钱吗?怎么会吃不饱?”
  于王氏哈哈大笑起来,“我说王妹子你可真有意思,谁告诉你县城的人就有钱的,实话告诉你,就咱们这胡同一共六户人家,三户都把房子租出去了一半,补贴家用,所以别看一个个出去体体面面,实际上日子也过的艰难。”
  之前王春花就听说过县城里能够租房子,她当时还没想过自家能在县城里有房子,心想啥时候她也要在县里租个房子住住,现在一听说是和主家合租,光是想想她都觉得受不了。
  好奇的问,“两家人住在一起能合得来吗?”村子里一家人住在一起,还整天妯娌不和,孩子打架的,这不是一家人,不更得闹翻天了。
  于王氏不在意的笑笑,“吵吵闹闹的过呗,有什么办法,没有那么多银子,不把房子租出去,一家人吃什么,喝什么?”
  想到这里,于王氏迟疑了一下,问道,“你们既然搬到县城里了,日后肯定不可能再在老家种地了,那想好弄什么营生了没有?”
  王春花还真没想过这点,她只知道家里不缺银子,前段时间唐石头忙完回来,带了几十两银子,说是在外面赚的,家里现在的银子加起来有小一百两,加上分家后她还没为银子发过愁,这会还真没想过靠什么为生。
  至于小闺女挣的钱那都是闺女自己的,很早之前唐家就有这样的习惯,谁赚的钱是谁的,赚多赚少都看他们自己的本事。
  大闺女脑子里有不少菜谱,小吃,小闺女一手医术不错,加上时不时救人或者采药赚的钱都不少,这两个闺女不用他们操心。
  也就是要顾着读书的儿子和家里的吃喝,用不了太多银子。
  这些想法在脑海中一闪而过,王春花笑了笑,“还没想过呢,等看看县城里的情况再说,这么热闹的地方,总不至于连养活自己都做不到吧。”
  于王氏欲言又止还是没有说出来,隐晦的道,“其实县城里也不都是有钱人,有些人没门路,又要生活,就是靠在码头给人抗货,或者是在外面支个摊子,勉强也够日常开支。”
  王春花点点头,早些年唐石头在县里找活的时候,也去过码头。
  昌平县不是多水的地方,但有一条很大的运河,使得昌平县比别的县要繁华一些。
  当初认识陈老板就是码头上,对昌平县的码头的情况,唐石头说不定比一些县里的人还要清楚。
  两人小声说这话,另一边唐发财和唐小鱼在帮忙搬宝珠的东西,宝珠个人的日常用品并不多,但她的药材和制药的工具不少,三人好一番忙碌。
  有于王氏的帮忙,王春花很快就融入了县里的生活。
  唐石头在外面忙碌,唐发财去上学,一时间宝珠姐妹两个就有些无聊了,她们家不需要姐妹两个干活,也不用整天把女孩子关在家里学针线,百无聊赖下,两人就折腾起了吃食。
  有唐小鱼在,永远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新鲜吃法,从煎炸烤蒸煮,到炖焖溜爆熏,唐家的院子天天传出不重样的香味,引得附近的左邻右舍差点没馋死,不少人都觉得唐家应该是要开个小饭馆了。
  就在胡同里人都等着唐家的小饭馆开张,好去一饱口福的时候,唐石头再次回家,给了两个闺女一人一张房契,都是在县里较好的位置。
  看清上面的内容后,唐小鱼高兴的差点蹦起来,她盼了好久的店铺总算买下来了。
  之后的时间,唐小鱼每天都拉着娘和宝珠去看两家店铺,商量都做些什么,又要怎么装修,完全没了前几天的无精打采。
  唐宝珠在看过自己的店面,又见姐姐似乎对经常很有兴趣,干脆就把店铺给唐小鱼经营,她每年只拿五成的分红就好。
  小姐妹两个私底下商量好了,才去告诉父母。唐石头夫妻虽然惊讶她们这么干脆做了决定,也没说什么,让她们自己拿主意就好,若是碰到为难的地方就回来告诉爹娘。
  有了爹娘的支持,唐小鱼越发高兴了,脑海中一个个念头冒出来,最后又都被她一一否决。
  昌平县的地理位置和人们的收入水平,注定了这里不可能开那种特别高大上的店面,如此一来不如就从小处做起。
  在思考再三后,唐小鱼决定先稳当一点,于是开了一家杂货铺,一家粮店。
  不论是杂货铺还是粮店都没那么容易开起来,唐小鱼就干脆先开粮店。
  粮店其实并不算特别挣钱,但对老百姓来说是必不可少,有粮店在,他们也不怕再次出现之前那种情况时,因为没粮而饿肚子。
  可是唐家并没有自己的佃户,他们家一共就六亩地,还要包括唐宝珠那三亩没有养好的药材地。
  光是开头怎么弄到粮食就是个大问题,加上他们家又是乡下来了,那些粮商在不知道他们的实力之前,也不敢把粮给他们。
  若是直接买下来,要花费的银子对现在的唐小鱼来说就不是小说,在她考虑是问宝珠借还是干脆把粮店先停下,等到杂货铺弄好后再开粮店时,遇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熟人霍池。
  在唐小鱼和霍池相遇是,宝珠接到了王老大夫的信。
  随着信一起送来的还有几本书,来送信的是陈家人,他并没有立刻离开,显然是在等回信。
  这还是王老第一次单独给宝珠写信,让宝珠这些天郁闷的心情好了一些,打开之后看到上面王老提到他要去庐州,估计一年半载回不来,干脆就把王氏医典的手抄本托人送来,叮嘱好宝珠定要好好看。
  除此之外倒没说别的,宝珠蹙眉沉思了一会,在当初说起王家的医典时,王老还说过这是王家的宝贝,一般不会外传,自然也不会有手抄本的存在。
站内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