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诏之后,还未等京城百姓沸腾,便又有一道天子罪己诏,称身为人子,不能事孝,反与生母兵刃相见,枉读圣贤之书,有愧于天下臣民,故请辍朝十日,入佛堂斋戒忏悔,以平息上天之怒。
秋芜知晓元穆安是个言出必行之人,既说要斋戒,哪怕拖着受伤的躯体,也定会践行承诺。
果然,到傍晚,宫中传出谢太后薨逝的消息的同时,亦有元穆安送来的信,告诉她接下来十日,他将独守佛堂,无法给她写信。
谢太后身为母亲,不但始终将自己的不幸发泄在亲生儿子的身上,就连临死,都还要把儿子拖下水。
已背着弑杀兄长的罪名的元穆安,此后还要再加一道赐死生母之罪,一辈子受人诟病。
这十日间,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动乱之后,人心惶惶的气氛中,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天子对一切早有防备,反应迅速,很快就将事情平息,没有伤及无辜。
好在,城中秩序日渐恢复,秦衔遂让胡大几人出去打听考察了一番各处的宅子。
胡大等人前两日在驿馆已向元穆安派来的金吾卫的人打听清楚了几个有宅子出售的好地方,一得令,连忙一一实地查看,最后,在秦衔与秋芜的商议下,挑了一处位于兴庆宫西南大约三里外的宅子。
皇宫附近自然住的都是皇亲贵戚、文武百官。许多朝臣为了赶早朝,都住得离皇宫极近,因而这附近的宅子价格亦高。
秦衔没什么家底,为官亦只有一年有余,攒下的银两不算太多,幸而这次打了胜仗,元穆安赏他千金,这才让他不至于囊中羞涩。
然而,为了尽哥哥的一分心意,将更多钱财留下给妹妹当作嫁妆,他只挑了一处带花园的三进院子做府宅,与同品级的官员相比,称得上十分朴素。
秋芜本不赞同,但他坚持说,自生父母与养父母相继去世后,他便明白了钱财只是身外之物,家人平安方是最重要的,她想,等将来她也有了俸银,再给哥哥换一处宅子,遂没再反对。
十日里,兄妹二人搬入新宅,又买了几名仆从,安顿好一切,便算是在京城有了自己的家。
十日一过,元穆安自佛堂出来,重新恢复朝会,处理政务。
凉州将士们的奖赏一一定下,秦衔如期被调入兵部任兵部侍郎。
眼看一切都有尘埃落定之势,已被废为庶人的元烨,也终于要在官兵们的押解下离开京城,前往即将幽禁他下半辈子的皇陵。
第91章 大牢
◎以后,我同他就再没有瓜葛了。◎
与处理当初的元承瑞和元照熙相比, 元穆安对元烨这个意图当街杀死他的幼弟的惩罚,已算是格外厚待了。
就连百姓之中,都有不少人唾骂九皇子是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
要知道, 这两年里, 不论元穆安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是否另有目的,他对元烨的关怀和照顾, 被所有人看在眼里, 就连民间的百姓都知晓,九皇子是陛下最宠爱的弟弟。
秋芜思来想去, 还是给留在宫中的元穆安写了一封信,恳请他允许自己在元烨离京之前, 最后前去探望一次。
为让他安心, 她特意写明,此番探望只是念在容才人的情分前去相送,往后再不会同元烨有任何瓜葛。
元穆安的答复直到第二日清早才来。
传话的是海连,他带着另外两名太监护送秋芜来到看押元烨的大牢外。
与先前看押七娘的那处刑部牢房不同, 这一处牢房设在皇宫附近一隅,位置隐蔽,看守森严,专用来看押朝廷要犯, 尤以皇室宗亲为主。
牢房之外, 数百名禁军侍卫将四下围得水泄不通, 就连穿着太监袍服, 戴着甘泉殿腰牌的海连都被拦下, 直到取出元穆安的亲笔手谕, 方得入内。
一名神情肃穆的侍卫领着秋芜绕过重重厚重的牢门, 进至一间幽深的牢房外,垂首道:“娘子有两刻时间,在下就侯在外面,若有事,只需唤一声便是。”
秋芜垂首谢过,待他退出去,方转身打量身处的这一处牢房。
不知是不是因为这是专用来关押皇亲国戚的地方,尽管是牢房,但四下的布置陈设却不显破败。
虽每一间牢房皆三面围墙,但开牢门的那一面,则都有一扇窗用来透气、透光,将整个大牢照得敞亮不少。
牢房之内,亦打扫得干净整洁,因是冬日,地上还铺着厚厚的毛毡,毛毡之之侧再设卧榻、桌案、烛台等,不但有杯盘、茶盏、酒壶,甚至在牢房的一角,还以木墙、帘幕隔出了一间小小的恭房来。
与一般的牢房相比,这里算得上安逸舒适。
然而,对那些过惯了钟鸣鼎食、长戟高门的奢靡生活的皇室贵族而言,住在这里已能让他们感到极大的落差。
要知道,在当初的毓芳殿,最次等的洒扫宫女住的屋子都比这里的牢房宽敞。
墙角处摆着一张稍窄的坐榻,一道瘦削的身影呆呆地倚在一侧,隐没在阴影之下,遮住脸上的表情,仿佛被抽走了浑身的生气一般,对牢房外的动静没有半点反应。
秋芜在一旁站定,细细看了他片刻。
将要十八岁的少年,分明可以过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日子,却偏偏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将自己逼至如此绝境。
“殿下……”她忍不住轻轻唤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