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芜唯恐毓芳殿的其他人受自己牵连,如今知道一切安好,这才松了口气。
至于元烨,她知道元穆安多方考虑之下,不会动他,早些搬出去,远离是非之地也好。
她唯一还要担心的就是宋七娘母女。
若不是受她牵连,七娘和娇娇此刻还好好地在家中待着,眼下也不知怎么样了。
……
承恩殿中,元穆安花了好半晌才平复下起伏的心绪。
明明已经远离了清晖殿,他却好似仍然能够听到秋芜那些如针扎一样的话,一下一下刺着他的心口。
半个月前发现她逃走时,他一直以来的自信和笃定就被撕裂过一次,而今日她回来说的毫不留情的这些话语,又将已然撕裂的内心彻底破碎。
他已不知自己现在到底是何种感受,只是清清楚楚地知道,他不喜欢这样。
然而,不论他的心情如何,该处理的政事一样也不过落下。
不一会儿,左谏议大夫高甫便来求见。
元穆安当即调整状态,让其他人都下去,只请高甫一人入内。
两人要议的仍是追查朝中逆党一事。
先前,高甫听了元穆安的意思,徐徐图之,将其中几个妄图请出元烈,废去元穆安太子之位的朝臣一个个参倒,对剩下几个虽有参与,却非主谋,在政事上又颇有实干才能之人,则一个个恩威并施,使他们彻底屈服,倒向元穆安这一边。
如今,朝中还在暗中为元承瑞和元照熙兄弟二人鸣不平的已所剩无几了。
高甫禀完此事,只觉时机已渐成熟,不由劝道:“殿下,如今逆党式微,几乎绝迹,朝中阻力大减,东宫之位已然稳固,圣上亦已久不理政,为匡扶社稷,振兴高祖基业,殿下是否应早登大宝?”
换做别人,劝太子登基之事,自然只敢从旁试探,不敢这样直白地问出口。
但高甫与元穆安相识于微时,一向有话直说,此刻又只二人在场,这才直抒胸臆。
元穆安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看了眼手里名册上余下的几个名字,沉声道:“逆党的确已除。便是再有人想兴风作浪,也没法一呼百应了。”
高甫猜测他这样说,便是同意的意思,便又说:“既如此,殿下不妨择一吉日,臣等自会想圣上上疏。”
国无二主。自古以来,除非皇帝主动退位让贤,否则,并无皇帝未驾崩,太子便先继位之事。
元穆安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放下手中的名册,轻声道:“还是等年后吧。在正月里挑个日子,还有事未了。”
如今才是九月末,还有三月有余,才到年节。
高甫一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逆党虽除,朝中却并非完全没有阻力。
还有以谢家为首的几个大族在前。他们明面上是元穆安上位的功臣,实则一直觊觎他的权势,想借着他壮大、巩固家族势力。
数月前,宫里宫外便都在传,谢家要将四娘谢颐清送入东宫为太子妃。到上个月,谢皇后更是直接往谢柘的府中送了好几次赏,又请了礼部的人专门查了十月的吉日,俨然已经在操办这门亲事了。
元穆安大约是想等解决了谢家再正式登基。至于如何解决,是顺谢柘的意,娶谢颐清为妻,让谢家延续后宫之主的地位,稳坐外戚第一家的位置,还是另用手段,就不得而知了。
“臣会在除夕当日,带领数位朝臣一同向圣上上疏。”高甫一句话也没多问。
元穆安颔首,留他吃了顿晚膳后,便亲自将他送出了承恩殿。
回清晖殿的路上,他召来刘奉,问:“那对姓宋的母女审问得如何了?”
刘奉道:“宋七娘是否谨慎,不愿透露太多实情,但她说出来的话,倒大多能与臣先前查到的情况一一对上。臣听从殿下的吩咐,不曾用刑,想必还要熬一两日,才肯说实话。”
元穆安点头:“此事不急,便是等三五日也无妨。”
将那对母女抓入大牢时,他便提前吩咐过不要为难,更不要动刑。
一来,他知道秋芜在乎她们,若做得太过,恐怕要让事情更麻烦,暂且留着反而能牵制她的心绪。二来,他留着这对母女,还有别的用处。
刘奉领命下去,剩元穆安继续往清晖殿的方向行去。
夜幕之下,一盏盏烛火将那座熟悉的宫殿照得恍如白昼,无数道幢幢人影里,元穆安仿佛能看见印在心里的那一道。
就在不久前,他曾吩咐康成准备些女子的衣物,放在他就寝的西梢间中,如今,那人已被他安置在西梢间里。
康成借着灯火飞快地侧头打量他一眼,问:“殿下,可要往梢间去歇一歇?”
元穆安才要点头,不知怎的,耳边就响起秋芜的那句话。
“没什么缘由,只是不喜欢殿下,不愿将一辈子都浪费在宫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