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这十里八村的,许多姑娘都和我一样的命运。没几个能够像你继母一样幸运,最后成了正经婆娘的。好多都被人赶了出来,走投无路便只好把儿子女儿送人,那些咬牙养大了的吧,竟然还有人教唆女儿走自己的老路给人当外室。说实话,当初出来的时候,我甚至想过将娴儿丢到邵家,或者送人,总比跟着我强。瞧瞧现在,我为了生计发愁,没时间教养女儿,我真怕以后娴儿也会走上歪路……”
似乎是倒了苦水后齐娘子轻松了,临走的时候眉头也稍稍舒展了几分。王灿荣看着那母女两个的背影,心中有了计较。
来到这个世界这么久,她有时候也在想,在这个女性地位低下的古代,不论是一夫一妻制,还是一妻多妾,女子终究是非常无奈,从小到大被灌输了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只有依附男人才能生活的思想。
王灿荣突然想要做些什么,哪怕不能改变人们根深蒂固的思想,但是能改变小部分人,能把娴姐儿这样的孩子养正那就值得了。
嗯,她要在古代开设幼儿园!而且是女子幼儿园!
第四十章 …
有了这个想法王灿荣便迫不及待地找到了曹飞燕, 毕竟开设女子幼儿园的事她没这个本事,光是资金都供应不上。而且她也听说过曹家是个积善之家, 名下就有个慈善孤儿堂,专抚养那些无家可归的孤儿。
能把孤儿堂和女子幼儿园整合一下,或许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件大好事。
“女子幼儿园?”曹飞燕疑惑不解,显然对幼儿园这个词很陌生,也没什么概念。
“对,幼儿园。咱们工坊招的大多都是女工,其中大部分都是如齐娘子那般, 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但毕竟精力有限,孩子总会顾及不到。不如我们把他们收到幼儿园里来, 这样既能让曹家的好名声传了出去, 那些工人白日做活是也没了后顾之忧。”
王灿荣的想法主要开设女子幼儿园,若有人愿意把自家男孩送过来也可以,只不过要和女孩分开管理。她会请教书先生教他们认字,当然,这自然比不上私塾, 只是简单教教, 懂一些道理知道一些礼数便好。
对于女孩子, 她还想设置一些刺绣啊, 厨艺啊之类的课程。她不求这些女孩子将来有什么大作为,只想让她们摆正思想, 培养她们坚韧的品性, 将来哪怕过得再穷再苦也不会轻易给人做外室。
钱都是靠自己的双手赚来的, 只要有这份心, 就算现在穷以后的日子总会越过越好。哪怕是女子, 也可以闯出一片天, 把握自己的小日子。
她一直认为没有天生的坏孩子,都是家长们没有教育好,没有正确地引导。
到时候她和曹飞燕说一下,凡是工坊工人的孩子,在她幼儿园呆过的孩子,长大后都可以继承父母的工作,到工坊来做活。这是给元老工人们的福利,相当于家里的一个铁饭碗。
她没想过改变这个世界的规则,只想力所能及让身边的姑娘们孩子们过的好点,仅此而已。
听了王灿荣说了这么多,曹飞燕不由得蹙起了眉头。这件事固然好,可是也费钱啊!
王灿荣自然也是猜到了曹飞燕的顾虑,又急急解释道:“当然,我也不会让你损失太大,既然是我的主意我也得出一份力,到时候幼儿园开起来,费用就从我的分红里扣吧。而且我们幼儿园虽然是免费教导那些孩子,但也不能让他们白吃白喝,伙食费什么的还是需要交的,如果家里愿意给孩子们带午饭,那就不会收取任何费用。女孩我们也只教导到十三岁,男孩子教导到七岁,以后如何,是让他们继续读书还是给家里种地,亦或是进工坊工作,自然都是家里长辈决定。”
“女孩要留到十三岁?会不会太久了些?”曹飞燕问道。
“不久,十几岁左右正好是女孩子的青春期,这才是最关键得时候,得需要有人正确引导,不然很有可能走上弯路。”
“青春期是什么?”曹飞燕又问,像个好奇宝宝。她现在越来越喜欢和王灿荣说话了,因为总是时不时弄出点新鲜东西,新鲜词汇。
“额……没什么,就是指女孩十三四岁的年纪。好了别说这个了,你对我刚才的提议如何看?”
“你说得对,这个世道对女子苛刻,若非我投胎投的好,家里就我一个孩子,定不会被父母这样宠着,还有机会继承家业在外做生意。若非如此,我大抵会在家里的安排下寻了门当户对的人嫁了,仰仗着夫君讨口饭吃,说不准还要打发他在外头养的那些外室,清理那些私生子呢。”
王灿荣挑眉,笑着打趣道:“那现在你就不怕崔爷在外头养外室?”
“他敢!若他敢找外室,我就敢找男人,看谁更有能耐!老娘有了钱,有了生意,有了本事,何必还要做小伏低?”
听了这番话,王灿荣的眼睛亮晶晶的,不由赞赏道:“曹姑娘果然活的通透,对,就该这样,夫妻想要和和睦睦就该平等。”
“没错,就是平等。“
两人相视而笑,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欣赏。
“你说的幼儿园,最近就抓紧时间办吧,你说得对想要工人为咱们卖命干活,珍惜这份工作就该给他们保障,给他们更好的福利,这样才能得人心,才能留住人。“
之前曹飞燕也怕过工人们被挖走,到时候她们家的手艺就被旁人学了去。虽然早作防范,将方子分布步骤分批让不同的人完成,但总归还是怕有心之人。
所以当初王灿荣说,率先招压花村里的人曹飞燕没有反对,毕竟都是一个村子里的人,不敢做不要脸的事儿,低头不见抬头见,除非他铁了心离开压花村。
如若她将诱惑加大,摆在明面上来,就算被挖墙角那人也得掂量掂量,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给到曹家这样的福利。
此时的王灿荣和曹飞燕并不知道,后来她们食品生意越做越大,工坊也越开越多,不少人都削尖了脑袋往里头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