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高了吓跑沈惊春,还特意将价格往下压了压:“那一片地界一共二百二十亩,对于沈娘子这样为国为民的,咱们县里一向都有优待,便直接取个整按照二百亩算吧若是旁人来买,也?三两银子一亩,沈娘子的话,我可以做这个主,只收二两一亩。”
沈惊春当然知道这主簿就是嘴上说的好听,面上却不得不满脸笑容的朝他道谢。
一座小山岗,一共花了四百二十两,四百两买地,十两银子交税,十两银子送给了主簿。
沈惊春拿着手上薄薄的地契,拢在袖子中的手紧紧握成拳才没失态,当场笑起来:“还有一事请问大人,我那田里能建房吗?”
主簿倒是没想到她?问的是这个,想也不想便道:“若是需?缴税的田是不能建房的,但沈娘子那三百亩是免税的,所以朝廷并未规定不能建房,娘子只需等房子落成之后,来县衙报备一声,领一张房契即可。”
第91章
从县衙出来天色已经擦黑了。
回京城差不多要七十里路, 赶夜路确实不安全,两人就在会平县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匆匆吃了个早饭就往回赶。
以前在平山村时, 方氏虽然在家待着养身体, 但好歹后院里还有菜地给她侍弄,无聊了还能出去跟村里其他妇人们聊聊天,可到了京城之后, 那真的就跟坐牢一样, 见天的待在这么个小院子里。
沈惊春到家时, 家里几个人正待在院子里晒太阳,京城的位置还不算太过于往北,但相比起祁县, 十月已经很冷了。
瞧见沈惊春进门, 忙迎上来道:“回来了?累不累?中午吃过没有?”
“忙着赶路,中午还没吃呢, 累倒是不怎么累。”沈惊春环视一圈, 也没看见家里两个小孩, 不由奇道:“明榆和蔓蔓呢?”
方氏一边招呼杨婶去弄点吃的一边道:“昨天阿淮去外面打听了一下附近的学堂, 今天带着他们俩去看学堂了, 他过两天就要去国子监,得在那之前把明榆他们入学的事情办妥。”
沈惊春点点头, 找学校这个事情的确是挺重要的, 她自己忙着其他的事情倒是还没想起来这茬。
京城这边吃面点比较多, 沈家中午也是吃的面, 考虑着沈惊春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 揉面团的时候就多揉了些,现在午饭做起来就格外快些, 没一会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就端上来了。
冬日里吃些汤汤水水的令人格外的舒适,一碗热汤面下肚,沈惊春整个人都懒洋洋的。
一直到晚饭前,陈淮才带着两个小的回来。
家里如今只有一辆程太医放在这边方便沈家出行的马车,昨日被沈惊春带走了,今天陈淮带着俩小的出去,也没另外雇马车,而是带着两个小的沿街一路走一路看,偶尔看到一些祁县那边没有的吃食,也停下来给俩小的买一点。
尤其是当天进城时程江说的御街,着重带了两个小的去逛了逛,后面才去了学堂。
京城这边文风盛行,单是城南这边,大大小小的学堂书院就有十几间,陈淮领着俩小的往打听好的学堂一间一间找过去,才发现外面打听到的消息跟实地考察看到的实在有些不一样。
这些学堂有的师资力量不行,有的是学生不行,有的是教学质量不行,还有的更离谱,在知道沈明榆兄妹两个都要入学之后,直接说不收女学生。
“小姑,他们为什么不收我?女孩子难道不能读书吗?”
小姑娘眼睛红红明显哭过,虽然之前跟着她小姑父在外面逛的挺开心的,可一回到家里,看到小姑,还是觉得委屈。
沈惊春搂着她轻声安慰:“女孩子当然能读书了,他们不收你肯定是知道你读书很厉害,怕你进入他们学堂之后把里面的男孩子全部都比下去了,这些人不就脸上无光了吗?这种学堂鼠目寸光咱们也没必要把他们放在心上,你说是不是?”
沈明榆沈蔓这两兄妹在读书上确实都很有天分,更准确一点来说,起码现阶段沈蔓读书比沈明榆还要厉害两分。
可惜古代重男轻女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了,哪怕国朝曾经出过女帝,也并不能将这种思想彻底拔出,尤其是京城这边,坚决拥护男尊女卑的顽固派不在少数。
沈蔓点点头,有被安慰到,但还是觉得委屈。
姑侄俩小声的说了话悄悄话,沈惊春将小姑娘哄的重新露出笑颜,陈淮才道:“附近的学堂都看遍了,最后选了个新开。”
这附近的学堂里,学生人数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陈淮最后定下来的这家新开的学堂,如今还只有十几个学生。
“学堂里如今还只有两名先生,徐先生和袁先生是夫妻,二人原本都在老家的书院教书,徐公子今年考中了秀才,被保荐到国子监读书,两位先生便干脆也跟着来京城了,我问过了,他们一共只打算收二十名学生,所以束脩有点贵,每年每人需得二十两银子。”
二十两,那确实算很贵了。
沈惊春大致有了解过,京城这边因为房价贵,所以没有功名在身的学生们的束脩一般在十两左右。
但这些学堂大部分都是有几十名学生的。
“贵是贵了点,但我们聊了会,那位袁先生具体怎么样还不清楚,徐先生的学问却是没问题的,他本人也是举人,我瞧着倒不是死板的人,很会因材施教。”
沈惊春本人也是读过多年书的,当然知道一名好老师的重要性,而且这位袁先生既然是个女先生,对沈蔓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学费贵点也没多大关系了。
说完两孩子上学的问题,沈惊春才说起来会平县一行。
“倒是很顺利,爵田中间那片小山岗如今也是咱家的了,原本我是说凑齐了钱把房子钱先给还了,但是现在恐怕计划有变,这个小山岗整治起来要花不少钱。”
陈淮皱眉道:“确实挺难办的,昨日大哥他们回来,我听他们说了一下那小山上有不少茶树,你现在是怎么规划的?”
几人进了屋,沈惊春取了笔墨出来在桌上摊开,画了个简易的地形图:“这个小山占地两百亩,规模不小,我打算将这片山划分成三个地方,这一片等春天的时候将茶树全部移栽过来,另外的地方买上一些果树之类的栽种上,旁边这一块连同山脚下的爵田,都种上红梅。”
“这样一来,一年四季都有景可赏,等到水果成熟的时候,还可以搞成那种付费采摘的形式,山脚下这边,再叫人挖几个池塘出来,建些小院子搞成农家乐,京城这边的房价太贵了,田地价格也很贵,一个城里住着几十万人,并非人人都有别庄,我觉得这个方法还是可行的。”
这个办法在庆阳那边八成是行不通的,因为地广人稀,大片的土地都在等人开荒,谁会钱多烧的去什么农家乐消费。
可京城不一样。
古代多少人一辈子也不会远行一次,京城这一块的人绝大多数都没见过山是什么样的,这小山岗在别的地方或许不值一提,可在京城附近,只要开发得当,足以成为吸引客流量的噱头,到时候来游玩的人总要吃饭吧?就能带动经济消费了。
陈淮觉得这个办法不错,但他在种地这方面并不是很懂,果树什么的更是触及到他的知识盲区了,因此并未开口。
反倒是沈志清和方氏看着纸上的简易地形图皱着眉。
沈惊春便问道:“你们有什么意见都提出来啊,这可是关系到咱家以后能不能发大财,尤其是四哥你,跟着一起来京城可是要给我打工的,我挣的钱越多,给你开的工钱就越多。”
沈志清一脸复杂,想了想道:“这真不是我看不起你啊老妹,按照你这个计划,我觉得你这四千两银子不够花是真的,具体的我也说不清,我把张叔喊进来问问。”
沈志清到了门口冲院子里喊了一声,张大柱小跑着就过来了,沈志清问道:“张叔,这已经挂果的果树一般什么价格?”
“果树?”张大柱想了想道:“这要看什么果树了,辟如咱们祁县那边,更偏爱吃桃子,所以桃树的价格要贵一些,三年生的桃树才开始挂果,一般是一两左右的价格,年份越久价格越贵,十年以上的桃树,没有十两银子怕是买不到的。”
沈志清又问道:“那按照桃树来算的话,一亩地大约能种多少株桃树?”
张大柱道:“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大概是几十棵树吧,这个具体也要看桃树的大小。”
几十棵树,沈惊春干脆取了个中间值五十棵三年生的桃树来算,一亩地的价格就是五十两了,十亩地五百两,一百亩就是五千两。
得!照这个算法,四千两银子何止是不够,简直可以算的上是杯水车薪。
何况将这座小山岗全部整出来,还不止买树这一件事,还要另外找人将山上的灌木弄掉,还有建房子挖池塘,全部都是钱。
“依我看来,倒不如先将房子建起来,反正山已经买了,放在那他也不会跑,再找人将山上那些乱七八糟的小树全部拔除掉,先将茶园打理好才是正事,还有那三百亩田,要是我记得不错,老妹你最开始的计划不是多种辣椒吗?到时候不就有钱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沈志清一语惊醒梦中人。
沈惊春一想还真是这样。
而且也不一定非要都买三年生的桃树,可以先买一些挂果的果树先种上,其余地方买些树苗栽种,一口是肯定吃不成胖子的,慢慢来呗。
第二日一早立夏就又去了程家,将程江给请了过来。
反正连山在内的五百亩地不论怎么规划,房子是肯定要先建起来的。
沈家才到京城,各处都不熟悉,好的泥瓦匠还是要靠别人介绍,程江年纪虽然不大,但办事老练,一听沈惊春的要求,就直接带着沈志清去找泥瓦匠去了。
这爵田里的房子建了,以后她们自家也是要住的,沈惊春打算直接建个三进的院子。
不论是三百亩还是五百亩,这么大的地,凭她们现有的人手,是肯定种不过来的,不拘是继续买人还是请长工,到时候都得有地方让别人住,与其到时候再扩建,倒不如一次到位。
程江介绍的这位泥瓦匠,在坊市里也是小有名气的,从十几岁学徒开始就一直干这行,如今已经三十多年,按照沈惊春的要求将平面图画了出来,仔细一算,便将大致的价格给算了出来。
三进的青砖瓦房,报价是五百至六百两,这个价格在沈惊春的预算之内,但想到即将花出去的钱,她还是心痛的无法呼吸。
建房子这一块就直接交给了沈志清盯着。
等过了两天开始去国子监报到,两个小的也开始每天去学堂,沈惊春就开始了盘活自己的家具店。
不论是买地种粮食还是买山种果树或是搞茶庄,都只是为了挣钱,唯有做家具做木雕,才是她的兴趣爱好。
京城这边水路发达,各个码头每日的人流量就是个不小的数目,全国各地的东西在这边几乎都能找得到,包括沈惊春需要的各种木料。
在老家用惯了的一些工具,除了几个大的,其余的能带的基本全部都带到了京城,缺少的那些又另外买了回来。
开店要比建房子简单的多,店铺的名字,用的是现代他们家网店的名字恋家家居,字是陈淮写的,匾是沈惊春自己做的,在一个平平无奇的早晨,家具店悄无声息的开张了。
高桥这边还算热闹,沈家这个沿街铺面周围又都是一些热闹的铺子,一开张倒是吸引了不少人进店来看,只是这铺子是开张了,店里却没有样品让人看,且因沈惊春打算走高档路线,价格定的很高,开张了几天,却连一单生意都没接到,反倒是因为定价太高,而出了名。
整个南城这边,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高桥附近新开了一家家具店,而店主则是个想钱想疯了的女人。
姜莹莹上门这天,沈惊春刚做好一张全新的古今结合的梳妆台,正在给梳妆台刷漆。